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高二語文教案(實用19篇)

字號:

    教案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來設(shè)計,做到因材施教。教案的編寫需要結(jié)合教材教法和教學資源,最大程度地發(fā)揮教學效果。以下范文僅供參考,請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運用和改進。
    部編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一
    1.細讀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分析小說主人公的硬漢形象。
    2.結(jié)合文中人物的語言,探究海明威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老人與?!返纳羁虄?nèi)涵。
    3.查找比較中外文學作品藝術(shù)特色的資料,與本單元中的外國小說進行比較閱讀。
    核心素養(yǎng)。
    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評析選文精妙的細節(jié)描寫,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及其風格。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把握這篇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色。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了解圣地亞哥的硬漢性格,體會內(nèi)心獨白的藝術(shù)效果和象征意味。
    文化傳承與理解:培養(yǎng)不屈服于命運,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進行抗爭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小說主人公形象。
    難點:了解老漁夫圣地亞哥的硬漢性格,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當我們嬉鬧于歡樂的童年,當我們高歌在懵懂的少年,生命的長河已經(jīng)注定我們不僅僅要看到浪花的美麗,還有浪花下的兇險,于是我們的生活中多了一個詞語“挫折”!既聾又啞的海倫,耳聾的貝多芬,雙腿癱瘓的史鐵生,生活給予他們的是一個接一個的挫折,然而,海倫成功了,貝多芬成功了,史鐵生也成功了,挫折造就出的卻是生命的音。什么使他們脆弱的軀體如此強悍?什么使他們敲響生命的音?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被稱為“現(xiàn)代英雄神話”的傳奇人物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罚此绾斡脴銓崯o華的文字,來闡釋生命的意義。
    二、寫作背景。
    《老人與?!愤@部小說是根據(jù)真人真事寫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認識了老漁民格雷戈里奧·富恩特斯,并與他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兩人經(jīng)常一起出海捕魚。1936年,富恩特斯曾出海很遠捕到了一條大魚,但這條魚太大,在海上被拖行了很長時間,結(jié)果在歸航途中又被鯊魚襲擊,回來時只剩下了一副骨架。當時這件事給了海明威很深的觸動,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1952年,海明威發(fā)表了《老人與?!罚@部作品贏得了諸多贊美,海明威本人也認為這是他“這一輩子所能寫得的一部作品”。這部中篇小說,向讀者詮釋了生命的高貴與尊嚴、人類堅不可摧的精神和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
    三、作者介紹。
    歐內(nèi)斯特·米勒·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qū)奧克帕克,美國作家、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的小說家之一。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榮獲不少獎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被授予銀制勇敢勛章;1953年,他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利策獎;1954年《老人與?!酚譃楹C魍Z得諾貝爾文學獎。2001年,海明威的《太陽照樣升起》與《永別了,武器》兩部作品被美國現(xiàn)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中的100部英文小說”中。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用獵槍自殺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錯綜復(fù)雜,先后結(jié)過四次婚,是美國“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xiàn)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他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海明威的作品標志著他獨特創(chuàng)作風格的形成,在美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都占有重要地位。
    四、題目解說。
    “老人”是小說的主人公,“海”是主人公的活動場所。大海極富生命力,但卻非常殘酷,是大自然的代表;老人則象征著衰老、死亡、弱小、不堪一擊,在大自然面前極其渺小。小說以“老人與海”為題,就是要展示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表現(xiàn)人不可被戰(zhàn)勝的精神。課文節(jié)選的是老人與鯊魚搏斗的情景,是小說臨近結(jié)尾的部分,也是小說情節(jié)的高潮。從文中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到,老人與鯊魚的搏斗共分五個回合。這是一首英雄主義的贊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硬漢”形象。
    五、層次結(jié)構(gòu)。
    全文可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1-27段):寫老人捕到大馬林魚后遭遇尖齒鯊,殘酷的戰(zhàn)斗開始了。詳細寫出了老人和尖齒鯊戰(zhàn)斗的經(jīng)過,通過老人的心理獨白初步揭示了“硬漢”的精神:人不能被打敗。
    第二部分(28-47段):寫老人和加拉諾鯊搏斗的經(jīng)過以及打死鏟鼻鯊后準備繼續(xù)戰(zhàn)斗。在搏斗過程中,老人雖然處境惡劣,但卻絲毫沒有退縮,一直在不斷地鼓勵自己。
    課文結(jié)尾定格在這一幕,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我們都會碰到生命中的鯊魚,命運似海,真正的救贖并不是廝殺后的勝利,而是能在苦難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寧。
    六、全文分析。
    1.身為一名漁夫,老人對“打魚’是如何看的呢?嘗試著從文章中找出來。
    “你天生是個漁夫,就跟魚生來是魚一樣?!薄澳銡⑺肋@條魚不光是為了養(yǎng)活自己和賣給別人吃。你殺死它是為了自尊,因為你是個漁夫。它活著的時候你敬愛它,它死了之后你也一樣敬愛它。如果你敬愛它,那么殺死了就不算是罪過。要么是更大的罪過?”老人提到了“自尊”。可見,老人打魚,不單單滿足物質(zhì)層次的需要,更提升到了一種精神層面的滿足與愉悅。老人對魚的看法,我想,我們可以用海明威的拳擊哲學來解釋:“打拳擊憑天性,即使打死也不是為了打死人。正大光明的打,打拳是為了取勝?!蓖瑯?,漁夫天生是為了打魚,打魚必定要有傷害,即使是傷害了他內(nèi)心中認為最美麗的東西。所以他對于魚是尊重的?!棒~是他的敵人,也是知心朋友?!?BR>    2.在鯊魚隨時都可能襲來的生死攸關(guān)的時候,老人心中除了鯊魚,還想到了什么?
    “不過還是得琢磨琢磨,他想。因為我只剩下這件事可干了。這個,還有棒球?!卑羟蚴且豁楏w育(板書:體育彰顯出的是人的生命力與力量)。一個熱愛體育的人,對生命、對生活,又怎能不抱有熱情呢?所以那個老運動員狄馬吉奧也成為了他力量的來源、他的榜樣。
    3.老人心中除了棒球,還放著什么?
    “但愿沒有人太為我擔心。當然啦,只有那男孩會擔心。不過,我相信他會對我有信心。好多上了歲數(shù)的漁夫也會為我擔心,還有不少別的人也會的,他想。我住在一個人心善良的鎮(zhèn)子里啊?!笨梢?,即使貧窮、食不果腹,他依然愛著身邊的朋友,身邊的朋友也愛他,所以他更想要堅持下來給他們看看。
    4.那么,對讓他一無所獲的大海,他又是怎么看的?怨恨嗎?
    “不管怎么說,風是我們的朋友,他想。接著他又想,那是有時候。還有大海,海里有我們的朋友,也有我們的敵人?!币愿卸?、包容的心對待周遭的事物,熱愛大海、風、魚,那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5.搏斗中老人獲勝的原因是什么?
    在這場勇氣、毅力和堅韌的較量中,毅力支撐著老人的身體,希望支撐著老人的精神,而經(jīng)驗使老人獲得希望。年老的圣地亞哥用智慧而不是靠僅有的體力,用知識和機智而不是靠僅存的傲慢來支撐自己,最后取得了這一次的勝利。
    6.老人在內(nèi)心中對大馬林魚持什么態(tài)度?
    大馬林魚是作者謳歌的對象,文中在寫老人扎死它的同時,又帶著不無贊揚的語氣寫大馬林魚的高與大,給讀者展示它的力與美?!拔覐臎]見過比你更龐大、更美麗、更沉著或更崇高的東西,老弟。來,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誰害死誰。”看來,在老人眼中,大馬林魚代表了堅強和勇猛,是一個真正的對手和老人夢寐以求的東西。
    7.體會文中圣地亞哥老人的內(nèi)心獨白,談一談你對他的印象。
    老人是海明威塑造的眾多“硬漢”中最完美的形象,他是真正具有男子漢氣概的人。他沒有從危險、殘酷的現(xiàn)實中“退卻”,而是勇敢地接受現(xiàn)實;他憑借自己的意志力創(chuàng)造了現(xiàn)實,贏得了哪怕是非常短暫但最終慘敗的勝利。在海明威的筆下,老人是個要竭力超越自身極限的人。
    8.為什么海明威讓老人歇了五次才到家?
    老人在海上和鯊魚就是經(jīng)歷了五個回合的搏斗,才終于走上了回家的路,所以這一回家的過程(摔倒-站起來-往上爬)是不是也可以隱喻老人不斷重復(fù)的生命歷程?雖然空間從海上轉(zhuǎn)換到了路上,但是生命的搏斗仍在延續(xù),五次坐下,五次養(yǎng)精蓄銳,每一次都是為了下一次能夠站起來。
    七、中心思想。
    本文節(jié)選的這一部分內(nèi)容,通過老人圣地亞哥不屈不撓,勇斗鯊魚的故事,表現(xiàn)了老人勇敢、堅忍頑強的斗爭精神,塑造了一個打不敗的滄?!坝矟h形象”,表達了人要明敢地面對困難的主題。文中老人的魚被鯊魚吃光,看似失敗了,但他并沒有在魔運面前屈服,而是與之殊死搏斗,表現(xiàn)出無與倫比的勇氣和力量,雖敗猶榮,說明人可以暫時戰(zhàn)敗但是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遠也打不垮的。
    八、寫作特點。
    1.結(jié)構(gòu)簡單。
    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節(jié)不蔓不枝,主人公性格單一而鮮明?!独先伺c?!分兄苯映鰣龅娜宋镏挥欣先耸サ貋喐?,情節(jié)也主要圍繞其與大馬林魚的搏斗以及由此引來的與鯊魚的搏斗而展開,可謂簡單而集中。
    2.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
    在塑造圣地亞哥這一形象時,作者把筆力主要集中在真實而生動地再現(xiàn)老人與鯊魚搏斗的場景上。如寫鯊魚出現(xiàn)的情形:“當那一大片暗沉沉的血漸漸下沉,擴散到一英里深的海水里的時候,它就從深處游了上來。鯊魚莽莽撞撞地一下子沖過來,劃破了藍色的水面,豁然出現(xiàn)在太陽底下?!奔毠?jié)描寫簡練生動,但鯊魚的兇猛快捷,形勢的緊迫立刻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又如文中對大海的描寫,生動而簡潔,猶如一幅水墨山水畫,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3.意蘊含蓄凝練。
    海明威在文中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總是把它們凝結(jié)在簡單、迅速的動作中,蘊含在自然的行文或簡潔的對話中,由讀者自己去體會。如寫老人與鯊魚搏斗的場面:“老人聽見大魚的皮肉被撕裂的聲響,把漁叉猛地向下扎進鯊魚的腦袋……”這種描寫本來是老人的所見所聞,但讀者讀來卻會自然生出同樣的感覺,與老人同驚懼,同緊張,同喜悅。海明威打定主意放手讓讀者去如實地獲取印象,而不擠到描寫對象與讀者之間去礙事,他要讓描寫對象和讀者直接進行溝通,這也是這篇小說的場景描寫如此震撼人心的原因之一。
    他獨創(chuàng)的“冰山”文體,我們需要將1/8直接呈現(xiàn)的內(nèi)容反復(fù)品讀,前掛后聯(lián)以啟發(fā)思考,為實現(xiàn)以小見大,需要現(xiàn)有內(nèi)容的支撐,同時也需要調(diào)動積累,運用想象產(chǎn)生共情,從而對7/8的隱性內(nèi)容作出合理的解讀和推斷。
    九、補充資料。
    迷惘的一代又稱迷失的一代,是美國文學評論家格特魯?shù)隆に固挂蛱岢龅?,對第一次世界大?zhàn)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出現(xiàn)的美國一類作家的總稱。他們共同表現(xiàn)出的是:對美國社會發(fā)展的一種失望和不滿。他們之所以迷惘,是因為這一代人的傳統(tǒng)價值觀念完全不再適合戰(zhàn)后的世界,可是他們又找不到新的生活準則。他們認為,只有現(xiàn)實才是真理,可現(xiàn)實是殘酷的。于是他們只能按照自己的本能和感官行事,竭力反叛以前的理想和價值觀,用叛逆思想和行為來表達他們對現(xiàn)實的不滿。
    十、總結(jié)全文。
    老人的硬漢形象不是由他外在的強壯與否決定的,而是由他內(nèi)在的心靈決定的。所以這種形象才有堅實的存在基礎(chǔ)。支撐起老人硬漢形象的,正是他對生活的熱愛。他熱愛一切與他有關(guān)的事物,包括體育、朋友、大海、風、魚……他欣賞生活中一切美好而強有力的事物,并且用包容而感恩的心對待一切。正是基于這此,老人才能具有這種永不言敗的硬漢精神,重壓之下依舊優(yōu)雅地活著,不失人的尊嚴。他擁有崇高的靈魂。所以,通過對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挖掘,能夠?qū)⒁粋€看似簡單的人物變得飽滿而充實,得到更多的啟迪。
    十一、布置作業(yè)。
    部編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1、培養(yǎng)學生熱愛圖書,愛惜書本的意識。
    2、能與他人進行小組合作。主動發(fā)表意見,養(yǎng)成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學會表達,學會傾聽他人的`發(fā)言。
    教學重點學會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教學難點能學會小組合作探究的一種學習方式,得出探究成果。
    教學方法小組討論法、情景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具圖片、錄音、視頻等多媒體課件。
    預(yù)習設(shè)計預(yù)習生字,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補充修訂。
    第一課時。
    由班級圖書角引入,制定圖書借閱公約,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板書:圖書借閱公約)。
    出示提示:
    1、什么時間借閱圖書。
    2、一次能借幾本書。
    3、一次借書能借多長時間。
    4、翻閱圖書應(yīng)該注意哪些問題。
    5、設(shè)置圖書管理員。
    6、違規(guī)處罰辦法。
    ……。
    小組討論。
    1、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3—4名同學。
    2、圍繞著給出的提示問題,小組逐一將結(jié)論討論出來,最后統(tǒng)一結(jié)果,由組長匯總。
    3、老師巡視,參與學生的小組討論,掌握學生的討論進度。
    (討論要求:每個學生輪流說自己的觀點看法,其他同學認真聽)。
    4、每組組長最后匯總小組討論結(jié)果,最后在全班匯報討論總結(jié)。
    5、綜合各組討論結(jié)果,把條例逐條列出來,寫在黑板上。
    6、綜合考量,擬定出最終的圖書借閱公約。
    7、全班齊讀公約。
    小組合作交流談?wù)摚?BR>    1、什么時間借閱圖書。
    2、一次能借幾本書。
    3、一次借書能借多長時間。
    4、翻閱圖書應(yīng)該注意哪些問題。
    5、設(shè)置圖書管理員。
    6、違規(guī)處罰辦法。
    ……。
    1、小組討論。
    2、組長匯報。
    3、全班齊讀公約。
    板書。
    設(shè)計。
    圖書借閱公約。
    一、開放時間:每天中午1:10~1:40。
    二、排隊取書,輕拿輕放,切忌推、擠、搶。
    三、登記后方可借閱,每人每次限借一本。
    四、每本圖書借閱時間不超過15日,15日內(nèi)未看完可登記續(xù)借。
    五、借閱人有責任保存好圖書,歸還圖書時,圖書管理員應(yīng)仔細檢查,如出現(xiàn)破損、缺頁、隨意涂畫或圖書遺失等情況,借閱人應(yīng)按所借圖書原價賠償,情節(jié)嚴重者加倍賠償。
    作業(yè)。
    設(shè)計。
    將圖書借閱公約打印出來,張貼到圖書角,方便每個人都能看到,嚴格遵守。
    部編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三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鼻f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吐勚?,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偷弥?,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部編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四
    本單元“道理篇”,意在培養(yǎng)學生遇到問題要開動腦筋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編排了寓言兩則、課文兩篇和語文園地五?!锻鲅蜓a牢》《揠苗助長》旨在讓孩子結(jié)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做錯了事要及時改正;《畫楊桃》一文旨在讓孩子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基礎(chǔ)上,明白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的道理;《小馬過河》讓孩子們懂得遇事不能光聽別人說,要動腦筋想一想,試一試,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自主識字;注意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1、會認會寫本單元所學生字,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識記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培養(yǎng)學生遇到問題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
    重點:1、識字和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培養(yǎng)學生遇到問題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
    12《亡羊補牢》1課時。
    《揠苗助長》1課時。
    13《畫楊桃》2課時。
    14《小馬過河》3課時。
    口語交際《圖書借閱公約》1課時。
    語文園地五2課時。
    總計10課時。
    部編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五
    1、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b.其未兆易謀。
    c.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
    d.我世世為洴澼。
    2、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樹之成而實五石樹:栽種。
    b.能不龜手一也一:一樣。
    c.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當:當作。
    d.埏埴以為器,當其無埴:黏土。
    c[c項,當:有、只有。]。
    3、對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其無,有器之用當:連詞,只有。
    b.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其:代詞,它。
    c.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者:助詞,……的(人)。
    d.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而:連詞,表修飾。
    d[d項,連詞,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卻”。]。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子特地提醒人們要全面地看待事物,指出事物是由“有”“無”兩者結(jié)合而成,從而可以“利”和“用”。
    b.《老子》認為,自以為是的人,雖是要彰顯自己,卻往往不能彰顯自己;自我夸耀的人,雖是顯示自己的功勞,卻往往不被認為有功或者不能成就大功。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薄独献印氛J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勝人”比“自勝”更加難得。這是極富人生哲理的判斷。
    d.人們做事,常常是在將要成功的時候卻讓它失敗了。假如將要完成的時候像開始的時候一樣謹慎,就不會敗壞事情了?!独献印犯嬲]人們做事要善始善終。
    c[c項,應(yīng)為:“自勝”比“勝人”更加難得。]。
    5、給下面的文字加上標點。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答案: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3)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則所用之異也。
    答案:(1)(“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等行為)用道的觀點來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體上的肉瘤,就連有的畜生都厭惡這些東西。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
    (2)了解別人的人聰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戰(zhàn)勝別人的人有勁兒,戰(zhàn)勝自己的人剛強。
    (3)這種藥物能夠防止手凍裂是一樣的,有的靠它得到封賞,有的擁有它卻不能免除艱苦的漂洗綿絮的勞動,那么就是使用它的地方有不同啊。
    部編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六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部編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七
    1、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通“皸”,使皮膚皸裂。
    2、世世以并避織為事。通“纊”,指棉絮。
    (二)詞類活用。
    1、我樹之成而實五石。樹,名作動,種植;實,使動,。.。.實。
    2、其堅不能自舉也。堅,形作名,硬度。
    3、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大,形作名,大的東西。
    4、能不龜手一也。龜,使動,使……皸裂。
    5、冬,與越人水戰(zhàn)冬,名詞作狀語,在冬天。
    (三)虛詞的意義。
    1、以。
    以盛水漿介詞,用來。
    剖之以為瓢介詞,把。
    客得之,以說吳王介詞,憑著。
    2、為。
    吾為其無用而掊之。介詞,因為。
    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勐詞,制作。
    3、與。
    請與之動詞,給。
    與越人水戰(zhàn)介詞,和。
    (四)難句翻譯。
    (1)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避統(tǒng),則所用之異也。
    (這藥物)能夠防止手凍裂是一樣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賞,有的人不能免除漂洗棉絮,就是使用它的方法不同。
    (2)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那么先生還是有淺陋的、遭蒙蔽的見識??!
    (五)句式判斷。
    1、請買其方百金。
    狀語后置:請(以)百金買其方。
    2、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
    省略句:能不龜手(是)一也,或以(之)封,非(瓠)不號然大也。
    3、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
    定語后置:宋有善為不龜手之藥之人。
    (六)《五石之瓠》的寓言體現(xiàn)了莊子的什么觀點?
    文章用莊子和惠子的對話引出論題:如何對待“大葫蘆”?;葑诱J為大葫蘆大而無用。莊子不認同,于是就講了“不龜手之藥”的故事來回應(yīng)這個問題。
    惠子認為大葫蘆“大而無用”,莊子以之比宋人,批評惠子認識固陋?;葑雍退稳硕际鞘艿阶约貉酃獾南拗?,不能充分認識事物的價值,這兩個故事相通的道理是:轉(zhuǎn)換看待事物的角度,才能充分認識到事物的價值。
    不過,我們還需注意,吳王之客的眼光再高,也只是用它來帶兵打仗,最后獲得裂地封賞,并沒有擺脫對事物的功利價值的依賴。莊子“浮乎江湖”的想象,則超越功利價值的認識,顯然和吳王之客是有高下境界之分的。
    在《五石之瓠》這則寓言中,莊子運用的是“故事”中蘊含的方法論,通過如何處置“五石之瓠”,說明“無用之用”才是“大用”的哲學思想。
    部編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八
    大學之道:大學的宗旨?!按髮W”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一是“博學”的意思;二是相對于小學而言的“大人之學”。古人八歲入小學,學習“灑掃應(yīng)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文化基礎(chǔ)知識和禮節(jié);十五歲入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第二種含義同樣也有“博學”的意思?!钡馈暗谋玖x是道路,引申為規(guī)律、原則等,在中國古代哲學、政治學里,也指宇宙萬物的本原、個體,一定的政治觀或思想體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環(huán)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明明德:前一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發(fā)揚、弘揚的意思。后一個“明”作形容詞,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親民:《管子·形勢解》:“道之純厚,遇之有實,雖不言曰‘吾親民’,而民親矣”。王陽明曾與弟子徐愛辨親民和新民,認為“宜從舊本作‘親民’”,列在《傳習錄》首章,“說親民便是兼教養(yǎng)意,說新民便覺偏了”?!坝H民”的目的主要是在于“齊家”,齊家即親民也?!坝H民”二字與上面“明明德”結(jié)合,即弘揚光明的品德要學習和應(yīng)用于日常生活當中,大人的學問即從生活中而來。
    知止:知道目標所在。
    得:收獲。
    齊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興旺發(fā)達。
    修其身: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
    致其知:彰顯明德本心,誠明一致。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庶人:指平民百姓。
    壹是:都是。本:根本。
    末:相對于“本”而言,指枝末、枝節(jié)。
    厚者?。涸撝匾暤牟恢匾?。薄者厚:不該重視的卻加以重視。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沒有這樣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部編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14個生字。認識8個字。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遇事不能光聽別人說,要動腦筋想一想,試一試,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懂得“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難點為什么說“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教學方法講授法,情境法。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具詞語卡片,多媒體課件。
    預(yù)習設(shè)計預(yù)習生字,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補充修訂。
    第一課時。
    《坐井觀天》引入,板書課題。
    1、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一、二遍,要求目視雙行,讀準生字的音,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2、分段指名讀課文,學生聽評。
    3、教師范讀(或聽朗讀錄音)課文。
    4、學生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講小馬過河時發(fā)生的事)。
    1、在課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詞,讀一讀。
    2、用“麥、步、然、意、連”口頭組詞,完成課后練習第3題。
    3、小組同學之間互相訂正。
    第二課時。
    理解小馬已經(jīng)長大了,愿意幫媽媽把麥子馱到磨坊去。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讓學生說說老馬和小馬住的地方。理解“馬棚”(養(yǎng)馬的地方)、“一匹”等詞。
    2、先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讀。
    思考:從老馬和小馬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馬長大了,很愿意幫助媽媽做事。從“您”看出小馬不但愛勞動,而且有禮貌)。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詞語。
    思考:小馬馱著麥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難?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閱讀中找出有關(guān)詞句,做上記號。
    1、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小馬來到河邊,為什么為難了?它想到了什么?讀有關(guān)的句子。
    1、分角色練習朗讀。小馬和老牛的話。
    2、松鼠的話同老牛的話就不同了,“攔住他大叫”,后面的話用的是感嘆。
    3、四人一組練習分角色朗讀。
    第三課時。
    思考:小馬的媽媽是怎么說的?媽媽的話是什么意思?你從它的話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讀,找出小馬媽媽說的話,用小黑板出示:“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BR>    2、聯(lián)系上下文稿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小馬來到河邊,老牛說河水淺,它“立刻”準備過河;松鼠說河水深,小馬“連忙”收住腳,不敢過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說,不要只是聽別人一說就信以為真,一定要自己動腦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礎(chǔ)上,再親自試一試。因為別人說的,往往只適合別人。別人說的對不對,要想一想,并實踐一下,才能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思考:小馬是怎么過河的?過了河它有怎樣的感受?
    1、把寫小馬感受的話找出來,教師用小黑板出示:“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BR>    2、小馬的這種感受是怎么得來的?讀有關(guān)句子。
    這是小馬自己試著過了河才知道的。因為小馬既不像老牛那樣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樣矮小。
    抓住老馬的話,讓學生聯(lián)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見;讓學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動腦筋,要去試一試才行。
    1、重點指導以下幾個生字的字形和書寫。
    2、練習寫字。
    1、學生自由讀文。
    2、學生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3、學生口頭組詞。
    1、復(fù)習導入。
    2、學生試著說一說課文主要內(nèi)容。
    3、學生讀第一自然。
    4、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朗讀第三到六自然段并思考:
    小馬馱著麥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難?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閱讀中找出有關(guān)詞句,做上記號。
    1、思考:小馬是怎么過河的?過了河它有怎樣的感受?
    1、指導朗讀。
    板書。
    設(shè)計。
    小馬過河。
    老牛圖淺。
    松鼠圖深。
    小馬圖動腦筋親自做。
    作業(yè)。
    設(shè)計。
    課后。
    反思。
    部編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
    引導學生借助資料大致的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風格。
    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結(jié)合文中人物的經(jīng)歷和語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2.引導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抓住主要梗概,把握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進而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
    德育滲透目標。
    培養(yǎng)不屈服于命運,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里進行抗爭的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
    1.引導學生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
    2.培養(yǎng)不屈服于命運,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里進行抗爭的精神。
    難點:
    結(jié)合文中人物的經(jīng)歷和語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結(jié)合文中人物的經(jīng)歷和語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2.引導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抓住主要梗概,把握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進而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
    3.培養(yǎng)不屈服于命運,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里進行抗爭的精神。
    二、整體感知。
    (一)作者簡介。
    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生于鄉(xiāng)村醫(yī)生家庭,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和繪畫,18歲起進入報界,曾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出生人死以致傷痕遍體。1954年,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開槍自殺,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對海明威的評價,正如約翰·肯尼迪總統(tǒng)的唁電所說:“幾乎沒有哪個美國人比歐內(nèi)斯特·海明威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tài)度產(chǎn)生過更大的影響?!彼Q海明威為“本世紀(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要了解美國,你必須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著美國民族堅強樂觀的精神風范的文學長廊中來。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發(fā)表的《太陽照樣升起》。這部表現(xiàn)戰(zhàn)后青年人幻滅感的作品成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馬扎羅的雪》《喪鐘為誰而鳴》(一譯《戰(zhàn)地鐘聲》)和以“精通現(xiàn)代敘事藝術(shù)”而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老人與?!?。
    海明威的文風一向以簡潔明快著稱,俗稱“電報式”,他擅長用極精練的語言塑造人物。他創(chuàng)作風格也很獨特,從來都是站著寫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雙關(guān)妙語:“恕我不能站起來”。他筆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彎的硬漢形象,尤以《老人與?!分猩L醽喐缱顬榈湫?。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這類硬漢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蓋美利堅民族的性格:“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BR>    以后發(fā)表的一些短篇小說里,海明威描寫了一些拳擊師、斗牛士、獵人等形象,在這些下層人物身上,他塑造了一種百折不撓、堅強不屈、敢于面對暴力和死亡的“硬漢子”性格,《老人與?!分猩5貋喐绲男蜗缶褪沁@種性格的發(fā)展與升華。小說中的大海和鯊魚象征著與人作對的社會與自然力量,而老人在與之進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現(xiàn)了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雖敗猶榮,精神上并沒有被打敗??梢哉f,這樣一個形象,完美地體現(xiàn)了作者所說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的思想。
    (二)人們稱海明威的作品具有“電報式風格”,在本文中,這種特點有哪些體現(xiàn)?
    1.結(jié)構(gòu)上的單純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節(jié)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單一而鮮明。本文中直接出場的人物只有老漁夫桑地亞哥一個,情節(jié)也主要是圍繞大馬林魚的捕獲以及因此而引來的與鯊魚之間的搏斗,可謂單純而集中。海明威曾經(jīng)對《老人與?!返脑暹M行了兩百多次的校閱,正如他自己所說,“《老人與?!繁緛砜梢詫懗梢磺Ф囗撃敲撮L,小說里有村莊中的每個人物,以及他們怎么謀生,怎樣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一切過程……”然而他砍伐了所有的冗言贅語,刪去了所有別人寫過的東西,刪去了解釋、討論,甚至議論的部分,剪去了一切花花綠綠的比喻,清除了毫無生氣的文章俗套,使小說單純而集中。
    2.避免使用過多的描寫手法,避免過多地使用形容詞,特別是華麗的辭藻,盡量采用直截了當?shù)臄⑹龊蜕鷦吁r明的對話,因此,句子簡短,語匯準確生動。在塑造桑地亞哥這一形象時,他的筆力主要集中在真實而生動地再現(xiàn)老人與鯊魚搏斗的場景上。鯊魚的來勢兇猛,老人的沉著迎戰(zhàn),機敏矯捷,都寫得生動逼真。如寫鯊魚出現(xiàn)的情形,“當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開的時候,它就從下面水深的地方竄上來。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沖出藍色的水面就涌現(xiàn)在太陽光下?!边@段描寫沒有一個比喻句和形容詞,但鯊魚的兇猛、快捷,形勢的緊迫卻立刻展示在讀者面前,清新洗練的敘述文字和反復(fù)錘煉的日常用語,使人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文中對大海的描寫粗獷簡潔,猶如一幅水墨山水畫,讀來令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
    3.鮮明生動的動作描寫和簡潔的對話。海明威善于從感覺、視覺、觸覺著手去刻畫形象,將作者、形象與讀者的距離縮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總是把它們凝結(jié)在簡單、迅速的動作中,蘊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簡潔的對話中,由讀者自己去體會。如寫老人與鯊魚搏斗的場面:“老頭兒用魚叉攮到鯊魚頭上的時候,他聽得出那條大魚身上皮開肉綻的聲音?!边@種描寫本來都是老人的所見所聞,但讀者讀來便會過電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樣的感覺,同驚懼,同緊張,同喜悅。海明威“打定主意放手讓讀者去如實地吸取印象”,而“不擠到對象與讀者之間去礙事”,他要讓對象與讀者直接溝通,這也是這篇小說的場景描寫如此震撼人心的一個重要原因。
    4.著力追求一種含蓄、凝練的意境。海明威曾經(jīng)以冰山來比喻創(chuàng)作,說創(chuàng)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應(yīng)該隱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隱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鮮明,感情越深沉含蓄。另外,為使“水下”的部分深厚闊大,他還借助于象征的手法,使作品蘊涵深意。
    (三)難點探究。
    【明確】這句話是桑地亞哥的內(nèi)心獨白,也是小說的核心精神,它生動地揭示了桑地亞哥的內(nèi)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觀與價值觀的反映。這句話意味著,人生的使命是奮斗,是與命運做不懈的抗爭。人生下來雖然面臨種種自然與社會的挑戰(zhàn),也許這些挑戰(zhàn)強大到足以把人的肉體消滅,但一個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艱難險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遠是勝利者。小說中的老漁夫桑地亞哥雖然最終沒能保住大馬林魚,但在與鯊魚搏斗的過程中,他表現(xiàn)出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是精神上的勝利者。
    2.【提問】文中的獨白有什么特點?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本文除了有關(guān)老漁夫桑地亞哥與鯊魚搏斗場面的描寫,還有大量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它們忠實地記錄了桑地亞哥的內(nèi)心活動,寫出他在海上漂泊的這幾天的心態(tài),通過自由聯(lián)想的方式,真實地再現(xiàn)了老人的思想與感受。這些內(nèi)心獨白不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內(nèi)心的自豪感、堅毅以及尋求援助的孤獨感,而且閃爍著深邃豐富的哲理光彩,豐富了小說的思想,構(gòu)成小說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說中的硬漢子多是“啞巴公?!?,言語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漁夫桑地亞哥卻具有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具有堅強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動的人,因此成為海明威小說中刻畫最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布置作業(yè)。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
    部編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一
    1、學習掌握漢魏晉五言詩的體例特點,能夠認識到五言詩在我國古典詩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對后代詩人的深遠影響。
    2、掌握“迢迢牽牛星”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
    3、掌握《歸園田居》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
    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
    2、鑒賞詩歌的能力培養(yǎng)。
    第一課時。
    一、導語。
    詩歌發(fā)展到漢魏晉時期,五言詩成為了詩歌的主要體例,學習了《孔雀東南飛》我們了解了樂府詩的特點。在那一時期除了樂府詩歌外,還有文人創(chuàng)作的五言詩,這些詩歌在中國詩歌史上起著重要的作用。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兩首詩歌分別出自古詩十九首的“迢迢牽牛星”,和陶淵明的《歸園田居》。
    二、解題。
    1、《迢迢牽牛星》選自《古詩十九首》。是民歌體文人詩,藝術(shù)成就頗高,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它為“五言之冠冕”,鐘嶸在《詩品》中稱之為“驚心動魄,所謂‘一字千金’”。以后歷代文人經(jīng)常把《古詩十九首》奉為五言抒情詩的典范。
    2、《歸園田居》選自《陶淵明集》。其詩語言樸素平淡,著重表現(xiàn)詩人的超凡脫俗,希望掙脫名韁利鎖,遠離齷齪官場,回歸清新自然的閑適之情。
    三、研習課文。
    詩作中織女的深情是通過她的活動和這些活動引起的讀者的想像表現(xiàn)出來的。比如,織女整日忙碌在織機上卻織不出布帛,說明她被思念折磨而無心織布,那么她又為什么要徒勞地在織機上忙碌呢?恐怕是為了轉(zhuǎn)移注意排遣苦悶吧。隔河相望,河漢的清淺和并不寬闊強化著見面的渴望,當然也就增加了見不了面的無奈。同樣,在見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時,“不得語”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疊詞突出了該詩哀婉的.情調(diào),因而更具有表現(xiàn)力。
    2、《歸園田居》要注意理解詩人辭官歸隱、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態(tài),體會其田園。
    詩的藝術(shù)風格。
    守拙與適俗,園田與塵網(wǎng),兩相對比之下,詩人歸田后感到無比愉悅。南野、草屋、榆柳、桃李、遠村、近煙、雞鳴、狗吠,眼之所見耳之所聞無不愜意,這一切經(jīng)過陶淵明點化也都詩意盎然了?!芭h人村,依依墟里煙”一遠一近,“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以動寫靜,更襯托出田園的幽靜、恬美。作者正是通過描寫田園景物的恬美、田園生活的簡樸,表現(xiàn)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的。
    四、課堂訓練。
    (1)熟讀兩首詩,當堂成誦。
    (2)討論完成練習三第2小題。
    五、布置作業(yè)。
    《飲酒》是陶淵明反映歸隱生活的又一詩作,課后誦讀此詩,加深對陶詩藝術(shù)特色的品味。
    第二課時。
    一、題解。
    《白馬篇》又名《游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國時魏詩人,曹操第三子,封陳王,思,世稱陳思王,是文學史上五言詩的奠基人,自如地運用樂府體裁,大大地開拓了五言詩的境界,宋人輯有《曹子建集》?!栋遵R篇》是樂歌詞,以開頭二字命名。詩中塑造了一位武藝高強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頌他“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愛國精神。同時寄托了作者欲報效祖國、建功立業(yè)的凌云壯志。
    1、找出《白馬篇》中的動詞,仔細品味其藝術(shù)效果。
    這首詩在突出少年英雄高大形象時,其使用的動詞是耐人尋味的。如“破”“摧”“接”“散”就很形象生動,使人仿佛看到這位少年英雄在表演精彩的射技;“過”“若”則概括出少年英雄勇猛輕捷的形象;“登”“蹈”“凌”寫出少年長驅(qū)直人,銳不可擋,壓倒一切之勢;“(不)顧”“赴”道出了少年英雄的思想境界。詩人就是通過這些生動形象的動詞刻畫了一個具有感召力,使人熱血沸騰的愛國的少年英雄形象。
    2、體會作者所運用的鋪敘的手法和少年英雄的忠勇愛國。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痹娨婚_頭就使人感到氣勢不凡。白色的駿馬套上金色的籠頭,飛一般地向西北方馳去?!鞍遵R”、“金羈”、色彩鮮明,“連翩”原指鳥飛的樣子。這里用來形容駿馬飛馳。從表面看,只見馬,不見人。其實這里寫馬,正是為了寫人,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這不僅寫出了壯士騎術(shù)嫻熟,而且也表現(xiàn)了邊情的緊急。這好象是一個電影特寫鏡頭,表現(xiàn)出壯士豪邁的氣概。
    詩人生逢亂世,素有“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功立業(yè)之大志,但卻沒有機會,只好借詩表現(xiàn)他追求政治理想的執(zhí)著和實現(xiàn)個人抱負的愿望。詩中的少年,武藝高強嫻熟,英勇無比;大敵當前無所畏懼,渾身是膽,沖鋒陷陣;只要能保家衛(wèi)國,哪怕赴湯蹈火,犧牲生命亦在所不惜。本詩塑造了一個為解救國難,為消滅入侵之敵而大義凜然、英勇不屈的英雄形象,讓我們景仰之至,倍受鼓舞。
    三、課堂小結(jié)。
    本詩結(jié)構(gòu)嚴謹,環(huán)環(huán)相扣,氣勢宏偉,酣暢淋漓,鋪陳和委婉含蓄的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大大增強了語言的表達效果,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尤其是少年英雄的忠勇報國之心、建功立業(yè)之志,值得我們學習。
    部編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二
    1、能總結(jié)交流本單元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
    2、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初步了解對比的方法在描寫事物中的作用。
    3、比較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并能恰當運用。
    4、朗讀、背誦古詩《蟬》。
    1、能總結(jié)交流本單元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
    2、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初步了解對比的方法在描寫事物中的作用。
    3、比較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并能恰當運用。
    多媒體課件。
    2課時
    第1課時
    1、能結(jié)合閱讀體驗,梳理總結(jié)本單元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
    2、能從示例中受到啟發(fā),初步了解對比的方法在描寫事物中的作用。
    語文要素
    板塊一
    交流平臺,總結(jié)抒情方法
    1、梳理總結(jié),了解方法。
    (2)出示課件。
    出示課件:
    (3)聽了大家的交流,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在學習本單元課文時還有哪些發(fā)現(xiàn)。
    預(yù)設(shè)一:我發(fā)現(xiàn)同是寫事物的文章,但抒發(fā)的情感可以不一樣?!栋槨愤@篇課文蘊含著作者對白鷺的欣賞和贊美;《珍珠鳥》寫出了人與鳥之間的情意,使人感受到“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預(yù)設(shè)二:這幾篇課文都是借助事物抒發(fā)情感,但每篇課文抒發(fā)情感的方法也有些不同:《白鷺》主要在描寫不同的情境畫面中表達喜愛和贊美;《落花生》是通過人物對話與對比,突出花生的特點,說明做人的.道理;《桂花雨》主要講了童年與桂花相關(guān)的幾件事,在敘事中寄托思鄉(xiāng)的情感;《珍珠鳥》通過人與鳥相處時的細節(jié)描寫,抒發(fā)感受。
    (4)教師小結(jié)。
    出示課件:
    課文
    所描寫的具體事物
    事物的特點
    表達的情感
    《白鷺》
    白鷺
    外形美、神韻美
    對白鷺的喜愛、贊美之情
    《落花生》
    花生
    外表不好看,但很有用
    要做實實在在、有用的人
    《桂花雨》
    桂花
    香氣四溢,香甜生活
    思念故鄉(xiāng)和親人,懷念童年
    《珍珠鳥》
    珍珠鳥
    從怕人到信賴人
    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2、看圖想象,借物抒情。
    出示課件:
    落葉紛飛
    百花盛開
    餃子
    (2)學生交流預(yù)設(shè):落葉讓我產(chǎn)生奉獻一生、葉落歸根、自由快樂等感受;百花盛開讓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頑強、大自然生機勃勃等;餃子讓我產(chǎn)生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母愛的溫暖、學習包餃子也不容易等感受。
    (3)小結(jié):若有心,一花一木皆有情,一事一物都含理。我們要學習本單元的作者們,運用我們的語言,借助大千世界的平凡事物,去表達我們的情懷。
    部編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說話時,能使用恰當?shù)恼Z氣,表達得當有禮貌,能讓聽的人感到舒服。
    2、能通過溝通,禮貌用語,解決實際問題。3、通過情境演練,進行口語交際鍛煉。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說話時,使用恰當?shù)恼Z氣,禮貌用語,讓聽的人感到舒服。
    難點:用恰當?shù)恼Z氣溝通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老師今天進學校的時候,一個小男孩慌慌張張的從我身邊跑過去,一不下心撞到我,他對我說了一句:“對不起”,就飛快地跑開了。當我正準備進辦公室的時候,一個小女孩剛從辦公室出來,她沒注意我進去,不小心撞到我身上,小女孩立馬抬頭看了下我,露出很愧疚的表情跟我說:“老師,對不起,我沒看見您進來,不小心撞到您。”同學們,你說這兩位同學老師更喜歡哪一位同學呢?今天我們就來交流一下,如何用恰當?shù)恼Z氣與別人交流。(板書課題:注意說話語氣)。
    二、讀讀想想。
    1、(出示課本兩組對話)同學自由讀對話,小組討論,哪一種說話方式更好?為什么?
    2、分別請小組上臺表演情景,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我不是故意的。(讀出驕傲自大,不講道理的語氣。說這句話時語速快,語調(diào)持續(xù)上揚,音調(diào)高,音量大)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讀出愧疚,帶著歉意的語氣。語氣弱,音量較小,配合表情。)。
    3、交流:說說哪種語氣更合適,聽起來更讓人感覺舒服。第二句聽起來更舒服。因為第二句更有禮貌,態(tài)度誠懇,語言帶有歉意。第一句粗魯,沒有禮貌,雖然也是道歉,但是給人感覺不誠懇,讓人聽了不舒服。4、小結(jié)。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也常常會說這幾句話,那么我們自己說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呢?請同學們能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恰當?shù)恼Z氣表達自己,這樣讓別人聽起來舒服,也更加愿意和你交流。
    三、解決問題。
    我們的好朋友麗麗最近遇到了一個難題,麗麗的媽媽讓麗麗學習鋼琴,可是麗麗卻想學畫畫,那么麗麗該怎么樣跟媽媽說呢?我們大家一起來幫助麗麗解決這個難題吧。
    出示事例:媽媽讓我學鋼琴,我想學畫畫。我會跟媽媽說些什么。
    1、小組討論,把你的想法與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2、教師指名說說學生的答案,給予恰當?shù)脑u價和補充。
    (示例:媽媽,比起鋼琴我更喜歡畫畫,我畫畫畫得很好,老師經(jīng)常表揚我,我想學習我喜歡感興趣的東西,所以媽媽,請您允許我學習畫畫吧)。
    3、同學們自由討論,解決剩下的兩個實際問題,指名同學來說一說。
    四、課堂小結(jié)。
    經(jīng)過了我們共同的討論,我們初步的學會了如何通過溝通來解決實際的問題。在我們溝通的過程中,請注意我們說話的語氣,不要生硬,一定不要使用命令的語氣說話。說話語氣要恰當,懂禮貌。希望同學們都做一個懂禮貌,人人都喜歡的好孩子。
    部編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四
    1、認識“鱗、惶”等6個生字,會寫“瀉、潛”等7個生字。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結(jié)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和作用。
    3、結(jié)合查找的資料,體會文章謳歌少年中國的激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部編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五
    1、認識“朗”、“識”“玉”三個字,會寫“識”、“玉”兩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讀出詩的韻味和情感。
    3、在理解古詩的基礎(chǔ)上,感受月亮的美妙和神奇。
    教學重難點:如何讀出古詩的韻味和情感,如何在理解古詩的基礎(chǔ)上,感受月亮的美妙和神奇。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興趣。
    貼出圖片(一個寧靜、美麗的夜晚,眾星下一輪玉盤似的月亮高懸夜空)你看到了什么?看到這個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
    唐朝的大詩人李白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也喜歡抬頭望著天上圓圓的月亮,在他眼里,圓圓的月亮像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白寫的《古朗月行》這首古詩。
    二、初讀詩文,找出生字寶寶。
    1、大家自己先來讀讀古詩吧,有信心讀好嗎?如果遇到困難,我們應(yīng)該怎么辦?
    2、學生在古詩中找到生字寶寶,讀讀它們,并想辦法記住它們的樣子。
    三、檢查學生自學情況,并適時指導朗讀,相機理解詩意。
    (一)指名學生讀詩,讀后及時評價指正。
    (二)檢查生字的學習,并指導朗讀,理解詩意。
    認識“朗”,并理解題目:古朗月行。
    1、你怎么記住這個字的?你能給“朗”字組詞嗎?
    2、引導理解“朗月”。
    什么樣的夜晚才會有明月?(晴朗)。
    古時候有個叫鮑照的人在一個晴朗的夜晚看見了月亮,于是寫下了“朗月行”這首古詩。幾百年以后,李白也看見了這樣的朗月,他也特別想為月亮寫首詩,所以他就借用古人鮑照寫過的《朗月行》的題目,并在前面加上一個“古”字,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古朗月行。學生接讀題目。
    認識和書寫“識”這個字,并理解“小時不識月”。
    1、這個字你是怎么記住的?在田字格里怎么寫這個字呢?
    2、學生觀察田字格里的“識”字,(什么結(jié)構(gòu)?每個筆畫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然后告訴老師該怎么在田字格里寫這個字。學生再書空,然后在書上寫這個字。
    3、給“識”字組詞。
    4、李白小時候不認識什么呢?齊讀第一行詩:小時不識月。
    認識和書寫“玉”,并且朗讀和理解“呼作白玉盤”。
    1、出示“玉”,這個字和哪個字很相像?(區(qū)分:玉王)怎樣在田字格里寫好這個字呢?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書寫。
    2、給“玉”字組詞。
    3、李白小時候不認識月亮,他把月亮稱呼為什么?齊讀第二句詩:呼作白玉盤。想象白玉盤是一只什么樣的?如果你見到了這樣的月亮你會怎么樣?李白小時候和你們一樣,見到如此美麗神奇的月亮,可是卻不知道是什么,他忍不住大聲呼喚:呀!天上有個白玉做成的盤子!
    4、那這句詩該怎么讀呢?指名學生讀,在不斷評價中引導學生讀出驚訝贊嘆的語氣,然后再齊讀。
    學習剩下的兩行詩。
    1、天上的圓月還讓李白想到了什么呢?學生自己讀讀剩下的兩行詩。再指名回答。
    3、我們該怎樣讀這兩行詩才能讀出月亮的神奇與美麗呢?在指名讀后的評價上引導學生讀出驚嘆的語氣。在必要的時候,老師也可示范讀。
    四、整體感悟,指導背誦。
    1、學生閉上眼睛,隨著老師的描述展開想象的翅膀:一個晴朗的夜晚,圓圓的月亮掛在天空,一個小孩子抬頭望著它,他不知道那是什么。啊,它那樣潔白,美麗,一定是的白玉做成的'盤子吧?不對!不對!它那樣明亮,那樣神奇,一定是王母娘娘的鏡子飛到了云朵之上。
    2、你喜歡這樣的月亮嗎?喜歡它的什么?那讓我們邊讀詩,邊展開想象吧!配樂齊讀古詩。
    3、想不想把這么美的詩背下來呢?指導背誦。
    五、拓展延伸。
    3、你還知道哪些關(guān)于月亮的詩或者是兒歌?
    六、課堂小結(jié):
    部編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六
    教學要求:
    1、在觀察、比較、臨摩的基礎(chǔ)上,學會書寫基本筆畫“豎”。
    2、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含有“豎”筆畫的漢字。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豎”的寫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復(fù)習上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
    指名談?wù)勛约旱膶W習收獲。
    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
    二、新授:
    (一)講解“豎”書寫要領(lǐng)。
    1、老師示范書寫,指名說筆畫名稱。
    老師領(lǐng)讀筆畫名稱。
    2、講解筆順(從上到下)。
    3、再次范寫,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豎”有什么特點。
    分小組討論。
    4、教師分析講解:
    豎畫要寫垂直,因為豎畫在一個字中往往起著關(guān)鍵的支撐作用,豎不垂直,則字不正。
    豎有垂露、懸針和短豎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下筆稍重,行筆垂直向下較輕,收筆稍重。
    圖示:
    懸針豎的寫法同垂露,只是收筆時由重到輕,出鋒收筆,筆畫出尖。
    圖示:
    短豎,寫法同垂露豎,只是筆畫較短,短豎要寫得短粗有力。
    圖示:
    5、指名說一說垂露豎、懸針豎、短豎怎樣書寫。
    6、師邊講解邊示范。
    (二)學生練習書寫豎,師行間巡視輔導。
    展示優(yōu)秀的學生作業(yè)。
    (三)學習書寫帶豎的字。
    1、出示范字:
    十上土干工正。
    2、指名認讀。
    3、指名說筆順,書空。
    4、帶領(lǐng)學生分析書寫要領(lǐng)。
    十:橫平豎直,是懸針豎。
    上:垂露豎,上面的橫稍短,下面的橫略長。
    工:上面橫短,下面橫長。
    5、演示書寫過程。
    6、學生練習書寫,教師行間巡視,強調(diào)寫字姿勢。
    7、比一比,改一改。
    三、總結(jié),小組內(nèi)評一評誰的字寫得漂亮。
    部編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七
    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紫禁城?,F(xiàn)在人們叫它故宮,也叫故宮博物院。這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xiàn)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歷史了。
    紫禁城的城墻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門:南面午門,北面神武門,東西面東華門、西華門。宮城呈長方形,占地七十二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城墻外是五十多米寬的護城河。城墻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瓏奇巧的角樓。故宮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集中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獨特風格。
    從天安門往里走,沿著一條筆直的大道穿過端門,就到了午門的前面。午門俗稱五鳳樓,是紫禁城的正門。走進午門,是一個寬廣的庭院,彎彎的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東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漢白玉石橋。橋的北面是太和門,一對威武的銅獅守衛(wèi)在門的兩側(cè)。
    進了太和門,就來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臺基上。臺基有三層,每層的邊緣都有漢白玉欄桿圍繞著,欄桿上面刻著龍鳳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個圓雕鰲頭,鰲頭嘴里都有一個小圓洞,是臺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二十八米,面積兩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宮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梁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十二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huán)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tài)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這條線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向南從午門到天安門延伸到正陽門、永定門,往北從神武門到地安門、鼓樓,全長約八公里。
    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实奂次?、生日、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里接受朝賀。每逢大典,皇帝端坐在寶座上,殿外的白石臺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著儀仗,大殿廊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臺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里點起檀香或松柏枝,煙霧繚繞。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這是一座亭子形方殿,殿頂把四道垂脊攢在一起,正中安放著一個大圓鎦金寶頂,輪廓非常優(yōu)美。舉行大典時,皇帝先在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以后,這里是舉行一級考試——殿試的地方。
    從保和殿出來,下了石級是一個長方形小廣場。廣場西起隆宗門,東到景運門。它把紫禁城分為前后兩大部分。廣場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東西兩側(cè)的文華殿、武英殿,叫“前朝”。廣場北面乾清門以內(nèi)叫“內(nèi)廷”,是皇帝和后妃們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和東六宮、西六宮。
    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wù)、批閱各種奏章的地方,后來還在這里接見外國使節(jié)。
    乾清宮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寧宮。坤寧宮是皇后宮,也是皇帝結(jié)婚的地方。
    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合稱“后三宮”。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樣,但莊嚴肅穆的氣氛減少了,彩畫圖案也有明顯的變化。前三殿的圖案以龍為主,后三宮鳳凰逐漸增加,出現(xiàn)了雙鳳朝陽、龍鳳呈祥的彩畫,還有飛風、舞鳳、鳳凰牡丹等圖案。
    后三宮往北就是御花園。御花園面積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無擁擠和重復(fù)的感覺。這里的建筑布局、環(huán)境氣氛,和前幾部分迥然不同。亭臺樓閣、池館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來到這里,仿佛進入蘇州園林。
    從御花園出順貞門,就到了紫禁城的北門——神武門,對面就是景山。據(jù)說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時候,用護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來的,現(xiàn)在成了風景優(yōu)美的景山公園。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墻,錯綜相連,而井然有序。這樣宏偉的建筑群,這樣和諧統(tǒng)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驚嘆。
    部編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八
    一.教材分析:
    本次語文園地共有四項內(nèi)容?!白衷~句運用”中的“連一連”是通過識字,讓學生了解漢字左右結(jié)構(gòu)和上下結(jié)構(gòu)。“讀一讀,背一背”是通過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學生了解識別方向的基本常識?!罢故九_”是讓學生知道,除課內(nèi)識字外,還可以在生活中其它很多地方識字?!叭辗e月累”與“和大人一起讀”是提高學生識字和閱讀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雖然年齡偏小,但經(jīng)過了前六個單元的學習,已經(jīng)基本逐步適應(yīng)了小學的學習生活,并學習了漢語拼音和一些漢字的認識、書寫,對漢字的結(jié)構(gòu)和構(gòu)成有了初步的概念。但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還有一些困難。因此,我設(shè)計了“游樂園游戲闖關(guān)”的模式,將一節(jié)課中的內(nèi)容進行分塊挑戰(zhàn),提高學生的興趣點,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游戲中學習。鞏固,完成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能根據(jù)結(jié)構(gòu)將生字分成上下結(jié)構(gòu)和左右結(jié)構(gòu)兩類,初步發(fā)現(xiàn)漢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體會漢字的美。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背誦兒歌,認識表示方位的詞,能辨別前后左右,能參照太陽辨別方向。
    3.在認識各種招牌的過程中識記生字,養(yǎng)成在生活中識字的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1.知道生字的兩種基本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和上下結(jié)構(gòu)。
    2.正確、流利朗讀兒歌,會辨別方向。
    3.學習在生活中識字。
    五.教具準備:
    籃子、蘋果貼圖,ppt課件,插圖,學生用蘋果卡片。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教學環(huán)節(jié)
    設(shè)計意圖
    一.激趣導入:
    師:咱們班來了一位新朋友,聽聽他是怎么介紹自己的?。ǔ稣Z音: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新朋友小明!很高興認識你們?。?BR>    師:他是誰呀?
    生:小明!
    生:想!
    師:看老師寫課題?!景鍟赫Z文園地六】學生讀課題。
    二.教授新課:
    (一)師:一進大門,你先看到了什么?生:蘋果!
    師:是呀,蘋果上還藏著字呢!如果你認識它,就大聲說出它的名字!
    (一個一個依次出示字,學生齊讀)
    師:看來這些字你們都認識!咱們開火車再讀讀這些字,誰想做火車頭?
    (學生開小火車讀)
    生:好!
    師:(出課件)我們先看看這兩個小籃子,哪兒不一樣?
    生1:里面的字不一樣。
    生2:一個左右結(jié)構(gòu),一個上下結(jié)構(gòu)。
    師:你真會觀察!那可以按照什么來分類呢?
    同學邊說,邊出示學習小泡泡
    師:老師這里也有兩個這樣的小籃子,誰想到前面來,分一分小蘋果?
    (兩名同學上前分)
    將“語文園地六”打造成一個可以進去“逛”的情景,用“小明”帶領(lǐng)我們進去玩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為是之前學過的字,所以首先進行復(fù)習和鞏固,用齊讀和開火車讀的方式進行全班參與的復(fù)習和鞏固。
    通過觀察籃子上的字,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漢字的規(guī)律,進而進行分類。
    師:你們的手里也有這樣的小蘋果,按字的結(jié)構(gòu),來給它們分分類吧!
    (兩位同學上來分--同桌合作--教師巡視)
    師:大家快看看,你們和他們分的一樣嗎?
    生:一樣!
    師:帶著大家讀讀這些字吧!他讀哪個字,咱們就把帶有那個字的小蘋果高高舉起讀一讀!
    (兩位同學領(lǐng)讀)
    師:會讀了也會分類了,快打開書,拿出一把尺,把相同結(jié)構(gòu)的字連上線吧。
    師:誰想到前面來讓大家看看你怎么連的?(展示)
    師:看來啊,給字分類,沒有難倒你們!那你還知道哪些上下結(jié)構(gòu)和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呢?
    (拓展:爸、字、草、雪媽、打、棋、雞、詞、語)
    部編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九
    1.引導學生交流在生活中,從街道兩邊招牌上認識的字。
    2. 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在朗讀中體會月亮的神奇、美麗。
    1. 在認識各種招牌的過程中識記生字,養(yǎng)成在生活中識字的習慣。
    2.熟讀成誦,背誦積累古詩《古朗月行》。學習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的閱讀方法。
    一、展示臺
    2.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招牌?能把它們的名字讀給大家聽嗎?
    (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介紹建筑物的名稱和用途。)
    3.引導學生自由地讀一讀招牌上的漢字,不會讀的可以問一問同桌,也可以問老師。同桌互相考一考。
    4.指名領(lǐng)讀招牌上的漢字,并請生說說怎樣記住招牌上的字?
    【設(shè)計意圖】
    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學生在自讀、同桌互助、請教老師的過程中主動識字,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識字習慣。
    二、日積月累
    2.教師范讀、領(lǐng)讀,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學生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讀古詩。
    4.指名讀古詩,教師相機糾正字音,注意后鼻音“青”、“鏡”。
    5.結(jié)合書中插圖,一邊讀一邊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說一說讀懂了什么。
    (1)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李白把月亮當成了白玉盤?
    (2)課件慢慢出現(xiàn)圓圓的月亮,月亮中倒映著亭臺樓閣,青云在天空中飄動。
    過渡:圓圓的月亮像一個白玉做的盤子,瞧,月亮還像什么呢?
    6.指導朗讀。
    小時候不知道圓圓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盤。又以為它是梳妝用的鏡子,飛到藍藍的云上了。多美的'景色啊。讓我們來把古詩美美地讀一讀吧!
    (1)結(jié)合圖畫讀古詩。
    (2)給古詩劃分節(jié)奏。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7.配樂誦讀。
    8.練習背誦古詩。
    (1)同桌合作背一背。
    (2)指名背誦。
    (3)出示畫面進行引導,全班齊背。
    【設(shè)計意圖】
    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形象、直觀的表象是理解古詩的橋梁,此環(huán)節(jié)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了豐富、生動的圖像,既引起學生對古詩學習的興趣,又把圖文結(jié)合起來,同時引導學生掌握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的學習方法。
    三、和大人一起讀
    1.過渡:又到了我們的讀書時間了,今天我們要讀的是一首兒歌,請大家齊讀兒歌的名字“誰會飛”。
    2.學生自由朗讀兒歌,圈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認字。
    3.指名分小節(jié)朗讀,糾正字音。
    4.教師范讀,學生一邊聽一邊思考:兒歌中寫了幾種動物?
    預(yù)設(shè):兒歌中寫了鳥、馬還有魚。
    5.引導學生思考:文中提出了幾個問題,是怎樣回答的?
    6.再讀兒歌,發(fā)現(xiàn)兒歌是一問一答的方式,巧妙地向我們介紹動物的活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