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語文教案三年級 三年級語文教案(通用13篇)

字號: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yōu)質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三年級篇一
    1、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認“促、深、蕭、梧”四個生字,會寫“促、深、憶”三個生字。
    (2)借助注釋,理解詩句,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并能背誦。
    2、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難點:感受詩人由郁悶轉為歡快的心情變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以及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讓我們熱愛家鄉(xiāng)珍惜親情。
    4、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1、 教師出示掛圖,請學生說出掛圖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據自己的想像創(chuàng)編小故事。
    2、 “同學們的故事很精彩,口語表達能力不錯哦,這樣美的畫面寫成詩也一定會很精彩!來,我們一起走進《夜書所見》(板書:夜書所見))。
    1、自由朗讀。
    借助拼音、字典等讀準字音,把這首詩正確、流利的讀出來。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4、在讀準字音的情況下,注意讀準節(jié)奏。
    5、教師范讀,指導停頓。
    1、全班一起讀課題夜書所見,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
    生1:夜是晚上的意思。
    生2:所見是看見的意思。
    2、那誰能說說這里的書是什么意思?(寫)
    3、誰能把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完整。
    生:夜晚寫下自己所看見的
    4、古詩是一種內涵豐富的語言,需要我們細細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領悟其中的韻味,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詩文里,去細細品位,看看你們剛才的理解,對了多少,還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
    生:作者看到了梧桐樹葉隨風擺動。聽到了秋風的聲音。
    師:是什么風?(秋風)怎樣的秋風(涼涼的秋風)這風怎么吹?發(fā)出什么聲音?(呼呼)什么感覺?(好冷啊)文中說到風聲,用的是什么詞?(蕭蕭)是啊,這蕭蕭的秋風吹打著梧桐樹的葉子,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沙沙,嘩嘩)你覺得怎樣?(我覺得更冷了。)
    6、這樣的風聲,梧桐聲,拂過詩人的身體,掠過詩人的耳朵,送來陣陣的寒意,讓詩人不禁打了個寒噤,那么你們覺得這一句該怎么讀?個別讀兩三個,齊讀。(蕭蕭梧桐送寒聲)
    生1:我們一家人吃月餅,看月亮。
    生2:全家圍在一起很開心,團圓的日子。此時的月亮真美啊!
    8、但詩人此時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嗎?(不美。)說說理由。
    生: 不美。因為作者此時,深處他鄉(xiāng)。
    9、你怎么知道他在異鄉(xiāng)?
    生:因為詩中提到動客情。這個客說明他在他鄉(xiāng)做客,這時候,他一定……
    11、說的太好了,可見詩人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憂愁,孤單,寂寞,郁悶)(板書:孤單)因此,在詩人眼中,這輪明月并不美,他沒有心情賞月,他的心被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所取代,被對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滿,那么這句又該怎么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12、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讀出來。
    13、這時候,詩人一個不經意的轉頭,他又看到了什么?(籬笆下的一盞燈) 你怎么知道他看到了一盞燈(夜深籬落一燈明)
    15、詩人想到后面應該有兩個孩子在捉蛐蛐。 師:你從哪一句詩里知道的?這里的知是什么意思?(猜想)
    16、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的猜想?(因為,他小時侯一定也常常提著燈籠在籬笆下捉蛐蛐)
    17、這是深秋的一個夜晚,好大好圓的月亮掛在高高的天空,你和你的小伙伴,躡手躡腳的來到后院的空地上,興奮地尋找著蛐蛐的蹤跡,這時,你們聽見了(放蛐蛐的聲音),這可是一只好大的蛐蛐啊,你們悄悄地靠近發(fā)出聲音的地方,提著燈籠,一邊照亮,一邊輕輕地撥動小草,忽然,你們眼前一亮,看到了那只蛐蛐,說時遲,那時快,你們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們逮住拉。(怎樣,你們這時有什么感覺啊?)
    19、那你覺得應該怎樣讀詩歌的最后兩句? (個別讀 齊讀)
    20、這篇詩文寫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致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愁,又從一盞明燈里回憶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產生了愉悅的心情,這樣復雜的情感變化,卻只用了幾句詩句表達的淋漓盡致。
    (一)把《夜書所見》這首詩的詩句變成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二)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三)老師讀詩的前面,學生接后面,直到學生基本會背為止。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詩,飽含了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身處異鄉(xiāng),詩人不僅熱愛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而且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有一天我們出門在外,也會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的!
    語文教案三年級篇二
    設計理念:應該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教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以讀為主,抓住重點字詞理解,體會祖沖之對月食的執(zhí)著探索和研究,使祖沖之勇于探索科學,勇敢堅持真理的形象樹立起來,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坦然”,自主積累詞語。
    2、過程與方法:師生演讀4~6自然段后進行分角色朗讀。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祖沖之對月食的執(zhí)著探索和研究,使祖沖之勇于探索科學,勇敢堅持真理的形象樹立起來,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
    教學重點:理解“坦然”等詞語,進行分角色朗讀。
    教學難點:體會祖沖之對月食的執(zhí)著探索和研究,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老師特別想了解同學們,很你們成為朋友。說說你最佩服你們班誰?從那件事看出,說具體點。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談話,引導學生明白,一個人為什么能得到別人的佩服?得結合具體的事例來說。)
    老師也特別佩服一個人,你們能猜出他是誰嗎?這個人生活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是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他還能準確預測什么時候發(fā)生月食,他是誰?怎么猜猜出來的?(從哪知道的?你真會學習!你對課文內容很熟悉。)
    你們說祖沖之值得我們佩服嗎?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再次走近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的4——6自然段,你佩服祖沖之嗎?佩服他什么?從哪兒看出來的?
    2、全班交流匯報:
    預設回答:
    a、 祖沖之很勇敢。(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
    祖沖之坦然地回答:“如果不發(fā)生月食,聽憑大人處置!”
    a 勾畫出這句話。
    b 讀讀,說說這句話的意思。相機引導理解“聽憑”“處置”“坦然”的意思。
    c 讀出“心情平靜,沒有一絲顧慮”——坦然。(板書:坦然)
    d 在什么情況下坦然回答?徐州刺史劉延孫要過五十歲生日問七月十五晚上的天氣如何,祖沖之說將有月食發(fā)生,劉延孫很生氣,拍著桌子說“如果不發(fā)生月食呢?”
    師:對呀,早在1500多年前的古代,人們認為發(fā)生月食是不吉利的事,預示著將有大災大難降臨,所以當然生氣了。在這種情況下坦然面對,就可以看出祖沖之很勇敢。
    e為什么不害怕呢?你怎么知道的?(經過大量的研究和驗證,他對月食產生的原因越來越清楚了,也能準確推算出月食發(fā)生的時間。)
    ……
    師引讀:所以他對月食產生的原因越來越清楚了,也能準確推算出月食發(fā)生的時間。(課件出示)
    h、讀出勇敢。
    難怪祖沖之這樣不害怕,把你的理解讀出來。(課件出示:祖沖之坦然地回答:“如果不發(fā)生月食,聽憑大人處置!”)
    學生指讀:“如果不發(fā)生月食,聽憑大人處置!”
    (教師評價:我聽出來勇敢,無畏)
    i、我從你的朗讀中還聽出了自信,為什么這么自信?
    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課件。
    (據史料記載,從公元436年到公元459年的23年里所發(fā)生的四次月食,和祖沖之預測的完全一樣。)
    師過渡:哦,事實證明了祖沖之推算的準確無誤,難怪他這樣自信。
    j (引讀:課件出示)
    面對生死狀,祖沖之的回答這樣坦然,是因為:經過大量的研究和驗證,他對月食產生的原因越來越清楚了,也能準確推算出月食發(fā)生的時間。
    面對生死狀,祖沖之的回答坦然中透著自信,是因為:經過大量的研究和驗證,他對月食產生的原因越來越清楚了,也能準確推算出月食發(fā)生的時間。
    面對生死狀,祖沖之的回答坦然中透著勇敢,是因為:經過大量的研究和驗證,他對月食產生的原因越來越清楚了,也能準確推算出月食發(fā)生的時間。
    b 我佩服祖沖之預測的準確。
    語句是:一會兒,云彩飄散,月亮果然只剩下一點點兒。
    從哪句話看出來?從哪個詞看出來?(板書:果然)
    “果然”可以看出結果和祖沖之預測的一樣。
    再讀這句話。
    c、我佩服祖沖之預測的準確。
    語句是:祖沖之說:“現在已經開始了!”(說明祖沖之推算非常準確,不僅到年月,已經精確到時刻。)
    (簡化教法,創(chuàng)設情境演讀。因為四、五自然段對話比較多,所以我決定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演讀,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枯燥為活潑。
    生:那天晚上將會發(fā)生月食。
    師:大膽,你難道不知那晚我過生日嗎?還敢用月食這樣不吉利的話來掃我的興?嗎?大人我平時待你不薄,你怎能這么不識好歹,與我做對?祖沖之你必須給我解釋清楚。
    生:這是自然現象,兩個月前我就推算出來了。
    師:(拍著桌子)如果不發(fā)生月食呢?
    生:如果不發(fā)生月食,聽憑大人處置!
    生:現在已經開始了!(如果前邊學生說到,次環(huán)節(jié)就可以省掉。)
    (學生各抒己見談看法)(精確到具體的時刻,看來祖沖之推算的是多么準哪!)
    師:可是,你說的這話誰信呀,難怪有的客人笑著說
    生:別胡說八道了,月食是神仙的安排,你比神仙還能嗎?
    師:隨便指學生問:你聽出了什么?
    師:還是讓事實來告訴我們答案吧!
    齊讀第6自然段。
    (這樣的演讀,既幫助學生很快進入故事情境,又引導學生走進徐州刺史劉延孫的內心世界,為下邊學生的分角色朗讀做了鋪墊。學生們在角色轉換中,以祖沖之的身份來說、想、讀,體會更深刻,揣摩人物內心更到位,積極性也更高。)
    1、同學們在小組內分角色朗讀4——6自然段。
    2、指名分角色朗讀。生評價。
    3、再指名分角色朗讀。
    4、現在相信你們祖沖之認識的更深刻了,說說你現在佩服祖沖之什么?
    師:點評總結到“勇于探索科學,勇敢堅持真理。”
    1、(課件出示:眾人全呆了。放飛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2、交流匯報。(適時用成語“目瞪口呆”“呆若木雞”概括,用“像木雕泥塑般呆立著”“像被孫悟空施了魔法定在了那里”來總起,用“有的……有的……還有的”理順條理。)
    3、拿起筆來寫寫吧。
    (說完后再讓學生寫,降低了難度,寫的片段也就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了。)
    1、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向家長、朋友介紹清楚月食這種自然現象,可通過畫圖或用物品演示來完成。
    2、課下看看“他們推動了歷史的車輪”,搜集自己感興趣的名人的故事讀一讀。
    語文教案三年級篇三
    1.認字8個,寫字7個。學習多音字“處”,繼續(xù)練習獨立識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通過查詞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叮囑、開鑿、欣欣向榮、敬仰”等詞語的意思。
    3.能試著給課文分段,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認識生字、學習新詞。
    能試著給課文分段,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一.看圖激趣導入。
    1.出示課件,你知道圖上的人物是誰嗎?(大禹
    2.簡介大禹。
    3.今天咱們就去學習關于大禹的故事。揭示課題:大禹治水。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按要求自讀課文。
    3.檢查初讀課文的情況:
    (1)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認讀。
    (2)指名逐段讀課文,糾正字音。
    (3)理解“叮囑、開鑿、欣欣向榮、敬仰”等詞語的意思。
    (4)重點指導書寫:野、塞。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1)輪流讀課文,思考討論課文的主要內容。
    (2)試著給課文分段。
    四.作業(yè)布置:
    查閱有關鯀禹治水的資料。
    語文教案三年級篇四
    1、通過描繪自己眼中的秋天,發(fā)揮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感受秋天的美麗。
    2、表達中應用已有知識儲備的詞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有順序地表達,使表達清楚、具體。
    教學重點與難點
    能發(fā)揮想像抓住景物的特點有順序地表達出眼里秋天。
    教學準備
    1、觀察秋天景物的變化,可以寫下來或者畫下來。
    2、搜集有關秋天的圖片、畫報、照片以及描寫片段。
    3、讀幾篇描寫秋景的作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興趣。
    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以秋天為。秋天是成熟的季節(jié),是果實累累的季節(jié),是收獲的季節(jié)。(教師用語言描繪秋天的天空和秋天的田野、山林、小院的景色)
    同學們,秋天美嗎?
    看了這么多美麗的風景,你想到了哪些描寫的成語或詞句?
    板書詞語:
    多好的詞語啊!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些詞語,走進迷人的秋景,一起來感受秋色,描繪我們眼中的秋天。
    二、繪聲繪色說秋天。
    (一)仔細觀察說不同
    1、秋天在哪里?秋天在田野里,在山林里,在果園里,在花園里,在校園里,只要你留心,處處都有秋天的影子。
    2、學生自由準備,然后表達。
    總結學生的發(fā)言,鼓勵學生。同時說明,同一個地點,各季節(jié)的景色不同,同是秋天,各處的景色也不同。能夠發(fā)現差別的同學,就容易找到景物的特點。希望你們觀察秋天景物是,一定要看清秋天景物的形狀、姿態(tài)、顏色、聲音等方面的特點。邊看、邊記、邊想,就一定有收獲。
    3、學生在剛才的基礎上,再次觀察描述。
    (二)描繪具體表真情
    1、讀兩位同學描寫秋天的月季花的寫法(略)
    2、學生對比朗讀,感受并表達描寫的不同。
    3、總結;兩段話都表達了作者對秋天、對月季花的喜愛之情。而后一位同學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對月季花的顏色、姿態(tài)、氣味、動態(tài)的具體描寫之中,所以把文章寫得具體,感情更真實。
    4、你們描繪的果園里的果樹、花園里的菊花等,知道怎么才能寫具體嗎?
    三、總觀全文明思路。
    板書設計
    表達:我們眼里的秋天
    由遠及近 由近及遠
    整體到局部 局部到整體 地點轉移
    語文教案三年級篇五
    知識目標:
    會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
    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
    有觀察了解大自然知識、探究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難點:
    在讀中感悟課文的韻律美,了解課文告訴我們的知識。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二、釋疑探究。
    1.感知。
    (1)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小組內互相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交流。小組選出代表,匯報小組讀書的收獲。
    2.識字。
    (1)自己練讀生子。引導學生與同桌之間接龍讀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種方式指讀。
    (讀的時候注意提醒學生注意應該注意的地方。)
    (3)全班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給生字找朋友,用詞語說話。
    3.賞讀。
    (1)小組合作讀課文,看誰讀得美。
    (2)選讀。選自己喜歡的一節(jié)練讀,再展示。
    (3)通讀全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
    三、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夏暗躲藏喳案就猜
    2.學生觀察字的結構,交流書寫應注意的地方。
    3.老師示范,指導重點筆畫。
    4.學生練習,老師巡視。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挑蘋果游戲。(將生字卡片做成蘋果形寫上編號)
    你選擇第幾好蘋果,讀出上面的生字,再組詞造句。
    二、誦讀。
    1.教師示范,學生邊聽邊體會語氣。
    引導學生評一評老師哪里讀得好,哪里讀得不好。
    2.學生自由練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3.朗讀比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節(jié),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三、演讀。
    1.老師引讀,學生嘗試背誦課文。
    2.學生自由練背。
    3.課文表演。邊背邊加上動作。
    四、討論。
    1.課文里提了多少“為什么”?
    五、拓展探究。
    你能回答課文中的哪些問題?你還能提出什么新的問題?
    六、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自由練寫,小組評議。
    3.老師小結,指導重點。
    板書
    為什么
    為什么不知道
    弄明白想知道
    語文教案三年級篇六
    我所執(zhí)教的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學期語文教材第七冊第四單元可愛的小生靈主體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小蝦》,這篇課文是一篇寫小蝦生活習性的文章。通過我觀察小蝦吃食、打架等細節(jié)的描寫,突出了小蝦有趣、脾氣不好兩個特點,抒發(fā)了我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課文比較淺顯易懂,以生為本、以讀為本、以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詞語,積累詞語,體會小蝦的特點,感悟作者的喜愛之情。
    三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因而在課堂上對字詞的處理已不作為重點,只是對于本課中個別難讀難寫的字老師給予提醒和幫助。
    課前我了解到,學生雖然沒有親手飼養(yǎng)過小蝦,但小蝦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許多孩子在市場上見過小蝦,很多孩子也吃過蝦。一些學生自己在課前去觀察了小蝦,對小蝦有了很直觀的了解,但是他們未必能仔細觀察到小蝦活動的動作形態(tài)。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可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小蝦的樣子和特點,激發(fā)學生對小蝦的喜愛之情。同時,也讓學生學會仔細觀察。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的認讀、運用。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4、通過學習了解小蝦的樣子及吃東西的有趣,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
    1、注重學生的發(fā)展,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積極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教學中加強朗讀指導,以讀促悟,以悟促情。
    3、閱讀教學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小蝦的樣子和吃東西的有趣,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小蝦的樣子和吃東西的有趣,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能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小蝦吃東西的有序和有趣
    小蝦的多媒體課件
    一、激趣導入
    1、生:小蝦
    2、看小蝦圖片,齊讀課題
    3、生:我觀察到的小蝦很……
    生:……
    4、進入文章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自由讀課文
    2、自我評價
    3、先小聲練讀,然后小老師教讀。
    4、練讀句子,個別讀,齊讀
    5、同桌兩人共讀一本書,互相糾正讀音
    三、整體感知
    1、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自由發(fā)言,理清文章脈絡
    四、精讀
    學習第2自然段
    1、小聲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勾畫出小蝦樣子的句子
    2、匯報
    3、抓住詞語談感受
    4、感知畫面,美美地讀句子。
    學習第3自然段
    1、認真默讀第3自然段,找出表示小蝦吃東西動作的詞語,勾一勾,讀一讀。
    2、全班匯報:讀勾畫的表示動作的詞語。
    3、多種形式讀
    4、標出表示順序的詞語
    5、匯報
    6、體會有順序地把小蝦吃食時的動作描寫得很具體、生動,說明小蝦吃食很小心
    7、練習有順序的表達
    8、表演
    9、有感情的齊讀,可以帶動作表演讀
    10、齊讀“吃飽了的小蝦……”
    五、總結全文
    有感情讀課題
    1、孩子們,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小動物?(多媒體:小蝦圖片)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小蝦的課文:(板書課題:小蝦)
    3、課前,孩子們去觀察了小蝦,你能給大家說一說:你觀察到的小蝦是什么樣的呢?
    4、過渡:從你們的發(fā)言老師聽出來了,你們很喜愛小蝦。小作者也非常喜愛小蝦。他是怎么描寫小蝦的呢?讓我們走進課文吧!
    小蝦
    樣子
    有趣
    脾氣不好
    先—然后—接著—又—直到—才
    碰—后退—再碰—后退—捧著吃
    語文教案三年級篇七
    教學內容:
    “東施效顰”反復誦讀,疏通詞義,明確寓意。把要解決的問題及方法指導寫清楚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寓言故事?《掩耳盜鈴》《南轅北轍》等。
    今天,我們再來讀一篇莊子寫的《東施效顰》。你了解莊子嗎?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先讀讀譯文。
    2、自己練習把語句讀通順、讀流暢。
    3、再讀讀譯文。
    教學側記
    備注
    反復朗讀,把文章讀流暢。
    三、細讀課文,讀懂寓意。
    2.出示課件:
    西施美:
    “西施病而顰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BR>    (1)讀了句子你體會到什么?結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資料來說一說
    (2)西施可真美,用個詞來夸夸她吧。
    3、西施捂著胸口,皺著眉仍賞心悅目,東施也來學學吧!她美嗎?從哪看出來的?
    4、出示課件:
    東施丑:
    “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BR>    (1)讀讀這句話,你體會到什么?
    (2)能用個詞來形容一下東施的樣子嗎?
    (3)再讀句子,試著讀出東施的丑
    (4)你想對東施說什么?
    四、明確寓意,聯系實際談受到的啟發(fā)。
    1、小組討論:
    (1)同樣是皺眉捧心,為什么西施的樣子美,東施的樣子丑?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訴東施嗎
    (3)現實生活中有沒有“東施效顰”這樣的事情?舉例說一說。
    2、班級交流討論結果。
    教師指導點撥: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切實際的照搬,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五、熟讀背誦,進行語言積累。
    練習讀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讀體會寓言的寓意。
    (三)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復習并背誦《東施效顰》。學習《楚王好細腰》
    教學過程:
    一、復習并背誦《東施效顰》。
    二、學習《楚王好細腰》
    自讀自悟,讀懂、讀通每句話。
    1、學生自讀《楚王好細腰》。
    2、全班交流
    三、講寓言故事,理解寓意,聯系生活實際想開去。
    1、自己練習講寓言故事,在小組里講,全班講。
    2、集體交流:
    (1)知道楚王喜愛細腰后,大臣們的心里會想什么?
    (2)大臣們投其所好,他們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jié),脅息然后帶,扶墻然后起?!?BR>    大臣們在細腰過程中是否有痛苦,他們會有思想矛盾嗎?猜猜他們怎么想的。
    再試著讀讀這句話,讀出大臣們的矛盾心理。
    (4)你想對楚王和大臣們說什么?
    四.升華延伸
    你是不是認為文章結尾還可以寫點什么?試著寫一寫
    這則寓言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教師點撥:《楚王好細腰》通過達官顯貴們束腰以求楚王寵信的丑陋舉止,諷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恥下場。
    教學側記
    備注
    五、檢測: 檢查背誦,交流理解 體會寓意。
    六、作業(yè)設置:
    1、 從生活中找寓言中的人物。
    2、 背誦默寫古文。
    3、 推薦閱讀《邯鄲學步》
    語文教案三年級篇八
    大膽想象,并樂于真實地記敘自己的想法。
    一、導入
    上節(jié)課后大家都動筆畫出了心中的風,今天我們來開個小畫展吧!
    二、范文引路
    1、出示一幅春天的圖畫,朗誦范文《春天的顏色》。要求學生邊聽邊想象。
    2、交流聽范文后的感受。
    三、動筆寫初稿。
    1、像小作者一樣,為你的.畫配上一段文字,讓它更豐富更生動,好嗎?
    2、試寫一段話,簡要大意即可。
    四、交流、補充。
    1、在小組里展示自己的畫,并讀初稿。其它成員提出個性意見。
    2、根據個性意見,再次完善自己寫的內容。
    3、面向全班學生交流,集體補充。
    五、定稿。
    語文教案三年級篇九
    1.會認10個生字詞,初讀課文,學習1、2自然段。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fā)現和探索精神,
    以及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積累語言。
    學習法布爾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弄清作者是怎樣做試驗的。
    引導學生在自主的`閱讀實踐中學會讀書。
    1.出示圖片,問:這是什么昆蟲?(板書:蜜蜂)
    2.誰可以介紹一下蜜蜂?剛才你們說的情況都是自己親眼見過的嗎?法國有一位昆蟲學家也聽過蜜蜂的介紹,可是他卻要做個試驗。你們想知道他的試驗是怎樣進行的嗎?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4課吧!
    3.讀課題。
    1.自由讀課文,發(fā)準字音;
    2.檢查字音,認讀生字;
    3.生字游戲;
    4.默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作者做了一項什么試驗?你是從哪知道的?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問:作者為什么要做這個試驗?理解:聽說(板書)
    2.默讀第二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樣做試驗的?請用“”點出作者所做的動作詞。(板書動作詞)
    3.自由讀,想象一下:作者是怎樣做這些動作的?
    4.同位一讀一演,看怎樣才能把這些動作演好?
    5.展示演讀,其他學生評價。(板書:觀察)
    6.齊讀第二自然段。
    1.看著板書,小結,說說:你認為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2.上課前,大家介紹了蜜蜂可以采蜜,你們想親眼看一下嗎?(防錄像)
    14蜜蜂
    有辨別方向的能力
    聽說試驗
    捉、放、做、叫、走
    打、放、(觀察)、想
    語文教案三年級篇十
    1.學會8個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到朋友之間不僅需要互相信任和尊重,還需要溝通,交流和愛護,得到對方的肯定和鼓勵,并感受到友誼的珍貴。
    學習生字,正確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朋友之間情感交流的方法,感受友誼的珍貴。
    第一課時
    1、談話:
    說說你的好朋友是誰?你為什么喜歡和他交朋友?
    2、揭示課題,板書:15朋友之間
    3、師述:
    我們該怎樣保持朋友之間的友誼呢?學習可今天這篇的問題。她們是怎么解決的呢?通過這件事,她們又有什么收獲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朋友之間》。
    3、指名朗讀課題,齊讀課題。
    1、自讀課文,認讀生字新詞。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興奮、欲言又止、
    光彩奪目、糟糕、自不量力
    震驚、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正音。
    4、討論: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
    1、自由朗讀課文,小組討論課文主要內容。
    2、全班交流。學習質疑解難。
    3、提出問題,教師總結歸納,在學習課文時找答案
    。
    1、教師小結。
    2、指導書寫生字。
    (1)指名認讀生字。
    (2)交流,說說怎么記住這些字。
    左右結構:段詞扭證
    左中右結構:傲
    上下結構:簡
    上中下結構:意
    (3)重點指導書寫“傲”字。
    (4)學生書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1、提問:請同學回顧一下,上節(jié)課,我們讀了第15課,你知道了什么。
    二、2、師述: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進一步體會友誼得真正內涵。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1—4自然段,邊讀邊想: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1)指名朗讀課文,邊讀邊想。
    (2)討論交流。
    師問:這時,作者的心情怎樣?
    2、學習課文5—28自然段。
    (1)討論:“我”的感情有哪些變化?
    (2)分別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不理解——“我只是覺得……”林童欲言又止。
    她為什么不告訴我她的想法。
    生氣——我轉身離去。
    難過——一想起和林童過去是那樣友好,現在卻不能共同分享歡樂,我就很難過。
    懷疑——也許很糟糕。
    3、學習課文29—33自然段。
    (1)請同學讀演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心情,談談自己的體會。
    (2)分小組表演。
    (3)全班表演。
    (4)學生評議,交流感受。
    (5)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內心的感受。
    朗讀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課文的感受。
    語文教案三年級篇十一
    1、學會12個字,認識9個字。
    2、能用查字典,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字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羅馬的,感受羅馬城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fā)學生了解世界優(yōu)秀文化的熱情。
    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羅馬的感受羅馬城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fā)學生了解世界優(yōu)秀文化的熱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播放羅馬的風光短片)同學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今天我們就同作者一起去參觀羅馬城。
    3、板書讀題。
    4、你想想作者會寫些羅馬的什么呢?
    5、請大家快速地看一遍課文,誰能最快發(fā)現?
    6、文流:作者寫了羅馬的遺址、雕塑和噴泉。
    二、讀通課文、自學生字
    1、認真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生字詞多遍。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小組學習字,互讀互查。
    4、師反饋檢查。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教師讀第一自然段。羅馬的特別之處在哪?
    2、比賽朗讀第一自然段。
    一、自主選擇,讀懂課文。
    學習課文的二、三、四、五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這幾段話,邊讀邊想:羅馬給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勾畫出相關的語句。
    2、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1)遺址(二、三段)引導學生了解:遺址基本在古城,歷史悠久;其中最有名的是斗獸場,結合插圖了解它的雄偉。
    (2)雕塑多(四段)cai課件,感受雕塑的多與精美。并進行朗讀指導,讀出美感。
    (3)噴泉多(五段)
    a說對噴泉的感受,
    b想象噴泉的姿態(tài),有的`……有的……有的……啟發(fā)感悟其千姿百態(tài),別具一格。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5、比比看誰讀得好。
    二、情景體驗,拓展延伸。
    1、招標導游:請你介紹羅馬城的一個特點。
    (1)一分鐘介紹羅馬一個特點,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2)當場答記者問,考查學生課外知識和課前搜集資料情況。
    2、作業(yè)超市,任選一題。
    (1)如果要拍一部羅馬風光片,請你來寫解說詞
    板書設計:
    盧溝橋的獅子
    舉世聞名
    大小不一栩栩如生形態(tài)各異
    語文教案三年級篇十二
    本次積累運用包括“讀讀背背”“閱讀”“口語交際”和“習作”。
    積累格言警句。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熟讀成誦。閱讀短文《給,永遠比那愉快》,抓住主要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講述具體事例,說出自己對培養(yǎng)美德的看法,認真傾聽別人發(fā)言,聽懂主要意思??聪嗥?,寫出自己對美好往事的回憶。
    講述具體事例,說出自己對培養(yǎng)美德的看法,認真傾聽別人發(fā)言,聽懂主要意思。
    逐題進行練習,使學生學會積累知識,并能在閱讀和習作中加以運用。
    投影片、《釣魚的`啟示》《小珊迪》《給,永遠比那愉快》插圖、一張自己喜歡的照片。
    讀讀背背自己的格言警句,自讀短文,了解主要內容,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1導入。你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積累了哪些格言警句?誰愿意說一說?這些格言警句你為什么記得牢?2教師示范背誦一些格言警句。
    二、引導學生讀、背格言警句。
    1讀準字音。
    2注意不讀破句。
    3練習背誦,檢查背誦情況。
    三、閱讀短文。
    1反復閱讀,了解主要內容。
    (1)初讀短文,了解大意。
    (2)逐個自然段閱讀,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3)把三個自然段的內容連起來說說,抓住短文的主要內容。
    2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
    (1)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高爾基的兒子在島上留下了什么?
    (2)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高爾基認為要怎樣生活才會愉快?
    (4)聯系生活實際,談個人感受。
    作業(yè)設計
    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語文教案三年級篇十三
    1、讀課文,讀懂“愛心項鏈”的含義。
    2、教育學生要樂于幫助有困難的人,做富有愛心的人。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愛心項鏈的含義,并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本單元的內容以真情、關愛、善良為主題,通過《真情的回報》、《那只松鼠》、《美麗的橋》的學習,學生感受到了真情的美好,懂得了付出真誠才能收獲真摯的感情,再理解本課的“愛心傳遞”比較容易。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學、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充分交流、感悟。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激發(fā)興趣,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項鏈呢?(課件出示“項鏈”,項鏈就是把珠子等裝飾品連成一串)那誰知道愛心是什么呢?(課件出示“愛心”,愛心就是去幫助別人、關愛別人。、、、、)把“愛心”和“項鏈”連起來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愛心項鏈》。
    板書課題《愛心項鏈》
    二、初讀課文,自學感知
    師:看了課題后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嗎?
    生1:什么是愛心項鏈?
    生2:誰做了愛心項鏈?
    生3: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
    生4:……(學生提的問題歸納為三個,簡單的寫在黑板上)
    師:請大家?guī)е鴦偛盘岢龅膯栴},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自主學習,同桌交流互助
    1、檢查詞語,掃清障礙出示(本課需要認識的字詞)
    a、同桌互相識字,比賽讀
    b、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
    2、了解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這些詞語你們都讀準了,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引導學生從故事發(fā)生的原因、經過、結果來概括)
    師:能不能根據課文內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呢?
    ()在先后得到了()和()的幫助,懂得了()。
    3、答疑解惑,解決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不同感悟和不同想法)
    第一個問題:愛心項鏈就是用愛心去幫助別人,去做善事,把所有人用愛心做的善事連在一起就是愛心項鏈。第二個問題: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和許許多多有愛心的人第三個問題:作者希望這種愛能傳遞下去,讓更多的人去幫助有困難的人。(三)感悟愛心師:不知同學們在讀課文的時候注意到沒有,克雷斯先后兩次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都聽到了相同的這句話,齊讀(出示句子:“我不要求回報,但我要你給我一個承諾——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你也盡力去幫助他?!?
    師:那他都是在什么情況下聽到這句話的?聽后又有什么感受呢?接下來請同學們深入讀課文,想一想,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感受。學生小組內交流后全班匯報。
    過渡:是啊,做了好事,不求回報,最后別人又以愛心回報他,怎能不叫人感到欣慰?
    4、師質疑,感受愛心的傳遞。
    師:學到這兒,老師有個問題想問問大家,克雷斯居然在六年后聽到了這句相同的話,你想想可能發(fā)生過什么樣的事呢?那這六年中又會發(fā)生什么事,六年后才有可能聽到這句話?(想象:在以后的日子里,許許多多的人又幫助了更多的.人,每當更多的人要對他們表示感謝時,他們總會把這句話告訴給那些人。)過渡:正象同學們所說的(出示:在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幫助過許許多多的人,每當人們要對他表示感謝時,他總會把那中年人要他承諾的話告訴給他們。)
    師:多么樸實的話語,多么溫暖人心的話語,中年人把愛心和這句話送給了克雷斯,克雷斯又送給了許許多多的人,最后這句話又回到了克雷斯這里,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奉獻著愛心,傳播著這句話,才組成這串世界上最珍貴的愛心項鏈。這就是愛心的傳遞。
    同學們,學到這兒,我相信你們已經解決了課前的疑問,什么是愛心項鏈呢?僅僅有愛心行嗎?僅僅只做善事行嗎?那我們要怎樣做呢?對了,這愛心需要你的傳遞,我的傳遞,他的傳遞,只有這樣這串愛心項鏈才會越穿越長,這愛心會遍布世界的各個角落。
    三、拓展閱讀,體會愛心。(附:《一杯牛奶》稿)
    師:今天,老師也給大家?guī)砹肆硪粋€愛心故事《一杯牛奶》,讓我們一起去細細品味這根愛的珠鏈上那感人的一幕。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閱讀材料自主閱讀,看看你從中又讀懂了什么?動筆畫一畫文中最感動你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一會兒我們交流。
    學生自由讀文后匯報(鼓勵學生感悟不同的句子)
    師:同學們,杯子里裝的僅僅只是牛奶嗎?還裝著什么?
    師:姑娘當年為小男孩奉獻愛心的時候,從沒想過要回報,而今天卻得以真情的回報,這就是愛心的傳遞。
    四、感情升華
    課件出示(音樂)世界上最溫暖、最令人感動、最美好的一個字眼就是“愛”。愛是什么?愛是對他人的同情、關注和給予;愛是充滿人情味的社會溫情。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文中的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那樣,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滿懷愛心的去幫助他們,那么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這種美德就會代代相傳,成為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
    請同學們舉起書,用心的讀最后一段,用心的讀給自己聽,用心的讀給身邊的人聽,用心的讀給所有人聽。生齊讀最后一段。出示課件,最后一段,(愛心是無價的,他不需要回報,但卻可以心心相印。如果說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顆珍珠的話,那么我們的愛心就是一根金線。用金線把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了世界上最珍貴的愛心項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