心得體會是對自己經(jīng)驗和感悟的內(nèi)化和外化過程。怎樣使自己的心得體會更富有啟發(fā)性和價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給大家?guī)韱l(fā)和參考。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一
1、體會和表達感受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感受。
我在讀這些書的時候一直在試著練習,因為我之前在感到悲傷、生氣等情緒的時候,總是會強調(diào)我本來是怎么樣的,因為你做了什么而導致我怎么樣,我以前一直以為這樣會得到理解或者憐憫,當然事實證明并沒有,然后我接著在意的點就是:你根本不在乎我。
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我根本就沒有表達我的感受,我只是一直在表達我的看法,人對自己都是格外寬容的,所以錯誤總是別人比較多,所以我的看法其實也是一種指責,但是當你指責的時候,并不會如你想象的那樣得到共情,反而是得到反駁、。
我看前三章的時候感覺還挺難寫讀后感的,因為我看完了還是不知道怎么做,而且我覺得像作者那樣,對所有人都充滿愛,實在是太難了,因為我是一點就著的性格。
但現(xiàn)在我大概知道怎么表達感受了,有個語句公式:你(事件表達),讓我很(感受),因為我、、、。比如:你這一分鐘內(nèi)叫了我三次,我很煩,因為我想要專心煮飯。而不是:你怎么老是叫我啊,我在煮飯!
2、感受的根源感受根源于我們自身的需要。
我們總是想著“人們期待我怎么做”,而不是“我想要怎么做”。我剛生完我兒子的時候,身體不好,月子里一直感冒發(fā)燒,奶水也不夠他吃,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
吃母乳他就不吃奶瓶,奶瓶放到嘴里就哭,喂完母乳不能立即喂奶粉,但是他一吃就要吃飽,不能立即喂飽他他就會一直哭,我很糾結,想放棄母乳,但是覺得如果我不堅持母乳,我就不是個稱職的媽媽了。那時候婆婆建議我喂奶粉,我很自責,后來寶寶長濕疹,我就越發(fā)的愧疚,覺得如果他能吃母乳也許就不會這樣了。
我總是怕負了別人對我的期待,所以每做一件事之前總是先想一下,別人看到這件事是什么感受。
3、請求幫助。
需要請求的是具體的活動,并且使用抽象的語言還會是我們無法深入了解自己。
分清請求和命令。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如果批評或者指責他,那就是命令。這就讓我想起我們拆的第一本書《男人來自火星》里說,向?qū)Ψ教岢稣埱蠛螅绻辉敢?,不要生氣或抱怨?BR> 是的,男人有時候就像小孩子一樣,腦回路是直的,你是請求的語句問他,他就會覺得這件事情是有彈性的,但當你把請求也當做了命令的話,就違背了這項規(guī)定,會讓他產(chǎn)生抵觸心理。
溝通是一門藝術,說得對了能加分,說錯了就是0分。如何做到人情練達、世事洞明,要有一顆七竅玲瓏心——拒絕那些枯燥乏味的大道理,站在對方的角度,聽一聽他的聲音。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二
在讀《非暴力溝通》一書之前,我以為“暴力溝通”只是“沖突”和“爭端”。但是現(xiàn)在,讀了《非暴力溝通》之后,我認識到了“暴力溝通”不止是這些,在日常生活中還存在著許多“暴力行為”。語言暴力就是一種隱性的暴力行為,殺人于無形!
正處于青春期的我們和快踏入更年期的父母的相狀態(tài)就是互相傷害的狀態(tài)。典型的暴力溝通!
在家中,媽媽就像是清晨的麻雀,叭叭個沒完。從進入房間叫你起床,她會說:“怎么又把房間弄得這么亂??!這垃圾也不扔進垃圾桶里!”這個時候,本來睡意還未散去的你可能會頂上去“不用你管,我等等會收拾!”正是你下意識的一句話,也許并沒有惡意,語氣也很平緩,那也不行!你已經(jīng)扳了機關,子彈止不住的往外飛!媽媽是時候拿你跟——比較了!“不用我管!不用我管!你什么時候能像——那么棒就不用我管了!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家務,家務不行,學習,學習不靈!跟你爸一個樣,沒出息!”你還沒接上話呢!你爸就登場了。爸爸這一個角色亦敵亦友,不只要他不說話那一句話,就還好。哪一句?就是“我是你爸,所以你……”
很多中國家庭是不會直接地,露骨地表達愛意。中國的許多孩子也是怯于表達自已內(nèi)心的想法。家長們覺得自已對孩子已經(jīng)是夠上心,給的愛已經(jīng)夠多的了,但是有沒有想過您付出的愛,您的孩子沒有感受到,或者他拒絕接受呢?不停地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打擊往往大于激勵,而命令式的“我是你爸爸”更是讓人產(chǎn)生一種“黑云壓城城欲摧的窒息感!
家庭是由愛建筑的,是成員們獲取溫暖的避風港。如果因為溝通不得當,而破壞了家庭和睦,那就不好了!我們要勇敢邁出第一步,示愛。表達清楚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需求。還要常懷感恩之心,父母是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把我們養(yǎng)育成人,對我們呵護備至的人。我們不能一昧地索取而不付出。我們要出自己的一份力讓家更牢固,讓愛永存!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三
暴力,只能說明一個人沒有修養(yǎng)、素質(zhì)。暴力也包括發(fā)怒,打架,大喊大叫,自從我聽過樊登講的《非暴力溝通》以后,我也真正了解了外“非暴力”的作用。
首先就是讓我們區(qū)分事實和觀點,觀點就是一個人認為的事情,但“認為”也許并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而是用一些粗暴的語言去評價一個人。這可能激怒你說的情緒,使兩人扭纏在一起。說到感受,就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想法或建議,想讓別人采納,這就是“非暴力?!闭卫蠋熒险n也講過:情緒是互相傳染的,既然你這么溫和地對我提建議,我也愿意改正。這也從而輕松地把一個矛盾解開了。
“溝通”一詞極為重要,因為“溝通"并不是吵架、頂嘴,而是抒發(fā)自身情感與感受,樊登在書中講了一件小事,一個婦女需要減肥,但她的丈夫卻是一個高瘦的的男人,由于她的減肥計劃,都沒有吃過正經(jīng)的飯。一開始,他們也因為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后來,有了一個人開始用“非暴力”的溝通方式去和局,后來成功了,這是因為那個婦女的丈夫說出自己的建議,如:“請你不要怎樣,該怎樣,而不要大聲喊“不能怎樣”!這只是直接的觀點,沒有提出合理的建議,別人也就不知道怎么去跟你溝通。成為暴力溝通的原因就是因為某一個事情,沒有得到滿足,所以消除暴力溝通就是表達自己感受。
這就是我聽完《非暴力溝通》的感悟,表達自己的建議與感受。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四
讀完這本書真的很受益,花了四天時間好好品讀,做筆記,好像明白了許多矛盾產(chǎn)生的原因。暴力溝通,了解矛盾產(chǎn)生的原因,接下來就是思考如何解決矛盾。這本《非暴力溝通》里面提供的四種方法: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我覺得始終就是貫穿的一個道理,當沖突產(chǎn)生時,首先要學會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然后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感受,這樣很有可能能夠建立積極的關系或者說得到對方的良好反饋。生活中,每當遇到問題,我們常常習慣了用指責,命令,批評,否定的態(tài)度對人,尤其是對自己的親人,殊不知,以這種暴力溝通的方式,會讓對方因自我保護而產(chǎn)生強烈的攻擊性。因此,好好說話,認真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以及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才更有可能得到對方的積極反饋。同時,善于自省,不斷修正自己的不足,一定可以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
最后,將非暴力溝通的理論投入實踐中,不斷實踐,這個世界的某些角落定會因為你的善意的話語和行為閃閃發(fā)光。若能將內(nèi)心潛藏的愛也贈與他人,很多人將會覺得無比幸福,那你所做的一切都將是有意義的,你也會是一個無比幸福的人。
學會和自己舒服的相處,不再執(zhí)著于擰巴自己,頓時覺得生活輕松了很多,于是連帶著對孩子的微笑也多了起來。5歲多的孩子慢慢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很多時候她開始反抗家長的權威。之前,我對孩子的這種抗拒采用的是比較權威的方式,導致孩子已經(jīng)會表達:媽媽,你說的就一定對的嗎?為什么我什么都要聽你的?現(xiàn)在,我更多的是讓她自己去選擇,而不是采用不得不去做的方式。比如說,她不想去刷牙,覺得這很麻煩。我告訴她,你可以選擇刷牙,這樣可能會麻煩點,你也可以選擇不刷牙,這樣很可能蛀蟲會在你的牙齒安家,到時候牙醫(yī)就要把你用鉗子把你的牙拔了。具體怎么選,是你的權利,媽媽不干涉,但是,選定了,你就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五
在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之前,我對非暴力溝通一直沒有一個較為恰當?shù)睦斫?。讀完之后,我才知道,原來非暴力即意味著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無情的,那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無情。我們的轉(zhuǎn)變與世界的狀態(tài)息息相關,而改變溝通的方式是自我轉(zhuǎn)變的重要開端。《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從十二個方面向我們闡述了如何讓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溝通品質(zhì)得到提升。
首先,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愛,讓愛融入生活。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去探尋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們的愛。我們要通過日常的觀察,找到結果,并清楚的描述下來。要成功的進行非暴力溝通我們還要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感受源于我們自身的需求,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暴力溝通要求我們借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有時候傾聽比語言更具有力量,傾聽會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學會傾聽尤為重要。讓愛融入生活不僅僅意味著要愛他人,同時還要愛自己。充分表達憤怒,運用強制力避免傷害,我們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傷害,而不是為了懲罰他人。在情緒低落時,我們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內(nèi)心將逐漸變得平和,我們才會重獲生活的熱情。非暴力溝通還要求我們學會表達感激。
讀完這本書,我了解到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學會非暴力溝通,我們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都會受益匪淺。許是讀的速度較快,對其中的某些內(nèi)容理解的較為淺薄。但我相信隨著閱讀次數(shù)的增多,我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六
文丨何靜。非暴力溝通強調(diào),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說的太對了,你想要一個什么樣的結果,你就要說出對應的話,有時候總是我們對別人的期待和對別人的看法過于太果斷,所以導致我們有個錯誤的感受,以至于溝通無效或者別人直接不理解。
看了這本書,了解到了批評往往含期待,其實就是暗指自己的表達或想法沒有得到滿足,因為這樣經(jīng)常自己愛發(fā)脾氣,也不去溝通,老是埋怨別人不理解自己,其實就是不會表達需要。有時候孩子讓講故事,一本接著一本,有時候真的太累了,嗓子都疼,我就埋怨孩子,一直講沒完沒了了。其實我完全可以這樣表達自己:“孩子我需要休息了,因為我的嗓子太疼了。”孩子也會理解,說:“這本書講完就別講了,媽媽。”
其實生活中真的沒有那么多矛盾,缺的就是不會表達,一家人很難靜下心來,友善的說出自己的需要,所以從我這里開始,首先改變自己,相信家庭會越來越好的。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七
文丨程美玲。小孩在做作業(yè),后來因為一道題涂顏色涂錯了讓我修改,我給她修改了一下,可她認為不好看,各種不愿意。一開始我還好脾氣地跟她說:“沒事,因為你涂的顏色太深了,只能這樣修改,這道題做對就行了,下次咱們注意些就行?!笨刹还茉趺凑f孩子就是不愿意,她說:“媽媽修改的不對,不好看,老師不愿意!”又哭又鬧的,后來讓我揍了一頓,雖然老實了,但是她不理我,也不和我說話,自己上床進被窩還抹眼淚。
我后來想了一下,可能快考試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多,孩子每天做到挺晚,我老催促她做作業(yè)(我怕太晚睡覺孩子再起不來),有時候會拿她和別人比,小孩有點情緒??戳恕斗潜┝贤ā?,感覺我和小孩的溝通及交流方式需要改變一下。小孩越來越大了,思想各方面慢慢都有自己的想法,需要聽聽小孩自己的想法,不應該是“她應該怎么樣,如果不這樣做就會受到懲罰”。
當我們兩個人都無法改變自己的行為以滿足對方的需求,并發(fā)現(xiàn)我們的關系發(fā)生了需求沖突時,讓我們解決每一個沖突,不使用任何一方的權力,以對方失敗為代價來換取自己的勝利,我尊重你的需求,但我也必須尊重我自己的需求。這樣我們就努力尋求解決方案,使雙方都得以滿足,發(fā)揮潛能,可以將相互尊重和愛作為雙方的紐帶,友好而和平相處。
我們要做新一代的父母,接受挑戰(zhàn),學習新的技巧,在家里培養(yǎng)有責任感的孩子。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八
在我們的生活里,特別是和親密的家人,先生之間,普遍存在著,冷暴力和語言暴力。逃避解決問題時采用“冷暴力”,一時氣上心頭不能自制時就會用狠毒的語言中傷對方。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具體溝通模式。
1、觀察而不評判;這是我們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犯的毛病,妄加判斷,添油加醋地加入個人主觀判斷,用自己的主觀意識給他人“貼標簽”
3、個人的需要/價值觀念;靜下來捫心自問,是什么樣的個人需求和價值觀念導致我會有現(xiàn)在的情緒,不去責怪他人的行為,而是將”矛頭“指向自己,是因為自己的某個需求,而導致會這樣看待他人的行為,是自己的需求和觀念導致了自己的情緒。
4、請求;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請求(而非命令),注意語氣委婉。女生愛玩”你猜猜猜“的游戲,希望男生能明白自己的心思而猜出自己的請求,至少曾經(jīng)我是這樣的,而男生的思考方式是直接了當?shù)?,因此會起很多不開心。直接地說出自己的需求。
這樣的一種溝通模式,實踐下來也會帶來思考問題方式的轉(zhuǎn)變,我們不會再怨氣沖天負能量地去抱怨指責他人,而是在自我觀察剖析之后,說出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樣,當他人在抱怨指責時,我們平靜地去傾聽他的感受,剖析他的需求,那么爭論也能平息。
我想這本書將把我?guī)胍粋€新的世界,我期待著自己的轉(zhuǎn)變,和影響到別人。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九
我們都知道,懲罰將導致關系的疏遠。一旦我們被看作是施暴的人,我們就很難得到友善的回應。
這一章節(jié),給我的思考比較多。尤其對“懲罰”這一概念有了更多的認識。
懲罰有多種的方式,《非暴力溝通》闡述了體罰、指責和否定。先聊聊“體罰”。對于體罰,我相信許多人會持有不同的意見。有的人會認為體罰是需要的,它可以讓孩子明白什么事是不能做的,至少可以幫助他避免傷害。而有些人卻十分反對體罰,認為通過體罰孩子,會讓孩子形成這樣的認識:武力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辦法。
先來想想看,體罰有時候是能夠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當下的效果真的是你所想要的嗎?有時候通過體罰的方式處理孩子的錯事,孩子當下會去做我們要求的事,但孩子未必是心甘情愿去做的。另外,當我們在運用體罰的辦法來處理事情并產(chǎn)生效果時,我們是否也在側面告訴孩子,暴力有時候也可以用來解決沖突?我相信這是大部分人不愿看到的。
說到懲罰的局限性,書中的兩個問題可以幫助到我們。其中的第二個問題是:我希望他基于怎樣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這個問題的思考,又回到了我們剛討論的內(nèi)容,當我們懲罰孩子,孩子去做我們要求做的事情了,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大部分是為了得到父母的疼愛或避免受到懲罰才去做的。
這也不是我們所想要達到的目的。故此,多多了解別人基于什么樣的原因來滿足我們的愿望是至關重要的。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十
《非暴力溝通》是由美國人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所著。第一次聽到《非暴力溝通》這個書名,我就想到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協(xié)作運動。暴力指不同的團體或個人之間,如不能用戰(zhàn)爭方法和諧彼此的利益時,常會用強迫伎倆以抵達自己的目的,稱為暴力。作為一名受過教育的、沒有犯罪記載的公民,我歷來沒有想過自己和暴力扯上關系,但每次在責罵小孩后,孩子媽都會建議我去看《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她說我的言語給小孩帶來了一定的傷害,這應該也算是暴力的一種。
作者以為,非暴力溝通方式包含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求以及央求。當發(fā)作一件事情,懇求我們不加任何個人感情顏色地中止復述,接著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后分析自身的(或者他人的)哪些需求招致呈現(xiàn)那樣的感受,最后表達自己的央求——細致的、細化的央求,當中必需明白是央求而非命令。
例如:一個學生在一個星期內(nèi)遲到了三次,教員對該生中止批判教育。
情境一:
教員:“怎樣次次遲到都有你的份?以后按時到校,如若再遲到就把你移交學校處置!”
情境二:
教員:“你這個星期曾經(jīng)遲到了三次了,我很不快樂。你的遲到行為違犯了學校的規(guī)則,影響了自己的學習,所以請你按時到校?!?BR> 我國古籍《大學》里有一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說明成大事者,必先正心修身。情境一違犯了非暴力溝通。但細想一下,絕大多數(shù)的人,對每一件事情都會有自己的想法,特別關于經(jīng)常犯錯的學生,教員就容易構成呆板印象,即使該學生本周遲到的次數(shù)比上周少,教員也覺得他是經(jīng)常遲到,似乎沒有任何矯正。想要做到不加任何個人感情顏色地中止復述,必需加強個人修養(yǎng)。
作者以為,當人們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我們有四種選擇:1、指責自己;2、指摘他人;3、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求;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當我們選擇指摘他人時,我們以為別人應當認錯或受罰,這就是我們的憤怒的緣由。
例如:第二次月考過后,級長對我說:“你們班的總分平均分還是年級最差”。
選擇一:指責自己。我說:“是的,都怪我平常沒有好好管理班級”。
選擇二:指摘他人。我說:“這班學生太懶散了,平常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課后沒有好好做作業(yè)和復習”。
選擇三: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我說:“總分平均分還是年級最差,但與上次考試對比,與年級總分平均分的差距在減少,說明有進步”。
選擇四: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級長對我說這事情,主要是關心我班成果,希望我能制定有效的方法來進步班級成果。
從這一案例可以看出,指摘他人,只會使我們的心情變差,而從自己或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動身,沒有產(chǎn)生任何的不快樂。
生活中充溢著矛盾與誤解,經(jīng)過溝通,能促進彼此的感情,消弭誤解。暴力不能處置問題,反而讓問題復雜化。非暴力溝通可以進步人們溝通的質(zhì)量,我也會在日常生活中嘗試運用非暴力溝通與他人交流。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十一
本書中指出的問題,在許多文化中都存在,即壓抑個人的感受。在中國,我們每個人被各種關系定義:父母、孩子、朋友、上司、下屬……每個人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你應該這樣做、那樣做,至于感受……不重要。
我的感受,當然重要。你的感受,也同樣重要。非暴力溝通提供了一種溝通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在別人容易接受的前提下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訴求。
我認為這種溝通方式尤其適合家庭,家庭中的成員有著不一般的感情紐帶,相互關心、相互支持,但同時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小矛盾。如果這些小矛盾不能很好的處理,會給家庭帶來不小的傷害。
這四個要素有兩種用法:表達自己&傾聽他人。書中對整個體系有著詳細的介紹,我只想講兩個我感受最深的點。
區(qū)分評論和觀察結果:
我們總是下意識對我們看到的事物進行評論,比如我看完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我會說這本書寫的非常好,這就是一條評論。
如果換種表達方式,我仔細考量我的觀察結果以及自己的感受,那應該是這樣: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了一種全新的溝通體系,解答了我的“怎樣做才算不評判”的疑問,讓我知道了聽到不中聽的話時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的根源在于我們的某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本書帶了我如此多的幫助,我讀完以后感到非常的驚喜,忍不住想要推薦給其它人。
傾聽他人:
小孩尤其需要被傾聽。小孩不是天使,也不是惡魔,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探索,而且他們的探索不會預設前提。對于大多數(shù)家長來說,應對這樣“不講理”的探索讓他們頭痛不已。非暴力溝通可以幫助我們應對“不乖”的小孩。
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當我們被理解的時候,我們會愿意敞開自己的心扉,愿意去做一些本不是很愿意做的事,小孩也不例外。
如何傾聽呢?當我們懂得如何去使用非暴力溝通四要素(敢穿、感受、需要、請求)去表達自己了以后,我們也可以基于這些要素去傾聽和理解他人。
我家飯飯不到三歲,開始有了各種各樣的要求,當然也包括不合理要求。當他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只要能夠認真的傾聽他的感受和需要,并且讓他感到他被理解了,通常接下來的溝通就會變的容易許多。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十二
時間過得真快,前幾天還在擔心小孩生病一直不好怎么辦,會不會影響期末考試,索性一切都過去了。但過去的幾天確給我了太多的感悟。
孩子得了流感一直反復發(fā)燒,把小孩折騰的沒一點精神,什么都不想吃,沒次吃飯都是哄了又哄也只是吃下一點。這種情況如果在平時我肯定會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逼著他在吃一些的,可在此期間我不但沒逼著還在勸他多吃些時為他開脫。孩子生病了我很心疼,感覺他是那么的弱小,我也出奇的有耐心,不管孩子有什么要求我都盡量滿足,無法滿足的盡量解釋而且非常有耐心的解釋,沒有一點的強迫和不滿。這和我以前的對待方式是不一樣的,至少沒有現(xiàn)在的好脾氣。孩子好了,我也偶爾會反思自己,孩子還是孩子,我還是我,可換個場景我的態(tài)度怎么就變了哪?我想,場景并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應該類似書中所說是我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個需要,無法為他人負責,更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一顆種子,最開始讓他發(fā)芽的,是陽光空氣和水,而不是狂風暴雨。其實,讓一個人變得更強大的,往往不是殘酷的真相,而是愛與呵護。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十三
《非暴力溝通》是由美國人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所著。第一次聽到《非暴力溝通》這個書名,我就想到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暴力指不同的團體或個人之間,如不能用和平方法協(xié)調(diào)彼此的利益時,常會用強制手段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稱為暴力。作為一名受過教育的、沒有犯罪記錄的公民,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和暴力扯上關系,但是沒有想到過語言暴力也是一種隱性的暴力行為,在不經(jīng)意間就會傷害到別人。
當我讀完《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我有兩大方面的感受。
作者認為,非暴力溝通模式包含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以及請求。當發(fā)生一件事情,要求我們不加任何個人感情色彩地進行復述,接著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后分析自身的哪些需要導致出現(xiàn)那樣的感受,最后表達自己的請求——具體的、細化的請求,當中必須明確是請求而非命令。
例如:一個學生在一個星期內(nèi)遲到了三次,老師對該生進行批評教育。
情境一:老師:“怎么次次遲到都有你的份?以后按時到校,如若再遲到就把你移交學校處理!”
情境二:老師:“你這個星期已經(jīng)遲到了三次了,我很不高興。你的遲到行為違反了學校的規(guī)定,影響了自己的學習,所以請你按時到校?!?BR> 我國古籍《大學》里有一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說明成大事者,必先正心修身。情境一違背了非暴力溝通。但細想一下,絕大多數(shù)的人,對每一件事情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尤其對于經(jīng)常犯錯的學生,老師就容易形成刻板印象,即使該學生本周遲到的次數(shù)比上周少,老師也覺得他是經(jīng)常遲到,似乎沒有任何改正。想要做到不加任何個人感情色彩地進行復述,必須加強個人修養(yǎng)。
作者認為,當人們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我們有四種選擇:
1、責備自己。
2、指責他人。
3、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當我們選擇指責他人時,我們認為別人應當認錯或受罰,這就是我們的`憤怒的原因。
例如:第二次月考過后,級長對我說:“你們班的總分平均分還是年級最差”。
選擇一:責備自己。我說:“是的,都怪我平時沒有好好管理班級”。
選擇二:指責他人。我說:“這班學生太懶散了,平時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課后沒有好好做作業(yè)和復習”。
選擇三: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說:“總分平均分還是年級最差,但與上次考試對比,與年級總分平均分的差距在縮小,說明有進步”。
選擇四: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級長對我說這事情,主要是關心我班成績,希望我能制訂有效的方法來提高班級成績。
從這一案例可以看出,指責他人,只會使我們的心情變差,而從自己或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出發(fā),沒有產(chǎn)生任何的不愉快。
生活中充滿著矛盾與誤會,通過溝通,能增進彼此的感情,消除誤會。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讓問題復雜化。非暴力溝通可以提高人們溝通的品質(zhì),我也會在日常生活中嘗試運用非暴力溝通與他人交流。
終于讀完了這本書,雖然今天睡得有點晚。但是很值得,非暴力溝通,也許是一種更加友善,和平的溝通吧!不加敵意的堅決!通過認真傾聽,來觀察別人的行為,感受別人的情感,體會別人的需要,以及別人有什么樣的請求!當自己想要批評和指責別人的時候,可以先靜下來,體會一下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讓后滿足自己未滿足的需要,也就避免了沖突的發(fā)生!有時候頭疼的時候,我會察覺到這一點,我的做法是我為什么會頭疼呢?而不是想到我如何才能緩解頭痛?這個是我親身經(jīng)歷,如果頭疼可以揉一揉,放松一下就好了。首先愛自己,不讓自己受到傷害的情況下,不傷害別人!還有就是給饑餓的食物,給患病的人醫(yī)藥,要常常懷有一顆慈悲心。
最開始閱讀這樣一本關于溝通交流的書籍時,內(nèi)心并沒有很在意,總認為這類書都是很泛很虛的內(nèi)容。但最后發(fā)現(xiàn)書里所講的一些內(nèi)容還算細致到位,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不過,畢竟人生遠遠不是停留在知道層面,你的所言所行才是真正具有主觀能動性的部分。想想平時當自己處于憤怒狀態(tài)或者很不耐煩時,就完全沒辦法做到非暴力溝通,那時候自己說出的一些話肯定是有傷害到對方的,并且事后又都很后悔于自己的沖動與暴躁。
我想,當下一次憤怒失控時,我需要深呼吸,想想到底是什么使我生氣,體會自己的真實需要,并恰當?shù)乇磉_自己的感受以及尚未滿足的需要;而不是一味地大吼大叫,那樣的自己看上去應該很傻很不可理喻吧!
此書講述了真正的強大不是你看起來多么厲害,而是你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出的光芒。你的善解人意、善于傾聽與表達,還有我們幫助他人的熱情以及熱愛生活的品質(zhì)都是我們的魅力所在。非暴力溝通分三部分:
1、看到、聽到、知道什么現(xiàn)象。
2、對于這些我們的感受是什么?
3、是因為我們看重什么需求才產(chǎn)生了這種感受。
當別人的所做所為不符合我們的要求時,我們常常會生氣,也會認為是別人惹我們生氣。事實上每個人都想過幸福的生活,都想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沒有誰故意惹怒別人,只是大家的行為方式、生活習慣、理解水平、思考角度都不同而已。當我們明白我們對事件的解讀才是導致我們情緒波動的原因時,我們就學會了善于思考。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十四
原來合作是雙向的,往往逼迫孩子去做我們想讓他去做的事情,有時孩子很不情愿,遭到反抗,最后導致責罵,批評,這是我經(jīng)常做的事情!應該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多傾聽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能夠正確的辨別孩子的需要,給他足夠的幫助和關心!家長也有需要,還身有體會,當工作很忙,沒時間放松時,會產(chǎn)生很大的負向情緒,對他喊叫和斥責!孩子覺得委屈時,只有調(diào)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靜心面對孩子!現(xiàn)在通過學習,漸漸的學會了尊重孩子,多溝通,親子關系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現(xiàn)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很難陪孩子一起玩玩親子游戲,暢所欲言,很多時候都是讓他一個人玩,或是陪同的時候都是我捧著手機!孩子其實是需要大人一起相互的陪伴的!給孩子貼標簽是自己最大的遺憾,往往會拿好的孩子和他對比,像好的學習什么,這其實是傷害他的自尊,時間長了會讓他產(chǎn)生自卑!
本章學習了養(yǎng)兒育女,首先要確定自己的目標和孩子建立好合作關系,自己言傳身教,為孩子樹立榜樣,才能幫孩子成長!孩子大了,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有時候我往往把自己的想法硬逼給孩子,他有時候會反抗!現(xiàn)在學會了,要鼓勵孩子做自己的選擇,并從中學習經(jīng)驗!我們只要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可以讓他嘗試自己的想法,有時候會幫我炒菜,有時候會幫我燒水!給孩子多點獨立自主的能力!
當孩子犯錯時,正真需要的是傾聽,接納和理解他們!而不是去責罵他,這樣他才會和你有更好的溝通!就像今天張一凡把新買的鉛筆盒丟在了傳達室,回到家才發(fā)現(xiàn),他哭著很小聲的跟我說,我先沒有聽清楚,我知道此時,他是很害怕的,我并沒有責備他,而是耐心的聽他說清楚,之后陪他一起去尋找!在路上,我就跟他說:如果找不到了,我們就繼續(xù)用舊的!這個時候跟他說道理是最有效的!所以說,孩子犯錯了,不要第一時間去責罵他、懲罰他,而是去學會傾聽然后去分析事情的嚴重性給他指導,孩子也更愿意和你把心打開!了解孩子背后的真正需要所在,才能有好的解決方案!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于你對他的尊重,傾聽他內(nèi)心的想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發(fā)現(xiàn)自己孩子的長處,揚長避短,鼓勵他,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孩子建立真誠的聯(lián)結,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和感興趣的事!很巧,昨天晚上老公給我們開第一次家庭會議,我覺得挺好的,一家人暢所欲言,互相監(jiān)督,提出意見,共同學習和改正錯誤!還說每周舉行一次家庭會議。
日常中我往往對孩子物質(zhì)上給予,覺得給他買了什么禮物就是對他的愛!而忽視了語言上的給予才是最重要的!常常忽視了孩子對我的給予,孩子的給予是單純的,可能是一個擁抱和一個親吻!這是給我最好的禮物,而我有時候卻嫌棄他,覺得長大黏人,這是對他的奉獻造成了傷害!跟孩子溝通,語言真的很重要!學會長頸鹿的語言,去表達和傾聽!就像書上說的,當我在打電話的時候,孩子在旁邊吵鬧、搗亂。我會用斥責的語氣對他說:你這小孩怎么這么沒素質(zhì)呢!而書上現(xiàn)在教會了我如何回答!可以提出“可執(zhí)行的”請求!這樣孩子也更愿意去改變。
孩子在成長同時,我們也要不斷學習成長。同時和孩子建立起合作關系,遇到問題一起做決定,一起解決問題,培養(yǎng)他的合作能力,增強他的`自信心!在成長中學會滿足自己的需要和幫助孩子滿足他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壞情緒就會減少,和孩子就更加的親近!解決沖突最好辦法是,先要學會冷靜,不能沖動,和對孩子大聲指責,謾罵!自己學會成長了,孩子也就學會了成長!
在家庭中多用長頸鹿的語言,少些豺狗的語言,夫妻就會少了些爭吵!對孩子才就會有更多的愛!很多時候人與人的之間,就是因為說話語氣和方式不對,帶來了不必要的爭吵!要有寬大的胸懷和遠見,并且傾聽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接受家庭中每個人對你的愛,用感恩的心對待別人,收獲會更多!長頸鹿的文化全面細致的介紹了,如何更好的去經(jīng)營好家庭中的關系和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受益匪淺!
學習如何把評判解讀成需要,讓我學會了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感受對方的需要,還有感受自己的需要,這樣才會和對方聯(lián)結,和平!本節(jié)把產(chǎn)生憤怒的想法說的那么的細,以后可以參考,自己是因為什么而憤怒,而適當?shù)恼{(diào)節(jié)或讓他人做改變,這樣才會和平相處!明確7把鑰匙,一個一個的學習!
通過了學習這么多,我感覺用傾聽建立聯(lián)結,效果是特別好,孩子需要更多的是感受他的需要,不是對他喋喋不休的批判!這樣他才會愿意把心打開溝通!以前總是用“應該……”“必須……”,孩子應該有自己適當?shù)倪x擇!自己沖動想發(fā)火時,學會跟自己的感受聯(lián)結!非暴力溝通給了我具體的技能,壞脾氣也越來越少了,即使有也要學會控制了,以后會慢慢把學到的加以運用!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十五
我的兩個孩子我用了兩種不同的方式教育著,老大是控制型育兒方式,“你一定的”,“你必須要”,“你應該要”,我對他總是以命令的口吻,孩子基乎沒有選擇的權利,更少有會被征詢解決關于孩子自己解決自己問題的意見。記得十年前我送他去幼兒園,我一邊騎車一邊教他背著唐詩,我不厭其煩的教了他好幾遍,他都背不熟,我氣的停下自行車,把他抱下來,對他說這么笨我不要你了,還沒等兒子緩過神來我就騎著車就跑,孩子抓起路邊的草跟在我面邊追邊哭著喊壞媽媽,用草砸我。還有很多很多我認為對的就是對的事,沒有商量余地,就因我的強迫把原本倔犟、有個性的兒子被我折磨的沒有主見,做事比較憂郁的小伙子。過去的無法挽回,希望自已能抓住小老大的青春期好好來一場賦權型方式的教育。師傅請給我力量吧!
在親子溝通中我的做法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在傾聽上做的不盡人意,一次次把孩子的能量擋了回去,還經(jīng)常給孩子貼標簽、責備和下命令,對孩子不信任。經(jīng)常嘴里喊著愛孩子的口號,一切都為孩子好,但做出的事和說出來的話并非能讓孩子接受,更多的是傷害,接下來的日子里我要多花點時間自我反省,用橡皮擦把我的過去擦掉,確定養(yǎng)兒育女的目標,與孩子多交流、多傾聽孩子想法,多贊美,減少沖突,增強合作,給孩子最基本的尊重。家庭育兒就如馬拉松,希望等孩子長大之后,成為一個有主見、有信心,有能力為自己的生活做出選擇的人。
丫頭是個順毛勒的孩子,在幼兒園就有了自己的目標,老師總喊她小精靈,丫頭也很堅強自信,困難前面從不畏懼,總是對自已說我行的,我一定行。今天的丫頭,離不開師大附幼的啟蒙教育,激勵孩子奉獻的天性,給予孩子的歡聲笑語,同時來自我們的小家庭,因有哥哥在前的摸路,所以我和先生基本上遇事會和孩子很好的溝通,盡量做到既不懲罰也不姑息,用充滿尊重賞式的養(yǎng)育方式,希望能讓孩子獲得最好的成長。
以前對于老大,我總是帶著情緒進入與孩子的“戰(zhàn)區(qū)”,心煩意亂、生氣或者高嗓門、爭論、責罵以及冷戰(zhàn)時有在發(fā)生著,一直以來的無效做法,換來得是孩子的驚慌、害怕,迷茫。我呢?為孩子也整天忙碌著,同時也為孩子這個沒弄好,那個沒弄好而經(jīng)常失眠、發(fā)愁,心率焦脆也影響自己的心情,自從師傅把我引進了家庭教育的課堂,看書,寫心得……漸漸地我感覺到在與孩子的交談中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相互尊重理解后彼此也很愉悅,但有時還會有沖突時,希望自已再接再把“戰(zhàn)區(qū)”慢慢形成“無錯區(qū)”,使自己在進步的同時也能給孩子帶來快樂。
在長頸鹿語言與豺狗語言兩者中,我時常會用豺狗語言方式對待我家小老大,拒絕選擇:你非得……你不能……,下命令:你要是不按我說的做,你會后悔的!導致現(xiàn)在我家小老大的'依賴思想比較重……是人做事都會有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錯不改,長頸鹿語言打通了我的神精與血脈,就像師傅所說的那樣,最糟糕的事莫過于處于地板位置,只要你想學,用心去學,肯定會一步步提升自己,現(xiàn)在我對自己的處境就如地板位置,我要把所學,所聞的用在實際生活中去以真誠、悲憫和相互尊重來面對小老大,只要自有顆上進的恒心,一切都不會晚。
豐盈生命之體驗,如何去化解家庭中與孩子的矛盾沖突的發(fā)生,特別是讀到每日提醒中的“每日提醒紙條”受益匪淺,值得我去和孩子共同制定計劃表格,然后貼在最顯眼的地方,相互監(jiān)督,同時也時刻提自己以身作則,想要改變孩子,得要自己先進步,關于書中所讀家庭會議,我家以前也開過家庭會議,雖說民主制,結果還強制告知型,凡事都是我和先生說了算,望以后的家庭會議能做到真實的民主,給孩子一份真摯和自由的發(fā)言權,讓孩子體會到家的相互尊重與理解,感受家庭的安全感。
分享了“無錯區(qū)”故事后,深感觸動,今天我只是輕輕喊小老大幫我去店里拿下東西,原本帶著不指望和小老大邊做邊不情愿的發(fā)嘮叨的心理準備,但出乎意料回答“好的、媽媽”隨即妹妹說哥哥我陪你一起去拿,兄妹倆手牽手地走了,望著倆個孩子的背景我心中美滋了好久,(以前喊小老大干活總要喊幾遍,)感恩師傅把我領進了“覺然之家”之門,讓我有機會學到了很多很多,非暴力溝通課程給了我具體的技能,雖然孩子現(xiàn)在只是微微的變化,而我已不在用貼標簽和命令式的方式與孩子交談了,希我能很好的利用全然接納的力量和傾聽式建立并深化跟孩子的聯(lián)結,促使我的小家庭每位成員都有快樂成長的足跡。相信明天會更好!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十六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疫情威脅人們身體健康的同時,也會給大家?guī)硇睦韷毫?,有些人還在疫情期間出現(xiàn)了焦慮、緊張、恐懼等興許反應,如此此時周圍的人再出現(xiàn)“暴力溝通的方式”,那將會加劇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
溝通無處不在,暴力也從不稀缺。從家庭到學校,再每個人到社會,從親人到朋友,再到領導同事,甚至陌生人。暴力的形式也各式各樣,有最直接的武力帶來的肉體上的暴力,也有間接地語言、思維、評價等諸多帶來心靈上的暴力。我們或許接觸肉體上的暴力不多,但是來自心靈上的暴力卻始終圍繞著我們,我們很多人既是心靈暴力的受害者,又是施暴者。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作者馬歇爾博士是一位心理學大師,專注于精神領域的研究。在這本書里他主要講述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和兩種溝通模式。四個要素是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兩種溝通模式一種是表達自己,另一種是傾聽他人。而這兩種溝通模式都是按照這四個要素來做的。不僅教會我們?nèi)绾嗡撕椭C相處,還教會我們?nèi)绾闻c自己相處。涉及各種人物關系,非常值得一讀。
非暴力溝通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首先觀察,這種觀察是觀察事實,并且客觀描述,不帶有任何評價色彩;其次說出感受,表達出自己是事物的感受,然后提出自己的需求,最后請求對方的協(xié)助。書中提到了很多日常的溝通方式,在不經(jīng)意中就是暴力溝通的”典范”。作為一名老師,天天與未成年打交道,更需要注重溝通的方式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運用非暴力溝通可能比直接粗暴的說教更有效。比如當學生擾亂課堂紀律時,可以按照非暴力溝通的過程一步一步引導。
1、觀察。你剛才在課上玩筆了。
2、表達情緒。我覺得很難過,感到很惋惜,你這么有天賦的孩子如果想學好一定不是難事。
3、提出自己的需求。老師希望你在課上認真學習,不做小動作可以嗎?
4、尋求幫助。如果你忍不住要分心了,你可以向老師提出來,老師可以幫你,比如允許你站起來一會或者是其它你覺得可行的方式。
暫且不談非暴力溝通對于對學生的心理造成的影響,單單對于老師自己修煉脾氣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面對學生的不恰當行為,很多時候一開始老師就自己情緒上失控了。一旦自己情緒失控,不僅解決不好問題,還會讓自己變成情緒的奴役,搞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在這里,我們想要的是良好的課堂持續(xù),不是情緒的宣泄場。比如上面這個例子中,我們慣常用以下幾種方式,“道德評判”:“你就是個遵守紀律的學生。”或者“進行比較”:“你看某某怎么就知道認真聽講?”再或者出現(xiàn)“回避責任”的說法,“我對你發(fā)脾氣也是希望你能認真聽講”亦或者“強人所難”:“你必須一動不動地坐好”。一旦出現(xiàn)這四種不對的溝通方式,學生可能在語言上也會給你反擊,這樣一來你這個“施暴者”也會感受到暴力溝通的苦果,真是害人害己。不談學生下次還會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至少在這節(jié)課上老師只是在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情緒,而忘記自己自己最終想要什么,而對學生至少在心靈上也造成了傷害。
如果只能用一句話來寫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我就想運用書中一句話:你越是留意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就越能聽到別人的聲音。傾聽自己,搞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用非暴力的溝通方式學會正確地表達出來,這樣處于我們周圍的人就會免去“暴力的傷害”,大家才會幸福!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十七
在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之前,我對非暴力溝通一直沒有一個較為恰當?shù)睦斫?。讀完之后,我才知道,原來非暴力意味著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無情的,那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無情。我們的轉(zhuǎn)變與世界的狀態(tài)息息相關,而改變溝通的方式是自我轉(zhuǎn)變的重要開端?!斗潜┝贤ā愤@本書從十二個方面向我們闡述了如何讓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溝通品質(zhì)得到提升。
首先,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愛,讓愛融入生活。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去探尋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們的愛。我們要通過日常的觀察,找到結果,并清楚的描述下來。要成功的進行非暴力溝通我們還要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感受源于我們自身的需求,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正如文章中所說“如果我們想讓學生經(jīng)常自查自糾,誠實守信,我們首先要能夠自我反思、誠實守信。如果我們想讓學生知道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我們就要花時間去傾聽他們的聲音、考慮他們的觀點。你希望自己的學生成為什么樣的學習者,你覺得現(xiàn)實和遠景之間有差距嗎?”如果我們意識到是如何與學生互動的,我們就會覺察,自己是不是在營造一種讓學生覺得安全、信任病鼓勵學生學習的課堂關系。我們與學生的每一次接觸都在傳達對他們的看法,對他們有什么樣的期待。
在培養(yǎng)學生間的關系時,目的非常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你想要營造什么養(yǎng)的課堂關系?一旦目標明確,就很容易找到或創(chuàng)造實施計劃的方法。關于學生之間的關系,作者強調(diào)“伙伴互動”關系。這一點我真的好欣慰,我一直在做著這方面的努力:小組共同體打造系列:循環(huán)故事的書寫及相互評價、小組職責承擔、小組自主雙向編座位、小組交流等,以及在班級內(nèi)開展的課前三分鐘故事演講、班級微博墻,都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動腦筋把對應活動開展到更好。
現(xiàn)在要加強完善的,就是關于“隱形天使”活動,每周要固定時間,讓學生說說自己感覺到的“讓自己覺得很感動的小事情“(不要指出具體的人的名字,就是幸福地講述自己得到的幫助,引導學生學會做“天使”,學會在收到幫助得體的回應和表達謝意。
有效的暴力溝通要求我們借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有時候傾聽比語言更具有力量,傾聽會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學會傾聽尤為重要。讓愛融入生活不僅僅意味著要愛他人,同時還要愛自己。充分表達憤怒,運用強制力避免傷害,我們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傷害,而不是為了懲罰他人。在情緒低落時,我們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內(nèi)心將逐漸變得平和,我們才會重獲生活的熱情。
讀完這本書,我了解到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學會非暴力溝通,我們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都會受益匪淺。也許是讀的速度較快,對其中的某些內(nèi)容理解的較為淺薄。但我相信隨著閱讀次數(shù)的增多,我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十八
文丨孫寧。本周讀了體會和表達感受以及感受的根源,在這幾章里能夠深切的對比出,原來在生活中的很多時候都沒有明確的表達出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以及自己的需求。比如,孩子的房間很亂,我看到后很惱火,就會馬上氣沖沖地說:“你看看亂糟糟的,像什么樣。能不能利索點啊。”孩子就會說:“哪樣了?你怎么每次都這樣說,你想讓我怎么樣?。俊蔽宜查g就崩潰了。
當時確實感覺自己已經(jīng)表達的很清楚了,現(xiàn)在才知道,原來自己的感受并沒有清楚的表達出來,更沒有說出具體的請求,讓他達到什么樣的標準。所以昨天我就試著書中的樣子說:“我看到你的房間有點不整齊,心里不舒服。真希望你能把被子疊好放在床的一邊,再把枕頭放在被子上,看完的書能夠放在書櫥里……”他說:“好的,老媽,畫完畫馬上整理,行嗎?”
我心里有點小得意,原來可以這么簡單的溝通啊!所以,這本書真的需要經(jīng)常的拿出來讀讀,才能更好的溝通和提高。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十九
之前沒有意識到,語言是一個tricky的工具,這個工具如果使用方法不當,會帶來多大的誤會,造成多大的傷害。
于是我尋求這本《非暴力溝通》的幫助,以期改善自己在交流時存在的種種問題,確實收獲很大,讓我對溝通本身有了全新視角的認識。
這本書不是一本討論語言技巧的書,不是教你更漂亮的話術,不是教你如何說話更好聽。書中強調(diào)通過溝通,將對話的重心落在體會彼此的感受和需求上,這不正是我們溝通想要達到的目的嗎?同時這本書講的也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用觀察替代評判、探究感受背后的深層需求,這些都在教我們?nèi)绾稳ダ斫庾约汉退说膬?nèi)心。
通篇讀下來,我為自己過去溝通中夾雜的暴力和評判感到震驚,為自己拒絕嘗試了解對方感受和傾聽對方需要感到羞愧,這些問題也全都指向我對自身感受的認識不足,自己還未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些暴力的語言就已經(jīng)破口而出。是我本人,給和我交流設下了重重阻礙。
書中介紹的非暴力溝通模式,還需要通過練習得到鞏固。希望自己在未來與人的溝通中能夠做到:1、誠實的表達自己,而不批評、指責。2、關切地傾聽他人,而不解讀為批評或指責。用愛和合作的態(tài)度感知彼此,化解問題和沖突。讓身邊的人能夠感受到尊重、理解和關愛,讓自己充滿愛和能量。
《非暴力溝通》一直強調(diào),感受是源于我們自己的需要和期待,以及我們對其他人言行的看法,所以我們需要為自己的感受負責任。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體會例文參考》,供大家參考學習,歡迎閱讀。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二十
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人,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關系。不過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現(xiàn)實生活中的談話方式,并且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我們一定會發(fā)現(xiàn),有些話確實傷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
《非暴力溝通》中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fā)現(xiàn)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能夠療愈內(nèi)心深處的隱秘傷痛,超越個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發(fā)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沖突;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
馬歇爾提出了nvc。他指出,“nvc的基礎是一些溝通方式——即使在逆境中,它們也有助于人保持人性。nvc沒有任何新的主張,它所吸納的內(nèi)容,都有悠久的歷史。它的目的正是提醒我們已有的知識——關于什么是符合人性的交往方式,以及幫助我們活出這一點。
”就像作者在書中寫的:非暴力溝通沒有任何新的主張,它所吸納的內(nèi)容,都有悠久的歷史。
書里面沒有學究式的細說這歷史是如何傳承的,從作者書中字里行間我們可以體悟他的博大精深和厚積薄發(fā)。
有些人對這種溝通方式有些人覺得不以為然,和那種強調(diào)推銷,強調(diào)話術,強調(diào)控制的理念比起來軟綿綿的。那我想說,你好好用用這種方式,再作比較。什么理論都要回歸到實踐的檢驗中。
我覺得非暴力溝通很強大,這種溝通方式的觀察,感受,需要,請求這四個要素,不管是用于傾聽,還是用于表達。這四個過程可以概括為兩大步,也是催眠中的兩個大原則:跟隨和引導。觀察和感受屬于跟隨,需要和請求屬于引導。在這種方式下,我們的心就變得無比的平靜和順從。
很多厲害的溝通高手,比如心理咨詢師,談判專家,催眠師日用而不知。書里講到的這種溝通模式對我觸動很大,讓我有嘩然大悟的一種感覺。對于咨詢過程中的問答,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指導的書籍,看的有關書籍要不講的事無巨細,顯得雜亂無章,要不就籠統(tǒng)的讓人不著邊際。而這本書讓我醍醐灌頂,對以前的有關知識上下貫通,把前兩者系統(tǒng)起來了。
這本書講的那種溝通方式,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客觀冷靜,讓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更近。會讓我們彼此之間感受到對方的需要,感受到對方的愛。會讓我們彼此消除誤會,化解敵意,讓我們相互包容和接納,互助和友愛。
當初把《非暴力溝通》列在自己的閱讀書單里的時候,是希望它能幫助自己更理性、更平靜地和孩子溝通(熊孩子總會有讓我們抓狂的時候,你懂的)。而在閱讀品味的過程中,在和大家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我感觸最深,或者說收獲最大的部分,卻是——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去傾聽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更深地和自己的內(nèi)在聯(lián)結。感謝遠在深圳的旭欣(非暴力溝通分享者與實踐者,cnvc認證培訓師候選人)參與我們的線上讀書會,帶領我們對非暴力溝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感謝非暴力溝通,讓我可以更好地愛自己。
非暴力溝通有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粗略翻看這本書的人,可能會覺得按照這四要素講話,有點兒咬文嚼字的機械味兒。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書中提醒大家“非暴力溝通的精髓在于對其四個要素的覺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進行交流”。
這四個要素中,我覺得發(fā)現(xiàn)自己感受背后的需要是最難的。我們之所以會有某種情緒感受,那是因為我們的某種需要沒能得到滿足,例如害怕是因為我們需要安全感,孤獨是需要有意義的人際關系,憤怒是希望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去覺察自己情緒感受背后的需要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些需要代表了我們心靈深處的價值觀。而正是這些價值觀,界定了你的人格!了解自己的需要,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緒,也能透過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看到冰山一角之下隱藏得更深的我,這樣我們就能夠更誠實地表達自己,于是我們的需要才更有可能被滿足。
一邊閱讀,我也一邊通過實踐去體會。當自己有情緒的時候,我會試著去傾聽自己身體的感受,然后試著去探尋這種感受背后的需要是什么。有的`時候,這個問題并不好回答,不過旭欣的引導,讓我很受啟發(fā):“想想如果事情按照你希望的發(fā)展,會是怎樣”,“奢侈一點兒,最美好的情況會是怎樣”,“那樣你會是怎樣的感受”,“那樣的感受是因為自己什么需要得到了滿足”,“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是在滿足自己的需要,想一想,自己為什么會那樣做,那是在滿足自己怎樣的需要”……順著這些問題,我一步一步走近自己的內(nèi)在,和自己的感受、需要建立起聯(lián)結,這讓我對自己有了更深入,更清晰的認識,讓我更加接納自己的情緒,更加地平靜和從容。
不要奢望運用非暴力溝通去改變別人,以使他們的行動符合我們的利益,“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lián)結”。書里的這句話,時刻提醒著自己,去傾聽讓人抓狂的孩子對愛的渴求,去傾聽指責的愛人對理解的需要,去傾聽嘮叨的父母心中的關切,同時也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去覺察自己內(nèi)心的需求,誠實地表達自己,而不帶評論、指責、強迫、威脅,看見真實的對方,也看見真實的自己,然后讓彼此聯(lián)結,讓愛流動,這是唯一的目的。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二十一
閱讀了《非暴力溝通》前四章,學到了非暴力溝通的前兩個要素:觀察和感受?!坝^察”就是普普通通的觀察,不帶任何感情色彩,觀察就是看到客觀事實?!案惺堋本褪钦驹趯Ψ降慕嵌?,把自己當做對方,感受他的感受。
首先來說觀察,要區(qū)分觀察和評論,觀察就是描述看到的事實,不能帶有任何主管判斷,有了主觀判斷就是評論了。想想我們自己,如果別人對你評頭論足,我們會高興嗎?所以,與人溝通的時候,只描述事實,不妄下評論。當然,剛開始會感覺這個度很難把握,需要不斷的練習,與人溝通過程中,怎么表達才是描述事實,怎么表達是評論呢?還需要自己不斷的探索。不過,有了《如何說》、《父母效能手冊》的積淀,再通過《非暴力溝通》的學習,再加上不斷的實踐,相信自己會在與孩子的溝通中不斷進步。
其次說說感受,感受就是把自己當做對方,甚至有時候要相信自己就是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想做的事情,為什么要強迫別人自己去干呢?我想如果這樣考慮問題了,會化解生活中的絕大部分矛盾。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上周我在與孩子溝通方面的.一段不理智經(jīng)歷:
兒子在上一個英語輔導班(我可能沒把它當成是一個輔導班,只是想讓孩子多與同齡的小朋友溝通溝通,感受一下不同的教育理念,學的好壞不重要),每天會有一篇英語繪本的閱讀,需要孩子發(fā)段錄音。繪本很簡單(我認為),但對孩子來說不容易,為了讓孩子能讀下來,我們兩個整整學習了5個小時。這5個小時中我不斷的用一些不理智、挖苦、冷嘲熱諷、妄加評論的話語刺激兒子,比如,“這么簡單的一段話,我們都讀了100遍了,你怎么就讀不下來啊”、“笨死了,其他的小朋友怎么能讀下來,你怎么不能”、“我要睡覺了,我不想見到你,別來打攪我,因為你連一段簡單的話都讀不了”、“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對你很失望”......
當我說完“我很失望”的時候,其實我后悔了,很后悔。他還只是個孩子,我認為很簡單的東西,對他來說可能就很難,讀不下來又能怎么樣呢,我為什么就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想想呢?孩子最后還是把這段話慢慢的讀下來了,但可以看出他是非常不情愿的,還好第二天兒子沒把這段經(jīng)歷記在心上,一覺醒來,還是快快樂樂的,但我必須要跟他說一聲“對不起”。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一
1、體會和表達感受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感受。
我在讀這些書的時候一直在試著練習,因為我之前在感到悲傷、生氣等情緒的時候,總是會強調(diào)我本來是怎么樣的,因為你做了什么而導致我怎么樣,我以前一直以為這樣會得到理解或者憐憫,當然事實證明并沒有,然后我接著在意的點就是:你根本不在乎我。
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我根本就沒有表達我的感受,我只是一直在表達我的看法,人對自己都是格外寬容的,所以錯誤總是別人比較多,所以我的看法其實也是一種指責,但是當你指責的時候,并不會如你想象的那樣得到共情,反而是得到反駁、。
我看前三章的時候感覺還挺難寫讀后感的,因為我看完了還是不知道怎么做,而且我覺得像作者那樣,對所有人都充滿愛,實在是太難了,因為我是一點就著的性格。
但現(xiàn)在我大概知道怎么表達感受了,有個語句公式:你(事件表達),讓我很(感受),因為我、、、。比如:你這一分鐘內(nèi)叫了我三次,我很煩,因為我想要專心煮飯。而不是:你怎么老是叫我啊,我在煮飯!
2、感受的根源感受根源于我們自身的需要。
我們總是想著“人們期待我怎么做”,而不是“我想要怎么做”。我剛生完我兒子的時候,身體不好,月子里一直感冒發(fā)燒,奶水也不夠他吃,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
吃母乳他就不吃奶瓶,奶瓶放到嘴里就哭,喂完母乳不能立即喂奶粉,但是他一吃就要吃飽,不能立即喂飽他他就會一直哭,我很糾結,想放棄母乳,但是覺得如果我不堅持母乳,我就不是個稱職的媽媽了。那時候婆婆建議我喂奶粉,我很自責,后來寶寶長濕疹,我就越發(fā)的愧疚,覺得如果他能吃母乳也許就不會這樣了。
我總是怕負了別人對我的期待,所以每做一件事之前總是先想一下,別人看到這件事是什么感受。
3、請求幫助。
需要請求的是具體的活動,并且使用抽象的語言還會是我們無法深入了解自己。
分清請求和命令。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如果批評或者指責他,那就是命令。這就讓我想起我們拆的第一本書《男人來自火星》里說,向?qū)Ψ教岢稣埱蠛螅绻辉敢?,不要生氣或抱怨?BR> 是的,男人有時候就像小孩子一樣,腦回路是直的,你是請求的語句問他,他就會覺得這件事情是有彈性的,但當你把請求也當做了命令的話,就違背了這項規(guī)定,會讓他產(chǎn)生抵觸心理。
溝通是一門藝術,說得對了能加分,說錯了就是0分。如何做到人情練達、世事洞明,要有一顆七竅玲瓏心——拒絕那些枯燥乏味的大道理,站在對方的角度,聽一聽他的聲音。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二
在讀《非暴力溝通》一書之前,我以為“暴力溝通”只是“沖突”和“爭端”。但是現(xiàn)在,讀了《非暴力溝通》之后,我認識到了“暴力溝通”不止是這些,在日常生活中還存在著許多“暴力行為”。語言暴力就是一種隱性的暴力行為,殺人于無形!
正處于青春期的我們和快踏入更年期的父母的相狀態(tài)就是互相傷害的狀態(tài)。典型的暴力溝通!
在家中,媽媽就像是清晨的麻雀,叭叭個沒完。從進入房間叫你起床,她會說:“怎么又把房間弄得這么亂??!這垃圾也不扔進垃圾桶里!”這個時候,本來睡意還未散去的你可能會頂上去“不用你管,我等等會收拾!”正是你下意識的一句話,也許并沒有惡意,語氣也很平緩,那也不行!你已經(jīng)扳了機關,子彈止不住的往外飛!媽媽是時候拿你跟——比較了!“不用我管!不用我管!你什么時候能像——那么棒就不用我管了!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家務,家務不行,學習,學習不靈!跟你爸一個樣,沒出息!”你還沒接上話呢!你爸就登場了。爸爸這一個角色亦敵亦友,不只要他不說話那一句話,就還好。哪一句?就是“我是你爸,所以你……”
很多中國家庭是不會直接地,露骨地表達愛意。中國的許多孩子也是怯于表達自已內(nèi)心的想法。家長們覺得自已對孩子已經(jīng)是夠上心,給的愛已經(jīng)夠多的了,但是有沒有想過您付出的愛,您的孩子沒有感受到,或者他拒絕接受呢?不停地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打擊往往大于激勵,而命令式的“我是你爸爸”更是讓人產(chǎn)生一種“黑云壓城城欲摧的窒息感!
家庭是由愛建筑的,是成員們獲取溫暖的避風港。如果因為溝通不得當,而破壞了家庭和睦,那就不好了!我們要勇敢邁出第一步,示愛。表達清楚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需求。還要常懷感恩之心,父母是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把我們養(yǎng)育成人,對我們呵護備至的人。我們不能一昧地索取而不付出。我們要出自己的一份力讓家更牢固,讓愛永存!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三
暴力,只能說明一個人沒有修養(yǎng)、素質(zhì)。暴力也包括發(fā)怒,打架,大喊大叫,自從我聽過樊登講的《非暴力溝通》以后,我也真正了解了外“非暴力”的作用。
首先就是讓我們區(qū)分事實和觀點,觀點就是一個人認為的事情,但“認為”也許并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而是用一些粗暴的語言去評價一個人。這可能激怒你說的情緒,使兩人扭纏在一起。說到感受,就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想法或建議,想讓別人采納,這就是“非暴力?!闭卫蠋熒险n也講過:情緒是互相傳染的,既然你這么溫和地對我提建議,我也愿意改正。這也從而輕松地把一個矛盾解開了。
“溝通”一詞極為重要,因為“溝通"并不是吵架、頂嘴,而是抒發(fā)自身情感與感受,樊登在書中講了一件小事,一個婦女需要減肥,但她的丈夫卻是一個高瘦的的男人,由于她的減肥計劃,都沒有吃過正經(jīng)的飯。一開始,他們也因為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后來,有了一個人開始用“非暴力”的溝通方式去和局,后來成功了,這是因為那個婦女的丈夫說出自己的建議,如:“請你不要怎樣,該怎樣,而不要大聲喊“不能怎樣”!這只是直接的觀點,沒有提出合理的建議,別人也就不知道怎么去跟你溝通。成為暴力溝通的原因就是因為某一個事情,沒有得到滿足,所以消除暴力溝通就是表達自己感受。
這就是我聽完《非暴力溝通》的感悟,表達自己的建議與感受。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四
讀完這本書真的很受益,花了四天時間好好品讀,做筆記,好像明白了許多矛盾產(chǎn)生的原因。暴力溝通,了解矛盾產(chǎn)生的原因,接下來就是思考如何解決矛盾。這本《非暴力溝通》里面提供的四種方法: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我覺得始終就是貫穿的一個道理,當沖突產(chǎn)生時,首先要學會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然后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感受,這樣很有可能能夠建立積極的關系或者說得到對方的良好反饋。生活中,每當遇到問題,我們常常習慣了用指責,命令,批評,否定的態(tài)度對人,尤其是對自己的親人,殊不知,以這種暴力溝通的方式,會讓對方因自我保護而產(chǎn)生強烈的攻擊性。因此,好好說話,認真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以及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才更有可能得到對方的積極反饋。同時,善于自省,不斷修正自己的不足,一定可以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
最后,將非暴力溝通的理論投入實踐中,不斷實踐,這個世界的某些角落定會因為你的善意的話語和行為閃閃發(fā)光。若能將內(nèi)心潛藏的愛也贈與他人,很多人將會覺得無比幸福,那你所做的一切都將是有意義的,你也會是一個無比幸福的人。
學會和自己舒服的相處,不再執(zhí)著于擰巴自己,頓時覺得生活輕松了很多,于是連帶著對孩子的微笑也多了起來。5歲多的孩子慢慢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很多時候她開始反抗家長的權威。之前,我對孩子的這種抗拒采用的是比較權威的方式,導致孩子已經(jīng)會表達:媽媽,你說的就一定對的嗎?為什么我什么都要聽你的?現(xiàn)在,我更多的是讓她自己去選擇,而不是采用不得不去做的方式。比如說,她不想去刷牙,覺得這很麻煩。我告訴她,你可以選擇刷牙,這樣可能會麻煩點,你也可以選擇不刷牙,這樣很可能蛀蟲會在你的牙齒安家,到時候牙醫(yī)就要把你用鉗子把你的牙拔了。具體怎么選,是你的權利,媽媽不干涉,但是,選定了,你就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五
在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之前,我對非暴力溝通一直沒有一個較為恰當?shù)睦斫?。讀完之后,我才知道,原來非暴力即意味著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無情的,那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無情。我們的轉(zhuǎn)變與世界的狀態(tài)息息相關,而改變溝通的方式是自我轉(zhuǎn)變的重要開端。《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從十二個方面向我們闡述了如何讓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溝通品質(zhì)得到提升。
首先,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愛,讓愛融入生活。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去探尋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們的愛。我們要通過日常的觀察,找到結果,并清楚的描述下來。要成功的進行非暴力溝通我們還要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感受源于我們自身的需求,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暴力溝通要求我們借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有時候傾聽比語言更具有力量,傾聽會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學會傾聽尤為重要。讓愛融入生活不僅僅意味著要愛他人,同時還要愛自己。充分表達憤怒,運用強制力避免傷害,我們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傷害,而不是為了懲罰他人。在情緒低落時,我們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內(nèi)心將逐漸變得平和,我們才會重獲生活的熱情。非暴力溝通還要求我們學會表達感激。
讀完這本書,我了解到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學會非暴力溝通,我們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都會受益匪淺。許是讀的速度較快,對其中的某些內(nèi)容理解的較為淺薄。但我相信隨著閱讀次數(shù)的增多,我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六
文丨何靜。非暴力溝通強調(diào),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說的太對了,你想要一個什么樣的結果,你就要說出對應的話,有時候總是我們對別人的期待和對別人的看法過于太果斷,所以導致我們有個錯誤的感受,以至于溝通無效或者別人直接不理解。
看了這本書,了解到了批評往往含期待,其實就是暗指自己的表達或想法沒有得到滿足,因為這樣經(jīng)常自己愛發(fā)脾氣,也不去溝通,老是埋怨別人不理解自己,其實就是不會表達需要。有時候孩子讓講故事,一本接著一本,有時候真的太累了,嗓子都疼,我就埋怨孩子,一直講沒完沒了了。其實我完全可以這樣表達自己:“孩子我需要休息了,因為我的嗓子太疼了。”孩子也會理解,說:“這本書講完就別講了,媽媽。”
其實生活中真的沒有那么多矛盾,缺的就是不會表達,一家人很難靜下心來,友善的說出自己的需要,所以從我這里開始,首先改變自己,相信家庭會越來越好的。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七
文丨程美玲。小孩在做作業(yè),后來因為一道題涂顏色涂錯了讓我修改,我給她修改了一下,可她認為不好看,各種不愿意。一開始我還好脾氣地跟她說:“沒事,因為你涂的顏色太深了,只能這樣修改,這道題做對就行了,下次咱們注意些就行?!笨刹还茉趺凑f孩子就是不愿意,她說:“媽媽修改的不對,不好看,老師不愿意!”又哭又鬧的,后來讓我揍了一頓,雖然老實了,但是她不理我,也不和我說話,自己上床進被窩還抹眼淚。
我后來想了一下,可能快考試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多,孩子每天做到挺晚,我老催促她做作業(yè)(我怕太晚睡覺孩子再起不來),有時候會拿她和別人比,小孩有點情緒??戳恕斗潜┝贤ā?,感覺我和小孩的溝通及交流方式需要改變一下。小孩越來越大了,思想各方面慢慢都有自己的想法,需要聽聽小孩自己的想法,不應該是“她應該怎么樣,如果不這樣做就會受到懲罰”。
當我們兩個人都無法改變自己的行為以滿足對方的需求,并發(fā)現(xiàn)我們的關系發(fā)生了需求沖突時,讓我們解決每一個沖突,不使用任何一方的權力,以對方失敗為代價來換取自己的勝利,我尊重你的需求,但我也必須尊重我自己的需求。這樣我們就努力尋求解決方案,使雙方都得以滿足,發(fā)揮潛能,可以將相互尊重和愛作為雙方的紐帶,友好而和平相處。
我們要做新一代的父母,接受挑戰(zhàn),學習新的技巧,在家里培養(yǎng)有責任感的孩子。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八
在我們的生活里,特別是和親密的家人,先生之間,普遍存在著,冷暴力和語言暴力。逃避解決問題時采用“冷暴力”,一時氣上心頭不能自制時就會用狠毒的語言中傷對方。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具體溝通模式。
1、觀察而不評判;這是我們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犯的毛病,妄加判斷,添油加醋地加入個人主觀判斷,用自己的主觀意識給他人“貼標簽”
3、個人的需要/價值觀念;靜下來捫心自問,是什么樣的個人需求和價值觀念導致我會有現(xiàn)在的情緒,不去責怪他人的行為,而是將”矛頭“指向自己,是因為自己的某個需求,而導致會這樣看待他人的行為,是自己的需求和觀念導致了自己的情緒。
4、請求;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請求(而非命令),注意語氣委婉。女生愛玩”你猜猜猜“的游戲,希望男生能明白自己的心思而猜出自己的請求,至少曾經(jīng)我是這樣的,而男生的思考方式是直接了當?shù)?,因此會起很多不開心。直接地說出自己的需求。
這樣的一種溝通模式,實踐下來也會帶來思考問題方式的轉(zhuǎn)變,我們不會再怨氣沖天負能量地去抱怨指責他人,而是在自我觀察剖析之后,說出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樣,當他人在抱怨指責時,我們平靜地去傾聽他的感受,剖析他的需求,那么爭論也能平息。
我想這本書將把我?guī)胍粋€新的世界,我期待著自己的轉(zhuǎn)變,和影響到別人。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九
我們都知道,懲罰將導致關系的疏遠。一旦我們被看作是施暴的人,我們就很難得到友善的回應。
這一章節(jié),給我的思考比較多。尤其對“懲罰”這一概念有了更多的認識。
懲罰有多種的方式,《非暴力溝通》闡述了體罰、指責和否定。先聊聊“體罰”。對于體罰,我相信許多人會持有不同的意見。有的人會認為體罰是需要的,它可以讓孩子明白什么事是不能做的,至少可以幫助他避免傷害。而有些人卻十分反對體罰,認為通過體罰孩子,會讓孩子形成這樣的認識:武力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辦法。
先來想想看,體罰有時候是能夠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當下的效果真的是你所想要的嗎?有時候通過體罰的方式處理孩子的錯事,孩子當下會去做我們要求的事,但孩子未必是心甘情愿去做的。另外,當我們在運用體罰的辦法來處理事情并產(chǎn)生效果時,我們是否也在側面告訴孩子,暴力有時候也可以用來解決沖突?我相信這是大部分人不愿看到的。
說到懲罰的局限性,書中的兩個問題可以幫助到我們。其中的第二個問題是:我希望他基于怎樣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這個問題的思考,又回到了我們剛討論的內(nèi)容,當我們懲罰孩子,孩子去做我們要求做的事情了,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大部分是為了得到父母的疼愛或避免受到懲罰才去做的。
這也不是我們所想要達到的目的。故此,多多了解別人基于什么樣的原因來滿足我們的愿望是至關重要的。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十
《非暴力溝通》是由美國人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所著。第一次聽到《非暴力溝通》這個書名,我就想到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協(xié)作運動。暴力指不同的團體或個人之間,如不能用戰(zhàn)爭方法和諧彼此的利益時,常會用強迫伎倆以抵達自己的目的,稱為暴力。作為一名受過教育的、沒有犯罪記載的公民,我歷來沒有想過自己和暴力扯上關系,但每次在責罵小孩后,孩子媽都會建議我去看《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她說我的言語給小孩帶來了一定的傷害,這應該也算是暴力的一種。
作者以為,非暴力溝通方式包含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求以及央求。當發(fā)作一件事情,懇求我們不加任何個人感情顏色地中止復述,接著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后分析自身的(或者他人的)哪些需求招致呈現(xiàn)那樣的感受,最后表達自己的央求——細致的、細化的央求,當中必需明白是央求而非命令。
例如:一個學生在一個星期內(nèi)遲到了三次,教員對該生中止批判教育。
情境一:
教員:“怎樣次次遲到都有你的份?以后按時到校,如若再遲到就把你移交學校處置!”
情境二:
教員:“你這個星期曾經(jīng)遲到了三次了,我很不快樂。你的遲到行為違犯了學校的規(guī)則,影響了自己的學習,所以請你按時到校?!?BR> 我國古籍《大學》里有一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說明成大事者,必先正心修身。情境一違犯了非暴力溝通。但細想一下,絕大多數(shù)的人,對每一件事情都會有自己的想法,特別關于經(jīng)常犯錯的學生,教員就容易構成呆板印象,即使該學生本周遲到的次數(shù)比上周少,教員也覺得他是經(jīng)常遲到,似乎沒有任何矯正。想要做到不加任何個人感情顏色地中止復述,必需加強個人修養(yǎng)。
作者以為,當人們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我們有四種選擇:1、指責自己;2、指摘他人;3、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求;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當我們選擇指摘他人時,我們以為別人應當認錯或受罰,這就是我們的憤怒的緣由。
例如:第二次月考過后,級長對我說:“你們班的總分平均分還是年級最差”。
選擇一:指責自己。我說:“是的,都怪我平常沒有好好管理班級”。
選擇二:指摘他人。我說:“這班學生太懶散了,平常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課后沒有好好做作業(yè)和復習”。
選擇三: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我說:“總分平均分還是年級最差,但與上次考試對比,與年級總分平均分的差距在減少,說明有進步”。
選擇四: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級長對我說這事情,主要是關心我班成果,希望我能制定有效的方法來進步班級成果。
從這一案例可以看出,指摘他人,只會使我們的心情變差,而從自己或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動身,沒有產(chǎn)生任何的不快樂。
生活中充溢著矛盾與誤解,經(jīng)過溝通,能促進彼此的感情,消弭誤解。暴力不能處置問題,反而讓問題復雜化。非暴力溝通可以進步人們溝通的質(zhì)量,我也會在日常生活中嘗試運用非暴力溝通與他人交流。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十一
本書中指出的問題,在許多文化中都存在,即壓抑個人的感受。在中國,我們每個人被各種關系定義:父母、孩子、朋友、上司、下屬……每個人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你應該這樣做、那樣做,至于感受……不重要。
我的感受,當然重要。你的感受,也同樣重要。非暴力溝通提供了一種溝通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在別人容易接受的前提下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訴求。
我認為這種溝通方式尤其適合家庭,家庭中的成員有著不一般的感情紐帶,相互關心、相互支持,但同時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小矛盾。如果這些小矛盾不能很好的處理,會給家庭帶來不小的傷害。
這四個要素有兩種用法:表達自己&傾聽他人。書中對整個體系有著詳細的介紹,我只想講兩個我感受最深的點。
區(qū)分評論和觀察結果:
我們總是下意識對我們看到的事物進行評論,比如我看完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我會說這本書寫的非常好,這就是一條評論。
如果換種表達方式,我仔細考量我的觀察結果以及自己的感受,那應該是這樣: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了一種全新的溝通體系,解答了我的“怎樣做才算不評判”的疑問,讓我知道了聽到不中聽的話時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的根源在于我們的某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本書帶了我如此多的幫助,我讀完以后感到非常的驚喜,忍不住想要推薦給其它人。
傾聽他人:
小孩尤其需要被傾聽。小孩不是天使,也不是惡魔,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探索,而且他們的探索不會預設前提。對于大多數(shù)家長來說,應對這樣“不講理”的探索讓他們頭痛不已。非暴力溝通可以幫助我們應對“不乖”的小孩。
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當我們被理解的時候,我們會愿意敞開自己的心扉,愿意去做一些本不是很愿意做的事,小孩也不例外。
如何傾聽呢?當我們懂得如何去使用非暴力溝通四要素(敢穿、感受、需要、請求)去表達自己了以后,我們也可以基于這些要素去傾聽和理解他人。
我家飯飯不到三歲,開始有了各種各樣的要求,當然也包括不合理要求。當他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只要能夠認真的傾聽他的感受和需要,并且讓他感到他被理解了,通常接下來的溝通就會變的容易許多。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十二
時間過得真快,前幾天還在擔心小孩生病一直不好怎么辦,會不會影響期末考試,索性一切都過去了。但過去的幾天確給我了太多的感悟。
孩子得了流感一直反復發(fā)燒,把小孩折騰的沒一點精神,什么都不想吃,沒次吃飯都是哄了又哄也只是吃下一點。這種情況如果在平時我肯定會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逼著他在吃一些的,可在此期間我不但沒逼著還在勸他多吃些時為他開脫。孩子生病了我很心疼,感覺他是那么的弱小,我也出奇的有耐心,不管孩子有什么要求我都盡量滿足,無法滿足的盡量解釋而且非常有耐心的解釋,沒有一點的強迫和不滿。這和我以前的對待方式是不一樣的,至少沒有現(xiàn)在的好脾氣。孩子好了,我也偶爾會反思自己,孩子還是孩子,我還是我,可換個場景我的態(tài)度怎么就變了哪?我想,場景并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應該類似書中所說是我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個需要,無法為他人負責,更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一顆種子,最開始讓他發(fā)芽的,是陽光空氣和水,而不是狂風暴雨。其實,讓一個人變得更強大的,往往不是殘酷的真相,而是愛與呵護。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十三
《非暴力溝通》是由美國人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所著。第一次聽到《非暴力溝通》這個書名,我就想到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暴力指不同的團體或個人之間,如不能用和平方法協(xié)調(diào)彼此的利益時,常會用強制手段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稱為暴力。作為一名受過教育的、沒有犯罪記錄的公民,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和暴力扯上關系,但是沒有想到過語言暴力也是一種隱性的暴力行為,在不經(jīng)意間就會傷害到別人。
當我讀完《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我有兩大方面的感受。
作者認為,非暴力溝通模式包含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以及請求。當發(fā)生一件事情,要求我們不加任何個人感情色彩地進行復述,接著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后分析自身的哪些需要導致出現(xiàn)那樣的感受,最后表達自己的請求——具體的、細化的請求,當中必須明確是請求而非命令。
例如:一個學生在一個星期內(nèi)遲到了三次,老師對該生進行批評教育。
情境一:老師:“怎么次次遲到都有你的份?以后按時到校,如若再遲到就把你移交學校處理!”
情境二:老師:“你這個星期已經(jīng)遲到了三次了,我很不高興。你的遲到行為違反了學校的規(guī)定,影響了自己的學習,所以請你按時到校?!?BR> 我國古籍《大學》里有一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說明成大事者,必先正心修身。情境一違背了非暴力溝通。但細想一下,絕大多數(shù)的人,對每一件事情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尤其對于經(jīng)常犯錯的學生,老師就容易形成刻板印象,即使該學生本周遲到的次數(shù)比上周少,老師也覺得他是經(jīng)常遲到,似乎沒有任何改正。想要做到不加任何個人感情色彩地進行復述,必須加強個人修養(yǎng)。
作者認為,當人們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我們有四種選擇:
1、責備自己。
2、指責他人。
3、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當我們選擇指責他人時,我們認為別人應當認錯或受罰,這就是我們的`憤怒的原因。
例如:第二次月考過后,級長對我說:“你們班的總分平均分還是年級最差”。
選擇一:責備自己。我說:“是的,都怪我平時沒有好好管理班級”。
選擇二:指責他人。我說:“這班學生太懶散了,平時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課后沒有好好做作業(yè)和復習”。
選擇三: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說:“總分平均分還是年級最差,但與上次考試對比,與年級總分平均分的差距在縮小,說明有進步”。
選擇四: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級長對我說這事情,主要是關心我班成績,希望我能制訂有效的方法來提高班級成績。
從這一案例可以看出,指責他人,只會使我們的心情變差,而從自己或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出發(fā),沒有產(chǎn)生任何的不愉快。
生活中充滿著矛盾與誤會,通過溝通,能增進彼此的感情,消除誤會。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讓問題復雜化。非暴力溝通可以提高人們溝通的品質(zhì),我也會在日常生活中嘗試運用非暴力溝通與他人交流。
終于讀完了這本書,雖然今天睡得有點晚。但是很值得,非暴力溝通,也許是一種更加友善,和平的溝通吧!不加敵意的堅決!通過認真傾聽,來觀察別人的行為,感受別人的情感,體會別人的需要,以及別人有什么樣的請求!當自己想要批評和指責別人的時候,可以先靜下來,體會一下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讓后滿足自己未滿足的需要,也就避免了沖突的發(fā)生!有時候頭疼的時候,我會察覺到這一點,我的做法是我為什么會頭疼呢?而不是想到我如何才能緩解頭痛?這個是我親身經(jīng)歷,如果頭疼可以揉一揉,放松一下就好了。首先愛自己,不讓自己受到傷害的情況下,不傷害別人!還有就是給饑餓的食物,給患病的人醫(yī)藥,要常常懷有一顆慈悲心。
最開始閱讀這樣一本關于溝通交流的書籍時,內(nèi)心并沒有很在意,總認為這類書都是很泛很虛的內(nèi)容。但最后發(fā)現(xiàn)書里所講的一些內(nèi)容還算細致到位,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不過,畢竟人生遠遠不是停留在知道層面,你的所言所行才是真正具有主觀能動性的部分。想想平時當自己處于憤怒狀態(tài)或者很不耐煩時,就完全沒辦法做到非暴力溝通,那時候自己說出的一些話肯定是有傷害到對方的,并且事后又都很后悔于自己的沖動與暴躁。
我想,當下一次憤怒失控時,我需要深呼吸,想想到底是什么使我生氣,體會自己的真實需要,并恰當?shù)乇磉_自己的感受以及尚未滿足的需要;而不是一味地大吼大叫,那樣的自己看上去應該很傻很不可理喻吧!
此書講述了真正的強大不是你看起來多么厲害,而是你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出的光芒。你的善解人意、善于傾聽與表達,還有我們幫助他人的熱情以及熱愛生活的品質(zhì)都是我們的魅力所在。非暴力溝通分三部分:
1、看到、聽到、知道什么現(xiàn)象。
2、對于這些我們的感受是什么?
3、是因為我們看重什么需求才產(chǎn)生了這種感受。
當別人的所做所為不符合我們的要求時,我們常常會生氣,也會認為是別人惹我們生氣。事實上每個人都想過幸福的生活,都想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沒有誰故意惹怒別人,只是大家的行為方式、生活習慣、理解水平、思考角度都不同而已。當我們明白我們對事件的解讀才是導致我們情緒波動的原因時,我們就學會了善于思考。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十四
原來合作是雙向的,往往逼迫孩子去做我們想讓他去做的事情,有時孩子很不情愿,遭到反抗,最后導致責罵,批評,這是我經(jīng)常做的事情!應該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多傾聽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能夠正確的辨別孩子的需要,給他足夠的幫助和關心!家長也有需要,還身有體會,當工作很忙,沒時間放松時,會產(chǎn)生很大的負向情緒,對他喊叫和斥責!孩子覺得委屈時,只有調(diào)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靜心面對孩子!現(xiàn)在通過學習,漸漸的學會了尊重孩子,多溝通,親子關系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現(xiàn)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很難陪孩子一起玩玩親子游戲,暢所欲言,很多時候都是讓他一個人玩,或是陪同的時候都是我捧著手機!孩子其實是需要大人一起相互的陪伴的!給孩子貼標簽是自己最大的遺憾,往往會拿好的孩子和他對比,像好的學習什么,這其實是傷害他的自尊,時間長了會讓他產(chǎn)生自卑!
本章學習了養(yǎng)兒育女,首先要確定自己的目標和孩子建立好合作關系,自己言傳身教,為孩子樹立榜樣,才能幫孩子成長!孩子大了,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有時候我往往把自己的想法硬逼給孩子,他有時候會反抗!現(xiàn)在學會了,要鼓勵孩子做自己的選擇,并從中學習經(jīng)驗!我們只要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可以讓他嘗試自己的想法,有時候會幫我炒菜,有時候會幫我燒水!給孩子多點獨立自主的能力!
當孩子犯錯時,正真需要的是傾聽,接納和理解他們!而不是去責罵他,這樣他才會和你有更好的溝通!就像今天張一凡把新買的鉛筆盒丟在了傳達室,回到家才發(fā)現(xiàn),他哭著很小聲的跟我說,我先沒有聽清楚,我知道此時,他是很害怕的,我并沒有責備他,而是耐心的聽他說清楚,之后陪他一起去尋找!在路上,我就跟他說:如果找不到了,我們就繼續(xù)用舊的!這個時候跟他說道理是最有效的!所以說,孩子犯錯了,不要第一時間去責罵他、懲罰他,而是去學會傾聽然后去分析事情的嚴重性給他指導,孩子也更愿意和你把心打開!了解孩子背后的真正需要所在,才能有好的解決方案!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于你對他的尊重,傾聽他內(nèi)心的想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發(fā)現(xiàn)自己孩子的長處,揚長避短,鼓勵他,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孩子建立真誠的聯(lián)結,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和感興趣的事!很巧,昨天晚上老公給我們開第一次家庭會議,我覺得挺好的,一家人暢所欲言,互相監(jiān)督,提出意見,共同學習和改正錯誤!還說每周舉行一次家庭會議。
日常中我往往對孩子物質(zhì)上給予,覺得給他買了什么禮物就是對他的愛!而忽視了語言上的給予才是最重要的!常常忽視了孩子對我的給予,孩子的給予是單純的,可能是一個擁抱和一個親吻!這是給我最好的禮物,而我有時候卻嫌棄他,覺得長大黏人,這是對他的奉獻造成了傷害!跟孩子溝通,語言真的很重要!學會長頸鹿的語言,去表達和傾聽!就像書上說的,當我在打電話的時候,孩子在旁邊吵鬧、搗亂。我會用斥責的語氣對他說:你這小孩怎么這么沒素質(zhì)呢!而書上現(xiàn)在教會了我如何回答!可以提出“可執(zhí)行的”請求!這樣孩子也更愿意去改變。
孩子在成長同時,我們也要不斷學習成長。同時和孩子建立起合作關系,遇到問題一起做決定,一起解決問題,培養(yǎng)他的合作能力,增強他的`自信心!在成長中學會滿足自己的需要和幫助孩子滿足他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壞情緒就會減少,和孩子就更加的親近!解決沖突最好辦法是,先要學會冷靜,不能沖動,和對孩子大聲指責,謾罵!自己學會成長了,孩子也就學會了成長!
在家庭中多用長頸鹿的語言,少些豺狗的語言,夫妻就會少了些爭吵!對孩子才就會有更多的愛!很多時候人與人的之間,就是因為說話語氣和方式不對,帶來了不必要的爭吵!要有寬大的胸懷和遠見,并且傾聽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接受家庭中每個人對你的愛,用感恩的心對待別人,收獲會更多!長頸鹿的文化全面細致的介紹了,如何更好的去經(jīng)營好家庭中的關系和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受益匪淺!
學習如何把評判解讀成需要,讓我學會了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感受對方的需要,還有感受自己的需要,這樣才會和對方聯(lián)結,和平!本節(jié)把產(chǎn)生憤怒的想法說的那么的細,以后可以參考,自己是因為什么而憤怒,而適當?shù)恼{(diào)節(jié)或讓他人做改變,這樣才會和平相處!明確7把鑰匙,一個一個的學習!
通過了學習這么多,我感覺用傾聽建立聯(lián)結,效果是特別好,孩子需要更多的是感受他的需要,不是對他喋喋不休的批判!這樣他才會愿意把心打開溝通!以前總是用“應該……”“必須……”,孩子應該有自己適當?shù)倪x擇!自己沖動想發(fā)火時,學會跟自己的感受聯(lián)結!非暴力溝通給了我具體的技能,壞脾氣也越來越少了,即使有也要學會控制了,以后會慢慢把學到的加以運用!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十五
我的兩個孩子我用了兩種不同的方式教育著,老大是控制型育兒方式,“你一定的”,“你必須要”,“你應該要”,我對他總是以命令的口吻,孩子基乎沒有選擇的權利,更少有會被征詢解決關于孩子自己解決自己問題的意見。記得十年前我送他去幼兒園,我一邊騎車一邊教他背著唐詩,我不厭其煩的教了他好幾遍,他都背不熟,我氣的停下自行車,把他抱下來,對他說這么笨我不要你了,還沒等兒子緩過神來我就騎著車就跑,孩子抓起路邊的草跟在我面邊追邊哭著喊壞媽媽,用草砸我。還有很多很多我認為對的就是對的事,沒有商量余地,就因我的強迫把原本倔犟、有個性的兒子被我折磨的沒有主見,做事比較憂郁的小伙子。過去的無法挽回,希望自已能抓住小老大的青春期好好來一場賦權型方式的教育。師傅請給我力量吧!
在親子溝通中我的做法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在傾聽上做的不盡人意,一次次把孩子的能量擋了回去,還經(jīng)常給孩子貼標簽、責備和下命令,對孩子不信任。經(jīng)常嘴里喊著愛孩子的口號,一切都為孩子好,但做出的事和說出來的話并非能讓孩子接受,更多的是傷害,接下來的日子里我要多花點時間自我反省,用橡皮擦把我的過去擦掉,確定養(yǎng)兒育女的目標,與孩子多交流、多傾聽孩子想法,多贊美,減少沖突,增強合作,給孩子最基本的尊重。家庭育兒就如馬拉松,希望等孩子長大之后,成為一個有主見、有信心,有能力為自己的生活做出選擇的人。
丫頭是個順毛勒的孩子,在幼兒園就有了自己的目標,老師總喊她小精靈,丫頭也很堅強自信,困難前面從不畏懼,總是對自已說我行的,我一定行。今天的丫頭,離不開師大附幼的啟蒙教育,激勵孩子奉獻的天性,給予孩子的歡聲笑語,同時來自我們的小家庭,因有哥哥在前的摸路,所以我和先生基本上遇事會和孩子很好的溝通,盡量做到既不懲罰也不姑息,用充滿尊重賞式的養(yǎng)育方式,希望能讓孩子獲得最好的成長。
以前對于老大,我總是帶著情緒進入與孩子的“戰(zhàn)區(qū)”,心煩意亂、生氣或者高嗓門、爭論、責罵以及冷戰(zhàn)時有在發(fā)生著,一直以來的無效做法,換來得是孩子的驚慌、害怕,迷茫。我呢?為孩子也整天忙碌著,同時也為孩子這個沒弄好,那個沒弄好而經(jīng)常失眠、發(fā)愁,心率焦脆也影響自己的心情,自從師傅把我引進了家庭教育的課堂,看書,寫心得……漸漸地我感覺到在與孩子的交談中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相互尊重理解后彼此也很愉悅,但有時還會有沖突時,希望自已再接再把“戰(zhàn)區(qū)”慢慢形成“無錯區(qū)”,使自己在進步的同時也能給孩子帶來快樂。
在長頸鹿語言與豺狗語言兩者中,我時常會用豺狗語言方式對待我家小老大,拒絕選擇:你非得……你不能……,下命令:你要是不按我說的做,你會后悔的!導致現(xiàn)在我家小老大的'依賴思想比較重……是人做事都會有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錯不改,長頸鹿語言打通了我的神精與血脈,就像師傅所說的那樣,最糟糕的事莫過于處于地板位置,只要你想學,用心去學,肯定會一步步提升自己,現(xiàn)在我對自己的處境就如地板位置,我要把所學,所聞的用在實際生活中去以真誠、悲憫和相互尊重來面對小老大,只要自有顆上進的恒心,一切都不會晚。
豐盈生命之體驗,如何去化解家庭中與孩子的矛盾沖突的發(fā)生,特別是讀到每日提醒中的“每日提醒紙條”受益匪淺,值得我去和孩子共同制定計劃表格,然后貼在最顯眼的地方,相互監(jiān)督,同時也時刻提自己以身作則,想要改變孩子,得要自己先進步,關于書中所讀家庭會議,我家以前也開過家庭會議,雖說民主制,結果還強制告知型,凡事都是我和先生說了算,望以后的家庭會議能做到真實的民主,給孩子一份真摯和自由的發(fā)言權,讓孩子體會到家的相互尊重與理解,感受家庭的安全感。
分享了“無錯區(qū)”故事后,深感觸動,今天我只是輕輕喊小老大幫我去店里拿下東西,原本帶著不指望和小老大邊做邊不情愿的發(fā)嘮叨的心理準備,但出乎意料回答“好的、媽媽”隨即妹妹說哥哥我陪你一起去拿,兄妹倆手牽手地走了,望著倆個孩子的背景我心中美滋了好久,(以前喊小老大干活總要喊幾遍,)感恩師傅把我領進了“覺然之家”之門,讓我有機會學到了很多很多,非暴力溝通課程給了我具體的技能,雖然孩子現(xiàn)在只是微微的變化,而我已不在用貼標簽和命令式的方式與孩子交談了,希我能很好的利用全然接納的力量和傾聽式建立并深化跟孩子的聯(lián)結,促使我的小家庭每位成員都有快樂成長的足跡。相信明天會更好!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十六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疫情威脅人們身體健康的同時,也會給大家?guī)硇睦韷毫?,有些人還在疫情期間出現(xiàn)了焦慮、緊張、恐懼等興許反應,如此此時周圍的人再出現(xiàn)“暴力溝通的方式”,那將會加劇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
溝通無處不在,暴力也從不稀缺。從家庭到學校,再每個人到社會,從親人到朋友,再到領導同事,甚至陌生人。暴力的形式也各式各樣,有最直接的武力帶來的肉體上的暴力,也有間接地語言、思維、評價等諸多帶來心靈上的暴力。我們或許接觸肉體上的暴力不多,但是來自心靈上的暴力卻始終圍繞著我們,我們很多人既是心靈暴力的受害者,又是施暴者。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作者馬歇爾博士是一位心理學大師,專注于精神領域的研究。在這本書里他主要講述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和兩種溝通模式。四個要素是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兩種溝通模式一種是表達自己,另一種是傾聽他人。而這兩種溝通模式都是按照這四個要素來做的。不僅教會我們?nèi)绾嗡撕椭C相處,還教會我們?nèi)绾闻c自己相處。涉及各種人物關系,非常值得一讀。
非暴力溝通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首先觀察,這種觀察是觀察事實,并且客觀描述,不帶有任何評價色彩;其次說出感受,表達出自己是事物的感受,然后提出自己的需求,最后請求對方的協(xié)助。書中提到了很多日常的溝通方式,在不經(jīng)意中就是暴力溝通的”典范”。作為一名老師,天天與未成年打交道,更需要注重溝通的方式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運用非暴力溝通可能比直接粗暴的說教更有效。比如當學生擾亂課堂紀律時,可以按照非暴力溝通的過程一步一步引導。
1、觀察。你剛才在課上玩筆了。
2、表達情緒。我覺得很難過,感到很惋惜,你這么有天賦的孩子如果想學好一定不是難事。
3、提出自己的需求。老師希望你在課上認真學習,不做小動作可以嗎?
4、尋求幫助。如果你忍不住要分心了,你可以向老師提出來,老師可以幫你,比如允許你站起來一會或者是其它你覺得可行的方式。
暫且不談非暴力溝通對于對學生的心理造成的影響,單單對于老師自己修煉脾氣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面對學生的不恰當行為,很多時候一開始老師就自己情緒上失控了。一旦自己情緒失控,不僅解決不好問題,還會讓自己變成情緒的奴役,搞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在這里,我們想要的是良好的課堂持續(xù),不是情緒的宣泄場。比如上面這個例子中,我們慣常用以下幾種方式,“道德評判”:“你就是個遵守紀律的學生。”或者“進行比較”:“你看某某怎么就知道認真聽講?”再或者出現(xiàn)“回避責任”的說法,“我對你發(fā)脾氣也是希望你能認真聽講”亦或者“強人所難”:“你必須一動不動地坐好”。一旦出現(xiàn)這四種不對的溝通方式,學生可能在語言上也會給你反擊,這樣一來你這個“施暴者”也會感受到暴力溝通的苦果,真是害人害己。不談學生下次還會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至少在這節(jié)課上老師只是在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情緒,而忘記自己自己最終想要什么,而對學生至少在心靈上也造成了傷害。
如果只能用一句話來寫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我就想運用書中一句話:你越是留意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就越能聽到別人的聲音。傾聽自己,搞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用非暴力的溝通方式學會正確地表達出來,這樣處于我們周圍的人就會免去“暴力的傷害”,大家才會幸福!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十七
在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之前,我對非暴力溝通一直沒有一個較為恰當?shù)睦斫?。讀完之后,我才知道,原來非暴力意味著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無情的,那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無情。我們的轉(zhuǎn)變與世界的狀態(tài)息息相關,而改變溝通的方式是自我轉(zhuǎn)變的重要開端?!斗潜┝贤ā愤@本書從十二個方面向我們闡述了如何讓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溝通品質(zhì)得到提升。
首先,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愛,讓愛融入生活。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去探尋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們的愛。我們要通過日常的觀察,找到結果,并清楚的描述下來。要成功的進行非暴力溝通我們還要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感受源于我們自身的需求,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正如文章中所說“如果我們想讓學生經(jīng)常自查自糾,誠實守信,我們首先要能夠自我反思、誠實守信。如果我們想讓學生知道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我們就要花時間去傾聽他們的聲音、考慮他們的觀點。你希望自己的學生成為什么樣的學習者,你覺得現(xiàn)實和遠景之間有差距嗎?”如果我們意識到是如何與學生互動的,我們就會覺察,自己是不是在營造一種讓學生覺得安全、信任病鼓勵學生學習的課堂關系。我們與學生的每一次接觸都在傳達對他們的看法,對他們有什么樣的期待。
在培養(yǎng)學生間的關系時,目的非常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你想要營造什么養(yǎng)的課堂關系?一旦目標明確,就很容易找到或創(chuàng)造實施計劃的方法。關于學生之間的關系,作者強調(diào)“伙伴互動”關系。這一點我真的好欣慰,我一直在做著這方面的努力:小組共同體打造系列:循環(huán)故事的書寫及相互評價、小組職責承擔、小組自主雙向編座位、小組交流等,以及在班級內(nèi)開展的課前三分鐘故事演講、班級微博墻,都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動腦筋把對應活動開展到更好。
現(xiàn)在要加強完善的,就是關于“隱形天使”活動,每周要固定時間,讓學生說說自己感覺到的“讓自己覺得很感動的小事情“(不要指出具體的人的名字,就是幸福地講述自己得到的幫助,引導學生學會做“天使”,學會在收到幫助得體的回應和表達謝意。
有效的暴力溝通要求我們借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有時候傾聽比語言更具有力量,傾聽會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學會傾聽尤為重要。讓愛融入生活不僅僅意味著要愛他人,同時還要愛自己。充分表達憤怒,運用強制力避免傷害,我們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傷害,而不是為了懲罰他人。在情緒低落時,我們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內(nèi)心將逐漸變得平和,我們才會重獲生活的熱情。
讀完這本書,我了解到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學會非暴力溝通,我們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都會受益匪淺。也許是讀的速度較快,對其中的某些內(nèi)容理解的較為淺薄。但我相信隨著閱讀次數(shù)的增多,我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十八
文丨孫寧。本周讀了體會和表達感受以及感受的根源,在這幾章里能夠深切的對比出,原來在生活中的很多時候都沒有明確的表達出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以及自己的需求。比如,孩子的房間很亂,我看到后很惱火,就會馬上氣沖沖地說:“你看看亂糟糟的,像什么樣。能不能利索點啊。”孩子就會說:“哪樣了?你怎么每次都這樣說,你想讓我怎么樣?。俊蔽宜查g就崩潰了。
當時確實感覺自己已經(jīng)表達的很清楚了,現(xiàn)在才知道,原來自己的感受并沒有清楚的表達出來,更沒有說出具體的請求,讓他達到什么樣的標準。所以昨天我就試著書中的樣子說:“我看到你的房間有點不整齊,心里不舒服。真希望你能把被子疊好放在床的一邊,再把枕頭放在被子上,看完的書能夠放在書櫥里……”他說:“好的,老媽,畫完畫馬上整理,行嗎?”
我心里有點小得意,原來可以這么簡單的溝通啊!所以,這本書真的需要經(jīng)常的拿出來讀讀,才能更好的溝通和提高。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十九
之前沒有意識到,語言是一個tricky的工具,這個工具如果使用方法不當,會帶來多大的誤會,造成多大的傷害。
于是我尋求這本《非暴力溝通》的幫助,以期改善自己在交流時存在的種種問題,確實收獲很大,讓我對溝通本身有了全新視角的認識。
這本書不是一本討論語言技巧的書,不是教你更漂亮的話術,不是教你如何說話更好聽。書中強調(diào)通過溝通,將對話的重心落在體會彼此的感受和需求上,這不正是我們溝通想要達到的目的嗎?同時這本書講的也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用觀察替代評判、探究感受背后的深層需求,這些都在教我們?nèi)绾稳ダ斫庾约汉退说膬?nèi)心。
通篇讀下來,我為自己過去溝通中夾雜的暴力和評判感到震驚,為自己拒絕嘗試了解對方感受和傾聽對方需要感到羞愧,這些問題也全都指向我對自身感受的認識不足,自己還未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些暴力的語言就已經(jīng)破口而出。是我本人,給和我交流設下了重重阻礙。
書中介紹的非暴力溝通模式,還需要通過練習得到鞏固。希望自己在未來與人的溝通中能夠做到:1、誠實的表達自己,而不批評、指責。2、關切地傾聽他人,而不解讀為批評或指責。用愛和合作的態(tài)度感知彼此,化解問題和沖突。讓身邊的人能夠感受到尊重、理解和關愛,讓自己充滿愛和能量。
《非暴力溝通》一直強調(diào),感受是源于我們自己的需要和期待,以及我們對其他人言行的看法,所以我們需要為自己的感受負責任。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體會例文參考》,供大家參考學習,歡迎閱讀。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二十
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人,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關系。不過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現(xiàn)實生活中的談話方式,并且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我們一定會發(fā)現(xiàn),有些話確實傷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
《非暴力溝通》中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fā)現(xiàn)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能夠療愈內(nèi)心深處的隱秘傷痛,超越個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發(fā)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沖突;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
馬歇爾提出了nvc。他指出,“nvc的基礎是一些溝通方式——即使在逆境中,它們也有助于人保持人性。nvc沒有任何新的主張,它所吸納的內(nèi)容,都有悠久的歷史。它的目的正是提醒我們已有的知識——關于什么是符合人性的交往方式,以及幫助我們活出這一點。
”就像作者在書中寫的:非暴力溝通沒有任何新的主張,它所吸納的內(nèi)容,都有悠久的歷史。
書里面沒有學究式的細說這歷史是如何傳承的,從作者書中字里行間我們可以體悟他的博大精深和厚積薄發(fā)。
有些人對這種溝通方式有些人覺得不以為然,和那種強調(diào)推銷,強調(diào)話術,強調(diào)控制的理念比起來軟綿綿的。那我想說,你好好用用這種方式,再作比較。什么理論都要回歸到實踐的檢驗中。
我覺得非暴力溝通很強大,這種溝通方式的觀察,感受,需要,請求這四個要素,不管是用于傾聽,還是用于表達。這四個過程可以概括為兩大步,也是催眠中的兩個大原則:跟隨和引導。觀察和感受屬于跟隨,需要和請求屬于引導。在這種方式下,我們的心就變得無比的平靜和順從。
很多厲害的溝通高手,比如心理咨詢師,談判專家,催眠師日用而不知。書里講到的這種溝通模式對我觸動很大,讓我有嘩然大悟的一種感覺。對于咨詢過程中的問答,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指導的書籍,看的有關書籍要不講的事無巨細,顯得雜亂無章,要不就籠統(tǒng)的讓人不著邊際。而這本書讓我醍醐灌頂,對以前的有關知識上下貫通,把前兩者系統(tǒng)起來了。
這本書講的那種溝通方式,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客觀冷靜,讓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更近。會讓我們彼此之間感受到對方的需要,感受到對方的愛。會讓我們彼此消除誤會,化解敵意,讓我們相互包容和接納,互助和友愛。
當初把《非暴力溝通》列在自己的閱讀書單里的時候,是希望它能幫助自己更理性、更平靜地和孩子溝通(熊孩子總會有讓我們抓狂的時候,你懂的)。而在閱讀品味的過程中,在和大家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我感觸最深,或者說收獲最大的部分,卻是——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去傾聽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更深地和自己的內(nèi)在聯(lián)結。感謝遠在深圳的旭欣(非暴力溝通分享者與實踐者,cnvc認證培訓師候選人)參與我們的線上讀書會,帶領我們對非暴力溝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感謝非暴力溝通,讓我可以更好地愛自己。
非暴力溝通有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粗略翻看這本書的人,可能會覺得按照這四要素講話,有點兒咬文嚼字的機械味兒。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書中提醒大家“非暴力溝通的精髓在于對其四個要素的覺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進行交流”。
這四個要素中,我覺得發(fā)現(xiàn)自己感受背后的需要是最難的。我們之所以會有某種情緒感受,那是因為我們的某種需要沒能得到滿足,例如害怕是因為我們需要安全感,孤獨是需要有意義的人際關系,憤怒是希望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去覺察自己情緒感受背后的需要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些需要代表了我們心靈深處的價值觀。而正是這些價值觀,界定了你的人格!了解自己的需要,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緒,也能透過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看到冰山一角之下隱藏得更深的我,這樣我們就能夠更誠實地表達自己,于是我們的需要才更有可能被滿足。
一邊閱讀,我也一邊通過實踐去體會。當自己有情緒的時候,我會試著去傾聽自己身體的感受,然后試著去探尋這種感受背后的需要是什么。有的`時候,這個問題并不好回答,不過旭欣的引導,讓我很受啟發(fā):“想想如果事情按照你希望的發(fā)展,會是怎樣”,“奢侈一點兒,最美好的情況會是怎樣”,“那樣你會是怎樣的感受”,“那樣的感受是因為自己什么需要得到了滿足”,“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是在滿足自己的需要,想一想,自己為什么會那樣做,那是在滿足自己怎樣的需要”……順著這些問題,我一步一步走近自己的內(nèi)在,和自己的感受、需要建立起聯(lián)結,這讓我對自己有了更深入,更清晰的認識,讓我更加接納自己的情緒,更加地平靜和從容。
不要奢望運用非暴力溝通去改變別人,以使他們的行動符合我們的利益,“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lián)結”。書里的這句話,時刻提醒著自己,去傾聽讓人抓狂的孩子對愛的渴求,去傾聽指責的愛人對理解的需要,去傾聽嘮叨的父母心中的關切,同時也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去覺察自己內(nèi)心的需求,誠實地表達自己,而不帶評論、指責、強迫、威脅,看見真實的對方,也看見真實的自己,然后讓彼此聯(lián)結,讓愛流動,這是唯一的目的。
非暴力溝通讀后心得體會篇二十一
閱讀了《非暴力溝通》前四章,學到了非暴力溝通的前兩個要素:觀察和感受?!坝^察”就是普普通通的觀察,不帶任何感情色彩,觀察就是看到客觀事實?!案惺堋本褪钦驹趯Ψ降慕嵌?,把自己當做對方,感受他的感受。
首先來說觀察,要區(qū)分觀察和評論,觀察就是描述看到的事實,不能帶有任何主管判斷,有了主觀判斷就是評論了。想想我們自己,如果別人對你評頭論足,我們會高興嗎?所以,與人溝通的時候,只描述事實,不妄下評論。當然,剛開始會感覺這個度很難把握,需要不斷的練習,與人溝通過程中,怎么表達才是描述事實,怎么表達是評論呢?還需要自己不斷的探索。不過,有了《如何說》、《父母效能手冊》的積淀,再通過《非暴力溝通》的學習,再加上不斷的實踐,相信自己會在與孩子的溝通中不斷進步。
其次說說感受,感受就是把自己當做對方,甚至有時候要相信自己就是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想做的事情,為什么要強迫別人自己去干呢?我想如果這樣考慮問題了,會化解生活中的絕大部分矛盾。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上周我在與孩子溝通方面的.一段不理智經(jīng)歷:
兒子在上一個英語輔導班(我可能沒把它當成是一個輔導班,只是想讓孩子多與同齡的小朋友溝通溝通,感受一下不同的教育理念,學的好壞不重要),每天會有一篇英語繪本的閱讀,需要孩子發(fā)段錄音。繪本很簡單(我認為),但對孩子來說不容易,為了讓孩子能讀下來,我們兩個整整學習了5個小時。這5個小時中我不斷的用一些不理智、挖苦、冷嘲熱諷、妄加評論的話語刺激兒子,比如,“這么簡單的一段話,我們都讀了100遍了,你怎么就讀不下來啊”、“笨死了,其他的小朋友怎么能讀下來,你怎么不能”、“我要睡覺了,我不想見到你,別來打攪我,因為你連一段簡單的話都讀不了”、“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對你很失望”......
當我說完“我很失望”的時候,其實我后悔了,很后悔。他還只是個孩子,我認為很簡單的東西,對他來說可能就很難,讀不下來又能怎么樣呢,我為什么就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想想呢?孩子最后還是把這段話慢慢的讀下來了,但可以看出他是非常不情愿的,還好第二天兒子沒把這段經(jīng)歷記在心上,一覺醒來,還是快快樂樂的,但我必須要跟他說一聲“對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