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端午節(jié)活動課教案(模板19篇)

字號:

    教案是教學的工具,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教案的編寫應當考慮到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和教學環(huán)境的適應。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教案實例,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端午節(jié)活動課教案篇一
    1、通過分享交流,初步|知道端午節(jié)的傳說以及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
    2、與同伴互相交流包粽子,制作香囊,萌發(fā)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3、體驗中國民間節(jié)目韻味。
    4、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5、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端午節(jié)是陰歷五月五日,包粽子。
    故事《端午節(jié)的傳說》,粽子一個,長方形紙、彩色紙人手一份。
    1、出示實物(粽子),引發(fā)幼兒興趣。
    3、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說。
    4、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的習俗。
    5、體驗包粽子。
    一、自己設計的問題太多,顯得雜亂無章。
    既然決定向幼兒提問,我就設計好了許多問題:比如“端午節(jié)有那些習俗?屈原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什么要投江自殺呢?他投江后人們是怎么做的?后來為什么向江中投粽子?”設計這些問題時,我也考慮到了問題太多,但又想不出如何更好的設計。教學中我只注重了故事內容,想讓幼兒理解故事的含義,卻忽略了孩子們的年齡特點。現在想想,不如把問題簡單化,讓孩子們看著圖片自己討論她們的看法則更能引起孩子們對故事的興趣。
    二、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故事的內容有點深奧,幼兒在第一次聽的時候就有點耐不住性子,更何況老師還設計了那么多的問題。請幼兒回答的時候,我發(fā)現幼兒舉手發(fā)言的比平時上童話故事時要遠遠的少很多。明顯,我的問題沒有激起幼兒的興趣。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如果幼兒對教學教學內容沒有了興趣,那么這就是老師的準備不足,也可以說是一堂失敗的課程。在以后的類似教學活動中,我會多加注意。
    端午節(jié)活動課教案篇二
    活動一端午節(jié)賽龍舟(語言)
    《端午節(jié)賽龍舟》是一個情節(jié)生動易于幼兒理解的兒童故事,以端午節(jié)的由來為線索,描繪了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為國盡忠卻慘遭陷害而傷心投江,人們借劃龍舟、投粽子驅散江中之魚,保護自己敬愛的英雄。故事形象鮮明,情節(jié)耐人尋味?;顒又型ㄒ龑в變簝A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體會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萌發(fā)幼兒的崇敬之情。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習俗的由來。
    2.能說出人們?yōu)槭裁聪矚g屈原,用什么方法保護屈原的身體。
    3.對愛國主義屈原產生崇敬之情,萌發(fā)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
    1.和家長一起搜集賽龍舟資料,了解賽龍舟的傳說。
    2.教學課件
    1.播放賽龍舟圖片,激發(fā)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提問:這是哪個節(jié)日的習俗?端午節(jié)還有哪些習俗?人們?yōu)槭裁丛诙宋绻?jié)吃粽子、賽龍舟?
    2.利用教學課件,采用關鍵中斷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習俗的由來。
    (1)故事第 1 段后提問:每年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會做哪些事情?引導幼兒說出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2)講述故事第 2 段提問:人們?yōu)槭裁聪矚g屈原?讒臣為什么要把屈原趕走?他們是怎么做的?楚王又是怎么做的?楚國最后怎么了?引導幼兒理解屈原的偉大成就和精忠報國之心以及楚王聽信讒言導致亡國之痛。豐富詞匯:讒臣、吞并。
    (3)講述故事第 3 段提問:屈原為什么傷心?他為什么要投江?引導幼兒理解屈原因報國無門,不愿受喪國之辱而投江。并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感受祖國的強大和生活的幸福。
    (4)講述故事第 4 段提問:屈原投江后,他的仆人是怎樣做的?附近百姓是怎樣做的?為什們?引導幼兒理解人們對屈原的敬愛之情和急于尋找屈原的焦急。
    (5)講述故事第 4 段提問:人們找不到屈原的身體,他們做了什么? 為什們?引導幼兒理解人們對屈原的.敬愛之情。
    3.完整欣賞故事,引導幼兒理解屈原的悲壯經歷,激發(fā)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
    4.播放人民代表大會視頻,激發(fā)幼兒學好本領張大為祖國做貢獻的愿望。
    小結: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全國各地人民代表將人們的好建議通過大會反映給國家領導人,然后共同商量出好辦法,大家共同努力讓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學好各種本領,長大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在這一天,人們不僅會吃好吃的粽子,而且會在江上舉辦好看的龍舟比賽。
    楚國的人民都很喜歡他。屈原一心想使自己的國家更加強大,經常向國君提出好的建議,可是,一些讒臣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聯(lián)合起來要把屈原趕走,他們還經常在楚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別聽屈原的,他說的不對?!背跣乓詾檎?,居然將屈原流放到了遙遠而荒涼的地方,由于不采納屈原的建議,沒過多久,楚國就被敵國吞并了。
    聽說自己的祖國滅亡了,屈原非常地傷心。五月初五這一天,屈原抱著一塊大石頭,來到了汨羅江邊,他跳入了滾滾流淌的江水中,再也沒有上來。
    屈原的仆人聽說他跳江了,趕緊沿著江邊尋找他的尸體??墒?,他找啊找,找啊找,一直走到了洞庭湖,都沒有看到屈原的尸體。“嗚嗚嗚……”仆人著急得大哭起來,附近的百姓們聽到聲音,趕緊劃著船兒圍了過來,“你為什么哭?。俊逼腿苏f:“我家先生跳江自殺了,我一個人,力量微小,連他的尸體也撈不上來?!卑傩諅兟犝f敬愛的屈原先生跳江了,既悲痛,又著急,“沒關系,我們幫你一起找?!?于是百姓們紛紛劃起自己的小船,向洞庭湖駛去,可是,他們找了好久好久, 都沒有找到屈原的尸體。
    有位漁夫提議說:“屈原先生是個好人哪,咱們不能讓他餓著?!庇谑?,他將隨身攜帶的飯團扔進了江中,飯團丟到水里,很快就被魚蝦吃掉了。“這該怎么辦呢?屈原先生根本吃不到啊,咱們以后用葦葉把飯團包起來,然后再丟到水里,這樣魚蝦就吃不了。”大家都覺得這個建議好,從此以后,他們就用葦葉包著飯團,再用彩線纏上,漸漸的就演變成了粽子。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偉大的屈原先生,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以賽龍舟、吃粽子等形式來祭奠他,于是就有了端午節(jié)賽龍舟。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活動就演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活動課教案篇三
    1.知道端午節(jié)的日期,了解端午節(jié)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嘗嘗,共享節(jié)日的快樂。
    1.談話導入,引出端午的由來。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談談端午的習俗。
    (1)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凈化環(huán)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2)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劃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后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劃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們怕河里的魚蝦把他的尸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中,投到河里喂魚。
    (3)佩香包:端午節(jié)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驅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4)五彩繩:在端午節(jié)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學習兒歌《五月五》。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關于端午節(jié)的兒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
    (1)觀察粽子的外形和顏色。
    師: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2)認識粽葉。
    師: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fā)出來的,它叫粽葉。
    (3)幼兒品嘗。
    (4)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端午節(jié)活動課教案篇四
    1. 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敬重屈原。
    2. 知道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了解有關節(jié)日的一些風俗活動。
    有關端午節(jié)的錄像片斷:賽龍舟、吃粽子。實物粽子一串。
    1.出示一串粽子,尋問幼兒這是什么吃食?你吃過嗎?是什么節(jié)日吃的?要過什么節(jié)了?引起幼兒渴望了解的興趣。
    2.老師講粽子的由來和屈原的故事。
    3.請幼兒觀看錄像片斷:包粽子、劃龍舟、了解節(jié)日的民間慶?;顒印?BR>    4.請幼兒品嘗粽子。
    整個活動設計一氣合成,在活動中運用故事來讓幼兒更加深切的體會感受端午節(jié)。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通過錄像的教學方式讓更加有興趣參與到活動中來。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注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性,引導每位幼兒都能看了錄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綱要中出,讓幼兒學習互助合作與分享,在最好環(huán)節(jié)讓幼兒一氣分享品嘗粽子,讓孩子們感受到這種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風俗和有趣。
    端午節(jié)活動課教案篇五
    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說及人們在節(jié)日中的習俗。
    培養(yǎng)幼兒的言語表達力。
    粽子、艾草、粽葉包粽子的圖片
    1、談話導入。
    提問: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鮮肉粽子、咸肉粽子、紅棗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你喜歡吃哪種粽子?
    為什么在這段時間里人們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兒討論后,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jié)的傳說)
    2、說說端午節(jié)的古老故事。
    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還有哪些習俗?
    (門前掛艾草菖蒲、賽龍船、)。
    教師出示艾草、蒜頭,了解它們的特征,討論它們可能有的用途。
    為什么在端午節(jié)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幼兒討論)
    從端午節(jié)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fā)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已下載好的在幼兒園桌面)
    通過觀看視頻感受節(jié)日的熱鬧氣氛,龍舟賽你追我趕的精神。從而將龍舟賽與端午節(jié)的來歷聯(lián)系起來。
    用廢舊的廣告布做龍舟,分兩組舉行,讓小朋友直排蹲在廣告龍舟布上,利用龍舟號子讓小朋友同時往前跳,看誰先到指定處為贏。旨在培養(yǎng)小朋友的團結合作的精神。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五日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粽兒香,包五糧,吃個粽子滿嘴香。龍舟下河喜洋洋。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jié)習俗。在江淮地區(qū),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zhèn)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fā),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鐘馗,即武舉不第,愿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瘧疾痊愈,于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鐘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jié),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F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后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qū)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捍朔N習俗,盛行于貴州地區(qū)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jié)活動課教案篇六
    1、了解我國端午節(jié)的習俗,由來與時間,嘗試查找日歷中的農歷。
    2、感受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
    1、孩子前期經驗:用各種方式收集信息與調查記錄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來歷與習俗。在前期活動中,認識日歷。
    2、環(huán)境材料創(chuàng)設:多媒體設備以及課件"端午節(jié)"
    一、經驗回憶:引出端午節(jié)
    1、在一年中,有許多節(jié)日,你知道哪些節(jié)日是只有人才有的節(jié)日
    :只有人才有,別的國家沒有的,從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節(jié)日,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傳統(tǒng)節(jié)日(出示字卡:傳統(tǒng)節(jié)日)。有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
    2、最近,要有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猜猜看是什么節(jié)日 (端午節(jié))
    二、交流分享:端午節(jié)的習俗與由來
    1、端午節(jié)的習俗
    端午節(jié)有什么快樂的事情?
    端午節(jié)可以包粽子,吃粽子,這是吃的方面;可以劃龍舟比賽,這是游戲;戴香包,香香的;戴紅絲帶,這是用的端午節(jié)有許多開心的事情。
    對于端午節(jié)你還知道些什么?
    插艾葉,戴香包,畫藥酒通常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是良好的祝愿,祝愿小朋友身體健康,夏天不生病。
    端午節(jié)有吃的,有玩的,有戴的,還有一個美好的愿望,就是夏天快到了,保健康,求吉祥。
    2、端午節(jié)的由來
    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 請幼兒說說看,個別零散經驗的交流。
    播放多媒體"端午節(jié)的來歷",給幼兒完整的認識,梳理,豐富經驗。
    聽了故事就知道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扔粽子,為什么劃龍舟了。
    三、操作,探索:端午節(jié)的時間
    了解端午節(jié)的時間,感受農歷為所特有的剛才小朋友對端午節(jié)說了那么多,老師這里有一個疑問,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是幾月幾號嗎 這里有一張今年的日歷,我們來找找看,為什么端午節(jié)有兩個時間呢 (一個公歷,一個農歷)找一找日歷上的5月初五。
    端午節(jié)是農歷五月初五,原來端午節(jié)是按照農歷的時間慶祝的,是我國特有的節(jié)日。以后我們再來找一找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什么時間。
    端午節(jié)活動課教案篇七
    1.抽讀生字、新詞卡片。2.按掃、拜、墓的筆順書空。
    1.出示第三幅圖,觀察說話。
    (1)人們正在干什么?這是什么傳統(tǒng)節(jié)日?[相機出示詞卡:龍舟、端午]教師介紹端午節(jié)。
    (2)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除了喜歡賽龍舟,還喜歡吃什么?[相機出示詞卡:粽子]
    2.出示第四幅圖,觀察說話。
    (1)圖上畫的.是什么節(jié)日?你知道嗎?[相機出示詞卡:中秋]教師介紹中秋節(jié)。
    (2)中秋節(jié)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相機出示詞卡:月餅]
    (3)同學們看圖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這就叫團圓。[相機出示詞卡:團圓]
    (4)學生借助拼音讀以上生字詞。
    (5)指名認讀、正音。
    如:粽子、月餅中的后一個字讀輕聲。
    3.小結:剛才我們學了兩組詞語,你們知道有哪兩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中秋)端午節(jié),民間風俗是什么?(包粽子、賽龍舟)中秋節(jié)呢?(全家人要團圓,吃月餅)
    多種形式練讀,讀出節(jié)日的歡樂。
    范讀、自由讀、互讀、齊讀。
    1.說說你是怎樣記住團、餃、餅、端這4個生字的。
    2.教師范寫生字。
    3.學生描紅書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4.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生字。
    5.認讀課后詞語。
    6.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詞語。
    7.聽寫詞語,檢測效果,及時反饋。
    端午節(jié)活動課教案篇八
    再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了,班里的陸家豪從家里帶來了粽子,其他孩子圍著他轉,只聽見他說:“這是我媽媽自己包的粽子,不是買的,有肉的、紅棗的,很好吃的,但是我比較喜歡吃肉的,肉的更好吃。”“我也喜歡吃肉的?!薄拔也幌矚g吃肉的,肉的有肥肉的?!薄⒆觽兤咦彀松嗟淖h論開了。
    鑒于孩子們對粽子的濃厚興趣,我們開展了有關端午節(jié)的系列活動,本次活動就是系列活動之一。
    《粽子里的故事》段落明顯,情節(jié)發(fā)展線索清晰。講述了一個會講故事的老奶奶病了,不能說話講故事,就采來荷葉包粽子,把好聽的故事包在了里面。動物們吃了粽子卻不會講故事,于是,動物們想辦法,找到一個小姑娘來吃粽子、講故事。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躍然紙上,給粽子蒙上了一層神秘的童話色彩,令人羨慕又向往。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游戲的快樂。
    2、養(yǎng)成仔細傾聽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述。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通過猜猜可能是關于什么的故事來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引出主題。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欣賞故事,為了能讓孩子在活動中充分感受、欣賞作品,我利用ppt進行分段欣賞,通過看看、猜猜、講講、聽聽來理解故事內容。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游戲“吃粽子”,這也是本活動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為孩子們準備了3個粽子,每個粽子里面都有一個小游戲,如:第一個粽子是“聽話”,要求孩子在仔細聽故事的基礎上回答問題;第二個粽子是“悄悄話”,要求孩子用心聽、仔細聽、聽清楚、聽完整,培養(yǎng)幼兒仔細傾聽的習慣;第三個粽子是“祝?!保紤]到大班孩子馬上要離開成長了3年的幼兒園了、老師和小朋友了,通過游戲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互相祝福的機會,增進同伴間的友情。
    活動中肯定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能給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端午節(jié)活動課教案篇九
    (1)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一些習俗。
    (2)參與端午節(jié)活動,萌發(fā)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1)了解民俗民風。
    (2)自制自玩龍舟。
    粽子,做龍舟的材料,賽龍舟的錄像或圖片。
    端午節(jié)對中班幼兒來說,比較陌生。本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華民俗文化,從而激發(fā)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又因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故本活動設計通過包粽子、吃粽子、做龍舟、賽龍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從而使幼兒愛祖華情感。
    (1)老師講屈原的故事。
    (2)介紹端午節(jié)兩項主要慶?;顒影兆?、劃龍舟的意義。
    b、包粽子、吃粽子。
    (1)向幼兒介紹包粽子的材料,示范包法,幼兒用紙片折“粽子”。
    (2)幼兒吃粽子,邊吃邊引導幼兒體會粽子的獨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華的特色點心。
    說明:此活動可在生活環(huán)節(jié)中進行。
    c、制作龍舟。
    (1)欣賞龍舟大賽的錄像和圖片,激起幼兒自制自玩的興趣。
    (2)制作龍舟。
    將布圍在用兩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貼上各種彩色紙條。
    畫一個龍頭,制作龍的頭飾。
    d、劃龍舟。
    組織幼兒進行“龍舟大賽”。船頭的幼兒頭帶龍的頭飾,其余兒童排成一隊坐在龍舟里,按鑼鼓節(jié)拍作劃船動作。也可兩舟之間開展競賽,哪隊動作整齊哪隊為勝。
    e、延伸。
    可以通過學唱《過端午》,畫畫《賽龍舟》來增強過端午節(jié)的感受。
    一、教師出示幼兒用書中劃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嗎?什么節(jié)日人們會舉行劃龍舟比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jié)。)二、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與習俗。
    1、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嗎?
    2、教師請幼兒說一說。
    3、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
    4、教師: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劃龍舟呢?教師講述劃龍舟的來歷。
    5、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初了吃粽子、劃龍舟之外,還有什么風格習慣嗎?教師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2、他為什么要跳江自殺呢?
    3、人們?yōu)槭裁匆兆?、吃包子和劃龍舟呢?BR>    教師小結:原來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我們華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華主義詩人,一心為華家大事?lián)鷳n,眼看著華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于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自殺了!但是他的尸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他自殺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jié),在端午節(jié)要賽龍舟、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趕跑河里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尸體,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四、請幼兒說說自己過端午節(jié)的經歷。
    端午節(jié)活動課教案篇十
    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粽子"
    5、讓幼兒知道節(jié)日的時間。
    6、簡單了解節(jié)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1、實物:扎好的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香袋,咸蛋,粽子
    2、圖片: 賽龍舟,粽子,懸掛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掛香囊,咸蛋,涂雄黃,字卡
    導入: 播放背景音樂,師生律動出場--乘火車(進站)
    一、開始部分
    1、打招呼
    2、手指游戲--《手指歌》
    二、基礎部分
    1、談話導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2) 你們知不知道人們在什么節(jié)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嗎?(幼兒討論后,教師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節(jié))
    ( 1 ) 農歷五月五是什么節(jié)?
    (2)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都有哪些習俗?
    (3)為什么這個節(jié)日要吃粽子?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葉等。
    4、拓展延伸
    (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過故事激發(fā)幼兒愛國情感)
    幼兒邊說邊觀看圖片,說出來給幼兒展示相應的實物。(虛實結合,加深印象)教師小結:從端午節(jié)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fā)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五索象征五條龍,民間傳說能降服鬼怪。
    向幼兒介紹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的含義:在屈原投江的日子里,人們把米裝在竹筒里投入江中給他吃,后來人們怕蛟龍吃米,就用粽葉把米包起來,纏上蛟龍最怕的五彩線。還有一種傳說:古代有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們?yōu)榱思o念他,就設立了"端午節(jié)"。"吃粽子"本義是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而不去傷害屈原的遺體;"賽龍舟"相傳是為了撈救屈原;香包用紅、黃、藍、白、黑五彩絲線制作,里面裝有芳香的藥物,寓意是祛毒長命。
    三、學習兒歌
    1、欣賞兒歌
    2、跟讀兒歌
    3、朗讀兒歌(集體讀、小組讀、個別讀)
    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粽子"
    四、游戲部分--蘿卜蹲教師出示圖片,幼兒根據自己手上的字寶寶做出蹲下的動作
    師:那就讓我們用最熱鬧的方式來慶祝吧!
    帶領幼兒玩賽龍舟游戲走出活動室(通過游戲增進對端午節(jié)習俗的認識 )
    五、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jié)的風俗和來歷"、欣賞故事、玩游戲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jié)這個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發(fā)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jié)日的快樂氣氛。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顒?。
    這些活動都適合大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jié)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fā)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端午節(jié)活動課教案篇十一
    1.進一步了解端午節(jié)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2、樂于參加包粽子、體驗節(jié)日的快樂?;顒訙蕚洌?BR>    包粽子的糯米、葦葉、綁粽子的繩、裝米的盆(4個)
    一、主持人致開場辭:
    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五月節(jié)、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jié)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隨著端午節(jié)腳步的臨近,為了增進小朋友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興趣,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習俗,從小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今天我們學前班的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包粽子用自己的方式來慶祝這個美好的傳統(tǒng)佳節(jié)。
    二、在音樂聲中小朋友在老師的指導下包粽子。
    三、將包好的粽子交給伙房蒸煮
    四、品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
    端午節(jié)活動課教案篇十二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tǒng)節(jié)日氣氛,激發(fā)幼兒對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活動準備:。
    2、圖片(粽子、龍舟、香囊等)。
    3、實物:粽子、香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視頻。
    1問題導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節(jié)日嗎?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jié)我們都要做什么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
    2、教師講述端午節(jié)的來歷。
    幼:屈原。
    二、給掛圖選字活動。(鞏固上面學的端午節(jié)知識)。
    1、師:在黑板上掛有關端午節(jié)的圖片,請小朋友選字貼在圖片的下面。
    2、幼:選字活動。
    三、看視頻,學兒歌。(再次鞏固有關端午節(jié)知識)。
    賽龍舟,真熱鬧。
    吃粽子,帶香包。
    蚊蟲不來身邊鬧。
    幼:跟著老師和視頻一起學習《端午節(jié)兒歌》。
    教學反思: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懸白艾、掛菖蒲、飲抹雄黃酒等。利用端午節(jié),開展主題活動,既能鍛煉和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兒童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輩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節(jié),緬懷先輩,傳承民族精神。
    端午節(jié)活動課教案篇十三
    大班幼兒有感受音樂的能力,做動作時能隨著節(jié)奏的快慢改變動作的速度,隨音樂做動作的經驗更為豐富?!栋兆印肥且皇咨綎|民歌,在民間廣泛傳唱。端午節(jié)包粽子又是小朋友熟悉的一種習俗,并且已有包粽子的經驗,本次活動,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引導幼兒在欣賞、理解音樂的基礎上創(chuàng)編包粽子、煮粽子的各種動作,在樂曲中有節(jié)奏的舞蹈,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在熟悉包粽子過程的基礎上,嘗試創(chuàng)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并隨音樂合拍地進行表演。
    2.能根據音樂節(jié)奏及旋律等變化,匹配相應動作。
    3.喜歡參加舞蹈活動,體驗舞蹈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煮粽子視頻。
    2.幼兒觀察過包粽子,了解包粽子的過程。
    活動建議。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激發(fā)創(chuàng)編興趣。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
    提問:聽了這段音樂有什么感覺?你想干什么?
    (2)隨著音樂自由地表現包粽子的過程。
    這段音樂表現了包粽子的哪些過程,引導幼兒隨音樂試著做一做。
    2.遷移包粽子經驗,嘗試創(chuàng)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
    (1)引導幼兒回憶并創(chuàng)編包粽子時清洗粽葉的過程。
    提問:包粽子時要先做什么?都要做哪些事情?
    如幼兒說到洗粽葉,教師將追問:你是怎樣洗粽葉的?你能做給大家看看嗎?教師在幼兒模仿動作的過程中隨機說兒歌引導幼兒根據節(jié)奏做動作。鼓勵幼兒隨音樂表現做洗粽葉的過程。
    (2)引導幼兒大膽想象,隨音樂創(chuàng)編包粽子的過程。
    啟發(fā)幼兒自主創(chuàng)編不同動作,表現包粽子時裝米、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
    (3)結合煮粽子視頻,引導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煮粽子的情景。
    提問:粽子包好了,現在可以吃了嗎?怎樣煮粽子的?粽子在鍋里能不能動?為什么?
    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出粽子下鍋、加水、煮熟、慶祝等動作,隨音樂表演。
    提問:包粽子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用什么動作表現洗葉?用什么動作表現裝米?
    3.隨音樂完整的進行舞蹈,感受舞蹈歡快、熱鬧的情緒。
    (1)幼兒與教師共同舞蹈,對舞蹈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2)啟發(fā)幼兒做動作時表現出歡樂、熱鬧的勞動場面。
    (3)分組互相表演。
    延伸活動。
    將音樂放在表演區(qū),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
    端午節(jié)活動課教案篇十四
    一、設計背景:
    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傳統(tǒng)節(jié)日正是培育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養(yǎng)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因此圍繞“迎端午,緬故人,揚傳統(tǒng)”這個話題,設計了“端午說由來、端午話習俗、端午講故事、端午賽詩會、學生談感受”等板塊,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習俗等,感受端午節(jié)的文化內涵,親身體驗我國傳統(tǒng)佳節(jié)的獨特魅力,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活動目標:
    x.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學習端午節(jié)文化,讓學生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 向屈原學習,熱愛祖國,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活動時間:
    20x7年x月
    四、活動前準備:
    上網查閱資料、收集故事、多媒體課件等。
    六、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x.我國有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嗎?
    2.端午節(jié)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jié)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題:“迎端午,緬故人,揚傳統(tǒng)”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活動一】端午說由來
    (一)端午節(jié)別稱
    x.端午節(jié)有哪些別稱?
    2.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說法很多,誰能告訴大家?(學生交流)
    (二)端午講故事
    x.端午節(jié)是中國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關于
    2.端午節(jié)故事傳說很多,你們知道哪些與端午節(jié)有關的故事嗎?
    學生講述端午節(jié)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結。
    【活動二】端午話習俗
    (一)賽龍舟
    x.過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tǒng)習慣,由于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各地有著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有哪些習俗嗎?(學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節(jié)最熱鬧的習俗是什么嗎?(多媒體課件:賽龍舟)
    3.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
    (二)話粽子
    x.除了賽龍舟,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嘗粽子。(學生介紹粽子的由來。)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琳瑯滿目。(多媒體課件:粽子)
    3.我國各地方的粽子還各有特色,請幾個外地學生介紹他們家鄉(xiāng)的粽子。 (由三名來自浙江、江西、山東學生介紹。)
    4.主持人小結。
    【活動三】端午賽詩會
    x.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為了紀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節(jié)還被稱作“詩人節(jié)”。
    2.請幾位學生朗誦端午節(jié)的詩篇。
    (x)《端午》唐 文秀
    (2)《五月五日》梅堯臣
    (x)《端午節(jié)的懷念》
    3.主持人小結: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篇,已廣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國有關端午節(jié)民俗文化領域中,大家都與紀念屈原聯(lián)系在一起。
    【活動四】談感受,激發(fā)情感
    x.今年端午節(jié)與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過的?
    (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快板:《民族精神代代傳》
    3.主持人總結: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jié),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
    【教師總結】
    看了你們自己策劃的主題班會,不僅是同學們,包括老師自己都對端午節(jié)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主題班會,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在二年級階段最后一段時間里努力學習,以良好的狀態(tài)進入社會實習。
    端午節(jié)活動課教案篇十五
    1.知道端午節(jié)的日期以及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2.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指導一些特殊的端午節(jié)物品,萌發(fā)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1.掛圖:有關端午的圖片。
    ,粽子;香袋;長命縷;雄黃酒;龍舟圖片。
    3.建議家長事先為幼兒講述端午節(jié)的有關風俗。
    幼:粽子,龍舟(船),香袋......
    幼:水/酒......
    師:圖片中的東西一起復述一遍
    你見過這些東西嗎?在哪里見到的?
    幼:見過。家里,商店里......
    幼:端午節(jié)
    師:老師聽到好多小朋友說端午節(jié),你們是怎么知道端午節(jié)的呢?
    幼:我爸爸/我媽媽......給我講的。
    幼:6月6日(公歷)五月初五(農歷)(給幼兒分析公歷,農歷)
    師: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嗎?
    幼:屈原......
    師:端午節(jié)和誰有關?
    幼:屈原
    師:小朋友們聽得都很仔細,現在人們過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誰?
    幼:屈原
    幼:人好,死了,愛國家......(表達了人們對屈原怎樣的感情)
    幼:很偉大......
    師:屈原很偉大,當時人們聽到屈原死的消息,他們怎么做的?
    幼:劃小船,拿粽子、雞蛋......把雄黃酒倒進江里。
    師:人們劃來小船打撈屈原的身體,為了不讓魚蝦們吃屈原的身體,把粽子、雞蛋扔進河里,把雄黃酒倒進江中,讓水里的動物罪暈,不去傷害屈原的身體。
    師:人們對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
    師:因為屈原愛國家,愛人民,所以人民也熱愛他。為了懷念他,以后農歷五月初五就成了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就是端午節(jié)。所以在我們過端午節(jié)的時候呢,包粽子,賽龍舟也成了我們的習俗了。
    師:現在小朋友們清楚了沒有,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啊?
    幼:紀念屈原。
    師:在什么時候?
    幼:農歷五月初五
    師:我們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等等。
    師:我們現在呢,在完整的欣賞一下這個故事,體會一下大詩人屈原的心情,和人們對他的熱愛與懷念。
    端午節(jié)活動課教案篇十六
    1、緬懷先人,認識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由來和意義,團結合作,弘揚民族文化。
    2、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懂得我們小學生如何愛學校愛班級。
    3、學習文明禮儀,爭當文明之星。
    一、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知多少
    1、春節(jié)
    春節(jié)是我們中國最隆重、最熱鬧的節(jié)日,從農歷正月初一一直持續(xù)到正月十五,我們通常叫做“過年”。你知道為什么叫“過年”嗎?“年”是什么呢?它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澳辍币粊?,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 ——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于是有了放鞭炮的習俗。
    春節(jié)還有哪些習俗?過年我們還要做什么呢?貼春聯(lián)、拜年、打掃衛(wèi)生
    2、元宵節(jié)
    春節(jié)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是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元宵節(jié)又名“燈節(jié)”或“燈夕”,是民間多彩多姿的節(jié)日,自此以后一切恢復常態(tài),所以民間熱烈慶祝,故有“小過年”之稱。除了吃元宵,元宵節(jié)還有“掛燈籠、猜燈謎”的風俗習慣。
    3、中秋節(jié)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中秋節(jié),這一天是月亮最圓最亮的時候。人們常常在這一天與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圓圓的月餅,出門在外的人也會在這一天趕回家,享受團圓的幸??鞓贰?BR>    4、重陽節(jié)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jié),也叫做敬老節(jié)。在這一天,我們敬老、愛老,為爺爺奶奶做一些自己會做的事情。重陽節(jié)還有登高、賞菊、吃重陽糕的風俗習慣。
    5、節(jié)日、風俗連線
    二、我們的端午節(jié)
    1、端午節(jié)知多少?
    (1)端午節(jié)是哪一天?
    農歷五月初五
    (2)端午節(jié)還叫做什么?
    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五日節(jié)、艾節(jié)、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節(jié)、蒲節(jié)等。
    (3)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
    屈原是我國的大詩人,他十分熱愛自己的國家。當時,他很受國王的喜歡,后來被壞人陷害,國王漸漸地疏遠了他。屈原的愛國之情沒有辦法表達出來,最終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4)我們都知道了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屈原公公,那你知道哪幾個風俗習慣與紀念屈原有關?a.賽龍舟:當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fā)展成為龍舟競賽。
    (視頻觀看賽龍舟,感受端午節(jié)的氣氛。)
    b.吃粽子: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于是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你會包粽子嗎?圖片解說包粽子的過程。)
    (5)除了賽龍舟和吃粽子,你還知道端午節(jié)我們還要做什么?
    吃雄黃酒、掛艾葉懸菖蒲、佩香囊
    2、欣賞詩朗誦《五月五過端午》
    3、過渡:屈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愛國家愛百姓。那么,我們作為小學生可以怎么做呢?我們可以愛自己的學校愛自己的班級。
    三、愛校愛班級
    1、說一說:愛校愛班級,我們可以具體怎么做?
    好好學習、講禮貌、愛勞動、文明休息
    2、讀讀兒歌
    上學歌、上課歌、下課歌、午餐歌、勞動歌
    3、我來評一評:
    看照片,說說他們的行為對不對?
    判斷題,說說他們做得對不對?
    四、總結
    小朋友們,我們國家有悠久的歷史,有許多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平時,我們可以做做有心人,多看看課外書,多向爸爸媽媽學習,做一個愛國家、愛集體、愛學校、愛班級的好孩子!
    端午節(jié)活動課教案篇十七
    1、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端午節(jié)活動,萌發(fā)幼兒對端午節(jié)民族文化的興趣。
    2、教師引導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的習俗和來歷。
    3、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粽子的制作方法,嘗試手工制作粽子。
    1、教學課件《端午節(jié)》。
    2、兒歌《快樂的端午節(jié)》。
    3、故事《屈原的故事》。
    4、端午節(jié)相關習俗文化圖片。
    5、粽子若干。
    1、教師廚師教學課件,進入芝麻開門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端午節(jié)活動。
    (1)教師帶領幼兒跟讀兒歌《快樂的端午節(jié)》,感知端午節(jié)的習俗。
    (2)你們剛才聽了兒歌,兒歌中描述了什么內容?
    (3)這是什么節(jié)日?圖中的人們都在做什么?
    教師出示相關的課件,幼兒觀看圖片,人們正在賽龍舟,這是端午節(jié)的習俗。
    2、教師繼續(xù)出示課件,進入社會大觀察環(huán)節(jié),幼兒觀察圖片,了解端午節(jié)的習俗。
    (1)你知道端午節(jié)是哪一天嗎?
    (2)你們家里是怎樣過的端午節(jié)呢?
    端午節(jié)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到來時,家里會吃粽子,誘人賽龍舟,還會插菖蒲、掛艾蒿。
    3、教師講述故事,調動幼兒的情感。
    (1)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述屈原的故事,激發(fā)幼兒的情感。
    (2)請幼兒聽完故事后說說自己有什么感受?你想對故事中的屈原說點什么呢?
    4、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看圖片,認識粽子以及包粽子的步驟方法。
    (1)教師播放包粽子的過程,引導幼兒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2)教師分發(fā)好吃的點心:粽子。
    (3)幼兒品嘗粽子,在吃粽子的環(huán)節(jié)中感受節(jié)日的氣氛。
    (1)教師將手工制作材料:卡紙、紙黏土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區(qū),引導幼兒在美工區(qū)動手制作“包粽子”。
    (2)教師在本次端午節(jié)主題活動結束后,還可以舉行一次端午節(jié)班級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在當天一起來包粽子。
    端午節(jié)。
    粽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掛在大門上,
    出門一望麥兒黃。
    五月初五是端陽。
    端午節(jié)活動課教案篇十八
    目標:根據幼兒自己已有的經驗,想象并表現端午節(jié)的快樂,發(fā)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繪畫能力。
    提問:端午節(jié)你過得快樂嗎?你覺得端午節(jié)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幼兒討論并講述)。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精心構思。
    提出要求:把你在端午節(jié)中最快樂的一件事畫出來,注重選擇合適的底色表現節(jié)日的歡樂氛圍。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端午節(jié)活動課教案篇十九
    1、運用多種感官,感受粽子的特征,體驗吃粽子的快樂。
    2、知道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一個習俗。
    每組桌子放上大小形狀味道各不一樣的粽子一盤,濕巾紙若干。
    1、猜猜摸摸今天老師在桌子上的盤子里放了一樣好吃的東西食品,猜猜看是什么?
    幼兒聞一聞是什么味道的,猜猜會是什么?
    幼兒摸一摸,是什么感覺?是什么形狀的,再猜猜會是什么?(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
    這一會兒像……有一會兒像……會是什么呢?
    哇,原來是是香香的粽子
    2、嘗嘗說說——好香的粽子,你吃過嗎?什么味的?你們還想不想吃?
    幼兒吃粽子
    b、幼兒邊吃粽子邊隨機問:你的粽子是什么形狀的?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c、吃完后提問與小結:
    吃粽子的時候先把什么解開。(繩子)然后剝開什么?(粽葉)
    你剛才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粽子外面是什么?粽子里面有什么?
    我們吃到了各種味道的粽子,有的小朋友吃的是咸咸鮮鮮的肉粽,有的是甜甜的豆沙粽,有的是淡淡的白米粽、赤豆粽。
    3、介紹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我們?yōu)槭裁匆贼兆??什么日子才會吃粽子呢?BR>    端午節(jié)是幾月幾號呢?
    原來端午節(jié)大家都要吃粽子。
    端午節(jié)除了吃粽子還會有什么活動呢?(遷移活動: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風俗)寫王字掛香袋
    4、拓展游戲
    qq粽子店環(huán)境創(chuàng)設:qq粽子店;材料:qq粽子、各種可以做餡的圖片;玩法:幼兒剪下做餡的圖片,貼在qq粽子上,送到粽子店,講講它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