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總結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寫心得體會時,我們要注意文采和修辭的運用,提升文章的表達力和吸引力。通過這次實習,我深刻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也學會了與同事相處的技巧。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一
昨(23)日下午,由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xié)舉辦的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在“人民視云”平臺以網絡直播的形式面向全國“云開講”,樂山市宣傳系統(tǒng)積極組織,通過多種方式觀看直播,深入學習感悟。
下午2時30分,網絡直播開始,來自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在內的全國15家媒體的15名記者依次開講,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用真實的文字、生動的畫面、感人的故事,講述自己在踐行“四力”新聞采訪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在條件艱苦的非洲肯尼亞,有人堅守兩年拍攝鐵路項目,記錄了“一帶一路”的中非友誼;在氣候惡劣的新疆紅其拉甫口岸,一塊小小的界碑,見證了戰(zhàn)士們保衛(wèi)邊疆的愛國情懷;走遍全省的輿論監(jiān)督節(jié)目,記者用“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堅持與執(zhí)著,解決了群眾最迫切最關心的問題……講親歷故事、談采訪過程、說內心感受,優(yōu)秀記者們娓娓道來,感動了屏幕前的廣大觀眾。
“記者們講述的故事非常感人,值得我們思考學習。”“作為新聞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基層、扎根基層,才能發(fā)現(xiàn)好新聞。”大家紛紛表示,將通過此次活動,進一步加強學習,提高自身能力,在工作中不斷進步,更好地挖掘樂山故事、講好樂山故事,為樂山發(fā)展貢獻力量。
據悉,“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自2014年開始舉辦以來,到今年已是第六屆。目前,該活動已成為傳播中國聲音、引導社會輿論、樹立記者形象、推動隊伍建設的一個創(chuàng)新平臺。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二
12月16日,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舉行,我省新聞工作者、高校新聞學院師生、基層干部群眾代表通過手機、電腦等媒體終端在線收聽收看直播,并通過留言互動分享所思、所想、所悟。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戰(zhàn)線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宣部、中國記協(xié)今年繼續(xù)舉辦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6月23日舉行的巡講活動以網絡直播形式進行,人民日報社記者張洋、新華社記者武笛等十余名記者通過視頻連線,傾情講述一線采訪經歷,交流增強“四力”的深刻感悟。
從“一帶一路”上的動人故事,到脫貧攻堅中的鮮活故事,再到國慶盛典的背后故事,十余位巡講人的講述真實生動、直擊人心。他們來自不同的媒體,但他們用同樣的行動,或奔赴新聞現(xiàn)場、記錄偉大時代,或扎根基層一線、反映群眾心聲,用心講述中國故事,用情傳遞中國聲音。
講者用心,聽者動情。來自各設區(qū)市委宣傳部、省直新聞單位、省記協(xié)等部門的工作人員,以及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高校師生,在第一時間收聽收看網絡直播后,均被一個個好故事深深打動。他們認為,巡講人用雙腳丈量新時代,用真情傳遞正能量,展現(xiàn)了扎實的新聞理論素養(yǎng)和高尚的新聞職業(yè)道德,讓人備受鼓舞。
“他們講述的故事帶著泥土芬芳,充滿時代氣息,聽著十分過癮。”“只有到基層去、到現(xiàn)場去,才能寫出有溫度、有深度的好作品?!薄诨咏涣髦?,大家紛紛表示,好記者講述的好故事,彰顯了宣傳思想戰(zhàn)線在新時代的責任與擔當。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要提高專業(yè)本領,積極踐行“四力”要求,不負時代、不負韶華,通過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好作品,講好江西故事、傳播江西聲音。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三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好記者講好故事。我們持續(xù)看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這里的每位記者講的都非常棒!他們講的每個故事都非常感人,還有值很多得我學習的`精神。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丹講的“大山深處的幼兒園”。那里的好多孩子都不知道早上要刷牙洗臉,當他們看到牙刷時都不知道該怎么用。后來,在李丹阿姨10天的教導下,他們不僅學會了怎么刷牙,還可以完整的說出漢語。如果有機會我也想去告訴他們牙刷是怎么用的。當我看到大山里的孩子,冬天還光著黑乎乎的腳丫穿著破涼鞋時,我心里真的非常難過,好想把自己的鞋送給他們穿呀。
這里的幼兒園有5個班,其中4個班里都漏風,里面的桌子椅子都很破。李丹阿姨還在這里認識了一個叫小阿牛的姑娘,她都十歲了還在幼兒園里上一年級的課程,上完課就要去操場上自習,因為他們還要騰出教室讓別的孩子上課。
從這里我體會到,不是每個地方的孩子都像我這樣幸福,有多少兒童還缺衣少食,不能接受好的教育。我要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學校里的每一天。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媽媽的話:觀看好記者講好故事,我和孩子都感觸很深。每一個故事不僅令我們感動、而且還傳播著一股強大的正能量。這些正能量會在成長的道路上凝聚成一種堅不可摧的力量,激勵著孩子前行!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四
14位媒體記者用親身經歷,講述采訪背后的故事,那些新聞報道之外的故事更加打動人心。中宣部“好記者講好故事”全國直播“云開講”,華商報社的編輯記者認真收看學習,收獲頗豐。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戰(zhàn)線不斷增強“四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xié)今年繼續(xù)舉辦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6月23日14:30,巡講活動以網絡直播形式“全國開講”。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單位的14名記者在線直播,講述在踐行“四力”新聞采訪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記者張興莎以《湖南最后的慢火車》為題,講述了她在采訪慢火車過程中,坐上慢火車記錄下了一個又一個感人至深的山里故事。因為慢火車,果農的水果賣上了高價錢,生活富裕了,因為慢火車,果農們看到了大山外面的世界。張興莎說:“如果說高鐵是中國高速發(fā)展的速度,那么綠皮慢火車傳遞的就是不讓大山里任何一個人掉隊的溫度?!?BR> 14位記者的講述飽含深情,每一個背后的故事都讓人深思,催人淚下。中國記協(xié)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好記者傾情講述采訪經歷,全面交流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真實感受和深刻感悟,感情真摯、精神飽滿,充分展現(xiàn)出扎實的新聞理論素養(yǎng)、高超的新聞采編水平、高尚的新聞職業(yè)道德,樹立和傳播了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華商報記者李婧看完直播后表示:《遲到十年的拼圖》這個故事讓人記憶深刻,完成拼圖的過程,就是記者陪同不知父親犧牲已十年的兒子,和一個撒下愛的謊言的媽媽,去西藏重走父親英雄路的過程,記者的講述讓人感到了大愛和無私奉獻。李婧說,在以后的工作中,會不忘初心,走到群眾中去,用心傾聽讀者心聲,為人民發(fā)聲,講好陜西故事。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五
從今年8月至今,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面向全國新聞戰(zhàn)線開展了“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活動。全國萬余名新聞工作者參加了演講活動,通過講述凡人小事、親身經歷、所見所聞,反映中國邊疆的寬廣,中國力量的鏗鏘和中國精神的偉大,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示了當代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10月,來自全國32個省區(qū)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6家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和5家全國性行業(yè)類媒體的131位選手齊聚北京參加選拔賽,用他們親歷、親見、親聞、親為的好故事,深情講述深入基層一線的采訪經歷和真實感受,分享新聞事件背后的感人故事,分享他們以導向為靈魂、以真實為生命、以人民為中心的責任擔當,充分展示了當代記者愛崗敬業(yè)的職業(yè)精神和崇德向善的人文情懷,引發(fā)熱烈反響。
從埃及、利比亞,再到敘利亞,都有他的身影。焦翔,無所畏懼的記錄,從炮火硝煙中歸來,他把青春綻放在硝煙彌漫的中東戰(zhàn)場。
無論你在哪里,我總在這里。簡然,她的聲音陪伴著許多人成長,她用故事讓他們學會了如何去愛。
一個網站“小”記者對話著“大”人物。李理和郭明義共同攜手,幫助更多人實現(xiàn)中國夢,讓正能量在網絡上蕩滌出晴朗天。
他沒有因為殘疾停下腳步,他要改變自己的命運。譚里和,一篇報道讓他得到了幫助,棄醫(yī)從文接力新聞工作,他幫助更多人改變命運。
兩岸,僅僅咫尺相望,又好像云水相隔。林懿琳,她用親歷故事喚起了那灣淺淺的鄉(xiāng)愁,無論隔著怎樣一灣海峽,揚起的都是同一把泥土。
新疆人,新疆情懷,教會了他如何成為一名真正的記者。海米提,一路與新聞同行,拿起話筒,他用心記錄感人故事,用情書寫民族大愛。
臧熹,提出誰是英雄的思考!面對人民的需求,媒體應該通過輿論監(jiān)督發(fā)現(xiàn)問題、探尋真相,促進食品安全制度的完善。
十幾年的采訪足跡,讓陳琴走出了另一條天路。她常說,做對社會有用的新聞,改變西藏人民的生活,是她和同事們的理想。
信仰的傳承,能夠推動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一生守候。鄭晉鳴,三十多年激情燃燒的歲月,他記錄下一位又一位好人的心路歷程。
記家國情懷、時代使命者乃為記者,記社會風云、人民冷暖者乃為記者,他們用故事記錄著國家前行的腳步,他們用筆尖詮釋著人間真情,他們用鏡頭溫暖著社會大眾,他們用新聞傳遞著時代正能量。
在演播現(xiàn)場,觀眾們深受感染、產生共鳴,不少人流下了感動的熱淚。來自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岳天舒表示,聽了前輩們的酸甜苦辣,才知道記者職業(yè)并非自己原來所幻想的光鮮靚麗,對新聞工作者的光榮責任與崇高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怎樣才算是一名好記者?他們告訴我們,當你勇于承擔社會的責任、由衷地熱愛這個職業(yè)、渴望幫助更多的人、義無反顧地奔向事實真相時,你就是個好記者?!蓖瑯觼碜员贝笮侣勁c傳播學院的大一學生張宏璟說,“我們感受到了作為記者的真正力量!”
講好故事、抒真情懷既是激勵別人,也是教育自己。一些參與演講的記者也表示,聽了別人的故事,更堅定了理想信念,堅定了做一名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好記者的追求。今后更加會腳踏實地,眼往下看,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中國好人,挖掘越來越多的中國好故事,講述越來越多的中國好夢想。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六
這世上寫故事的人千千萬萬,作家、導演甚至是藝術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述說著不同的故事。有的故事通過文字來記錄,有的故事通過影像來述說,有的故事通過夸張的線條、豐富的色彩來呈現(xiàn)。那么,記者這類故事講述者,有什么特別之處呢?我想,這應該從新聞本質的特征上尋找答案,那就是——真實性。不同于作家的文字、藝術家的畫筆,記者通過真實的事實來講述這個時代中你我的故事。
有人為博眼球,故意使用血腥暴力獵奇的內容去迎合讀者的窺探欲;有人為取利益,字里行間煽動情緒,挑起紛爭,掩埋真相;有人打著記者的名義,搜尋公司的黑料,上門勒索敲詐;有人仗著自媒體的稱號,在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里撕扯,批量制造只輸出觀點不顧事實的流量爆款文章。在今天這樣的后真相時代,受眾最看重的似乎是情緒的宣泄,而非事實的澄清。記者千辛萬苦做出的調查報道,可能閱讀的人寥寥無幾。在市場和經濟利益的雙重壓榨之下,站在新聞道德的十字路口,記者面臨著何去何從的艱難選擇。
在“好記者講好故事”——2020年中國記者節(jié)特別節(jié)目中,眾多優(yōu)秀的新聞工作者,用他們的故事,回答了新的時代環(huán)境下記者應該何去何從的問題,回答了應該如何堅守新聞理想的問題,為奮戰(zhàn)在一線或是即將踏入新聞行業(yè)的媒體人指明了方向。
什么樣的故事是好故事?也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但是在我看來,能打動人心的故事就是好故事。不管是宏大如見證中國奇跡的故事,還是堅守如一棵樹到一片林的轉變的故事;無論是信仰如英雄連隊的傳承的故事,還是忠誠如一家人世代守護祖國邊境線的故事,這些故事無一不是從“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故事展現(xiàn)大時代”。正如一滴水能折射太陽的光芒,時代和國家是由一個又一個平凡的人組成的,展現(xiàn)他們身上的故事,也是從側面反映時代和國家的變化與特征。
挖掘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故事,真實地記錄和描寫,自能準確地擊中讀者心中最柔軟的地方。沒有人喜歡冷冰冰地說教,也沒有人喜歡夸大其詞的宣傳和不顧實際的贊美。許多新聞想要報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樹立正面的榜樣,但是由于“假大空”的溢美之詞,將人物包裝成了“紙片人”,干癟空洞沒有血肉,反而弄巧成拙。一個好故事,應該以真實的事實為骨架,以獨特的精神為神韻,以和人民的聯(lián)系為經脈,惟其如此,才擁有打動人心的可能。
一個好故事的背后,包含著一個好記者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好記者寫出的并不都是好故事,但是一個好故事必定由一個好記者寫成。一個好記者,他應該是忠實地陳述事實,警惕地探索真相,溫暖地傳遞價值。同時,好記者不僅是時代的見證者,去記錄歷史車輪的軌跡;更應該是故事的挖掘者,去洞察人性的幽微與豐富。
也許,探尋真相的道路上充滿了艱難和危險,暗訪記者每一次深夜尾隨都是和不法分子斗智斗勇的較量,駐外記者親歷紛飛的戰(zhàn)火,死亡就在一米開外;也許,采訪的過程并不總是一帆風順,高原上到故事主人公的家的路走了四天,暴風雪讓車無法開動,他們扛著攝像設備冒著風雪走了十幾個小時。
一個好記者,總是想著離現(xiàn)場近一些,再近一些,“人民的關注在哪里,我們的輿論陣地就在哪里”;一個好記者,總是心系人民,扎根土地,“只有俯下身、沉下心,才能記錄一個‘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的故事”;一個好記者,總是不忘自己的使命,不忘黨和人民的囑托,“‘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這是媒體人的職責使命,也是我們不能忘卻的初心”。
作為一個新聞人,我們理應具有大格局。借用百年前理學家張載的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也可以看作是媒體人的新聞理想和追求的寫照。
“雖然我只是一名小小的民生記者,成不了山頂?shù)囊恢陝潘桑瑓s也能像一棵長在山谷的小樹,為大地增添生機與綠意”。報告會中,《邊城晚報》記者劉田用平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講述了自己《勿忘初心》的故事。七年前,她懷著對新聞事業(yè)的熱愛,從麻醉醫(yī)生轉行成為一名記者,之后她扎根民生新聞土壤,拯救家暴兒童,跋山涉水走訪抗戰(zhàn)老兵,深入現(xiàn)場搶救百年古橋,通過講述一系列新聞采訪故事,展現(xiàn)自己是如何成為合格記者的心路歷程,分享七年時間里的感動、堅守和理想。
“體驗和記錄,是記者的天職。越是陌生的領域,越是不被理解的職業(yè),越需要我們。《瀟湘晨報》記者儲文靜以《體驗是一種成全》為題,講述了自己在殯儀館長達9天的體驗式采訪。她與尸體近距離接觸,親自為死者裝殮,切身感受殯葬館工作人員的工作。在她眼中,能用心發(fā)現(xiàn)真善美,用筆傳遞正能量,是件快樂的事。
瀏陽市廣播電視臺記者湯利華則在《幸福就在屋場里》講述了90后小伙吳火亮照顧癱瘓8年母親,寸步不離的故事。他的故事感染了村民們,“孝敬父母,關愛兄弟,和睦鄰里”也成了當?shù)匚輬鼋ㄔO最重要的文化內涵。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湯利華覺得用心傳遞真善美的故事,也是一種幸福。
“我總是在采訪的時候淚流滿面,不是因為我愛哭,也不是因為可憐他們,而是身邊的這些人這些故事真真讓我感動,讓我覺得溫暖?!眮碜砸骊柺袕V播電視臺鄉(xiāng)村頻道記者黎璐聲情并茂向我們講述了《遇見你溫暖我》的故事。在短短8分鐘的時間里,她將身邊的感動娓娓道來,詮釋了一名基層新聞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這個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生活中并不缺少故事,而是缺少會講故事的人。11名好記者用他們的雙手記錄事實,用他們的雙腳尋找新聞,用他們的聲音為最需要幫助的人發(fā)聲。他們中有的在車禍、病房里見證生死離別,有的在弱勢者面前維護正義……每個故事背后或酸或甜或苦或辣,都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也正是這種感動我們的溫暖力量,讓我們精神抖擻,更讓我們獲得人生旅途中不斷向前、向善、向上的勇氣。
此次,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在全省新聞戰(zhàn)線組織開展的“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向社會各界展示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好人好事,充分發(fā)揮了好記者的榜樣和引領作用。接下來,報告團還將到湖南師范大學、益陽、常德等地巡回演講。
1月5日下午,“好記者講好故事”巡回演講報告會走進湖南師范大學。該校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蔡騏在接受華聲在線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社會部分公眾對記者行業(yè)存在一定誤解,把報告會引進校園,通過記者講述自身的采訪經歷,可以讓更多人更好地理解記者這個行業(yè)。
“記者一定要用事實說話。”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大一學生何康說出了自己對記者的認識。在他眼里,這些“好記者”就是他學習的好榜樣,他也希望自己將來有一天也能站在“好記者講好故事”的舞臺上。
6月23日下午,由中宣部、中國記協(xié)舉辦的第_屆“好記者講好故事”網絡直播巡講活動舉行,15位記者傾情講述他們的一線采訪故事,交流增強“四力”的深刻感悟。
新華社記者武笛分享了過去6年她用影像記錄下“一帶一路”這粒來自中國的“種子”,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的精彩歷程。
人民日報社政治文化部記者張洋由一封封“讀者來信”展開,講述了他和同事充當“尖刀連”“調解員”,推動解決讀者反映的難題、化解讀者心中積怨的故事。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姜超楠分享了一個“愛的謊言”,她追尋軍嫂瞞著孩子父親去世十年的線索,一路雪山跋涉,探訪英雄足跡,一路傾聽軍嫂心聲,為孩子拼出父親完整的形象。
講者動情,聽者動心。一個個接地氣、冒熱氣的好故事,深深打動和鼓舞著網絡聽眾。
聽完記者講述的一線采訪故事,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劉起福感觸頗深:“學習優(yōu)秀記者的采訪過程,感受他們的心路歷程,我作為新一代記者,要跟隨榜樣,成為踐行‘四向四做’要求的合格新聞工作者。”
手機江西臺編輯徐子萌表示,一個個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好故事,展現(xiàn)了記者們的新聞理想與職業(yè)素養(yǎng),深深打動和鼓舞著她,今后,她將立足崗位,向這些優(yōu)秀記者學習!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胡康林深受感動:“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發(fā)掘事實真相。奔走在新聞最前線的風里雨里,他們用實際行動,履行新聞工作者的神圣職責,每一條鮮活新聞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BR> 此次“好記者講好故事”網絡直播巡講活動時長約2小時,江西各新聞單位均組織編輯記者進行了收看。
自從從事新聞工作以來,時間轉瞬即逝。尤其是在20_年的工作中,時間更是過得特別快?;仡欉@一年的工作,我個人可謂感受良多。在這一年中,我與《新消息報》的同事和領導們,共同經歷了很多新聞事件的報道和活動的組織、版面策劃以及落實,從中體會到了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尤其在領導的部署和指點下,完成了很多意義深遠的工作任務。一年來,我本著踏踏實實做事,實實在在做人的原則,認認真真地去從事每一項工作。不論是思想上,還是工作上都有很多的收獲。
1、成績之外少不了不足之處,我作為一個部們的主任,在平時的管理上可能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不太適應現(xiàn)在報社的管理體制,有想法不能落實,希望這樣的工作環(huán)境能夠很快得到改善。
2、在思想、學習方面有了較大提高。我認真深入的學習十_大精神和胡錦濤同志的講話。為了盡快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我還從電視、報紙中了解當今的國際政治形勢,社會動態(tài)及黨中央的指導方針等。積極參加單位組織的各項學習活動,用先進的思想指導自己的日常工作。我深知,平時的勤勉積累對于新聞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為做好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業(yè)務基礎。
3、嚴于律己,遵章守紀。在單位嚴格遵守單位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堅持以誠待人、以信處事。工作兢兢業(yè)業(yè),謙虛謹慎,注意向同事們學習,取長補短。
4、業(yè)務能力不斷增強。從踏上記者崗位的第一天起,我就深知業(yè)精于勤荒于嘻的道理。工作中的勤使我能及時洞悉世事變化,而善于思則使我源源不斷地獲得靈感。通過不懈努力,我的一些版面策劃在全國獲獎。整整8年,在一個崗位上摸爬滾打,在版式設計上也形成了自己的個性和理論水平??扇缃窈芸炀鸵谛碌膷徫簧瞎ぷ?。相信我有這8年的經驗和個人的工作能力,下一個8年也許正是我大展宏圖時。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會發(fā)光的。
今后的工作打算。
重視學習,不斷汲取知識養(yǎng)分,自覺強化與時俱進的意識,接受新觀點、新思想、新理論,力爭做一名學習型、專家型新聞工作者,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和辨別能力,運用逆向思維和發(fā)散型思維,在新的崗位上迎接新的挑戰(zhàn)。記者這份工作是我非常喜歡的,我相信自己今后的不斷努力中,我可以做的更好。新時期的背景下,對記者的要求也在變化,我相信自己能夠做好,最一名的記者,這是我一直以來都在不斷的前進中得到的經驗和能力。20_年,我會走的更好,我會在我記者的工作上做到!
要的人才就是這種全媒體型的人才,可發(fā)掘新聞線索,可聯(lián)系,可采訪,可編寫,可報道,可錄像……一個人可以完成整個新聞的生產過程,我們這個時代需要這樣的全媒體人才。我對習近平所說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要求的理解,就是培養(yǎng)全媒體的全方位的新聞人才!而作為新聞專業(yè)大學生的我們,要努力學習新聞生產的一系列知識,多思考,多實踐,不怕苦,不怕累。真正做到眼睛能看,腦子能想,手能寫,肩能扛,腳能走。最后,我們要做人民的記者,用平實的語言去講好我們的新聞故事,深入老百姓,參與到老百姓之中,與老百姓引起共鳴,最后我們始終都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始終都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影片之前,我問自己一個問題,新聞從業(yè)者的使命任務是什么?影片之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最大的體悟,大概就是好記者們好故事中的兩個字:“家”和“國”,在她們的筆下和鏡頭下,“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好記者們的筆尖和鏡頭所向,有最平凡的普通人,也有我們偉大祖國發(fā)生的大事。國的強盛,是桂嘉晨親歷,親見,親聞的的港珠澳大橋的成就,是李承澤激動萬分講述的一帶一路。小家成大國,英雄,可以是偉岸的,也可以是“渺小”。他們可以是澤仁拉姆《家是玉麥,國是中國》中的阿爸們,也可是以實際行動踐行“奉獻終身”的承諾的鐘揚,更可以是最最平民百姓的趙家和和張麗麗。在這些報道中,我們不僅看到的是家和國,更是新聞的溫度和記者們的精神。
體悟之二,好記者講好故事,要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線。崔真真的三雙鞋的故事,無不讓我們謹醒,新媒體時代下對新聞從業(yè)者提出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新聞從業(yè)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各方面技能,加快熟悉新媒體平臺的運用。情懷固然重要,倘若沒有有力的方式將重要的新聞報道出去,那么這個新聞也毫無意義。
最后,我覺得主持人結尾的那句話已經給了我們最直接的答案了,所謂新聞從業(yè)者使命任務,即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望共勉!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七
影片之前,我問自己一個問題,新聞從業(yè)者的使命任務是什么?影片之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最大的體悟,大概就是好記者們好故事中的兩個字:“家”和“國”,在她們的筆下和鏡頭下,“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好記者們的筆尖和鏡頭所向,有最平凡的普通人,也有我們偉大祖國發(fā)生的大事。國的強盛,是桂嘉晨親歷,親見,親聞的的港珠澳大橋的成就,是李承澤激動萬分講述的一帶一路。小家成大國,英雄,可以是偉岸的,也可以是“渺小”。他們可以是澤仁拉姆《家是玉麥,國是中國》中的阿爸們,也可是以實際行動踐行“奉獻終身”的承諾的鐘揚,更可以是最最平民百姓的趙家和和張麗麗。在這些報道中,我們不僅看到的是家和國,更是新聞的溫度和記者們的精神。
體悟之二,好記者講好故事,要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線。崔真真的三雙鞋的故事,無不讓我們謹醒,新媒體時代下對新聞從業(yè)者提出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新聞從業(yè)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各方面技能,加快熟悉新媒體平臺的運用。情懷固然重要,倘若沒有有力的方式將重要的新聞報道出去,那么這個新聞也毫無意義。
最后,我覺得主持人結尾的那句話已經給了我們最直接的答案了,所謂新聞從業(yè)者使命任務,即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望共勉!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八
在觀看第5屆《好記者講好故事》的進程中,我收獲了滿滿的感動。原來,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有這么多的人在傾其1生做著1件事。
看完這次《好記者講好故事》中好幾位記者講述的故事以后,我恍如終究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亦或是說,最最少多了些思考。
王繼才他守了這座小島32年,和他的妻子每天都會把國旗升起來,在沒有觀眾的島上,自己完成這場神圣的儀式。這32年中的20多年全部都是沒有水沒有電,只有1盞煤油燈、1個煤炭爐、1臺收音機的日子。這令我驚訝不已。1定有很多人會問王繼才這樣做到底值不值得,可能他這么做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王繼才自己知道這樣做的意義,他說:“別看這個島小,又艱苦,只要我站在這里,我們國家的雄雞版圖就不缺胳膊很多腿;只要每天升起5星紅旗,這個島就有色彩;出海的漁民只要看到紅旗,就回家了?!彼南祰液退?,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1生做這么1件事,值得。
不只是這1位英雄令我動容,記者張爍在講述復旦大學教授、著名植物學家鐘揚的故事時,也令我淚目。鐘揚教授令我敬佩,我從心里敬佩這1種人。哪一種人呢?他在做自己酷愛的事情,并且愿意為自己酷愛的事業(yè)傾其所有,付出1生的心力。
他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投入到種子研究中,自己去了西藏的大學要求做教授來帶學生,學校里的人不相信會有這樣的人愿意拋棄上海的,復旦大學里的生活來到這里做教授,因而鐘揚就自己到復旦要求領導把他派過去。
是啊,任誰都很難相信,這世上真的有這樣忘我奉獻的人。我之前總是懷疑是否是說忘我奉獻的人,他們真的“忘我”?真的不要名和利,乃至不管自己的健康和安危,也愿意為這個國家和人類來“奉獻”?直至知道了鐘揚的故事,我知道,他絕對配得上稱為是1位“忘我奉獻”的英雄。
那末,鐘揚這1生值得嗎?若是沒有記者把它的故事講述出來,可能知道他的故事的人真的沒有那末多。但就和王繼才1樣,他們傾盡1生,做了1件事。
所謂英雄,不過就是把1件平凡的事,做了1輩子,做到了極致。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九
__年夏天,我獨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車,去了福建一份都市報,在那里開始了我的新聞旅程。
幾年里,我時常在想:我們?yōu)檎l怎樣寫作?有前輩告訴我,做新聞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我們會很容易給出一個答案:做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墒菍嵺`我們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費一生的時光。
做記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種謀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體面的職業(yè)。分歧在于內心。
我們是記者。顯然,我們不是作家、不是教師、不是評論家、更不是什么無冕之王……。
做記者,幾乎每天要研究選題,寫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
要做一個好記者,我的強烈感覺是,一定要有長跑的毅力和心理準備。
我們很多青年記者,包括我總是在詢問:怎樣成為一名好記者?怎樣寫出一篇好新聞?
我想,這一方面能證明我們對于新聞事業(yè)的激動與熱情,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我們面臨最緊迫和焦慮的問題。
有時候我聽到一些“訣竅”,有人推薦我們閱讀一些范文,更多時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寫,去思考。然后告訴自己:我這一篇比上一篇寫得好。做新聞就像談戀愛,唯有實踐才能抵達幸福。
我還聽到一個關于閱讀的“訣竅”,那就是讀杰作,讀偉大的故事。好新聞就是一個好故事。好記者就是一個杰出的講故事的人。新聞與小說一樣,都是故事,它們之間的本質區(qū)別在于:新聞是真實的,小說是虛構的。那些偉大的故事會告訴我們,將故事講好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所有東西都要回歸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為什么。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無數(shù)條岔路,這時已不存在天賦、能力或者運氣的差別,關鍵在于你的選擇。你選擇了什么,你就可能成為什么。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十
選擇援疆就選擇了奉獻,選擇援疆,更是一種擔當,注定要在危急時刻沖在最前頭。
今年7月31日夜里,新疆哈密突遇罕見的特大暴雨并引發(fā)山洪,十多個村莊、數(shù)百名群眾被水圍困,情況萬分危急。接到險情報告,鄭州電視臺記者常偉跟隨援疆工作隊領隊馬宏偉連夜趕往災區(qū)。許多道路被水沖斷,80公里的路程他們用了三個多小時,到達哈密市伊州區(qū)沁城鄉(xiāng)的時候已經是深夜了,到處房塌、路斷。電線桿倒了,沒有了照明電,他們硬是靠著手機的光亮和呼救聲搶救受困群眾。
天亮時,回頭看看走過的路,援疆干部們頭皮一陣發(fā)麻,湍急的水流早就把道路沖刷成了懸空路,最深的溝壑竟然有十多米深,他們就是在這條懸空的路上一次次救人的。我在和常偉的連線中了解到,有近百名河南援疆干部沖進了搶險救災的第一線,維修道路,架設信號塔,進行災區(qū)防疫,安撫受災群眾。
援疆是一種歷程,不斷實現(xiàn)著一個又一個夢想。
不少新疆小學生最大的夢想是到北京看升國旗。這種夢想很淳樸,卻撩動著援疆干部的心弦,幫助這些孩子圓夢成了他們的心愿。7月,36名小學生組成的圓夢夏令營飛抵鄭州,再從鄭州趕赴北京。
凌晨4點的天安門,微風徐徐。興奮的孩子們戴好了紅領巾,靜靜等待著國旗升起的那神圣一刻。伴隨著莊嚴的國歌,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在我們的鏡頭里,孩子們的笑容像花兒綻放。古麗孜巴·艾合麥提告訴我:“這一刻,我和祖國的距離最近!”
是啊,河南援疆,像一條絲帶,把相距2000多公里的河南與新疆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起。作為一名記者,我很榮幸見證了豫哈兩地的情深意長。采訪的腳步從未停歇,我們的報道仍將繼續(xù)!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十一
堅守戰(zhàn)地1200天,我對世界有了新的領悟。
駐外第七個月,我沖進北約轟炸下的利比亞??謶只\罩著的黎波里,空氣中仿佛嗅到了死亡的味道。為了躲避空襲,卡扎菲把國家電臺等敏感機構都安置在外國記者下榻的酒店樓下,如此一來,我們就都成了他的人體盾牌。爆炸總把黑夜變成白晝,玻璃被震得嗡嗡作響,幾乎碎裂。每次驚醒,我都要使勁兒掐一下自己的臉——真疼,我還活著!
在茲利坦,我們陷入圍困,炮彈、子彈從四面八方襲來。等待著不知是否會到來的救援,我的腦海中盡是外國記者被虐待、被斬首的畫面。我想起20__年光明日報一位駐外記者的來信。與其說是來信,不如說是一份遺囑。他在信中說:伊斯蘭堡天天爆炸,天天死人,我相信生死有命,就不撤了,如有意外,我的財產都歸我父親所有……人民日報歷史上那么多記者都經受住了生死考驗,我又豈能做第一個膽小鬼?!振奮起來,我把握住空隙間歇那轉瞬即逝的機會,成功突圍!
日復一日聞聽轟炸槍擊,我的右耳被震壞了,因為沒能第一時間回國治療,醫(yī)生說我可能永遠都會失去四成聽力。但我還是選擇了堅守,選擇在戰(zhàn)地采訪中讓我的青春綻放!
駐外第500天,我請纓趕赴新的戰(zhàn)場,在敘利亞一駐就是兩年。大馬士革,千年古城,萬劫不復。僅僅40平方公里的城區(qū)里,一天會落下70多枚迫擊炮彈。汽車爆炸發(fā)生后,我第一時間奔赴現(xiàn)場,卻撞見了躺在路邊還沒炸開的“人體炸彈”。為了躲避反對派武裝隨時可能射來的冷槍,我不得不把汽車開到時速220公里。
一場持續(xù)10天的激戰(zhàn),讓15歲的女孩萊拉失去了父母和弟弟?!皫胰ブ袊?帶我走吧!”我無言以對,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身上所有的錢留給她,轉身離去。
那一刻,我領悟到作為一名中國記者的責任,我要把中東戰(zhàn)爭的真相告訴世界!忽視自由與平等,忽視經濟與民生,輕信西方的承諾,盲從舶來的民主,就是葬送自己的美好家園。
1200天的堅守,凝聚在我100萬字的文稿、6萬張圖片和大量視頻報道中。
洞悉亂象,把脈大局,我感悟到中國力量。“不能任由外部干涉實現(xiàn)政權更迭”,這是對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的捍衛(wèi),是大國的正義擔當。
如今,我的同事們依然奮戰(zhàn)在全球動蕩之地,奮戰(zhàn)在埃博拉疫區(qū),給世界注入中國的觀察視角,向世界傳播中國的正義聲音。我為自己成為這支光榮隊伍中的一員而自豪。
我時刻準備著,在黨和國家需要的時候,重返戰(zhàn)場。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十二
酸甜苦辣不言欲。九八年農歷二月初二是我新婚時間,翻翻日歷正好是雙休時間,我想那天如果單位不加班,可以不要請假。家人都說有婚假時間的啊?我卻說報社是剛成立的新單位,事情多,人手少,不要假日可以。報社工作不分晝夜,每天工作10幾個小時是常有的事,腰酸背疼時就跪在地上繼續(xù)操作電腦,制作報樣。身懷六甲時,常常累到寶寶踢我時,方知喝上一口水,在做月子沒滿月就主動上了班。
新聞工作好比軍事化,必須保持箭在弦上、一觸即發(fā)的精神狀態(tài)。2009年采訪的一天,接到的任務是大別山民歌劇《朱元璋在臨水》采風團一行半小時后到達目的地,從霍邱出發(fā)的記者須立即趕到,采訪的車速似騰飛的野馬,一路上將迎窗的麻雀擊中,還搭上了一只過路的狗,在采寫此稿時我非常激動,心中感嘆著此條新聞稿乃是兩條生命的產物。2012年4月中旬,“感受大別山水·聚焦五色六安”百家媒體老區(qū)行赴霍邱采風,我在做好自己采訪任務的同時,還為100余名同行老師們服務和解說工作,100余名記者老師平日是地面采訪報道,哪里去過地下負300—400余米的礦下采訪,個個興致勃發(fā),井下打炮的振聲也嚇不倒這些鐵嘴銅牙們,此時,我不斷地提醒同行們井下的機關要道,安全第一。2013年縣內“兩會”專題報道,我在出報前工作到深夜臨晨,第二天又不誤時地分發(fā)報紙和現(xiàn)場采訪,采訪安排的工作餐沒顧上吃一口,為的是新聞要“新”!幾年來,在省市縣報紙、網絡等媒體發(fā)稿近1000余篇。
“勤能補拙”是我人生信條。自工作以來我努力做到腿勤、口勤、手勤、腦勤,多年工作經驗,我覺得新聞工作能充分調動感覺器官,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隨地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去發(fā)現(xiàn)與發(fā)掘,去換位思考,去用心感受,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然后再經分析思考,提煉主題,選擇角度,謀篇布局,趁熱打鐵,一氣呵成。這一整套工程程序,靠的就是“勤”!為工作,我自認為不是位稱職的母親和妻子。因新聞工作的特殊,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少之又少。2013年10月18日,先生高血壓突發(fā),生活不能自理。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我也不誤時地處理好手中工作。
寧做一顆螺絲釘,哪里需要哪里擰。為新聞奔走,我無怨無悔!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十三
12月16日,由中宣部、中國記協(xié)等組織的第六屆全國“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在寧舉行。據了解,從7月底至9月下旬,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全國性行業(yè)類媒體,各省區(qū)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黨委宣傳部和記協(xié),通過層層比賽共推選出140多名優(yōu)秀演講人。10月下旬,中宣部、中國記協(xié)等部門在京組織了選拔賽和決賽。11月8日記者節(jié)晚上,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作為記者節(jié)特別節(jié)目,播放了通過決賽選出的最佳選手的演講實況。
經中宣部領導批準,中宣部、中國記協(xié)組織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優(yōu)秀演講人赴部分省區(qū)市,開展巡講活動?;顒佑?0位巡講人組成的3路巡講團,在當天現(xiàn)場,第二路巡講團共10位演講人先后講述了他們一線采訪經歷和先進事跡。
邊防衛(wèi)士的愛國情懷。
中國移民管理報社記者回金田,記錄了自己兩次進藏采訪遇到的感人事跡?!斑叿琅沙鏊L索朗達杰看著我戴的黨徽,眼睛里有一種特殊的光芒。他說每當我們在邊境的石頭上寫上‘中國’,或者畫上那面鮮紅的五星紅旗的時候,我們真的覺得,這輩子,值了!”邊防衛(wèi)士的堅韌與愛,流淌在字里行間。
深藏功名的革命老兵。
楚天都市報記者胡成,給我們講述了他采訪戰(zhàn)斗英雄張富清老人的感人事跡。胡成通過自己的走訪調查,用自己的筆將老人從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年代,到新中國剛剛成立艱苦搞生產、搞建設的場景,再到如今山城巨變、群眾脫貧致富數(shù)十年光影化成文章,濃縮了這位老人傳奇而又平凡、純粹而又精彩的一生。
隱瞞十年的善意謊言。
深深感染了現(xiàn)場觀眾。
10位演講人講述了他們在工作中的親歷、親見、親聞、親為的好故事,深深感染了現(xiàn)場觀眾。
據了解,此次活動通過講述新聞工作者親歷、親見、親聞、親為的鮮活故事,充分展示了新聞界自覺踐行“四力”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成果。展示了新聞工作者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在社會和新聞界引起了熱烈反響。
據悉,20_年_月_日至_日,巡講團還將分赴河北、山西、江蘇、山東、江西、河南等地作報告。同時,他們還將深入基層,走進黨政機關、廠礦企業(yè)、居民社區(qū)等,通過與當?shù)赜^眾座談、開展互動交流等,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lián)系。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十四
在“好記者講好故事”的節(jié)目中,十位優(yōu)秀的記者在臺上講述他們親歷、親見、親聞、親為的故事,字字擲地有聲,情深意切,感人至深。他們都是當代新聞工作者奮發(fā)有為、銳意進取的一個縮影,他們所講述的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充分展現(xiàn)出了全國廣大的新聞工作者,以黨的十九大為時代征程新起點,不斷增強自身的能力,決心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的優(yōu)秀形象。
在雪花飛舞的玉麥鄉(xiāng),桑杰曲巴、卓嘎和央宗父女三人以放牧為生,他們懷著“守護土地,就是守護國家”的信念,守護了數(shù)千平方公里的國土半個多世紀。寒冷的冰雪冷卻不了內心的熱情,巍峨的雪山阻擋不了守護的決心,他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西藏廣播電視臺記者澤仁拉姆,將“家是玉麥,國是中國”的故事講給全國聽、講給全世界聽,用自己的文字和鏡頭向全世界展現(xiàn)美麗新西藏的信仰、厚度、生動、溫暖和力量……同時展現(xiàn)了中國人民忠貞愛國的形象,傳遞了中國正能量,傳播了中國好聲音。
戰(zhàn)地記者劉萬利,輾轉多個戰(zhàn)場,為戰(zhàn)地報道提供第一手資料。他在危難中工作,戰(zhàn)火在他的身旁燃燒,子彈在他腳下落地,生死考驗和戰(zhàn)火硝煙沒有使他退卻,是因為在他的內心深處,恪守一份職責;在心的最高點,掛有一面國旗。劉萬利記者就是中國眾多?優(yōu)秀中國記者的代表,他們有溫度、有力量、有感情,對黨和人民始終懷著忠誠,對新聞職業(yè)理想一直飽含熱忱。他們相信通過媒體的力量,能振奮人心,給人溫暖,給人希望。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崔真真說,她感謝融合媒體時代下經歷的磨礪和鍛煉,讓她不斷成長。時代在不斷變遷,中國在飛速發(fā)展,在諸多的挑戰(zhàn)和困難面前,他們沒有忘記初心,永遠牢記自身的責任和使命。時代的列車呼嘯前進,他們也在砥礪前行。
作為廣播電視學專業(yè)的學生,對于新聞專業(yè)和職業(yè)前途,我也曾一度感到困惑:我應如何堅守和追尋心中的新聞職業(yè)理想?應如何堅定信念、提高能力,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應以怎樣的心態(tài)記錄這美好的時代?“好記者講好故事”節(jié)目中,優(yōu)秀的記者代表們給了我答案。他們的故事和經歷親切而生動,深深感染了我,他們的責任與擔當,更是深深地激勵了我。新時代變化再多,我們的初心永遠不變,我們一直相信:堅定信念,能帶來力量;傳播溫暖,能夠帶來希望?!拌F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以赤子之心維護無暇的新聞理想,認真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記者身上的光亮,永不褪色。
記者們的小幸運,展現(xiàn)了大時代。現(xiàn)在已經是20xx年,我們即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華誕,億萬中華兒女正懷著滿腔的熱情與堅定的信心,在復興之路上意氣風發(fā)、矢志前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獻詞中說:“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闭雇聲r代,我們有機遇也有挑戰(zhàn),我們還要一起拼搏、一起奮斗。唯有披荊斬棘、風雨兼程,才能讓中國更加富強。講好中國故事、展現(xiàn)中國形象的責任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闡發(fā)中國精神、展現(xiàn)中國風貌,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需要每一個人身體力行。使命在心,重任在肩,努力做一個具有出色的表達能力、優(yōu)秀的溝通能力的講故事者,認真地講好故事、傳遞聲音,中國故事會更加精彩,中國力量會更加澎湃。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十五
好記者可能需要具備很多品質。
好記者需要勇氣。好記者常常需要走進常人不愿踏足的地方,走進麻風村,與麻風病人近距離接觸;走進戰(zhàn)區(qū),去記錄那些被戰(zhàn)火毀滅的無辜生靈;走進災區(qū),在那些地震、泥石流、臺風發(fā)生的時刻,與英勇救援的戰(zhàn)士們并肩作戰(zhàn)。好記者需要走進,當不幸發(fā)生的時刻,好記者與大多數(shù)人奔跑的方向相反,一個向著生,一個沖向死。
好記者需要堅忍不拔。好記者需要用腳丈量土地,走遍沙漠、草原、雪地;好記者需要在風吹日曬的環(huán)境下跑新聞;好記者習慣了被拒絕,同時又習慣了想盡辦法不被拒絕。
好記者永遠保持敏銳。他們在習以為常的生活中,尋找閃光點;他們在偏僻和喧囂之間發(fā)現(xiàn)新聞;他們對工作永遠報以熱情,熱情之中還有謹慎。
好記者需要有過硬的專業(yè)技能。好記者需要善于觀察,需要有良好的新聞采寫能力,用自己的文字來展現(xiàn)新聞真實,保證客觀,但要打動人心。新聞攝像要記錄現(xiàn)場,新聞圖片要還原事件。
好記者需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他們要能清晰地幫我們還原現(xiàn)場,清晰到即使沒有字幕,我們也能聽清。好記者說話要凝練,一針見血,直擊要害。好記者說話還要委婉,撫慰傷者,傳遞溫暖。
好記者還要善于學習。他們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科學素質,對自己采訪的領域有見解,對未知的領域主動學習。他們需要綜合多學科、多領域,設想各種可能面臨的問題,對報道的內容做介紹。好記者是時代的記錄者,需要走在時代的前沿,察覺時代的變化,書寫時代的變革。
要成為好記者很難,幾乎要把自己鍛煉成“完人”。要成為好記者又不是很難,只要我們不忘初心,堅守奮斗,我們都是“好記者”!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十六
什么樣的記者才是好記者?新聞人如何踐行“四力”?昨天下午,由重慶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以及市記協(xié)主辦的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第五片區(qū)賽在區(qū)廣播電視臺舉行。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蔣朝彬出席活動。
推廣必看!!腋下狐臭一個簡單的祛除方法,不看后悔!
來自江北、大渡口、大足、云陽等區(qū)縣媒體的20名一線記者走上講臺,圍繞“增強‘四力’,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主題,深情講述自己職業(yè)生涯中發(fā)生的感人故事。
推廣大家都在看!為什么空姐下了飛機后,都會去五星級酒店?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
大足區(qū)廣播電視臺的彭惟,她的“好故事”是以《追尋》為題,為現(xiàn)場觀眾講述了抗美援朝老軍人王耳昌,從上?;氐酱笞闾綄び⑿蹢顕甲阚E的故事。她說,感謝這次采訪經歷,讓她看到了一位老人心中的那份執(zhí)著和堅定,更是學習到了他們身上的英雄精神。同時還要感恩自己的職業(yè),可以用心去感受新時代的正能量,去不斷沉淀自己,為新時代傳遞更多的真情故事。
在距離地面718米陡峭懸崖上做保潔的吳貴生夫婦;用生命堅守扶貧崗位的90后專職干部王英;不忘入黨初心,退休不離崗堅守服務23年的90歲老黨員李玉珍;一個個鮮活感人的故事,感動了現(xiàn)場的每位觀眾,展示了新時代記者扎根基層、心懷人民、踐行“四力”的良好形象。
最終,經過激烈角逐,大足區(qū)廣播電視臺彭惟、酉陽縣廣播電視臺金劍、云陽縣電視臺付驁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他們也將晉級參加重慶市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總決賽。
一份記錄,一分真實;一個鏡頭,一分溫暖;一個腳印,一個未來。好記者好故事,我與你共分享。每位記者都有自己的心結,但作為中國發(fā)展的記錄者和見證者,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他是心中熾熱的愛國精神。
一道橋,一座城,一個偉大的時代。"作為親歷者和記錄者之一,我由衷地感到驕傲和自豪。"桂嘉晨如是說。潮起潮落,寒來暑往3000多天,桂嘉晨和她的團隊全程記錄和見證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更是發(fā)現(xiàn)了為中國無私奉獻的大國工匠們!總工程師林鳴經歷了四天兩次全麻手術,卻仍堅守崗位,為中國的發(fā)展獻出力量。
_年珠海被國家設立為經濟特區(qū),改革開放_年來,珠海從一個漁村發(fā)展為一個花園式海濱城市,這里見證的何止是一個城市取得的成就,全國經濟特區(qū)取得的成就就是中國變大變強的一個縮影!
劉萬利是新華社的記者,出場的時候衣服上刺有國旗徽章。在何時何地都無比熱愛這令他更令千千萬萬中國人感到無比親切、安全、驕傲的五星紅旗。國旗代表勝利,國旗代表希望,國旗代表穩(wěn)定,國旗代表安全。在戰(zhàn)爭逃難時,難民擠壓在埃及一側,而中國人可以優(yōu)先通關,一個難民懇求記者帶他去埃及。在也門記者們在地下室避難,而在墻上掛有中國的五星紅旗!紅旗下就是是我們的庇護所!我們的家。在檢查站接受檢查時五星紅旗是我們的通行證,義勇軍進行曲是我們的身份證。
澤仁拉姆是西藏電視臺記者。當山頭插上外國國旗,惹怒了我們中國人。阿爸將他拔掉抗議!有人問阿爸這么苦為什么不離開這里?他說如果走了那塊土地就沒有人了。五星紅旗才是我們的國旗,這面國旗在哪里哪里就是我們的祖國!祖國是什么?祖國是五星紅旗,是腳下的離不開的土地!習近平回卓嘎和央宗的信(時代楷模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說有國才有家,希望西藏人民像格?;ㄒ粯又哺谖覀冎袊奈鞑?
軍事記者杜鵑講述了楊根思連隊的故事。楊根思的英雄宣言已成為這個連隊的標志。新兵入伍時都要到老連長楊根思雕塑前宣誓三個不相信。楊樹朋在南蘇丹維和軍隊維和時被槍彈擊中,給妻子買的香水從禮物變成遺物。
李承澤講述了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建造的故事!總工程師段江濤帶領團隊日日夜夜研究出合適的材料。人類命運共同體近在眼前。
崔真真三雙鞋的故事告訴我們媒體人要適應網絡電視客戶端等新媒體,加快轉型的必要性!淄博孩子掉入10米深坑10小時獲救的直播改變了傳播報道方式。這是一個融媒體時代,用不同載體傳播是時代進步和發(fā)展的象征。
郝沖講述了治沙的艱辛!牛玉琴樹不能賣,人不改嫁。造林_萬畝,丈夫生前給的鈴鐺帶了52年。張應龍放棄外企工作加入治沙工程。石光銀兒子在運輸樹苗車禍身亡,卻沒有放棄治沙這項事業(yè)。
張爍跟我們說出鐘揚的故事。鐘揚竭盡一生為中國建造出種子的諾亞方舟。王穎則講述了朱日和訓練場小戰(zhàn)士的親切故事等等。
這里故事離我們或許并不近,但他們的精神離我們并不遠。好記者!好故事!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十七
今年4月13日,在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活動上播放的形象宣傳片,僅僅幾天點擊量已經超過了10億次。河南的精彩讓世界為之驚艷。
短短8分鐘,上下五千年。為制作這個宣傳片,河南廣電創(chuàng)作團隊整整奮戰(zhàn)了8個月,目的只有一個——讓世界看見一個“不一樣的河南”。
正是這“不一樣”,讓與會的各國駐華使節(jié)近距離感受到了新時代的河南。俄羅斯駐華大使杰尼索夫在推介河南時說:我可以肯定地說,鄭州的餃子是全國最好吃的!
世界各地的商品通過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綢之路”匯集到河南,又擴散到全國各地。
如今的河南,正搭建著“四條絲路”聯(lián)通世界的新橋梁。世界,敞開胸懷擁抱河南;河南,也正邁著大步走向世界。
今年7月,河南代表團訪問盧森堡、德國、俄羅斯,10天時間里,與政商界人士進行了15場會談,簽署合作項目20多個……這一串串數(shù)字,勾勒出深度融入“一帶一路”、一個加快開放的新河南。
塔吉克斯坦總統(tǒng)拉赫蒙在視察落戶當?shù)氐暮幽限r業(yè)公司時說,是這些優(yōu)質的玉米、小麥種子改變了自己國家落后的農業(yè)。
如今,越來越多的河南企業(yè),正像這種子一樣,撒播到世界各地,生根,發(fā)芽,開花,并結出沉甸甸的果實。生長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和我的同行就是“偉大”的見證者和記錄者;生活在河南這片美麗的熱土,我和我的同行就是“美麗”的收集者和傳播者。
畫面是我們的語言,鏡頭是我們的力量。講好故事,讓奮進的河南“家喻戶曉”,是我們的責任,是我們的擔當,更是我們的驕傲!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一
昨(23)日下午,由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xié)舉辦的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在“人民視云”平臺以網絡直播的形式面向全國“云開講”,樂山市宣傳系統(tǒng)積極組織,通過多種方式觀看直播,深入學習感悟。
下午2時30分,網絡直播開始,來自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在內的全國15家媒體的15名記者依次開講,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用真實的文字、生動的畫面、感人的故事,講述自己在踐行“四力”新聞采訪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在條件艱苦的非洲肯尼亞,有人堅守兩年拍攝鐵路項目,記錄了“一帶一路”的中非友誼;在氣候惡劣的新疆紅其拉甫口岸,一塊小小的界碑,見證了戰(zhàn)士們保衛(wèi)邊疆的愛國情懷;走遍全省的輿論監(jiān)督節(jié)目,記者用“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堅持與執(zhí)著,解決了群眾最迫切最關心的問題……講親歷故事、談采訪過程、說內心感受,優(yōu)秀記者們娓娓道來,感動了屏幕前的廣大觀眾。
“記者們講述的故事非常感人,值得我們思考學習。”“作為新聞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基層、扎根基層,才能發(fā)現(xiàn)好新聞。”大家紛紛表示,將通過此次活動,進一步加強學習,提高自身能力,在工作中不斷進步,更好地挖掘樂山故事、講好樂山故事,為樂山發(fā)展貢獻力量。
據悉,“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自2014年開始舉辦以來,到今年已是第六屆。目前,該活動已成為傳播中國聲音、引導社會輿論、樹立記者形象、推動隊伍建設的一個創(chuàng)新平臺。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二
12月16日,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舉行,我省新聞工作者、高校新聞學院師生、基層干部群眾代表通過手機、電腦等媒體終端在線收聽收看直播,并通過留言互動分享所思、所想、所悟。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戰(zhàn)線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宣部、中國記協(xié)今年繼續(xù)舉辦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6月23日舉行的巡講活動以網絡直播形式進行,人民日報社記者張洋、新華社記者武笛等十余名記者通過視頻連線,傾情講述一線采訪經歷,交流增強“四力”的深刻感悟。
從“一帶一路”上的動人故事,到脫貧攻堅中的鮮活故事,再到國慶盛典的背后故事,十余位巡講人的講述真實生動、直擊人心。他們來自不同的媒體,但他們用同樣的行動,或奔赴新聞現(xiàn)場、記錄偉大時代,或扎根基層一線、反映群眾心聲,用心講述中國故事,用情傳遞中國聲音。
講者用心,聽者動情。來自各設區(qū)市委宣傳部、省直新聞單位、省記協(xié)等部門的工作人員,以及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高校師生,在第一時間收聽收看網絡直播后,均被一個個好故事深深打動。他們認為,巡講人用雙腳丈量新時代,用真情傳遞正能量,展現(xiàn)了扎實的新聞理論素養(yǎng)和高尚的新聞職業(yè)道德,讓人備受鼓舞。
“他們講述的故事帶著泥土芬芳,充滿時代氣息,聽著十分過癮。”“只有到基層去、到現(xiàn)場去,才能寫出有溫度、有深度的好作品?!薄诨咏涣髦?,大家紛紛表示,好記者講述的好故事,彰顯了宣傳思想戰(zhàn)線在新時代的責任與擔當。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要提高專業(yè)本領,積極踐行“四力”要求,不負時代、不負韶華,通過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好作品,講好江西故事、傳播江西聲音。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三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好記者講好故事。我們持續(xù)看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這里的每位記者講的都非常棒!他們講的每個故事都非常感人,還有值很多得我學習的`精神。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丹講的“大山深處的幼兒園”。那里的好多孩子都不知道早上要刷牙洗臉,當他們看到牙刷時都不知道該怎么用。后來,在李丹阿姨10天的教導下,他們不僅學會了怎么刷牙,還可以完整的說出漢語。如果有機會我也想去告訴他們牙刷是怎么用的。當我看到大山里的孩子,冬天還光著黑乎乎的腳丫穿著破涼鞋時,我心里真的非常難過,好想把自己的鞋送給他們穿呀。
這里的幼兒園有5個班,其中4個班里都漏風,里面的桌子椅子都很破。李丹阿姨還在這里認識了一個叫小阿牛的姑娘,她都十歲了還在幼兒園里上一年級的課程,上完課就要去操場上自習,因為他們還要騰出教室讓別的孩子上課。
從這里我體會到,不是每個地方的孩子都像我這樣幸福,有多少兒童還缺衣少食,不能接受好的教育。我要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學校里的每一天。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媽媽的話:觀看好記者講好故事,我和孩子都感觸很深。每一個故事不僅令我們感動、而且還傳播著一股強大的正能量。這些正能量會在成長的道路上凝聚成一種堅不可摧的力量,激勵著孩子前行!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四
14位媒體記者用親身經歷,講述采訪背后的故事,那些新聞報道之外的故事更加打動人心。中宣部“好記者講好故事”全國直播“云開講”,華商報社的編輯記者認真收看學習,收獲頗豐。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戰(zhàn)線不斷增強“四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xié)今年繼續(xù)舉辦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6月23日14:30,巡講活動以網絡直播形式“全國開講”。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單位的14名記者在線直播,講述在踐行“四力”新聞采訪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記者張興莎以《湖南最后的慢火車》為題,講述了她在采訪慢火車過程中,坐上慢火車記錄下了一個又一個感人至深的山里故事。因為慢火車,果農的水果賣上了高價錢,生活富裕了,因為慢火車,果農們看到了大山外面的世界。張興莎說:“如果說高鐵是中國高速發(fā)展的速度,那么綠皮慢火車傳遞的就是不讓大山里任何一個人掉隊的溫度?!?BR> 14位記者的講述飽含深情,每一個背后的故事都讓人深思,催人淚下。中國記協(xié)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好記者傾情講述采訪經歷,全面交流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真實感受和深刻感悟,感情真摯、精神飽滿,充分展現(xiàn)出扎實的新聞理論素養(yǎng)、高超的新聞采編水平、高尚的新聞職業(yè)道德,樹立和傳播了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華商報記者李婧看完直播后表示:《遲到十年的拼圖》這個故事讓人記憶深刻,完成拼圖的過程,就是記者陪同不知父親犧牲已十年的兒子,和一個撒下愛的謊言的媽媽,去西藏重走父親英雄路的過程,記者的講述讓人感到了大愛和無私奉獻。李婧說,在以后的工作中,會不忘初心,走到群眾中去,用心傾聽讀者心聲,為人民發(fā)聲,講好陜西故事。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五
從今年8月至今,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面向全國新聞戰(zhàn)線開展了“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活動。全國萬余名新聞工作者參加了演講活動,通過講述凡人小事、親身經歷、所見所聞,反映中國邊疆的寬廣,中國力量的鏗鏘和中國精神的偉大,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示了當代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10月,來自全國32個省區(qū)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6家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和5家全國性行業(yè)類媒體的131位選手齊聚北京參加選拔賽,用他們親歷、親見、親聞、親為的好故事,深情講述深入基層一線的采訪經歷和真實感受,分享新聞事件背后的感人故事,分享他們以導向為靈魂、以真實為生命、以人民為中心的責任擔當,充分展示了當代記者愛崗敬業(yè)的職業(yè)精神和崇德向善的人文情懷,引發(fā)熱烈反響。
從埃及、利比亞,再到敘利亞,都有他的身影。焦翔,無所畏懼的記錄,從炮火硝煙中歸來,他把青春綻放在硝煙彌漫的中東戰(zhàn)場。
無論你在哪里,我總在這里。簡然,她的聲音陪伴著許多人成長,她用故事讓他們學會了如何去愛。
一個網站“小”記者對話著“大”人物。李理和郭明義共同攜手,幫助更多人實現(xiàn)中國夢,讓正能量在網絡上蕩滌出晴朗天。
他沒有因為殘疾停下腳步,他要改變自己的命運。譚里和,一篇報道讓他得到了幫助,棄醫(yī)從文接力新聞工作,他幫助更多人改變命運。
兩岸,僅僅咫尺相望,又好像云水相隔。林懿琳,她用親歷故事喚起了那灣淺淺的鄉(xiāng)愁,無論隔著怎樣一灣海峽,揚起的都是同一把泥土。
新疆人,新疆情懷,教會了他如何成為一名真正的記者。海米提,一路與新聞同行,拿起話筒,他用心記錄感人故事,用情書寫民族大愛。
臧熹,提出誰是英雄的思考!面對人民的需求,媒體應該通過輿論監(jiān)督發(fā)現(xiàn)問題、探尋真相,促進食品安全制度的完善。
十幾年的采訪足跡,讓陳琴走出了另一條天路。她常說,做對社會有用的新聞,改變西藏人民的生活,是她和同事們的理想。
信仰的傳承,能夠推動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一生守候。鄭晉鳴,三十多年激情燃燒的歲月,他記錄下一位又一位好人的心路歷程。
記家國情懷、時代使命者乃為記者,記社會風云、人民冷暖者乃為記者,他們用故事記錄著國家前行的腳步,他們用筆尖詮釋著人間真情,他們用鏡頭溫暖著社會大眾,他們用新聞傳遞著時代正能量。
在演播現(xiàn)場,觀眾們深受感染、產生共鳴,不少人流下了感動的熱淚。來自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岳天舒表示,聽了前輩們的酸甜苦辣,才知道記者職業(yè)并非自己原來所幻想的光鮮靚麗,對新聞工作者的光榮責任與崇高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怎樣才算是一名好記者?他們告訴我們,當你勇于承擔社會的責任、由衷地熱愛這個職業(yè)、渴望幫助更多的人、義無反顧地奔向事實真相時,你就是個好記者?!蓖瑯觼碜员贝笮侣勁c傳播學院的大一學生張宏璟說,“我們感受到了作為記者的真正力量!”
講好故事、抒真情懷既是激勵別人,也是教育自己。一些參與演講的記者也表示,聽了別人的故事,更堅定了理想信念,堅定了做一名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好記者的追求。今后更加會腳踏實地,眼往下看,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中國好人,挖掘越來越多的中國好故事,講述越來越多的中國好夢想。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六
這世上寫故事的人千千萬萬,作家、導演甚至是藝術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述說著不同的故事。有的故事通過文字來記錄,有的故事通過影像來述說,有的故事通過夸張的線條、豐富的色彩來呈現(xiàn)。那么,記者這類故事講述者,有什么特別之處呢?我想,這應該從新聞本質的特征上尋找答案,那就是——真實性。不同于作家的文字、藝術家的畫筆,記者通過真實的事實來講述這個時代中你我的故事。
有人為博眼球,故意使用血腥暴力獵奇的內容去迎合讀者的窺探欲;有人為取利益,字里行間煽動情緒,挑起紛爭,掩埋真相;有人打著記者的名義,搜尋公司的黑料,上門勒索敲詐;有人仗著自媒體的稱號,在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里撕扯,批量制造只輸出觀點不顧事實的流量爆款文章。在今天這樣的后真相時代,受眾最看重的似乎是情緒的宣泄,而非事實的澄清。記者千辛萬苦做出的調查報道,可能閱讀的人寥寥無幾。在市場和經濟利益的雙重壓榨之下,站在新聞道德的十字路口,記者面臨著何去何從的艱難選擇。
在“好記者講好故事”——2020年中國記者節(jié)特別節(jié)目中,眾多優(yōu)秀的新聞工作者,用他們的故事,回答了新的時代環(huán)境下記者應該何去何從的問題,回答了應該如何堅守新聞理想的問題,為奮戰(zhàn)在一線或是即將踏入新聞行業(yè)的媒體人指明了方向。
什么樣的故事是好故事?也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但是在我看來,能打動人心的故事就是好故事。不管是宏大如見證中國奇跡的故事,還是堅守如一棵樹到一片林的轉變的故事;無論是信仰如英雄連隊的傳承的故事,還是忠誠如一家人世代守護祖國邊境線的故事,這些故事無一不是從“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故事展現(xiàn)大時代”。正如一滴水能折射太陽的光芒,時代和國家是由一個又一個平凡的人組成的,展現(xiàn)他們身上的故事,也是從側面反映時代和國家的變化與特征。
挖掘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故事,真實地記錄和描寫,自能準確地擊中讀者心中最柔軟的地方。沒有人喜歡冷冰冰地說教,也沒有人喜歡夸大其詞的宣傳和不顧實際的贊美。許多新聞想要報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樹立正面的榜樣,但是由于“假大空”的溢美之詞,將人物包裝成了“紙片人”,干癟空洞沒有血肉,反而弄巧成拙。一個好故事,應該以真實的事實為骨架,以獨特的精神為神韻,以和人民的聯(lián)系為經脈,惟其如此,才擁有打動人心的可能。
一個好故事的背后,包含著一個好記者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好記者寫出的并不都是好故事,但是一個好故事必定由一個好記者寫成。一個好記者,他應該是忠實地陳述事實,警惕地探索真相,溫暖地傳遞價值。同時,好記者不僅是時代的見證者,去記錄歷史車輪的軌跡;更應該是故事的挖掘者,去洞察人性的幽微與豐富。
也許,探尋真相的道路上充滿了艱難和危險,暗訪記者每一次深夜尾隨都是和不法分子斗智斗勇的較量,駐外記者親歷紛飛的戰(zhàn)火,死亡就在一米開外;也許,采訪的過程并不總是一帆風順,高原上到故事主人公的家的路走了四天,暴風雪讓車無法開動,他們扛著攝像設備冒著風雪走了十幾個小時。
一個好記者,總是想著離現(xiàn)場近一些,再近一些,“人民的關注在哪里,我們的輿論陣地就在哪里”;一個好記者,總是心系人民,扎根土地,“只有俯下身、沉下心,才能記錄一個‘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的故事”;一個好記者,總是不忘自己的使命,不忘黨和人民的囑托,“‘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這是媒體人的職責使命,也是我們不能忘卻的初心”。
作為一個新聞人,我們理應具有大格局。借用百年前理學家張載的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也可以看作是媒體人的新聞理想和追求的寫照。
“雖然我只是一名小小的民生記者,成不了山頂?shù)囊恢陝潘桑瑓s也能像一棵長在山谷的小樹,為大地增添生機與綠意”。報告會中,《邊城晚報》記者劉田用平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講述了自己《勿忘初心》的故事。七年前,她懷著對新聞事業(yè)的熱愛,從麻醉醫(yī)生轉行成為一名記者,之后她扎根民生新聞土壤,拯救家暴兒童,跋山涉水走訪抗戰(zhàn)老兵,深入現(xiàn)場搶救百年古橋,通過講述一系列新聞采訪故事,展現(xiàn)自己是如何成為合格記者的心路歷程,分享七年時間里的感動、堅守和理想。
“體驗和記錄,是記者的天職。越是陌生的領域,越是不被理解的職業(yè),越需要我們。《瀟湘晨報》記者儲文靜以《體驗是一種成全》為題,講述了自己在殯儀館長達9天的體驗式采訪。她與尸體近距離接觸,親自為死者裝殮,切身感受殯葬館工作人員的工作。在她眼中,能用心發(fā)現(xiàn)真善美,用筆傳遞正能量,是件快樂的事。
瀏陽市廣播電視臺記者湯利華則在《幸福就在屋場里》講述了90后小伙吳火亮照顧癱瘓8年母親,寸步不離的故事。他的故事感染了村民們,“孝敬父母,關愛兄弟,和睦鄰里”也成了當?shù)匚輬鼋ㄔO最重要的文化內涵。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湯利華覺得用心傳遞真善美的故事,也是一種幸福。
“我總是在采訪的時候淚流滿面,不是因為我愛哭,也不是因為可憐他們,而是身邊的這些人這些故事真真讓我感動,讓我覺得溫暖?!眮碜砸骊柺袕V播電視臺鄉(xiāng)村頻道記者黎璐聲情并茂向我們講述了《遇見你溫暖我》的故事。在短短8分鐘的時間里,她將身邊的感動娓娓道來,詮釋了一名基層新聞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這個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生活中并不缺少故事,而是缺少會講故事的人。11名好記者用他們的雙手記錄事實,用他們的雙腳尋找新聞,用他們的聲音為最需要幫助的人發(fā)聲。他們中有的在車禍、病房里見證生死離別,有的在弱勢者面前維護正義……每個故事背后或酸或甜或苦或辣,都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也正是這種感動我們的溫暖力量,讓我們精神抖擻,更讓我們獲得人生旅途中不斷向前、向善、向上的勇氣。
此次,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在全省新聞戰(zhàn)線組織開展的“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向社會各界展示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好人好事,充分發(fā)揮了好記者的榜樣和引領作用。接下來,報告團還將到湖南師范大學、益陽、常德等地巡回演講。
1月5日下午,“好記者講好故事”巡回演講報告會走進湖南師范大學。該校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蔡騏在接受華聲在線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社會部分公眾對記者行業(yè)存在一定誤解,把報告會引進校園,通過記者講述自身的采訪經歷,可以讓更多人更好地理解記者這個行業(yè)。
“記者一定要用事實說話。”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大一學生何康說出了自己對記者的認識。在他眼里,這些“好記者”就是他學習的好榜樣,他也希望自己將來有一天也能站在“好記者講好故事”的舞臺上。
6月23日下午,由中宣部、中國記協(xié)舉辦的第_屆“好記者講好故事”網絡直播巡講活動舉行,15位記者傾情講述他們的一線采訪故事,交流增強“四力”的深刻感悟。
新華社記者武笛分享了過去6年她用影像記錄下“一帶一路”這粒來自中國的“種子”,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的精彩歷程。
人民日報社政治文化部記者張洋由一封封“讀者來信”展開,講述了他和同事充當“尖刀連”“調解員”,推動解決讀者反映的難題、化解讀者心中積怨的故事。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姜超楠分享了一個“愛的謊言”,她追尋軍嫂瞞著孩子父親去世十年的線索,一路雪山跋涉,探訪英雄足跡,一路傾聽軍嫂心聲,為孩子拼出父親完整的形象。
講者動情,聽者動心。一個個接地氣、冒熱氣的好故事,深深打動和鼓舞著網絡聽眾。
聽完記者講述的一線采訪故事,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劉起福感觸頗深:“學習優(yōu)秀記者的采訪過程,感受他們的心路歷程,我作為新一代記者,要跟隨榜樣,成為踐行‘四向四做’要求的合格新聞工作者。”
手機江西臺編輯徐子萌表示,一個個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好故事,展現(xiàn)了記者們的新聞理想與職業(yè)素養(yǎng),深深打動和鼓舞著她,今后,她將立足崗位,向這些優(yōu)秀記者學習!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胡康林深受感動:“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發(fā)掘事實真相。奔走在新聞最前線的風里雨里,他們用實際行動,履行新聞工作者的神圣職責,每一條鮮活新聞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BR> 此次“好記者講好故事”網絡直播巡講活動時長約2小時,江西各新聞單位均組織編輯記者進行了收看。
自從從事新聞工作以來,時間轉瞬即逝。尤其是在20_年的工作中,時間更是過得特別快?;仡欉@一年的工作,我個人可謂感受良多。在這一年中,我與《新消息報》的同事和領導們,共同經歷了很多新聞事件的報道和活動的組織、版面策劃以及落實,從中體會到了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尤其在領導的部署和指點下,完成了很多意義深遠的工作任務。一年來,我本著踏踏實實做事,實實在在做人的原則,認認真真地去從事每一項工作。不論是思想上,還是工作上都有很多的收獲。
1、成績之外少不了不足之處,我作為一個部們的主任,在平時的管理上可能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不太適應現(xiàn)在報社的管理體制,有想法不能落實,希望這樣的工作環(huán)境能夠很快得到改善。
2、在思想、學習方面有了較大提高。我認真深入的學習十_大精神和胡錦濤同志的講話。為了盡快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我還從電視、報紙中了解當今的國際政治形勢,社會動態(tài)及黨中央的指導方針等。積極參加單位組織的各項學習活動,用先進的思想指導自己的日常工作。我深知,平時的勤勉積累對于新聞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為做好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業(yè)務基礎。
3、嚴于律己,遵章守紀。在單位嚴格遵守單位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堅持以誠待人、以信處事。工作兢兢業(yè)業(yè),謙虛謹慎,注意向同事們學習,取長補短。
4、業(yè)務能力不斷增強。從踏上記者崗位的第一天起,我就深知業(yè)精于勤荒于嘻的道理。工作中的勤使我能及時洞悉世事變化,而善于思則使我源源不斷地獲得靈感。通過不懈努力,我的一些版面策劃在全國獲獎。整整8年,在一個崗位上摸爬滾打,在版式設計上也形成了自己的個性和理論水平??扇缃窈芸炀鸵谛碌膷徫簧瞎ぷ?。相信我有這8年的經驗和個人的工作能力,下一個8年也許正是我大展宏圖時。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會發(fā)光的。
今后的工作打算。
重視學習,不斷汲取知識養(yǎng)分,自覺強化與時俱進的意識,接受新觀點、新思想、新理論,力爭做一名學習型、專家型新聞工作者,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和辨別能力,運用逆向思維和發(fā)散型思維,在新的崗位上迎接新的挑戰(zhàn)。記者這份工作是我非常喜歡的,我相信自己今后的不斷努力中,我可以做的更好。新時期的背景下,對記者的要求也在變化,我相信自己能夠做好,最一名的記者,這是我一直以來都在不斷的前進中得到的經驗和能力。20_年,我會走的更好,我會在我記者的工作上做到!
要的人才就是這種全媒體型的人才,可發(fā)掘新聞線索,可聯(lián)系,可采訪,可編寫,可報道,可錄像……一個人可以完成整個新聞的生產過程,我們這個時代需要這樣的全媒體人才。我對習近平所說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要求的理解,就是培養(yǎng)全媒體的全方位的新聞人才!而作為新聞專業(yè)大學生的我們,要努力學習新聞生產的一系列知識,多思考,多實踐,不怕苦,不怕累。真正做到眼睛能看,腦子能想,手能寫,肩能扛,腳能走。最后,我們要做人民的記者,用平實的語言去講好我們的新聞故事,深入老百姓,參與到老百姓之中,與老百姓引起共鳴,最后我們始終都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始終都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影片之前,我問自己一個問題,新聞從業(yè)者的使命任務是什么?影片之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最大的體悟,大概就是好記者們好故事中的兩個字:“家”和“國”,在她們的筆下和鏡頭下,“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好記者們的筆尖和鏡頭所向,有最平凡的普通人,也有我們偉大祖國發(fā)生的大事。國的強盛,是桂嘉晨親歷,親見,親聞的的港珠澳大橋的成就,是李承澤激動萬分講述的一帶一路。小家成大國,英雄,可以是偉岸的,也可以是“渺小”。他們可以是澤仁拉姆《家是玉麥,國是中國》中的阿爸們,也可是以實際行動踐行“奉獻終身”的承諾的鐘揚,更可以是最最平民百姓的趙家和和張麗麗。在這些報道中,我們不僅看到的是家和國,更是新聞的溫度和記者們的精神。
體悟之二,好記者講好故事,要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線。崔真真的三雙鞋的故事,無不讓我們謹醒,新媒體時代下對新聞從業(yè)者提出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新聞從業(yè)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各方面技能,加快熟悉新媒體平臺的運用。情懷固然重要,倘若沒有有力的方式將重要的新聞報道出去,那么這個新聞也毫無意義。
最后,我覺得主持人結尾的那句話已經給了我們最直接的答案了,所謂新聞從業(yè)者使命任務,即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望共勉!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七
影片之前,我問自己一個問題,新聞從業(yè)者的使命任務是什么?影片之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最大的體悟,大概就是好記者們好故事中的兩個字:“家”和“國”,在她們的筆下和鏡頭下,“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好記者們的筆尖和鏡頭所向,有最平凡的普通人,也有我們偉大祖國發(fā)生的大事。國的強盛,是桂嘉晨親歷,親見,親聞的的港珠澳大橋的成就,是李承澤激動萬分講述的一帶一路。小家成大國,英雄,可以是偉岸的,也可以是“渺小”。他們可以是澤仁拉姆《家是玉麥,國是中國》中的阿爸們,也可是以實際行動踐行“奉獻終身”的承諾的鐘揚,更可以是最最平民百姓的趙家和和張麗麗。在這些報道中,我們不僅看到的是家和國,更是新聞的溫度和記者們的精神。
體悟之二,好記者講好故事,要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線。崔真真的三雙鞋的故事,無不讓我們謹醒,新媒體時代下對新聞從業(yè)者提出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新聞從業(yè)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各方面技能,加快熟悉新媒體平臺的運用。情懷固然重要,倘若沒有有力的方式將重要的新聞報道出去,那么這個新聞也毫無意義。
最后,我覺得主持人結尾的那句話已經給了我們最直接的答案了,所謂新聞從業(yè)者使命任務,即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望共勉!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八
在觀看第5屆《好記者講好故事》的進程中,我收獲了滿滿的感動。原來,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有這么多的人在傾其1生做著1件事。
看完這次《好記者講好故事》中好幾位記者講述的故事以后,我恍如終究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亦或是說,最最少多了些思考。
王繼才他守了這座小島32年,和他的妻子每天都會把國旗升起來,在沒有觀眾的島上,自己完成這場神圣的儀式。這32年中的20多年全部都是沒有水沒有電,只有1盞煤油燈、1個煤炭爐、1臺收音機的日子。這令我驚訝不已。1定有很多人會問王繼才這樣做到底值不值得,可能他這么做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王繼才自己知道這樣做的意義,他說:“別看這個島小,又艱苦,只要我站在這里,我們國家的雄雞版圖就不缺胳膊很多腿;只要每天升起5星紅旗,這個島就有色彩;出海的漁民只要看到紅旗,就回家了?!彼南祰液退?,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1生做這么1件事,值得。
不只是這1位英雄令我動容,記者張爍在講述復旦大學教授、著名植物學家鐘揚的故事時,也令我淚目。鐘揚教授令我敬佩,我從心里敬佩這1種人。哪一種人呢?他在做自己酷愛的事情,并且愿意為自己酷愛的事業(yè)傾其所有,付出1生的心力。
他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投入到種子研究中,自己去了西藏的大學要求做教授來帶學生,學校里的人不相信會有這樣的人愿意拋棄上海的,復旦大學里的生活來到這里做教授,因而鐘揚就自己到復旦要求領導把他派過去。
是啊,任誰都很難相信,這世上真的有這樣忘我奉獻的人。我之前總是懷疑是否是說忘我奉獻的人,他們真的“忘我”?真的不要名和利,乃至不管自己的健康和安危,也愿意為這個國家和人類來“奉獻”?直至知道了鐘揚的故事,我知道,他絕對配得上稱為是1位“忘我奉獻”的英雄。
那末,鐘揚這1生值得嗎?若是沒有記者把它的故事講述出來,可能知道他的故事的人真的沒有那末多。但就和王繼才1樣,他們傾盡1生,做了1件事。
所謂英雄,不過就是把1件平凡的事,做了1輩子,做到了極致。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九
__年夏天,我獨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車,去了福建一份都市報,在那里開始了我的新聞旅程。
幾年里,我時常在想:我們?yōu)檎l怎樣寫作?有前輩告訴我,做新聞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我們會很容易給出一個答案:做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墒菍嵺`我們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費一生的時光。
做記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種謀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體面的職業(yè)。分歧在于內心。
我們是記者。顯然,我們不是作家、不是教師、不是評論家、更不是什么無冕之王……。
做記者,幾乎每天要研究選題,寫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
要做一個好記者,我的強烈感覺是,一定要有長跑的毅力和心理準備。
我們很多青年記者,包括我總是在詢問:怎樣成為一名好記者?怎樣寫出一篇好新聞?
我想,這一方面能證明我們對于新聞事業(yè)的激動與熱情,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我們面臨最緊迫和焦慮的問題。
有時候我聽到一些“訣竅”,有人推薦我們閱讀一些范文,更多時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寫,去思考。然后告訴自己:我這一篇比上一篇寫得好。做新聞就像談戀愛,唯有實踐才能抵達幸福。
我還聽到一個關于閱讀的“訣竅”,那就是讀杰作,讀偉大的故事。好新聞就是一個好故事。好記者就是一個杰出的講故事的人。新聞與小說一樣,都是故事,它們之間的本質區(qū)別在于:新聞是真實的,小說是虛構的。那些偉大的故事會告訴我們,將故事講好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所有東西都要回歸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為什么。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無數(shù)條岔路,這時已不存在天賦、能力或者運氣的差別,關鍵在于你的選擇。你選擇了什么,你就可能成為什么。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十
選擇援疆就選擇了奉獻,選擇援疆,更是一種擔當,注定要在危急時刻沖在最前頭。
今年7月31日夜里,新疆哈密突遇罕見的特大暴雨并引發(fā)山洪,十多個村莊、數(shù)百名群眾被水圍困,情況萬分危急。接到險情報告,鄭州電視臺記者常偉跟隨援疆工作隊領隊馬宏偉連夜趕往災區(qū)。許多道路被水沖斷,80公里的路程他們用了三個多小時,到達哈密市伊州區(qū)沁城鄉(xiāng)的時候已經是深夜了,到處房塌、路斷。電線桿倒了,沒有了照明電,他們硬是靠著手機的光亮和呼救聲搶救受困群眾。
天亮時,回頭看看走過的路,援疆干部們頭皮一陣發(fā)麻,湍急的水流早就把道路沖刷成了懸空路,最深的溝壑竟然有十多米深,他們就是在這條懸空的路上一次次救人的。我在和常偉的連線中了解到,有近百名河南援疆干部沖進了搶險救災的第一線,維修道路,架設信號塔,進行災區(qū)防疫,安撫受災群眾。
援疆是一種歷程,不斷實現(xiàn)著一個又一個夢想。
不少新疆小學生最大的夢想是到北京看升國旗。這種夢想很淳樸,卻撩動著援疆干部的心弦,幫助這些孩子圓夢成了他們的心愿。7月,36名小學生組成的圓夢夏令營飛抵鄭州,再從鄭州趕赴北京。
凌晨4點的天安門,微風徐徐。興奮的孩子們戴好了紅領巾,靜靜等待著國旗升起的那神圣一刻。伴隨著莊嚴的國歌,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在我們的鏡頭里,孩子們的笑容像花兒綻放。古麗孜巴·艾合麥提告訴我:“這一刻,我和祖國的距離最近!”
是啊,河南援疆,像一條絲帶,把相距2000多公里的河南與新疆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起。作為一名記者,我很榮幸見證了豫哈兩地的情深意長。采訪的腳步從未停歇,我們的報道仍將繼續(xù)!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十一
堅守戰(zhàn)地1200天,我對世界有了新的領悟。
駐外第七個月,我沖進北約轟炸下的利比亞??謶只\罩著的黎波里,空氣中仿佛嗅到了死亡的味道。為了躲避空襲,卡扎菲把國家電臺等敏感機構都安置在外國記者下榻的酒店樓下,如此一來,我們就都成了他的人體盾牌。爆炸總把黑夜變成白晝,玻璃被震得嗡嗡作響,幾乎碎裂。每次驚醒,我都要使勁兒掐一下自己的臉——真疼,我還活著!
在茲利坦,我們陷入圍困,炮彈、子彈從四面八方襲來。等待著不知是否會到來的救援,我的腦海中盡是外國記者被虐待、被斬首的畫面。我想起20__年光明日報一位駐外記者的來信。與其說是來信,不如說是一份遺囑。他在信中說:伊斯蘭堡天天爆炸,天天死人,我相信生死有命,就不撤了,如有意外,我的財產都歸我父親所有……人民日報歷史上那么多記者都經受住了生死考驗,我又豈能做第一個膽小鬼?!振奮起來,我把握住空隙間歇那轉瞬即逝的機會,成功突圍!
日復一日聞聽轟炸槍擊,我的右耳被震壞了,因為沒能第一時間回國治療,醫(yī)生說我可能永遠都會失去四成聽力。但我還是選擇了堅守,選擇在戰(zhàn)地采訪中讓我的青春綻放!
駐外第500天,我請纓趕赴新的戰(zhàn)場,在敘利亞一駐就是兩年。大馬士革,千年古城,萬劫不復。僅僅40平方公里的城區(qū)里,一天會落下70多枚迫擊炮彈。汽車爆炸發(fā)生后,我第一時間奔赴現(xiàn)場,卻撞見了躺在路邊還沒炸開的“人體炸彈”。為了躲避反對派武裝隨時可能射來的冷槍,我不得不把汽車開到時速220公里。
一場持續(xù)10天的激戰(zhàn),讓15歲的女孩萊拉失去了父母和弟弟?!皫胰ブ袊?帶我走吧!”我無言以對,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身上所有的錢留給她,轉身離去。
那一刻,我領悟到作為一名中國記者的責任,我要把中東戰(zhàn)爭的真相告訴世界!忽視自由與平等,忽視經濟與民生,輕信西方的承諾,盲從舶來的民主,就是葬送自己的美好家園。
1200天的堅守,凝聚在我100萬字的文稿、6萬張圖片和大量視頻報道中。
洞悉亂象,把脈大局,我感悟到中國力量。“不能任由外部干涉實現(xiàn)政權更迭”,這是對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的捍衛(wèi),是大國的正義擔當。
如今,我的同事們依然奮戰(zhàn)在全球動蕩之地,奮戰(zhàn)在埃博拉疫區(qū),給世界注入中國的觀察視角,向世界傳播中國的正義聲音。我為自己成為這支光榮隊伍中的一員而自豪。
我時刻準備著,在黨和國家需要的時候,重返戰(zhàn)場。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十二
酸甜苦辣不言欲。九八年農歷二月初二是我新婚時間,翻翻日歷正好是雙休時間,我想那天如果單位不加班,可以不要請假。家人都說有婚假時間的啊?我卻說報社是剛成立的新單位,事情多,人手少,不要假日可以。報社工作不分晝夜,每天工作10幾個小時是常有的事,腰酸背疼時就跪在地上繼續(xù)操作電腦,制作報樣。身懷六甲時,常常累到寶寶踢我時,方知喝上一口水,在做月子沒滿月就主動上了班。
新聞工作好比軍事化,必須保持箭在弦上、一觸即發(fā)的精神狀態(tài)。2009年采訪的一天,接到的任務是大別山民歌劇《朱元璋在臨水》采風團一行半小時后到達目的地,從霍邱出發(fā)的記者須立即趕到,采訪的車速似騰飛的野馬,一路上將迎窗的麻雀擊中,還搭上了一只過路的狗,在采寫此稿時我非常激動,心中感嘆著此條新聞稿乃是兩條生命的產物。2012年4月中旬,“感受大別山水·聚焦五色六安”百家媒體老區(qū)行赴霍邱采風,我在做好自己采訪任務的同時,還為100余名同行老師們服務和解說工作,100余名記者老師平日是地面采訪報道,哪里去過地下負300—400余米的礦下采訪,個個興致勃發(fā),井下打炮的振聲也嚇不倒這些鐵嘴銅牙們,此時,我不斷地提醒同行們井下的機關要道,安全第一。2013年縣內“兩會”專題報道,我在出報前工作到深夜臨晨,第二天又不誤時地分發(fā)報紙和現(xiàn)場采訪,采訪安排的工作餐沒顧上吃一口,為的是新聞要“新”!幾年來,在省市縣報紙、網絡等媒體發(fā)稿近1000余篇。
“勤能補拙”是我人生信條。自工作以來我努力做到腿勤、口勤、手勤、腦勤,多年工作經驗,我覺得新聞工作能充分調動感覺器官,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隨地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去發(fā)現(xiàn)與發(fā)掘,去換位思考,去用心感受,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然后再經分析思考,提煉主題,選擇角度,謀篇布局,趁熱打鐵,一氣呵成。這一整套工程程序,靠的就是“勤”!為工作,我自認為不是位稱職的母親和妻子。因新聞工作的特殊,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少之又少。2013年10月18日,先生高血壓突發(fā),生活不能自理。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我也不誤時地處理好手中工作。
寧做一顆螺絲釘,哪里需要哪里擰。為新聞奔走,我無怨無悔!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十三
12月16日,由中宣部、中國記協(xié)等組織的第六屆全國“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在寧舉行。據了解,從7月底至9月下旬,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全國性行業(yè)類媒體,各省區(qū)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黨委宣傳部和記協(xié),通過層層比賽共推選出140多名優(yōu)秀演講人。10月下旬,中宣部、中國記協(xié)等部門在京組織了選拔賽和決賽。11月8日記者節(jié)晚上,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作為記者節(jié)特別節(jié)目,播放了通過決賽選出的最佳選手的演講實況。
經中宣部領導批準,中宣部、中國記協(xié)組織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優(yōu)秀演講人赴部分省區(qū)市,開展巡講活動?;顒佑?0位巡講人組成的3路巡講團,在當天現(xiàn)場,第二路巡講團共10位演講人先后講述了他們一線采訪經歷和先進事跡。
邊防衛(wèi)士的愛國情懷。
中國移民管理報社記者回金田,記錄了自己兩次進藏采訪遇到的感人事跡?!斑叿琅沙鏊L索朗達杰看著我戴的黨徽,眼睛里有一種特殊的光芒。他說每當我們在邊境的石頭上寫上‘中國’,或者畫上那面鮮紅的五星紅旗的時候,我們真的覺得,這輩子,值了!”邊防衛(wèi)士的堅韌與愛,流淌在字里行間。
深藏功名的革命老兵。
楚天都市報記者胡成,給我們講述了他采訪戰(zhàn)斗英雄張富清老人的感人事跡。胡成通過自己的走訪調查,用自己的筆將老人從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年代,到新中國剛剛成立艱苦搞生產、搞建設的場景,再到如今山城巨變、群眾脫貧致富數(shù)十年光影化成文章,濃縮了這位老人傳奇而又平凡、純粹而又精彩的一生。
隱瞞十年的善意謊言。
深深感染了現(xiàn)場觀眾。
10位演講人講述了他們在工作中的親歷、親見、親聞、親為的好故事,深深感染了現(xiàn)場觀眾。
據了解,此次活動通過講述新聞工作者親歷、親見、親聞、親為的鮮活故事,充分展示了新聞界自覺踐行“四力”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成果。展示了新聞工作者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在社會和新聞界引起了熱烈反響。
據悉,20_年_月_日至_日,巡講團還將分赴河北、山西、江蘇、山東、江西、河南等地作報告。同時,他們還將深入基層,走進黨政機關、廠礦企業(yè)、居民社區(qū)等,通過與當?shù)赜^眾座談、開展互動交流等,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lián)系。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十四
在“好記者講好故事”的節(jié)目中,十位優(yōu)秀的記者在臺上講述他們親歷、親見、親聞、親為的故事,字字擲地有聲,情深意切,感人至深。他們都是當代新聞工作者奮發(fā)有為、銳意進取的一個縮影,他們所講述的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充分展現(xiàn)出了全國廣大的新聞工作者,以黨的十九大為時代征程新起點,不斷增強自身的能力,決心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的優(yōu)秀形象。
在雪花飛舞的玉麥鄉(xiāng),桑杰曲巴、卓嘎和央宗父女三人以放牧為生,他們懷著“守護土地,就是守護國家”的信念,守護了數(shù)千平方公里的國土半個多世紀。寒冷的冰雪冷卻不了內心的熱情,巍峨的雪山阻擋不了守護的決心,他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西藏廣播電視臺記者澤仁拉姆,將“家是玉麥,國是中國”的故事講給全國聽、講給全世界聽,用自己的文字和鏡頭向全世界展現(xiàn)美麗新西藏的信仰、厚度、生動、溫暖和力量……同時展現(xiàn)了中國人民忠貞愛國的形象,傳遞了中國正能量,傳播了中國好聲音。
戰(zhàn)地記者劉萬利,輾轉多個戰(zhàn)場,為戰(zhàn)地報道提供第一手資料。他在危難中工作,戰(zhàn)火在他的身旁燃燒,子彈在他腳下落地,生死考驗和戰(zhàn)火硝煙沒有使他退卻,是因為在他的內心深處,恪守一份職責;在心的最高點,掛有一面國旗。劉萬利記者就是中國眾多?優(yōu)秀中國記者的代表,他們有溫度、有力量、有感情,對黨和人民始終懷著忠誠,對新聞職業(yè)理想一直飽含熱忱。他們相信通過媒體的力量,能振奮人心,給人溫暖,給人希望。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崔真真說,她感謝融合媒體時代下經歷的磨礪和鍛煉,讓她不斷成長。時代在不斷變遷,中國在飛速發(fā)展,在諸多的挑戰(zhàn)和困難面前,他們沒有忘記初心,永遠牢記自身的責任和使命。時代的列車呼嘯前進,他們也在砥礪前行。
作為廣播電視學專業(yè)的學生,對于新聞專業(yè)和職業(yè)前途,我也曾一度感到困惑:我應如何堅守和追尋心中的新聞職業(yè)理想?應如何堅定信念、提高能力,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應以怎樣的心態(tài)記錄這美好的時代?“好記者講好故事”節(jié)目中,優(yōu)秀的記者代表們給了我答案。他們的故事和經歷親切而生動,深深感染了我,他們的責任與擔當,更是深深地激勵了我。新時代變化再多,我們的初心永遠不變,我們一直相信:堅定信念,能帶來力量;傳播溫暖,能夠帶來希望?!拌F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以赤子之心維護無暇的新聞理想,認真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記者身上的光亮,永不褪色。
記者們的小幸運,展現(xiàn)了大時代。現(xiàn)在已經是20xx年,我們即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華誕,億萬中華兒女正懷著滿腔的熱情與堅定的信心,在復興之路上意氣風發(fā)、矢志前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獻詞中說:“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闭雇聲r代,我們有機遇也有挑戰(zhàn),我們還要一起拼搏、一起奮斗。唯有披荊斬棘、風雨兼程,才能讓中國更加富強。講好中國故事、展現(xiàn)中國形象的責任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闡發(fā)中國精神、展現(xiàn)中國風貌,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需要每一個人身體力行。使命在心,重任在肩,努力做一個具有出色的表達能力、優(yōu)秀的溝通能力的講故事者,認真地講好故事、傳遞聲音,中國故事會更加精彩,中國力量會更加澎湃。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十五
好記者可能需要具備很多品質。
好記者需要勇氣。好記者常常需要走進常人不愿踏足的地方,走進麻風村,與麻風病人近距離接觸;走進戰(zhàn)區(qū),去記錄那些被戰(zhàn)火毀滅的無辜生靈;走進災區(qū),在那些地震、泥石流、臺風發(fā)生的時刻,與英勇救援的戰(zhàn)士們并肩作戰(zhàn)。好記者需要走進,當不幸發(fā)生的時刻,好記者與大多數(shù)人奔跑的方向相反,一個向著生,一個沖向死。
好記者需要堅忍不拔。好記者需要用腳丈量土地,走遍沙漠、草原、雪地;好記者需要在風吹日曬的環(huán)境下跑新聞;好記者習慣了被拒絕,同時又習慣了想盡辦法不被拒絕。
好記者永遠保持敏銳。他們在習以為常的生活中,尋找閃光點;他們在偏僻和喧囂之間發(fā)現(xiàn)新聞;他們對工作永遠報以熱情,熱情之中還有謹慎。
好記者需要有過硬的專業(yè)技能。好記者需要善于觀察,需要有良好的新聞采寫能力,用自己的文字來展現(xiàn)新聞真實,保證客觀,但要打動人心。新聞攝像要記錄現(xiàn)場,新聞圖片要還原事件。
好記者需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他們要能清晰地幫我們還原現(xiàn)場,清晰到即使沒有字幕,我們也能聽清。好記者說話要凝練,一針見血,直擊要害。好記者說話還要委婉,撫慰傷者,傳遞溫暖。
好記者還要善于學習。他們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科學素質,對自己采訪的領域有見解,對未知的領域主動學習。他們需要綜合多學科、多領域,設想各種可能面臨的問題,對報道的內容做介紹。好記者是時代的記錄者,需要走在時代的前沿,察覺時代的變化,書寫時代的變革。
要成為好記者很難,幾乎要把自己鍛煉成“完人”。要成為好記者又不是很難,只要我們不忘初心,堅守奮斗,我們都是“好記者”!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十六
什么樣的記者才是好記者?新聞人如何踐行“四力”?昨天下午,由重慶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以及市記協(xié)主辦的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第五片區(qū)賽在區(qū)廣播電視臺舉行。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蔣朝彬出席活動。
推廣必看!!腋下狐臭一個簡單的祛除方法,不看后悔!
來自江北、大渡口、大足、云陽等區(qū)縣媒體的20名一線記者走上講臺,圍繞“增強‘四力’,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主題,深情講述自己職業(yè)生涯中發(fā)生的感人故事。
推廣大家都在看!為什么空姐下了飛機后,都會去五星級酒店?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
大足區(qū)廣播電視臺的彭惟,她的“好故事”是以《追尋》為題,為現(xiàn)場觀眾講述了抗美援朝老軍人王耳昌,從上?;氐酱笞闾綄び⑿蹢顕甲阚E的故事。她說,感謝這次采訪經歷,讓她看到了一位老人心中的那份執(zhí)著和堅定,更是學習到了他們身上的英雄精神。同時還要感恩自己的職業(yè),可以用心去感受新時代的正能量,去不斷沉淀自己,為新時代傳遞更多的真情故事。
在距離地面718米陡峭懸崖上做保潔的吳貴生夫婦;用生命堅守扶貧崗位的90后專職干部王英;不忘入黨初心,退休不離崗堅守服務23年的90歲老黨員李玉珍;一個個鮮活感人的故事,感動了現(xiàn)場的每位觀眾,展示了新時代記者扎根基層、心懷人民、踐行“四力”的良好形象。
最終,經過激烈角逐,大足區(qū)廣播電視臺彭惟、酉陽縣廣播電視臺金劍、云陽縣電視臺付驁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他們也將晉級參加重慶市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總決賽。
一份記錄,一分真實;一個鏡頭,一分溫暖;一個腳印,一個未來。好記者好故事,我與你共分享。每位記者都有自己的心結,但作為中國發(fā)展的記錄者和見證者,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他是心中熾熱的愛國精神。
一道橋,一座城,一個偉大的時代。"作為親歷者和記錄者之一,我由衷地感到驕傲和自豪。"桂嘉晨如是說。潮起潮落,寒來暑往3000多天,桂嘉晨和她的團隊全程記錄和見證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更是發(fā)現(xiàn)了為中國無私奉獻的大國工匠們!總工程師林鳴經歷了四天兩次全麻手術,卻仍堅守崗位,為中國的發(fā)展獻出力量。
_年珠海被國家設立為經濟特區(qū),改革開放_年來,珠海從一個漁村發(fā)展為一個花園式海濱城市,這里見證的何止是一個城市取得的成就,全國經濟特區(qū)取得的成就就是中國變大變強的一個縮影!
劉萬利是新華社的記者,出場的時候衣服上刺有國旗徽章。在何時何地都無比熱愛這令他更令千千萬萬中國人感到無比親切、安全、驕傲的五星紅旗。國旗代表勝利,國旗代表希望,國旗代表穩(wěn)定,國旗代表安全。在戰(zhàn)爭逃難時,難民擠壓在埃及一側,而中國人可以優(yōu)先通關,一個難民懇求記者帶他去埃及。在也門記者們在地下室避難,而在墻上掛有中國的五星紅旗!紅旗下就是是我們的庇護所!我們的家。在檢查站接受檢查時五星紅旗是我們的通行證,義勇軍進行曲是我們的身份證。
澤仁拉姆是西藏電視臺記者。當山頭插上外國國旗,惹怒了我們中國人。阿爸將他拔掉抗議!有人問阿爸這么苦為什么不離開這里?他說如果走了那塊土地就沒有人了。五星紅旗才是我們的國旗,這面國旗在哪里哪里就是我們的祖國!祖國是什么?祖國是五星紅旗,是腳下的離不開的土地!習近平回卓嘎和央宗的信(時代楷模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說有國才有家,希望西藏人民像格?;ㄒ粯又哺谖覀冎袊奈鞑?
軍事記者杜鵑講述了楊根思連隊的故事。楊根思的英雄宣言已成為這個連隊的標志。新兵入伍時都要到老連長楊根思雕塑前宣誓三個不相信。楊樹朋在南蘇丹維和軍隊維和時被槍彈擊中,給妻子買的香水從禮物變成遺物。
李承澤講述了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建造的故事!總工程師段江濤帶領團隊日日夜夜研究出合適的材料。人類命運共同體近在眼前。
崔真真三雙鞋的故事告訴我們媒體人要適應網絡電視客戶端等新媒體,加快轉型的必要性!淄博孩子掉入10米深坑10小時獲救的直播改變了傳播報道方式。這是一個融媒體時代,用不同載體傳播是時代進步和發(fā)展的象征。
郝沖講述了治沙的艱辛!牛玉琴樹不能賣,人不改嫁。造林_萬畝,丈夫生前給的鈴鐺帶了52年。張應龍放棄外企工作加入治沙工程。石光銀兒子在運輸樹苗車禍身亡,卻沒有放棄治沙這項事業(yè)。
張爍跟我們說出鐘揚的故事。鐘揚竭盡一生為中國建造出種子的諾亞方舟。王穎則講述了朱日和訓練場小戰(zhàn)士的親切故事等等。
這里故事離我們或許并不近,但他們的精神離我們并不遠。好記者!好故事!
好記者講好故事總結心得體會篇十七
今年4月13日,在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活動上播放的形象宣傳片,僅僅幾天點擊量已經超過了10億次。河南的精彩讓世界為之驚艷。
短短8分鐘,上下五千年。為制作這個宣傳片,河南廣電創(chuàng)作團隊整整奮戰(zhàn)了8個月,目的只有一個——讓世界看見一個“不一樣的河南”。
正是這“不一樣”,讓與會的各國駐華使節(jié)近距離感受到了新時代的河南。俄羅斯駐華大使杰尼索夫在推介河南時說:我可以肯定地說,鄭州的餃子是全國最好吃的!
世界各地的商品通過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綢之路”匯集到河南,又擴散到全國各地。
如今的河南,正搭建著“四條絲路”聯(lián)通世界的新橋梁。世界,敞開胸懷擁抱河南;河南,也正邁著大步走向世界。
今年7月,河南代表團訪問盧森堡、德國、俄羅斯,10天時間里,與政商界人士進行了15場會談,簽署合作項目20多個……這一串串數(shù)字,勾勒出深度融入“一帶一路”、一個加快開放的新河南。
塔吉克斯坦總統(tǒng)拉赫蒙在視察落戶當?shù)氐暮幽限r業(yè)公司時說,是這些優(yōu)質的玉米、小麥種子改變了自己國家落后的農業(yè)。
如今,越來越多的河南企業(yè),正像這種子一樣,撒播到世界各地,生根,發(fā)芽,開花,并結出沉甸甸的果實。生長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和我的同行就是“偉大”的見證者和記錄者;生活在河南這片美麗的熱土,我和我的同行就是“美麗”的收集者和傳播者。
畫面是我們的語言,鏡頭是我們的力量。講好故事,讓奮進的河南“家喻戶曉”,是我們的責任,是我們的擔當,更是我們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