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小學教案(匯總16篇)

字號: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評估和反思教學效果和質量。編寫教案時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能力,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以下是一些備受好評的教案分享,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美術小學教案篇一
    編織工藝品是將植物的枝條、葉、莖、皮等加工后,經(jīng)手工編織而成的工藝品。編織工藝品在材料、色彩、工藝等方面形成了天然、樸素、清新、簡練的藝術特色。
    本課中學生要學習采用傳統(tǒng)編織最基本的提壓技法進行簡單的穿編制作??蓪⒓垪l、草繩、草葉等材料,通過剪、粘、穿編等方法,編織成有趣的作品。
    教材中用紙穿編成的“仙鶴”展翅高飛,活靈活現(xiàn);用玉米葉穿編成的龍,利用了玉米葉天然的肌理,看上去紋理清晰,精美絕倫;用草葉穿編成的蝗蟲,造型逼真;用彩色紙條穿編成的變色龍,色彩艷麗,趣味盎然;用草葉穿編成的小兔子,技法獨特,新穎有趣;用麻線穿編成的小毛驢,精巧細膩,憨態(tài)可掬。這些作品能在材料選取、制作技巧及思路拓展上給學生以幫助。
    本教學活動既可以鍛煉學生的雙手,促進手腦并用能力的提高,又開拓了學生造型的新領域,會激發(fā)出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激情。
    根據(jù)小學四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可采用激趣方式導入教學。教師課前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什么是穿編工藝,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出示范例,讓學生自己拆分、恢復,加深學生對操作步驟的理解。教師應適時提醒學生要注意的問題,如色彩的搭配、經(jīng)線的裁剪、圖案的設計等,并進行個別指導,提高作品質量。本課教學可采用以下環(huán)節(jié):認識編織概念—欣賞與編織有關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探索編織的基本技法與步驟—實踐制作—展示評價。
    (一)引導階段。
    展示一頂太陽帽,交流學生收集的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編織工藝,激發(fā)學習興趣。
    師生回憶身邊常見的編織物品,它們有什么用處?有什么特點?感受編織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與樂趣。
    (二)發(fā)展階段。
    拆開、恢復草帽,探討它是如何編織而成的,了解編織的基本技法。
    教師示范,學生觀察并動手試做,初步掌握基本的編織技法。
    學生欣賞收集的不同材質的編織工藝品圖片,思考:編織還可以用什么材料來制作?
    可以怎么添加?怎么進行造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
    布置作業(yè),讓學生進行交流,并動手實踐,制作自己的作品。
    (三)展示與講評階段。
    學生展示作品,簡述制作心得及感受。
    (四)收拾與整理階段。
    引導學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
    (一)引導階段。
    課件展示編織工藝品,請學生講一講這是什么,用什么做的。教師提問:“想知道它們是怎么做成的嗎?”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發(fā)展階段。
    學生自學教科書中的穿編技法,探索其規(guī)律。觀看教師示范穿編一件簡單的作品,鞏固基本技法。
    分組討論,總結步驟,解決難點。
    對穿編技法進行改進、創(chuàng)新。對穿編材料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
    在教師范作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自己還可以怎么做,可以選取什么材料,并動手把自己的設想制作出來。
    (三)展示與講評階段。
    將學生作品展示出來,選擇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創(chuàng)作過程。對學生作品的造型要求不應太高,只要作品完整、有趣就可以。
    (四)收拾與整理階段。
    引導學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
    美術小學教案篇二
    :彩帶編織的穿插。
    :編織工藝品彩條電教資料。
    彩色紙條,(舊掛歷紙.廣告紙.各種彩條)。
    1.編織的材料:藤.竹.紙.塑料.鐵.草芒.木片.毛。
    2.編織工藝應用:實用.裝飾.擺設。
    1.紙條經(jīng)緯穿插一上一下。
    2.不同顏色彩條的搭配形成不同圖案。
    3.圖案的組織。
    1.先編織底部。
    2.放入形狀物體,向四邊往上編織。
    3.收尾及綁帶。
    4.完成。
    5.回一,先編織底部,兩頭合攏,便成船形。
    美術小學教案篇三
    授課教師:薛葦
    1、欣賞優(yōu)秀的卡通片,提高學生對卡通片的鑒賞能力。
    2、了解、認識卡通形象的藝術特點,以及簡單的制作過程。
    3、激發(fā)學生運用所學創(chuàng)作可愛的有個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
    4、提高學生的造型表現(xiàn)能力。
    1、認識卡通形象的藝術特點,了解卡通形象設計的基本手法。
    2、運用夸張、擬人手法創(chuàng)作簡單的卡通形象。
    教學難點:
    卡通形象設計的手法認識及實踐運用。
    1、教師:動畫片《西游記》影碟及相應vcd音樂光碟、自制課件、多媒體設備、實物投影儀等。
    2、學生:課前上查找自己喜歡的卡通圖片并存在移動盤上帶來課堂、彩筆、32開畫紙。
    一、組織教學
    預備鈴響,學生隨動畫片《西游記》片尾曲《一個師傅三徒弟》音樂聲有序進入教室,按八人小組坐好,并擺放好學具。
    二、談話導入
    1、師問:同學們剛才聽到了一首什么歌曲?它哪里?
    學生答:《西游記》里的歌。
    師補充:這首歌我們很熟悉,是動畫片《西游記》片尾曲《一個師傅三徒弟》。
    2、師播放動畫片《西游記》片斷。
    3、師問:同學們還知道哪些動畫片?(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述:你們知道的真多。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為什么?
    (學生舉手談)
    動畫片深受大家喜愛,是因為它在生活或想象故事中設計了很多生動、有趣的卡通形象。(課件出示部分動畫片中的卡通形象)
    4、師明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卡通形象的基本設計方法,學習第二課《卡通大亮相》。(板書課題)
    三、啟發(fā)認識
    1、課件出示各種卡通形象,學生將課前找到卡通圖進行展示。
    2、學生小組討論:卡通形象與生活中真實物象不同在什么地方?(教師參與到各組中聽取意見)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3、比較驗證
    教師課件顯示狗的寫真圖與卡通形象圖,引導學生比較,得出最后結論――
    卡通形象在狗的外形特點上進行了夸張、擬人等設計,使造型更為有趣,更加人性化,更能貼近人的生活。
    四、設計方法
    1、教師演示人物與動物的卡通設計各一,學生觀摩感受夸張與擬人方法的運用。
    在此過程中學生口述介紹夸張與擬人――
    (1)夸張:可加強形象的娛樂性和幽默感。例如日本卡通人物采用的夸張方式是改變人體的正常比例,將身體縮小、五官放大或省略,以達到一種奇妙的滑稽感。
    (2)擬人:這種手法在卡通畫中運用得最為廣泛。象我國動畫片《黑貓警長》、《雪孩子》、《藍皮鼠和大臉貓》,美國迪斯尼動畫片《米老鼠與唐老鴨》、《貓和老鼠》等,都是優(yōu)秀的卡通片。它們的共同特點正是卡通形象擬人化。
    2、師生共同設計臺燈的卡通形象。
    教師黑板畫一盞臺燈的寫實簡筆畫,口述:同學們愿不愿和老師一起把這盞臺燈變化為一盞卡通燈?(生述:愿意)
    那你們說出變化方法,老師畫。(教師按學生所說畫)
    學生共同設計的作品,教師鼓勵,同時針對學生想法缺陷進行進一步設計完善。
    五、自我實踐
    1、學生進行卡通形象設計練習,每人設計一個有趣的卡通形象。
    教師巡視指導。(不動筆,只在學生需要幫助時啟發(fā)、輔助)
    2、選一些表現(xiàn)跳、跑等動態(tài)的作業(yè)利用投影儀展示。
    師問:這些形象老師覺得設計得不錯,就是有一點點不足,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
    生猜答,師再問:從它們的表示上能看出跑的速度或跳的高度嗎?(不明顯)
    討論:怎樣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的設計更明了、生動。
    小組討論后匯報。
    師課件顯示解決辦法――利用曲線、直線、折線等輔助線條增加動勢效果。
    學生根據(jù)所學進行設計完善,修改自己畫稿。
    六、展示
    1、各小組互賞互評,選出一幅最能代表小組水平,最有特點的作品拿到講臺前。
    2、被選出作品的學生利用投影儀將自己作業(yè)展示出來,并自評。其余學生談觀后感,教師引導學生正確。
    3、教師根據(jù)具體情況對學生學習進行綜合。
    七、課后拓展練習
    鼓勵學生課后嘗試讓自己設計的卡通形象動起來。通過上、看書等途徑了解動畫片中的形象是怎樣“動”起來的。
    全課結束。
    板書設計(略)
    課后:
    本課的學習從學生熟悉的動畫片歌曲、片斷著手,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卡通形象的欣賞、設計,使學生在觀察比較、交流實踐過程中了解、認識卡通形象的藝術特點,對卡通圖形的鑒賞能力得以提高,初步學會設計簡單的卡通形象。從學生參與學習態(tài)度、作業(yè)效果看,這節(jié)課不失為一節(jié)成功的美術課,體現(xiàn)了課程改革的新理念。
    美術小學教案篇四
    1、利用廢舊材料,設計制作會走的玩具。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和協(xié)作精神。
    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如何種使玩具走起來。
    師:舊掛歷紙、包裝紙、蠟筆、水彩筆、剪刀、膠水、彩色紙等各種繪畫和手工材料。生:制作工具。
    一、組織教學。
    二、檢查用具。
    三、導入。
    1、出示會走的玩具,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導出課題。
    生:思考,討論、回答。
    四:授新。
    1、總結學生發(fā)言,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的小玩具會走,可是它為什么會走呢,還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讓小玩具走起來么?仔細觀察,四人小組討論。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非常好,知道了它,我們就能制作出會走的玩具了。
    3、欣賞其他學生作品,開拓學生的思維。
    師:可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呢,我們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玩具,想好自己要制作的玩具和制作方法。不同的玩具可是不同的方法制作的呢,還有不同的裝飾方法。(畫、撕剪啊、拼貼等造型手段進行美化。)。
    五、布置作業(yè):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jīng)知道制作會走的玩具的方法,想不想馬上動手制作玩具嗎?拿出你們的材料,開動自己聰明的腦筋,做出一個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會走的玩具。四人小組里的小朋友要比一比誰的玩具走的最好,最長。比一比誰的作品和別人不一樣,最有創(chuàng)意。
    美術小學教案篇五
    2課時。
    1、認識色彩的對比,使學生能利用對比色來裝點自己的生活。
    2、進行對比色的涂色練習。
    1、認識色彩的對比。
    2、如何運用對比色。
    水粉顏料,毛筆,調色盤,筆洗,作業(yè)紙、報紙,抹布。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欣賞:
    (1)出示課題——“萬綠叢中一點紅”。
    (2)比較:相同的主體,不一樣的背景,兩幅圖有什么不同。
    2、發(fā)現(xiàn):
    (1)當一種顏色出現(xiàn)在另一種顏色上,人們在視覺上便會比較兩種顏色。當兩種顏色相差得遠時,就會特顯出另一種顏色。這就是對比了。
    (2)觀察色輪,發(fā)現(xiàn)三原色中任何兩色相混所得的間色與另一原色互為對比色,即互為補色關系。
    (3)在色相環(huán)上,直線相對的兩種顏色配合,會產(chǎn)生強烈的對比。如紅與綠、橙與藍、黃與紫都稱為對比色。
    (4)引導學生欣賞課例,通過欣賞使學生認識到強烈對比使畫面響亮,生氣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動地襯托出主體。
    3、實踐:用對比色組織一幅畫面。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
    四、作業(yè)展評。
    五、課后拓展:運用所學色彩知識設計一張賀卡,送給自己的好朋友。
    美術小學教案篇六
    捏泥動物是兒童最喜愛表現(xiàn)的題材內容,在他們的繪畫作品中我們經(jīng)??梢砸姷礁鞣N各樣的非常有趣的動物形象。
    本課捏泥動物教學通過捏泥動物,讓學生認識了解制作捏泥動物立體動物的方法、步驟,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本課教學應重視學法指導和對動物造型的認識。通過揉、捏、粘接等多種方法來做自己喜歡的、熟悉的動物形象。捏泥動物同時運用粘、刻的方法進行裝飾表現(xiàn)出動物的特征。本課教學內容是兒童對動物認識的加深,從平面繪畫到立體表現(xiàn)的過渡,教師應指導學生將個人的制作與集體的活動進行結合??梢栽O計一個場景,如動物運動會、森林音樂會等,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可以幾人一組或以小組為單位,每人做不同的`動物形象,使之在學習和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保護自然的意識。
    *認識、了解動物的基本形態(tài),培養(yǎng)立體造型的能力。
    *掌握捏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的集體意識。
    本課的教學,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記憶、想象,培養(yǎng)造型表現(xiàn)能力,通過活動形式來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把能力的培養(yǎng)放到學習捏制的活動中。
    本課教學安排要考慮到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層次條理要清楚合理。通過記憶觀察——感受體驗——造型表現(xiàn)——游戲活動——相互評價,在造型表現(xiàn)的活動中,激發(fā)興趣,養(yǎng)成從小保護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本課教學是以動物為表現(xiàn)對象的學習活動,通過捏各種不同造型的動物形態(tài),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動手制作和活動中完成學習。
    教學中教師要在捏制泥動物的活動中對造型、制作的方法、步驟及粘刻手法進行適當?shù)难菔?,并結合媒體,實物的觀察,使學生能通過感受,記憶和運用恰當?shù)姆椒▉磉M行表現(xiàn)。
    作業(yè)評價:通過活動形式,讓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談自己的認識,以及保護動物的意義。
    作業(yè)要求:運用多種方法捏一個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并進行適當?shù)奶砑友b飾。
    *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手段、媒體、光碟、實物提供給學生可觀察的動物形象,了解動物的結構、動態(tài),以便作業(yè)的完成。
    *作業(yè)的形式可以用陶泥或彩泥來完成。
    美術小學教案篇七
    1、讓學生初步了解物體的基本形體,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形成空間的概念。能根據(jù)物體的特征,用線描的方式畫出物體的基本形體。
    2、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表現(xiàn)能力。
    能根據(jù)物體的特征,用線描的方式畫出物體的基本形體。
    讓學生細致地描繪出物體的具體特征,畫出物體的空間關系。
    鉛筆、記號筆、圖片等。
    一、導入
    教師讓學生帶一件生活用品獲圖片,請學生說一件你喜歡的生活用品,說出喜歡它的理由,從造型特征、色彩、功能等方面談。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二、新課
    1、看一看,說一說
    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用品琳瑯滿目、美觀又實用。它們都是具有長、寬、高的立體物。如:
    方體 柱體 球體
    2、了解線描
    師:老師把我喜歡的一件生活用品畫出來了,你們想看一看嗎?這種表現(xiàn)方法叫線描。線描是一種簡便而美觀的表現(xiàn)方法。它要求線條簡練、刻畫細致,表現(xiàn)出物體的具體特征。
    3、學習繪畫方法
    1) 首先我們要觀察物體,把它歸納成一個基本形體,如照相機是方形體、豆?jié){機是柱體、足球是球體等或形體組合。
    2) 按一定的次序細致描繪物體。抓住物體的主要特征,使物體造型生動。
    注意:一定要先畫基本形,不要一開始就畫細節(jié),抓住物體的主要形體和特征。
    4、 學生實踐活動。
    根據(jù)物體基本形體,畫一兩件你熟悉的生活用品。
    5、 作業(yè)展示評價。
    學生互相評價,讓學生說出自己的作品的優(yōu)點和不足。
    展示優(yōu)秀作品,分析出色的地方。
    三、 小結
    我們的生活用品實用美觀,我們同學們要留生活用品獨具匠心的設計,分析其優(yōu)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可以嘗試一下自己設計你喜歡的生活用品。
    美術小學教案篇八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xiàn)”系列,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根據(jù)圖片情境添加適當內容的添畫方法,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通過本課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訓練和提高學生動手制作(剪、畫、貼)能力,掌握圖片的基本方法。
    1、了解添畫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圖片內容與添加內容統(tǒng)一的相關知識。利用圖片情境添加適當內容,采用剪、畫、貼的方法進行裝飾的添加。
    2、通過本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讓學生在參與美術活動中,學習相關的美術知識,提高審美情趣。
    重點:根據(jù)圖片情境添加內容,學習簡單的添畫方法。
    難點:使內容與環(huán)境盡可能統(tǒng)一。
    風景圖片一張(可以使用舊掛歷)、剪子、膠水、彩色筆。
    1、提示學生集中注意力,準備好學習用具。
    2、組織學生欣賞圖片,分小組交流。
    了解圖片內容,為添畫做鋪墊。
    (介紹、分析、欣賞圖片內容)
    3、教師講解,出示課題----添畫
    4、出示圖片,組織同學分析畫面情境,討論問題:
    (1)如果以這幅畫為背景添畫,你認為可以添加什么內容?說一說理由。
    (2)你認為根據(jù)畫面情境添畫,應該注意什么?
    5、播放教學課件,根據(jù)圖片內容選擇適當內容進行添加。
    學習如何使添畫內容與圖片情境相統(tǒng)一,解決教學重點。
    6、看教材第2頁、第3頁,分析書中作品:
    (1)你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么?
    (2)說一說制作方法。
    7、組織師生共同演示:在前一張展示圖片中完成添畫內容。
    8、作業(yè):
    要求:根據(jù)你自己選的圖片內容進行添畫練習,注意圖片情境與添畫內容的統(tǒng)一。
    老師輔導要點:
    (1)能否巧妙圖片。
    (2)圖片內容與添加內容是否統(tǒng)一。
    (3)添畫構圖是否美觀。
    (4)注意近大遠小的關系。
    9、組織展示、講評作業(yè)。
    10、布置、展示作品。
    通過本課教學你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需要解決?
    教學反思:在教學活動中我利用大量的范畫作品引導學生充分想象,大膽添畫。巧妙運用圖片上的內容,讓畫面新奇有趣,效果好。
    美術小學教案篇九
    《錯位的圖片》是小學美術課本第五冊中的一節(jié)設計活動。
    教材以兒童喜愛的.圖片形式,為大家提供了二條活動的線索:第一,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展示了從生活中收集的一些小圖片并經(jīng)過了錯位處理,如摩托車、小女孩的照片等。第二,針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實際情況,附上了錯位圖片的制作步驟圖例指導學生。
    1、三年級的學生對美術課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強,同時也是的但缺乏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讓他們通過制作錯位的圖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和動力能力是很重要的。
    2、學生具有了初步的設計能力和表達能力。
    1、在整個學習活動中,以同一張圖片經(jīng)過變化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美引出其中錯位方法概念理解、“怎樣制作錯位的圖片”的探索和設計并制作錯位的圖片的活動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堂上通過組織學生的合作探索和交流活動,體現(xiàn)教師是兒童活動的指導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在自主探索與自主操作的活動中,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兒童的相互認同、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和團結協(xié)作。
    3、在大膽質疑、自主探索和交流活動中,引導學生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進行自主性學習。
    1、通過欣賞各種變化的圖片,讓學生了解一張圖片通過變化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美。
    2、通過制作錯位的圖片,培養(yǎng)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3、通過錯位圖片的制作,培養(yǎng)學生耐心、認真的學習品質。
    (一)教師注意收集或網(wǎng)上下載與錯位圖片有關的資料,設計引導性的問題,幫助學生了解一些圖形變化的知識。
    (二)教師預計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及處理的方法。
    (三)教師確定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評價的方法及框架。
    師:誰能說說看了這些圖片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這些圖片都很漂亮。
    有些圖片是分離的。
    有些圖片是變色的。
    ……。
    生:能!
    生:是割成一條一條后把它放起來的。
    是錯開位置放的。
    是隔一條錯開一定距離放起來的。
    ……。
    大家講得真棒!這張圖片是把它剪開后錯開位置粘貼起來的。(師邊講邊板書課題)。
    【由圖片變化的大環(huán)境,聚焦到變化的一種形式-錯位圖片,并由此引出課題?!?。
    師:把圖片進行錯位只有這種方法嗎?
    生:橫的,豎的,斜的……。
    師:大家說得方法都很好,不過老師覺得還有很多方法,接下來大家就一起來討論一下,同時想一想怎樣排列更美觀,怎樣剪得更快更好?(電腦顯示問題)。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上述問題,師巡回指導并點撥幾個小組。
    師:哪個小組代表先來說一說。
    生:我們小組討論后認為橫割成一條一條后,可以的條子像樓梯一樣排列。
    師:斜向哪邊?
    生:朝左邊。(師顯示出圖例)。
    師:除了朝左邊,還可以朝向哪邊?
    生:朝向右邊。(師顯示出圖例)。
    師:橫條還可以怎樣排列呢?
    生:像小河一樣彎曲的。
    每一條拉開距離排列的。
    像圖片上一樣隔一條再拉開距離排列的。
    ……。
    師:大家通過動腦筋,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橫條的排列方法,那豎條的呢?
    生:像樓梯一樣排列的,也可以朝左和朝右的。
    隔一條再拉開距離排列的。
    像波浪線一樣排列的。
    ……。
    師:斜條的呢?
    生:……。
    生:用尺子畫好,然后標上數(shù)字,再把它剪下來。
    也可以用美工刀刻。
    不一這用尺子畫的,也可以把圖片折成一條一條,然后標上數(shù)字,再剪下來的。
    ……。
    接下來,大家就用自己所喜歡的錯位方法,做一張漂亮的錯位圖片。你可以在課本中錯位圖片的基礎上進行變化。也可以自已獨立設計或幾人合作進行設計圓形紋樣。做好的時候在圖片旁邊寫上一句或幾句自己的感受。(電腦顯示)。
    (學生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學生將自己做好的錯位圖片放在桌上,然后相互集體參觀。同時將寫三張欣賞卡送給你的同學(放在圖片旁邊)。
    2、課堂小結。
    師:今天這節(jié)課你們有什么收獲呢?
    生:我知道了一張圖片經(jīng)過變化可以產(chǎn)生了不同的美。
    今天這節(jié)課我特別高興。
    我能做錯位的圖片了。
    ……。
    師:這節(jié)課你感覺有不滿意的地方嗎?
    生:我在刻圖片刻得還不齊,下次要練練刻圖片。
    我的圖片是橫向錯位的,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豎向錯位會更好看些。
    我覺得這節(jié)課的時間太短了。
    3、課外延伸。
    師:前面同學們說都很有信心想把所有的圖片變化學會,現(xiàn)在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錯位圖片的變化我們學了一節(jié)課,它的變化原來有這么多。
    圖片的變化實在太多,要想在一節(jié)課內學完是不可能的。
    ……。
    師:同學們都講得對,圖片的變化是太多了,我們靠一節(jié)課時間是不可以學完的,不過大家可以在課后多學習幾種變化。然后用自己喜歡的變化形式,做一張漂亮的圖片。
    這節(jié)課中,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生動、直觀的活動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活動中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小組合作探索的活動中,通過互相幫助、引導、啟迪,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如何進行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意識。在實施自主性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注重知識的生成、發(fā)展與變化。需要反思的是:對學生自主探索的拓展不足:如一個學生說“排列”時,講到可以剪成三角形后再排列,只是一句帶過,而沒有大膽放手讓學生繼續(xù)深入。
    美術小學教案篇十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形狀是構成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狀的概念和形式,并學會應用各種形狀來組成藝術畫面。
    2、通過學習活動,學生初步在學習中體會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嘗試自己動手,運用構成原理創(chuàng)造各種畫面。并從中體會到樂趣。
    1、認識形狀的概念和形式。
    2、學會運用各種造型組成畫面。
    教具學具:彩紙、掛歷紙、剪刀、膠水。
    1、欣賞各種平面形狀。
    師問:看了這些形狀,你們能給它們歸類嗎?為什么?
    2、導入課題:《形的魅力》。
    1、《形的魅力》的特點(學生討論找規(guī)律)展示各種形狀。
    師問:請找一找它們有什么規(guī)律(學生討論)。
    師小結:形是構成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點、線、形狀、色彩等)。
    2、形的分類(知識窗內容)。
    幾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橢圓形、多邊形等)自由形(隨手畫的形狀)。
    3、形的特點(外形和骨式的變化):
    有規(guī)則:幾何形、幾何直線形、幾何曲線形、
    無規(guī)則:不規(guī)則形、自由直線形、自由曲線形。
    1、怎樣運用各種形狀組成畫面(小組討論)。
    師小結:首先要創(chuàng)造出各種形狀(剪出形狀)。
    2、制作步驟(教師示范)。
    設計、制作一幅畫。
    教師巡回輔導。
    1、小組展示、評述學生自己的作品。
    2、學生展示并評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用各種形狀還可以創(chuàng)造什么作品或運用裝飾像框等方面。
    美術小學教案篇十一
    1、指導學生學習windows畫圖程序的操作方法,繪制有趣的裝飾畫。
    2、指導學生進一步了解windows畫圖程序中筆刷工具的功能,學會利用筆刷工具的不同設置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
    3、引導學生通過創(chuàng)意和操作感受電腦美術課的樂趣和設計制作成功的喜悅。
    在電腦上,學習windows畫圖程序中筆刷工具的功能,學會利用筆刷工具的不同設置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
    一、組織教學。
    組織學生有序進入電腦教室,安排好每位學生的座位及使用的電腦,并開機。老師檢查每臺電腦的開機情況,遇到電腦故障及時調整學生座位。
    二、引導階段。
    1、復習、啟發(fā)。
    師:上學期,我們在電腦美術課上學習過運用“畫圖”程序進行電腦繪畫,同學們學會了許多電腦繪畫工具的用法,畫出了非常漂亮的畫。許多同學還在課后自學了許多繪畫技巧和繪畫工具的用法,現(xiàn)在,老師想問大家兩個問題:
    a、你還記得哪些繪畫工具?學會了哪些繪畫技巧?(繪畫工具:畫筆、顏料桶、橡皮擦、噴槍、放大鏡等,繪畫技巧:復制粘貼、反色、裁剪、移動圖形等)。
    (請3-5位學生到教師機上操作演示,同時通過網(wǎng)絡廣播演示給全體學生看。)。
    2、老師歸納。
    師:“剛才幾位同學的演示很好,掌聲給予鼓勵!電腦繪畫的工具和操作方法很多,只有多練習、多動腦才會掌握更多的電腦繪畫方法和技巧,才能畫出更多更好的電腦美術作品?!?BR>    3、欣賞圖案,復習“復制、粘貼”
    課件出示上面圖案:“這張畫你喜歡嗎?你知不知道怎么畫出來的?誰到教師主機上演示給大家看?”
    主機上打開“畫圖”程序,畫面左上角顯示單個小貓圖案。請1-2位學生到主機上作演示復制粘貼的方法。
    操作方法:選定工具選擇小貓——(編輯菜單)復制——(編輯菜單)粘貼——拖動小貓到合適位置——完成師:“剛才兩位同學復制出了小貓,如果按照這樣的方法還可以復制出很多很多。請看老師制作的兩張作品?!?BR>    4、課件展示兩張(2開圖畫紙大?。┐蛴〕鰜淼乃姆竭B續(xù)紋樣。
    學生發(fā)言:像包裝紙、像桌布、像花布、像地毯、像窗簾??
    三、發(fā)展階段。
    1、認識“四方連續(xù)紋樣”
    學生觀察回答,老師歸納紋樣排列特點:西瓜圖案上下、左右翻轉重復排列,小貓左右、上下整齊排列。
    電腦屏幕顯示:上下左右不斷重復的圖案叫“四方連續(xù)紋樣”。
    2、觀察對比:這四張圖有什么不一樣?
    (方向不一樣,上下左右翻轉)。
    (2)用什么方法可以改變一張圖的方向?問:“哪位同學能把這張圖上下、左右翻轉過來?”
    請2-3位學生到主機上嘗試翻轉小貓圖像。對學生的操作給予表揚。
    3、欣賞課本范圖。
    讓學生翻開課本,欣賞四方連續(xù)紋樣作品。
    四、實踐階段。
    1、師示范繪制四方連續(xù)。
    老師以清晰的演示講解示范四方連續(xù)紋樣的繪制過程:
    a、用矩形、畫筆、顏料桶等工具畫一幅簡潔的圖案。
    b、選中圖案,在“編輯”菜單中分別選擇“復制”“粘貼”,在“圖像”菜單中點擊“翻轉/旋轉”或“拉伸/扭曲”。
    c、移動圖案,排列成有規(guī)律的四方連續(xù)紋樣。
    現(xiàn)在,同學們已經(jīng)知道四方連續(xù)的繪畫方法了,動手試試吧?
    2、學生實踐。
    a、作業(yè):運用所學方法,畫一塊花布。
    b、學生繪畫,老師巡視指導。
    鼓勵學生認真作畫,大膽創(chuàng)意圖形。老師在巡視中注意對個別學生的指導。
    c、學生保存作品。(個別學生不會保存的可讓學生相互幫助或老師幫忙)。
    五、作品展評。
    2、思考:我們設計的大花布可以制作成什么呢?(衣服、桌布、裙子、地毯??)。
    六、時裝制作和表演。
    師:“我們設計的四方連續(xù)紋樣可以制作成很多東西!老師現(xiàn)在就把這兩張花布(西瓜和小貓圖案)制作成兩件衣服好不好?”
    1、老師現(xiàn)場快速制作“馬夾”和“裙子”
    2、學生時裝秀表演。
    a、讓6-8位學生輪流穿上“馬夾”和“裙子”,隨著節(jié)奏明快的音樂繞教室走一圈!
    b、分組比賽:男同學穿“馬夾”、女同學穿“裙子”比比誰走得最精彩!”評出優(yōu)勝者,掌聲給予鼓勵。
    七、收拾與整理。
    要求學生按照正確的步驟關機,擺放好鼠標、鍵盤、凳子。
    美術小學教案篇十二
    浙美版二年級上冊美術教科書的編寫,以國家一系列有關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別是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指針,以教育部制定并頒發(fā)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為主要依據(jù),打破過去以美術學科知識、技能為主要目標的教材體系結構,構建以促成美術素養(yǎng)的形成為核心,以探究性美術實踐活動為主線,以突出美術教育視覺性、實踐性、人文性、愉悅性的單元結構為基本特征的美術教材新體系。
    本教材的編寫注重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jīng)驗的培養(yǎng),強調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時間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以“接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選擇符合二年級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涉及課題。全冊共有20課,分為9個隱性單元,內容涵蓋“造型·表現(xiàn)”、“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4個學習領域,其中“造型·表現(xiàn)”和“設計·應用”占有較大比重,“欣賞·評述”大多隨堂教學,因而均分配在各課之中。
    我所任教的四個班級的學生在經(jīng)過了一年的美術基本訓練后都有一定的美術基礎,對這學期的美術技能上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個別比較薄弱的學生還需要在課堂上多關注,課后多交。
    1、教師聯(lián)系各學科的課堂要求,根據(jù)美術課的自身特點,明確地向學生提出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利用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直觀性演示,動作要規(guī)范化,給學生以楷模,學習正確作畫方法,充分調動起學習氣氛。
    3、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教學內容,采用生動活潑的游戲教學形式并滲透英語美術術語,在學生不知不覺游戲中,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4、注意學生的情緒,語言要親切,氣氛要輕松,要積極鼓勵學生動腦筋,大膽添畫,來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以知道觀察入手,在實踐中掌握觀察方法,并培養(yǎng)學生細致的工作作風和細膩的情感。以課本為載體,以活動為主線,采用小步快跑的方法,帶領學生完成教學目標。
    美術小學教案篇十三
    1:認真觀察校園里的各種花卉,熟悉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學會觀察生活。
    2:熟悉各種材料的用法和工具使用技巧,會因材使用。
    各色毛線、布頭、彩紙、扎絲、剪刀、固體膠記號筆等。
    課件、范畫等。
    一:觀察與表達
    1: 小游戲:猜猜畫畫
    將校園里的有代表性的花放在講臺前,藏起,讓一位同學仔細觀察,并用語言描述出來顏色形狀氣味,請大家搶答,答對的獎制作的紙花一枝;動手畫出這種花的葉子或者花朵,畫對的也可以得獎。
    2:討論與思考(課件展示用花裝飾的校園實景)
    一起總結校園里的花怎樣布置的?好在那里?如果重新布置,你覺得怎樣安排合適?(課件展示國慶天安門的花景)
    二:分析與制作
    1:用紙畫出來,貼在教室里。
    2:制作紙花來裝飾:折疊、折剪用扎絲固定:用毛線扎出花朵配上葉子用扎絲固定等方法。(課件展示各種制作的花的圖片)
    3:分析老師做的紙花,想一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小組討論,并開始制作。
    三:展示與評價
    將作好的花自由組合,以組為單位用透明膠帶固定在講臺上,教室后的板報欄內,教室的窗戶欄上,讓教室更好看。老師現(xiàn)場提問,怎么做的,為什么這樣布置等問題。
    四:收拾與整理
    將廢棄物收拾干凈,讓教室更整潔。
    美術小學教案篇十四
    重點:培養(yǎng)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難點:學習運用陶土材料進行制作的知識
    教具:范例、圖片、陶土
    一、導入:
    雁飛魚躍,鶴舞鹿奔。和人類比起來,
    許多動物都是運動健將。它加強我們對泥土的感覺,在《動物世界》里,我們欣賞過它們矯健的身影。
    二、出示圖片
    試一試,看誰能說出這些動物的運動特點?
    還能說出更多的變化嗎?
    三、板示課題
    你身邊有什么樣的動物?
    你了解它們的特點嗎?能說一說嗎?
    四、觀察欣賞圖片、影視片中動物的運動姿態(tài)。
    試著說一說,他們的運動特點。
    五、作業(yè)選擇:
    1.觀察欣賞圖片、影視片中動物的運動姿態(tài),表現(xiàn)出動物運動的動態(tài)。
    2.可以畫、也可以用各種材料去做。
    教學隨筆
    美術小學教案篇十五
    1、為什么會做夢?“日有所思,夜有所夢?!?BR>    2、為何夢境離奇有趣?因為現(xiàn)實的與想象的,各種不相關的事物都可交織在一起之故。
    3、“夢”既這樣力氣有趣,我們把它畫出來不是很有趣嗎?怎樣畫“夢”呢?
    2、出示童話故事圖片,學生觀看,除了理解圖片的中心內容外,著意指導學生有關不同空間,不同的事物的表現(xiàn)方法。
    3、小結;“夢境”怪誕、有趣、美好,每一個夢都是一件事,有一個中心,不很多不同的事物都可以同時出現(xiàn)。畫夢是沒有什么約束的,只要放膽的把自己夢見的東西畫出來就行了。
    美術小學教案篇十六
    欣賞評述授課人。
    :顯性目標通過了解欣賞評述離自己最近的世界遺產(chǎn),感悟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藝術、美麗河山、感悟民族精神、民族審美感。
    :激發(fā)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樹立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的思想。
    對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和自然遺產(chǎn)的關注,并以實際行動參與和保護它。
    :對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和自然遺產(chǎn)的關注。
    欣賞觀察法、比較法、小組學習法、嘗試法、談話法、交流討論法、講解法等。
    :課件、圖片、資料。
    第一節(jié)。
    :教師引導學生活動教學調整。
    一、組織教學穩(wěn)定情緒,檢查用具準備情況。穩(wěn)定情緒,做好上課準備。
    二、導入新課。
    城墻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古代世界各個角落,可如今只有我國的長城基本完好,它有兩千余年的建造史。
    引出課題:神州風采是長城,總長一萬多公里,現(xiàn)存的是6700公里的明長城。
    目前遺存的長城經(jīng)過河南、山東、陜西、山西、河北、甘肅、寧夏、新疆、內蒙古、遼寧、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區(qū)。
    學生欣賞圖片,聽講、思考。
    三、探究學習秦大家繼續(xù)研究長城。分成4個小組,研究下列問題:
    1.長城經(jīng)過地區(qū)的地貌有哪些?
    2.長城建筑的形式有哪些?
    3.建造長城的材料有哪些?
    4.古代長城和現(xiàn)代長城的作用。1.地貌有平原、丘陵、山脈、山峰、湖泊、合股、盆地、峽谷、沙漠、戈壁、荒漠、沼澤、草原、森林、海洋,海拔高度差有3000多米。
    2.建筑形式出城墻外,還有各種門、樓、關、臺、墩、間、橋、洞、隧道等。
    3.建造長城的材料有土、沙、磚、石、蘆葦、木材、或者直接利用山嶺、高地、懸崖、峭壁、溝壑、河岸等。
    4.古代主要用于防御、邊界。現(xiàn)代長城成為堅忍不拔和牢。
    不可破的象征。國歌中的長城更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侵略、捍衛(wèi)領土完整和獨立自由的決心。長城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是中國的文化。
    四、藝術欣賞。
    引導學生欣賞國畫家白雪石、油畫家詹建俊以長城為題材的繪畫作品,以及攝影作者鏡頭下的長城作品。學生觀察、思考,確定創(chuàng)作主題。
    五、學生實踐。
    由于時間有限,給大家15分鐘時間,用線描畫出自己關于長城的構想。學生作業(yè)。
    交流感受。
    六、小結教師組織學生小結評價。同學之間互相欣賞評價。
    第二節(jié)。
    教學流程教師引導學生活動教學調整。
    一、組織教學穩(wěn)定情緒,檢查用具準備情況。穩(wěn)定情緒,做好上課準備。
    二、研究教材看書第30頁。
    上一課研究了長城,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同時也是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長城是全世界人類共同的財富。
    這一節(jié),我們繼續(xù)研究分布在我國各地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chǎn)。
    研究教材中的圖片與文字。
    三、研究景點及相關資料請同學們結合課前準備的資料,分組研究一處景點。選擇同學們有資料的景點或親自去過的地方,進行與文化、歷史、美術相關的研究。
    四、小組匯報請各小組結合自選的景點進行匯報。
    敦煌是人類文化的寶庫。
    自1900年王道士發(fā)現(xiàn)藏經(jīng)洞以后,西方列強蜂擁而入,掠走了大量的寶藏,目前散落在英、法、德、俄、印度等許多國家。敦煌學已經(jīng)成為世界各地學者們的畢生事業(yè),是人類文明和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泰山的歷史和文化都很悠久,自古以來被譽為“五岳獨尊”,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建議同學們把圖片和資料、文字匯總,以小組為單位出一期小報,讓同學們了解到更多景觀和歷史文化。分組匯報。
    一組:敦煌石窟。
    二組:泰山。
    三組:樂山大佛。
    ……。
    五、課后延伸。
    我國目前有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項目31處,還有許多景觀符合世界遺產(chǎn)定義和標準未能列入。下面請同學們討論,對我們身邊的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應該如何保護。不破壞地形植被、生態(tài)和水系。
    旅游時愛護環(huán)境。保證遺產(chǎn)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使它具有最高的價值。
    不把遺產(chǎn)景區(qū)人工化、商業(yè)化和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