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所讀書籍的內(nèi)容、作者的觀點以及自己的感悟進(jìn)行總結(jié)和回顧。在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從情節(jié)、人物形象和語言運(yùn)用等多個角度進(jìn)行分析和表達(dá)。以下是一些讀過同一本書的讀者們寫的讀后感,歡迎大家一起來感受他們的閱讀體驗。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一
這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卻讓我愛上了這本書,依舊記得當(dāng)我拿到這本“錯”書時的神情,原本要買的是另外一本,只因自己的大意讓我和《一個人的朝圣》有了奇妙的緣分,從此這本書陪我走了一段奇妙之旅。
剛剛讀完《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我的心中升起淡淡的憂傷,雷秋。喬伊斯到底在訴說什么?主人公哈羅德于一個星期二早晨接到一位二十年前的老友奎尼。軒尼斯的一封信,信中說奎尼得了癌癥,在貝里克的一個療養(yǎng)院內(nèi),那里屬于英國北部蘇格蘭的地方,而哈羅德此時住在英國南部英格蘭的金斯布里奇。
哈羅德給奎尼寫了回信,但這信是哈羅德自己送去的,經(jīng)過與一個加油站女孩的聊天,哈羅德突然想走著去貝里克,因為哈羅德相信只要他走著,奎尼就會活著。因為這樣一個信念哈羅德從金斯布里奇步行到了貝里克,歷時87天,途行627里。
但我感覺這不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故事,哈羅德此時已經(jīng)年邁,在途行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他回憶了自己過往的生活,在其幼年時就離家出走的母親,酗酒的父親,十六歲時父親丟給他一個大衣讓他離開家,與兒子戴維深深的隔閡和戴維的離世,與妻子莫琳深深的隔閡,導(dǎo)致之后的分居。
這些回憶都深深的折磨著哈羅德,但在途行的路上這些回憶卻常常出此刻他的腦海,在哈羅德離開的這段日子莫琳也想起了以前的生活,為什么就和丈夫走到了這樣的地步,莫琳將戴維的離世怪罪到哈羅德頭上,說他不是一個好父親,從來沒有給過戴維關(guān)愛,之后莫琳翻看了一部相冊,看到哈羅德和戴維的合影。
感覺到他們父子以前是嘗試過好好溝通的,莫琳也進(jìn)行了一些自我批判,在哈羅德行走的時間內(nèi),他們都直面了這二十年來都不愿應(yīng)對的內(nèi)心世界,他們發(fā)現(xiàn)都深愛著對方,最終得以化解,莫琳也搬回去和哈羅德一齊住,他們想起了剛認(rèn)識時的場景,都想起當(dāng)時認(rèn)識時的玩笑,他們都笑了。
一個人的朝圣,與其說走在路上,不如說走到心中,應(yīng)對一些我們不敢應(yīng)對或不愿應(yīng)對的心結(jié),只有我們勇敢應(yīng)對才能打開心結(jié),最終獲得理解、獲得幸福。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二
記得上大學(xué)時,班里有一個同學(xué)很喜歡獨來獨往,他很少往人多的地方鉆。記得有一次跟他聊天,他說了一句話:“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我一聽,竟覺得很有道理。人是群居動物,如果只有一個人,便很難生存下去,但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為生活奔波了一整天之后,回到自己的一隅小天地,總會有某個時刻,讓你感覺到孤獨。
有時候,明明朋友很多,明明生活很精彩,明明笑容很燦爛,卻仍會覺得獨孤,也常常會在喧囂的人群中,莫名地想要擁有一個人的獨處時光。青年作家劉同在新書《一個人就一個人》中寫道:一個人,是歲月成長,是人生日常,一個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
細(xì)細(xì)想來,確實如此。一個人想要成長,就要學(xué)會獨自面對更多問題。
劉同在上中學(xué)的時候,總是跟在班里的一位同學(xué)身后,他們放學(xué)后經(jīng)常在一起玩。有一天放學(xué)了,那位同學(xué)突然對他說:“我要回家了,不玩了?!眲⑼瑔査骸澳俏以趺崔k?”同學(xué)很疑惑地看著他,之后很嚴(yán)肅地回答道:“我是你爸嗎?你該去哪就去哪,問我干嗎?我又不是你,真的太可笑了?!?BR> 聽同學(xué)這樣說,他一時之間感到很難過。那一天,他獨自在學(xué)校的花壇上坐了很久,終于意識到自己太想和別人建立某種關(guān)系,就像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總喜歡說“我和你是一邊的”“我是你的人”之類的話,只是因為太沒有安全感,所以希望能和他人抱團(tuán)取暖。
因為這件事情,他明白了什么是獨立。你可以和另一個人情投意合,可以和另一個結(jié)伴同行,但是不要去依賴這些關(guān)系,你應(yīng)該要有獨自面對問題的能力。一個人只有不再依賴任何關(guān)系,能夠獨立面對世界,他才能與外面的世界平等對談,不然與世界相比,你永遠(yuǎn)是渺小的。如果你看過《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并且喜歡它,那么,你還可以看一看《一個人就一個人》。
如果說《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寫的是一個人面對世界時的各種復(fù)雜情緒,而后明白,原來孤獨能讓自己成長,讓自己擁有獨立的世界,不再羨慕別人,那么,《一個人就一個人》便是以這樣不再羨慕他人的目光,去欣賞、探索世界后寫下的全新感悟。
就如文中所說的:孤獨也好,寂寞也罷,都是我們成為獨立個體的掙扎過程,不要因為痛苦、、害怕就一頭鉆進(jìn)別人的世界。你站在這里,就代表著自己,是一道風(fēng)景。
突然想起這首詩:你站在橋上看風(fēng)景,看風(fēng)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三
和以前一樣,看完同哥的書,總是會期待下一本。同哥的書也是在跟讀者們作者約定,一些二維碼,一封看完全書后再打開讀的信。
從他的文字中,這次也不例外的,收獲了感動,也是滿滿的正能量,總是能夠引起共鳴。
人生經(jīng)驗:《23個從別人身上偷來的小閃光點》《38歲的我想跟你聊8個新感受》。
一個人就一個人,即使兩個人,也要保持一個人的思考與獨立。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四
是劉同的新書,看這樣的故事散文沒有負(fù)擔(dān),短短幾天就能翻完整本。又發(fā)現(xiàn)原來周深和劉同是好朋友,周深簡直破壁機(jī)!劉同也是我喜歡的墻頭,是很喜歡的作家。
之前看過“青芒”系列的三本書,去過劉同在重慶的簽售會,沒來得及排隊遠(yuǎn)遠(yuǎn)的看到了他,希望有機(jī)會見到,都是在好幾年之前,由于現(xiàn)在想起來當(dāng)初并沒有多少大不了的事情,會覺得喜歡青芒這幾本書,總有一些為賦新詞強(qiáng)說愁的意味在;也可能現(xiàn)在看起來的小小困難,真的困擾到了當(dāng)時的我。
無論如何,再看看做摘抄的時候把光亮翻壞,還有過去的日記里,都看得出來:這幾本書都一定是鼓勵和治愈到了這幾年的我。既然是陪伴了那么久的作家,所以呀,劉同的書就總會讓我覺得很溫暖,好像字里行間都會跟你說“大家都會這樣沒有關(guān)系的要努力一切都很好呀…”,這一本也不例外。
書名叫一個人就一個人,建立且享受自己的世界又用不一樣的目光和角度去欣賞外界,書里是一個個小故事,一個人從應(yīng)該到可以到就一個人。一個人不是數(shù)量上的單獨,只是在有了身邊一切之后還是能保持獨立的人格,能夠很好的度過一個人的時間。好像也正是因為現(xiàn)在的我還沒有真正體會那么多,還對即將到來的“遠(yuǎn)行”有恐懼,所以對這本書更有興趣,覺得還是能夠從中得到鼓勵,也可以看到學(xué)習(xí)到,這樣一個厲害的人,他是怎樣的。
書里好多章節(jié)太容易讓人淚目:“從不后悔遇見你”里小琴和lucas奇妙又幸運(yùn)又像是命中注定的相遇,好期待他們故事的后續(xù);“友誼旅館”中的媽媽,兒子對她從誤解到后來長大理解接納;寫奶奶的情節(jié),其實也像尋夢環(huán)游記里一樣,真正的親情和愛,沒有忘記就永遠(yuǎn)不會消失,他們都在,一直都是…這些些故事都真實動人,現(xiàn)實的故事可能是更打動自己,從書里可以了解到別人的生活還是很奇妙的事情,誠懇又真摯的文筆更是讓距離更近,還是能夠從他的書里找到“嗯嗯嗯嗯嗯是是是”這樣的和諧,好像每一句感嘆都是自己發(fā)出的,好像也是因為這樣的和諧,才能夠從中得到一些力量?!跋嘤霾皇切疫\(yùn)更像是注定,相愛不是隨意是結(jié)伴遠(yuǎn)行”。想去郴州吃一碗魚粉,像以前想吃高郵的咸鴨蛋一樣,原來文字都還可以那么饞人…好看好看好看!
書也有好好的心意,有一封“讀完全書前請勿打開”的信,手寫的字好清秀,這一次也不會再把書翻壞,還有好看的書簽啊哈哈。書里有句話是“只是循著文字,就能回到過往的日子”,這也是我想寫下日記,不管是本上還是備忘錄里,在未來,也都可以再回到現(xiàn)在的某一天,能夠看到一步一步。
接下來的新路程,每一步都慎重些,盡量減少日后因偶爾的疏忽而付出更多的代價。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五
有人說,一個人生活久了,最大的毛病就是很多話都不想說,不愿被打擾,又渴望被擁抱。其實我最有感觸的是前半句,真會變得不喜歡接電話。如果能發(fā)文字,盡量不語音;如果能語音,盡量不視頻;如果能視頻,盡量不見面。這算是內(nèi)心的真實排序吧。
關(guān)于電話,如果是我撥過去的還好些,不管是跟家人、朋友閑聊還是跟人約的電話采訪,都能愉快輕松的進(jìn)行。但如果是突然接到的電話,我會有些抵觸,總會停個兩三秒再接,給自己預(yù)留一點接受時間。
或許,因為平時生活中,我不怎么需要跟別人說話,好像自然而然就有點抵觸了。在家里的時候,偶爾自言自語,有了貓之后,就開始跟它說幾句。它喵喵叫。我,什么?干啥?怎么了?就挺自然的,不覺得哪里有問題,甚至有些自得其樂。
就像劉同在新書《一個人就一個人》的序里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完整且善良,不給人添麻煩,也能在獨善其身的同時向別人伸出援手?!?BR> 這不就是說我或者和我一樣生活的人嗎?其實,每個人從小到大,從生到死,都將是一個人啊,身邊有朋友、家人、愛人,都只是某個階段的陪伴者,所有成長、坎坷、起落都要自己度過啊。
我們會遇到這這些重要的人,但我們究竟是一個人。這本書里,劉同寫了很多跟朋友、家人、自己的故事。其中兩個跟朋友相關(guān)的,我印象很深,一個篇是《朋友就是用來絕交的》,跟特別好的朋友鬧脾氣,但彼此之間相互理解,該是好朋友的還是朋友。
他說:“(發(fā)脾氣)我特指真正的好朋友。成長的壓力大,社會的壓力大,不如把憤怒發(fā)泄在好朋友身上吧,一頓亂操作,用絕交來釋放自己的憤怒。你也大可放心,他們都能承受得住。就像我的好朋友沒事就可以對我發(fā)脾氣,我永遠(yuǎn)都告誡自己:‘他們可能最近壓力太大了,沒事,我不氣,我只是出氣筒而已?!?BR> 的確,要注意發(fā)火的人、絕交的人。不然,本來只是情緒性的發(fā)泄,可能最后真的變成了大型絕交現(xiàn)場。朋友和朋友是不一樣的,有的朋友可以半年不聯(lián)系,但只要說話,就能無話不談。有的朋友可能一周聯(lián)系兩三次,但真遇到的事情的時候,不會跟對方提半句。
想起去年跟一個朋友到國外旅行的事,我們倆也認(rèn)識十多年了。剛見面時時候特別好,一起吃美食、賞美景,還在酒店的頂層無邊泳池拍照,但全天24小時在一起總免不了小摩擦,也就鬧了點不愉快,大概可以總結(jié)為能寫在日記本里“我以后再也不和某某某聯(lián)系了”那種心情爆炸吧。估計關(guān)系一般的朋友,很可能真的會生氣絕交了,但我們回來后,還是約著一起喝茶、吃小龍蝦。不是裝做什么事都沒發(fā)生過,而是知道,哪怕有不愉快的經(jīng)歷,也不影響我們之間扎實的關(guān)系。
另一個是寫中文系的學(xué)姐w,直來直去,特立獨行。w成績很好,經(jīng)常拿獎學(xué)金什么的,放棄保研去新加坡留學(xué),回來后結(jié)婚生子,在深圳定居。她是那種可以讓別人覺得活得很自我、灑脫的朋友,會調(diào)侃劉同混學(xué)生會俗氣,但也會誠心介紹他“腦子挺靈,文筆不錯”。就業(yè)這種事情上,也會給出中肯的建議。他們倆很少聯(lián)系,七年不聯(lián)系那種,但一碰面卻被其他人誤會“常見”,因為有那種朋友之間的純粹和熟悉。
好朋友,老朋友,也是真朋友。
估計劉同對很多人而言,也是這樣的存在,他一直很擅長分享自己和身邊人的故事,希望能借此給一些年輕人幫助。從《誰的青春不迷?!烽_始,到《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一個人就一個人》,十幾年了,他還在寫,也還有無數(shù)讀者等著。
他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專一、持續(xù)、認(rèn)準(zhǔn)一條路的人反而會更讓人尊重。過去十幾年在光線,我也想過跳槽,后來想明白了,我想做的事情在光線能做,但我沒做好,換個公司,依然還是要做同樣的事,那換工作的意義是什么呢?人都是在反復(fù)中成長,也總是在自我否定中重生。推翻以前堅信的東西不是容易的事,能記住并以此提醒自己,似乎就顯得更為重要?!?BR> 關(guān)于困擾無數(shù)人的焦慮,他也有所觸動:“其實不應(yīng)該焦慮的,一個人能安安心心去做一件事情的人,都不應(yīng)該焦慮。無所事事,把命運(yùn)的轉(zhuǎn)機(jī)放到行業(yè)、領(lǐng)導(dǎo)、同事、搭檔、老天爺手里的人才應(yīng)該焦慮?!?BR> 其實,劉同在寫作上也有自己的進(jìn)步和變化。比如,從隨筆到小說的嘗試,這是從開早之前就開始的,可現(xiàn)在越來越成熟、自如了。在看完最后一篇《友誼旅館》后,我專門打開電腦搜索了一下“湘南最厲害的民宿,有誼民宿”,結(jié)果可想而知,頁面上只有全國各地一連串的“友誼賓館”。
如果是像我這樣的簡述,估計很多人能帶入自己的經(jīng)歷。只不過王真行和王有誼的故事跟友誼旅館有關(guān),有了一個更具象的承載,它也讓202房間有了更特別的回憶。
如果把這個小說拍成一部電影,也挺適合倒敘和插敘的。不能一開始就暴露王有誼的過往,她應(yīng)該成為一個謎一樣的女人,就像在小說中王真行誤會的那樣,被人談?wù)?,被人猜測,實際上,她跟千千萬萬個母親一樣,只是在竭盡所能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做導(dǎo)游也好,開黑車也罷,甚至總是好心辦壞事,但她絕沒有不堪和放蕩。
最后的結(jié)局,或許遺憾,或許悲傷,但至少,王真行完成了母親的愿望,他保留了202房間,也理解了母親的善良和付出。就學(xué)會一個人吧,我們都是一個人長大。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六
劉同,又出新書了。
剛開始知道劉同,應(yīng)該是那些年看職來職往,那個言語犀利,說話直指要害的“同哥”。后來,不斷的看到他的作品問世,《誰的青春不迷茫》《我在未來等你》,后來,這本《一個人就一個人》問世。
具備多重身份的他,是光線影業(yè)的副總裁,是資深媒體人,是青年作家。出版的書籍多次獲獎。從另外一重角度來講,他是一個不斷向上、仰望天空,滿懷清澈的造夢人。
從湖南衛(wèi)視辭職,從南方為了夢想北漂,也經(jīng)歷過迷茫,后來,尋找到自己的光亮。現(xiàn)在的他,還是一個人,也不是一個人,朋友、親人、同事,以及遇見過的那些人,都在生命的某一刻,留下了印記,有了紀(jì)念,也有了淡然。
周國平說:“獨處也是一種能力。”獨處給予我們的是獨立的思考空間和與自我靈魂的對話。
劉同在微博上,寫給讀者說:“愿你可以一個人,愿你不是一個人,愿你隨時一個人。”的確,如同哥所說,這是三層祝愿??梢砸粋€人,是擁有獨處的能力;不是一個人,是希望我們有我們可以陪伴的人;隨時一個人,是希望我們可以隨時保持一個人的狀態(tài),獨立而自如。
這些細(xì)碎的文字,溫暖而篤定。一個個故事,有友情、有愛情、有親情,就像涓涓細(xì)流,進(jìn)入我們的心底。一個人不是失落,而是一種勇氣。《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在上海打拼多年后,回到小鎮(zhèn),雖然有親人在,但是依然藏不住自己內(nèi)心的追求。后來重回上海,再到后來遠(yuǎn)走他鄉(xiāng)求學(xué),最終,自己的路還是要一個人走,誰都替不了,也沒人能陪著走完全程。這樣的一個人,經(jīng)歷的不管是滄桑還是悲傷,最后都能一個人抗下并繼續(xù)向前。
一個人的追求與他人無關(guān),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就好。多年來,身邊的人來來往往,而我們,也是他人的來來往往而已。劉同在北漂的這些年里,也遇到了很多朋友,陳默、文子、柳巖、張皓宸,他們也是走過很長一段路的摯友,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也都是能經(jīng)得住一個人的洗滌。
一個人沒什么不好,就像劉同說的:“回頭看看,那么長的路,那么久的時間,人來人去,只有你在陪自己,一個人那就一個人?!币粋€人有一個人的思考,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悲歡。
原以為這本書會有一些孤獨和執(zhí)拗,其實讀完不是,更多的是溫情。這不是一個人的執(zhí)拗,不是傷感,而是一個人的獨立。書中寫道,希望你即使是兩個人,也要是一個人。具有一個人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問題能夠自我療傷,也可以一個人開心。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七
最近在《乘風(fēng)破浪的姐姐》結(jié)束后的首個成團(tuán)綜藝《姐姐的愛樂之城》中,寧靜表示至今仍未加黃齡的微信。作為共同參加了一個節(jié)目超過4個月的兩個人,沒有加微信,也不知道她只吃素的明顯的飲食偏好。這不經(jīng)讓人質(zhì)疑成年后的友誼怎么這么不容易。
不僅是友誼,包括人生的一些感悟,讀讀劉同的新書《一個人就一個人》,你會收獲不一樣的感悟。
《一個人就一個人》可以說寫的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歷程,文風(fēng)一貫的溫暖,全書沒有什么波瀾起伏,沒有什么手法起伏,只是很真誠的將自己的過往和感悟攤開來,讓讀的人不知不覺間將自己的感情帶入。
在我們一路成長中,朋友就是不斷地結(jié)交、失去、再結(jié)交再失去。小時候,我們都有那個手拉手一起走,拉勾勾要做一輩子朋友的伙伴,而今是否都漸行漸遠(yuǎn),甚至消失在歲月里。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八
此時我剛剛讀完《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我的心中升起淡淡的憂傷,雷秋·喬伊斯到底在訴說什么?主人公哈羅德于一個星期二早晨接到一位二十年前的老友奎尼·軒尼斯的一封信,信中說奎尼得了癌癥,在貝里克的一個療養(yǎng)院內(nèi),這里屬于英國北部蘇格蘭的地方,而哈羅德此時住在英國南部英格蘭的金斯布里奇。
哈羅德給奎尼寫了回信,但這信是哈羅德自己送去的,經(jīng)過與一個加油站女孩的聊天,哈羅德突然想走著去貝里克,因為哈羅德相信只要他走著,奎尼就會活著。因為這樣一個信念哈羅德從金斯布里奇步行到了貝里克,歷時87天,途行627里。
但我感覺這不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故事,哈羅德此時已經(jīng)年邁,在途行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他回憶了自己過往的生活,在其幼年時就離家出走的母親,酗酒的父親,十六歲時父親丟給他一個大衣讓他離開家,與兒子戴維深深的隔閡和戴維的離世,與妻子莫琳深深的隔閡,導(dǎo)致后來的分居。
這些回憶都深深的折磨著哈羅德,但在途行的路上這些回憶卻常常出現(xiàn)在他的腦海,在哈羅德離開的這段日子莫琳也想起了以前的生活,為什么就和丈夫走到了這樣的地步,莫琳將戴維的離世怪罪到哈羅德頭上,說他不是一個好父親,從來沒有給過戴維關(guān)愛,后來莫琳翻看了一部相冊,看到哈羅德和戴維的合影。
感覺到他們父子以前是嘗試過好好溝通的,莫琳也進(jìn)行了一些自我批判,在哈羅德行走的時間內(nèi),他們都直面了這二十年來都不愿面對的內(nèi)心世界,他們發(fā)現(xiàn)都深愛著對方,最終得以化解,莫琳也搬回去和哈羅德一起住,他們想起了剛認(rèn)識時的場景,都想起當(dāng)時認(rèn)識時的玩笑,他們都笑了。
一個人的朝圣,與其說走在路上,不如說走到心中,面對一些我們不敢面對或不愿面對的心結(jié),只有我們勇敢面對才能打開心結(jié),最終獲得理解、獲得幸福。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九
別再這樣,不努力,不挽留,然后催眠自己說一切都是命運(yùn)。
在這樣一個雨天里,安安靜靜地看這么一本書,和神靈對話,和自己對吟。
好像常聽電視里提起“行走的力量”,但從未這樣做過,甚至這樣想一想。直至這樣一個陰沉的天,讀到了這樣一本安靜的書——《一個人的朝圣》。關(guān)于死亡的儀式,關(guān)于對生命敬仰的故事。
不知故事緣起何時,是一張粉色的信紙,一串慌亂的字母,亦或是生活乏味、夫妻疏離令哈德羅踏上672英里的徒步旅行,穿越87天的時光隧道。如此一段旅程,為了救老友奎妮——一個癌癥病友,為了給予她生的勇氣,哈德羅堅信自己的步伐可以讓奎妮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就是這樣一瞬,腦海中的一個念頭,卻引起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
走,走,走。這是唯一的語言。一個60歲退休老人在這一個字眼中奮力抓住了一縷陽光,系在腰間。我也嘗試著想象,在一條路上走下去,永遠(yuǎn)不停,忘卻疲勞,抹去不愉快,享受一路風(fēng)光。這些腳步,無關(guān)他人,只屬于我自己。這將是一段治愈心靈的旅程,一份送給自己的禮物。書本告訴我,走路并不簡單。踩著一雙帆布鞋旅行,無疑對他的腳是一種折磨。然而哈德羅淡然面對腳上的水泡、膿包,一路想著: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一路走著,似乎也在挽救自己。走啊走,他的精氣神變了,變得自信;走啊走,他不再相信注定的命運(yùn),堅持著信仰。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十
很久了,沒有完整地讀過一本書,直到這次,讀《一個人的朝圣》,然后竟然想寫點什么!
故事的主人公哈羅德,在釀酒廠干了四十年的銷售代表,既無朋友,也無敵人,一輩子小心冀冀地為人,在妻子的眼里,他既不是一個稱職的丈夫,更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然后這一切抱怨積累到他們唯一的兒子自殺時到達(dá)頂點,然后,他們分居了,夫妻疏離,形同陌路。直到有一天,哈里德收到了那封遠(yuǎn)方的來信,他唯一曾經(jīng)的老友奎妮身患癌癥,寫信告別。故事就從這里開始了,一個人的朝圣就從這里開始了。
如果沒有奎妮的那封告別信,也許哈里德的一生就這樣在和妻子感情的日漸疏遠(yuǎn)中過去了,但不幸的是奎妮竟然身患癌癥,震驚悲痛之余的哈里德終于坐不住了,他要徒步去看望奎妮,他要讓奎妮相信: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從此之后,1個人,87天,627英里,哈里德就這樣走了下去,沒有好的裝備好的鞋子,沒有手機(jī),甚至沒有銀行卡,但他終于完成了這偉大的一個人的朝圣,他終于做到了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父親,雖然兒子已經(jīng)不在人世,但在他的心目中,兒子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他們;終于他再次讓妻子相信自己是一名最出色的丈夫,他們的愛情回歸了。
很喜歡書中的一段話,“走在通向碼頭的路上,真相如刺破黑暗的光線襲來。她和哈羅德湊和這么些年的原因并不是戴維,甚至不是因為同情。她忍過這些年,是因為無論和哈羅德在一起的日子有多孤獨,沒有他的世界只會更加孤單?!笔前?,我們有時候?qū)τ谏磉叺娜肆?xí)以為常,沒有覺得兩個人在一起是多么的來之不易,甚至?xí)籼迣Ψ降闹T多缺點,但一旦那個人,如果你身邊的那個人突然就走了的話你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你們彼此是多么的不舍,原來你們彼此是如此的誰也離不開誰,如此的相愛!
一個人的朝圣,哈里德帶給我們的不止是徒步627英里沿途收獲的感動,不止是對兒子對妻子那深深的愛,還有對友情的執(zhí)著,對信念的執(zhí)著,所以,無論任何時候請相信自己相信愛!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十一
主人公哈羅德是一個平凡的,甚至可以說是平庸的,退休剛半年的老頭,有一天收到一封信,是前同事奎妮寫來的,信中說她得了癌癥,命不久矣,特寫信來告別。
哈羅德一開始只是想寫封簡短的回信給她,然而在他走出家門去寄這封信的過程中,有了一個突如其來的想法:他要徒步走路去看望她,給她一個信念,那么她就會一直等著他的到來,那么她就暫時不會死。
然后他就什么準(zhǔn)備都沒做,直接非常倉促地上路了,而且就這樣一路走了過去,從英國最西南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歷時87天,行程627英里(1009公里)。
奎妮確實也撐到了哈羅德到達(dá)的那一天,當(dāng)然最后還是死了。
幾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故事脈絡(luò),寫了整整一本書。當(dāng)然,主線只是一個殼子,很多相干不相干的事情可以往里裝,比如他在路上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事,形形色色的人,他過去的生活,他的各種回憶,他思想的變化等等。
想說幾點:
1、前半部分非常強(qiáng)調(diào)信念的重要性,但后面又很刻意地給破除了;
2、一直到四分之三處,我都以為哈羅德和奎妮以前一定有過羅曼史,結(jié)果是并沒有;
3、最后二人病房相見,我認(rèn)為會是重頭戲,作者一定會在這里大費(fèi)筆墨,哪怕二人牽牽手,或者眼神交流什么的,結(jié)果卻是啥也沒有,奎妮已經(jīng)病入膏肓,躺在那里,跟活死人似的。
瞧瞧,我和大師的差距有多大。
最后摘錄幾句佳句:
1、好像他等了一輩子,就是為了走這一趟。
2、“我承認(rèn)貝里克很遠(yuǎn),我沒有合適的裝備,也沒經(jīng)過什么訓(xùn)練,但或許有一天你也會做一件毫無邏輯可言的事。人們會說你為什么要這么做?那時你可能就會想起我,然后堅持下去。”
3、我覺得自己離起點越來越遠(yuǎn),但也離終點越來越遠(yuǎn)。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十二
一位退休不久的六十歲老人,在遠(yuǎn)方的朋友寄來一封“小吃一驚”的癌癥晚期道別信后,他毅然決然的認(rèn)為他可以拯救他的朋友。于是,開始了徒步之旅。
他并不是一個佛教徒,但他在路途中明白了信仰的重要性。他一路往北,沒有手機(jī)、沒有徒步鞋、甚至沒有指南針,全然靠著自己的堅定信念,勇往直前。他學(xué)會了在野外如何烹飪食物,什么樣的蘑菇可是食用,他明白如何能夠避開危險……他感受著大自然賦予他的能量,他體驗著前所未有的幸福。盡管路途使他精疲力盡,可他卻堅定他的堅持會拯救一個生命。
孤獨的時候,他開始回憶,他想起他剛遇見妻子的時刻。那是一段想起就心頭甜蜜的羅曼史,在偶然的一次聚會上,他穿過人群一眼就看到了她,她多么驚艷美麗,他在她的身上停滯,他呼吸急促。他大膽而自信的走到她面前,撩起她柔美的秀發(fā),他在她耳邊輕輕說了一句話,繼而他們就發(fā)瘋般大笑不止。于是,他們約會、旅行,結(jié)婚、生子。
已經(jīng)有二十年他沒有再和妻子親密過了,只是因為他死去的兒子。妻子把責(zé)任全都怪罪在這位父親身上,責(zé)備他,他沒有做好父親的責(zé)任。他的愧疚感充斥著他的內(nèi)心,他一定又想起兒子不顧一切向海水深處奔跑的情景,一個巨浪將兒子弱小的身影打翻,旁邊的救護(hù)員慌忙跳進(jìn)海里救出了兒子,他卻在岸邊解鞋帶。他愧疚,他不配做個父親。夜的寧靜使他肆無忌憚的想著,想著,他覺得自己和兒子之間的溝壑再也無法填補(bǔ)。自從兒子上吊自殺之后,他與妻子就漸行漸遠(yuǎn)了。兒子生前有抑郁癥,他反省這個做父親的,他應(yīng)該可以挽回點什么,發(fā)現(xiàn)一切都無動于衷了。
此時,他最好的朋友,在生命終將奄奄一息之時,他想大怒一場,在此一搏。他的腳因為長時間摩擦起滿了水泡,他不再年輕的筋骨因為摔跤而更加疼痛緩慢。一路上,他昏倒過,善良的人們總是幫助他,為他治病,鼓勵他,贊賞他的勇氣和毅力。他明白,這世界終會有美好降臨,即使是那些素未謀面的人,他們的故事,他們的善行,都刻在這樣一位朝圣者心里。他帶著他們虔誠的愛和美好的祝福繼續(xù)前行,感動的淚早已洗刷了他那顆因為世俗而污穢不堪的心,他變得柔弱、變得慈愛、變得寬恕。
一只小狗跟著他,他擔(dān)心他因為沒有足夠的食物而使小狗忍饑挨餓,所以他試圖用石子趕走小狗??尚」芬琅f跟著,步伐堅定穩(wěn)健。于是,小狗就陪著他走了一段曼妙的旅程。小狗它沒有名字,有名字的小狗就會成為他的寵物,它就是小狗,它是自由的朝圣者。小狗在一個夜晚消失了,他回頭去找,原來它臥在一個年輕女孩的腳旁,繼而女孩扔一顆石子,小狗跟著女孩上了車。本來他想叫住那個女孩和那只小狗,可他發(fā)現(xiàn)他不知以何種身份,他感謝小狗陪他走了這么一段路,小狗對它主人的選擇是自由的。
他也曾徘徊,也曾想放棄,因為這實在太累了。可他明白距離終點越來越近了,往前走一步就又進(jìn)一步。他終于看到了他的朋友,他看著那瘦小的骨瘦如柴的背影,她像是有兩個頭,因為腫瘤凸出的緣故。他告訴她,他走了很遠(yuǎn)的路來看望她,只是想和她道別。他給她買了很多禮物,她靜悄悄的,蒼白無力的眼神早已預(yù)想這一切,她像平靜的湖泊,又像翻滾的波濤,總之她是神秘莫測的。她好像有很多話想要說,但生命的旅途就要結(jié)束,病痛使她失去了說話的自由??伤琅f記起了她這位善良的朋友,她終于想起了,后來,她就離開在一束光中。
他看著自己手里的石英,回想著自己做過的錯事,就在那一瞬,煙消云散。
他緊緊抱住自己的妻子。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十三
對于奎妮來說,是信念的支撐。當(dāng)她聽到他的好朋友要來看她,不是開車下午就到,而是要走上好幾十天,是為了能夠醫(yī)治她的疾病。這是多么大的信心和鼓舞。并非真的可以醫(yī)治癌癥,但卻是這份信念,讓奎妮堅強(qiáng)快樂的撐過了最后的歲月,最后見到哈羅德之后,她滿意的微笑著離開了世界。
對于哈羅德來說,是內(nèi)省和醫(yī)治。內(nèi)省這么多年來對于家庭的失職,也醫(yī)治他對于妻子,對于優(yōu)秀卻最終吸毒而亡的兒子的愧疚和負(fù)罪感。是哈羅德重新想起起初對妻子莫琳的愛情,和現(xiàn)在仍然深埋心底的愛。
對于莫琳來說,是獨處的時間,是理解。獨處的時間讓莫琳清楚的看見自己的內(nèi)心,即便是兩個人分房睡了20年,即便曾經(jīng)覺得這個人無關(guān)緊要,甚至希望不要看見他。但是最后,她深深的發(fā)現(xiàn),丈夫永遠(yuǎn)是他心頭最溫柔的愛,是最深切的依靠。這就是婚姻,深沉又平淡的愛情。她也原諒了哈羅德在兒子生命中教育和保護(hù)的缺席,理解哈羅德年幼被母親拋棄的困境。
他們六十多歲的時候又重新戀愛了。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十四
我一直喜歡徒步,喜歡行走。乍看《一個人的朝圣》書名,以為是關(guān)于遠(yuǎn)行與信仰的。翻開看,是講述一個老頭兒由寄信引發(fā)了徒步行走到英國另一端去看望癌癥晚期舊友的故事。而隱于此表面情節(jié)背后,是老頭哈羅德對自己一生的回思。以及在一個信念的支持下他徒步行走87天,途行627公里過程中發(fā)生的故事。而這個信念,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真的可以堅持徒步穿越整個英國,出現(xiàn)到好友的身邊,她的癌癥就會痊愈,就會活著。最終,他真的做到了,而故事的結(jié)局溫情而感人。
徒步行走的哈羅德此時已經(jīng)年邁,在途行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他回憶了自己過往的生活,在其幼年時就離家出走的母親,酗酒的父親,與兒子戴維深深的隔閡和戴維的自殺,與妻子莫琳深深的隔閡,導(dǎo)致后來的分居。
這些回憶都深深的折磨著哈羅德,或許他的出行,某一種程度上是潛意識想逃離這一切。在遇上了行行色色的路人,聽他們講述各自不同的故事。哈羅德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幸或不幸的劇情,但究竟能擁有怎樣的生活,得看自己如何演繹。他在行走中放下了對舊事的心結(jié),重新喚醒了內(nèi)心深處對妻子深深的愛。而當(dāng)妻子驅(qū)車前來希望他回家時,她看到了這個男人的改變:“他當(dāng)然沒有長高長胖,但看著這個滿面風(fēng)霜的男人,黑色牛皮一樣的皮膚、卷曲的頭發(fā),她突然覺得自己像張白紙一樣平平無奇,不堪一擊。是他那種生命力使她顫抖,好像他終于成了早該成為的男人?!?BR> 看到這里,我閉上眼想象哈羅德臉上煥發(fā)的光彩,莫琳眼中悲喜交加的神情。
是什么讓他改變?我變成哈羅德的隨行者,跟著他的腳步,感受路面的崎嶇;隨著他的目光,辯識草叢間各式植物;和他一起聽路過的人們談笑的聲音;然后,我傾聽哈羅德內(nèi)心的聲音。
我好像找到了答案。一個人的朝圣,與其說走在路上,不如說這是一場心和靈魂的行走。跳出平凡庸俗的生活,在行走中找到自己的存在。用自己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用自己的感受去體驗所發(fā)生的一切。勇敢面對內(nèi)心,面對曾經(jīng)不愿意觸碰的心結(jié),將它打開,釋放。
原來,行走是為了找回自己。哈羅德最初并不這么想,他只是突然間冒出這樣的念頭,決定馬上行動,不借助其他交通工具,徒步走到好朋友面前,他覺得只要他做到了,好朋友奎妮也一定能夠做到。他就這樣堅定信念,始終在內(nèi)心中深深相信,最終來到奎妮的病床前。
奎妮并沒有因為哈羅德的到來而痊愈,但她在等待的過程中,瘦弱的身體里似是被注入了強(qiáng)大的力量,讓她也執(zhí)著地等待,最后安然地離去。哈羅德也與妻子最終偕行,如初遇般,相視而笑。
我想,我們偶爾也需要“出走”一次,去尋找真正的自己。去追尋內(nèi)心的聲音,嘗試一次為信念而執(zhí)著行走。
一本好的小說,能夠吸引讀者閱讀的欲望,能夠引起讀者的深思,能夠讓人期待不同的生活,產(chǎn)生與以往不同的想法?!兑粋€人的朝圣》便是這樣的一本書。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十五
“過去那二十年就這樣被抽絲剝繭、原形畢露,他再也無法躲到那些平淡無奇或陳腔濫調(diào)背后,與這片土地上一切細(xì)節(jié)一樣,所有偽裝都不復(fù)存在了。沒有誰可以想象這樣的孤單。”有時候我們走得太遠(yuǎn),以至于忘了從哪里出發(fā)。激情注定無法長久,玫瑰色的光環(huán)一旦隱去,生活開始?xì)w于平淡,我們幾乎都渴望對方的拯救。但往事如煙,心懷的熱切,在現(xiàn)實中慢慢冷卻。
我們以為是生活辜負(fù)了我們,其實是我們錯過了生活。小說中“一路上我記起了很多東西。很多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忘了的回憶。有些回憶很不容易,但大部分都很美。我很害怕,我怕有一天,或許很快,我就會又把它們弄丟,這一次永遠(yuǎn)都找不回來了。”
六十歲的哈羅德菲萊,默默無聞地在釀酒廠干銷售四十年,沒有升遷沒有朋友。他和妻子生活在英國鄉(xiāng)間,情感疏離,生活平靜過了一日又一日。但這種日子的打破是因為二十多年未見的老友珍妮的一封來信。珍妮因患癌癥來寫信告別,哈羅德情緒復(fù)雜噴薄而出,寫了封簡短的回信。寄信途中,他錯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筒,越走越遠(yuǎn)。后來因為一句話他決心橫跨英格蘭,就這樣走著去見珍妮,哈羅德心中有這么一個信念:只要他堅持走下去,珍妮就會活下來!
一個人的朝圣,這是一次心靈救贖之旅。在漫長而艱難的旅途中,哈羅德回憶起人生中的很多失意,包括酒鬼無能的父親,離家出走的母親,疏離他的兒子戴維,被他辜負(fù)的妻子莫林,二十年前不辭而別的好友珍妮……哈羅德曾經(jīng)對幸福的希冀,曾想要努力成為一個好丈夫、好父親,然而因為他童年的經(jīng)歷無法讓他給出“愛的表達(dá)”,和妻子兒子疏離錯過。
面對痛苦,才會超越。傷口只有重新剖開,才能有愈合的可能。“他可以原諒自己的父母不想要自己,不教他怎么去愛,甚至不教他怎么表達(dá)愛,他可以原諒他的父母,還有他們父母的父母。他只想把自己的孩子要回來?!北让\(yùn)更慘的是屈服和逃避,麻木自我只會帶來惡性循環(huán)的毀滅。只有踏上回歸心靈的朝圣之路,我們才能實現(xiàn)自我的救贖。
“為了堅持到底,他一定要誠實坦然地面對最初推動自己邁出步子的感覺。別人選擇的方法不同并沒有關(guān)系,這是無法避免的?!薄拔覀冇帽M全身的力量和意志往前走,心里清楚自己是永遠(yuǎn)不可能到達(dá)的,然而就算永遠(yuǎn)也無法到達(dá),我們?nèi)匀贿x擇往前走,這就是生命?!敝挥猩狭寺?,才回的了家。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一
這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卻讓我愛上了這本書,依舊記得當(dāng)我拿到這本“錯”書時的神情,原本要買的是另外一本,只因自己的大意讓我和《一個人的朝圣》有了奇妙的緣分,從此這本書陪我走了一段奇妙之旅。
剛剛讀完《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我的心中升起淡淡的憂傷,雷秋。喬伊斯到底在訴說什么?主人公哈羅德于一個星期二早晨接到一位二十年前的老友奎尼。軒尼斯的一封信,信中說奎尼得了癌癥,在貝里克的一個療養(yǎng)院內(nèi),那里屬于英國北部蘇格蘭的地方,而哈羅德此時住在英國南部英格蘭的金斯布里奇。
哈羅德給奎尼寫了回信,但這信是哈羅德自己送去的,經(jīng)過與一個加油站女孩的聊天,哈羅德突然想走著去貝里克,因為哈羅德相信只要他走著,奎尼就會活著。因為這樣一個信念哈羅德從金斯布里奇步行到了貝里克,歷時87天,途行627里。
但我感覺這不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故事,哈羅德此時已經(jīng)年邁,在途行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他回憶了自己過往的生活,在其幼年時就離家出走的母親,酗酒的父親,十六歲時父親丟給他一個大衣讓他離開家,與兒子戴維深深的隔閡和戴維的離世,與妻子莫琳深深的隔閡,導(dǎo)致之后的分居。
這些回憶都深深的折磨著哈羅德,但在途行的路上這些回憶卻常常出此刻他的腦海,在哈羅德離開的這段日子莫琳也想起了以前的生活,為什么就和丈夫走到了這樣的地步,莫琳將戴維的離世怪罪到哈羅德頭上,說他不是一個好父親,從來沒有給過戴維關(guān)愛,之后莫琳翻看了一部相冊,看到哈羅德和戴維的合影。
感覺到他們父子以前是嘗試過好好溝通的,莫琳也進(jìn)行了一些自我批判,在哈羅德行走的時間內(nèi),他們都直面了這二十年來都不愿應(yīng)對的內(nèi)心世界,他們發(fā)現(xiàn)都深愛著對方,最終得以化解,莫琳也搬回去和哈羅德一齊住,他們想起了剛認(rèn)識時的場景,都想起當(dāng)時認(rèn)識時的玩笑,他們都笑了。
一個人的朝圣,與其說走在路上,不如說走到心中,應(yīng)對一些我們不敢應(yīng)對或不愿應(yīng)對的心結(jié),只有我們勇敢應(yīng)對才能打開心結(jié),最終獲得理解、獲得幸福。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二
記得上大學(xué)時,班里有一個同學(xué)很喜歡獨來獨往,他很少往人多的地方鉆。記得有一次跟他聊天,他說了一句話:“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我一聽,竟覺得很有道理。人是群居動物,如果只有一個人,便很難生存下去,但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為生活奔波了一整天之后,回到自己的一隅小天地,總會有某個時刻,讓你感覺到孤獨。
有時候,明明朋友很多,明明生活很精彩,明明笑容很燦爛,卻仍會覺得獨孤,也常常會在喧囂的人群中,莫名地想要擁有一個人的獨處時光。青年作家劉同在新書《一個人就一個人》中寫道:一個人,是歲月成長,是人生日常,一個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
細(xì)細(xì)想來,確實如此。一個人想要成長,就要學(xué)會獨自面對更多問題。
劉同在上中學(xué)的時候,總是跟在班里的一位同學(xué)身后,他們放學(xué)后經(jīng)常在一起玩。有一天放學(xué)了,那位同學(xué)突然對他說:“我要回家了,不玩了?!眲⑼瑔査骸澳俏以趺崔k?”同學(xué)很疑惑地看著他,之后很嚴(yán)肅地回答道:“我是你爸嗎?你該去哪就去哪,問我干嗎?我又不是你,真的太可笑了?!?BR> 聽同學(xué)這樣說,他一時之間感到很難過。那一天,他獨自在學(xué)校的花壇上坐了很久,終于意識到自己太想和別人建立某種關(guān)系,就像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總喜歡說“我和你是一邊的”“我是你的人”之類的話,只是因為太沒有安全感,所以希望能和他人抱團(tuán)取暖。
因為這件事情,他明白了什么是獨立。你可以和另一個人情投意合,可以和另一個結(jié)伴同行,但是不要去依賴這些關(guān)系,你應(yīng)該要有獨自面對問題的能力。一個人只有不再依賴任何關(guān)系,能夠獨立面對世界,他才能與外面的世界平等對談,不然與世界相比,你永遠(yuǎn)是渺小的。如果你看過《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并且喜歡它,那么,你還可以看一看《一個人就一個人》。
如果說《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寫的是一個人面對世界時的各種復(fù)雜情緒,而后明白,原來孤獨能讓自己成長,讓自己擁有獨立的世界,不再羨慕別人,那么,《一個人就一個人》便是以這樣不再羨慕他人的目光,去欣賞、探索世界后寫下的全新感悟。
就如文中所說的:孤獨也好,寂寞也罷,都是我們成為獨立個體的掙扎過程,不要因為痛苦、、害怕就一頭鉆進(jìn)別人的世界。你站在這里,就代表著自己,是一道風(fēng)景。
突然想起這首詩:你站在橋上看風(fēng)景,看風(fēng)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三
和以前一樣,看完同哥的書,總是會期待下一本。同哥的書也是在跟讀者們作者約定,一些二維碼,一封看完全書后再打開讀的信。
從他的文字中,這次也不例外的,收獲了感動,也是滿滿的正能量,總是能夠引起共鳴。
人生經(jīng)驗:《23個從別人身上偷來的小閃光點》《38歲的我想跟你聊8個新感受》。
一個人就一個人,即使兩個人,也要保持一個人的思考與獨立。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四
是劉同的新書,看這樣的故事散文沒有負(fù)擔(dān),短短幾天就能翻完整本。又發(fā)現(xiàn)原來周深和劉同是好朋友,周深簡直破壁機(jī)!劉同也是我喜歡的墻頭,是很喜歡的作家。
之前看過“青芒”系列的三本書,去過劉同在重慶的簽售會,沒來得及排隊遠(yuǎn)遠(yuǎn)的看到了他,希望有機(jī)會見到,都是在好幾年之前,由于現(xiàn)在想起來當(dāng)初并沒有多少大不了的事情,會覺得喜歡青芒這幾本書,總有一些為賦新詞強(qiáng)說愁的意味在;也可能現(xiàn)在看起來的小小困難,真的困擾到了當(dāng)時的我。
無論如何,再看看做摘抄的時候把光亮翻壞,還有過去的日記里,都看得出來:這幾本書都一定是鼓勵和治愈到了這幾年的我。既然是陪伴了那么久的作家,所以呀,劉同的書就總會讓我覺得很溫暖,好像字里行間都會跟你說“大家都會這樣沒有關(guān)系的要努力一切都很好呀…”,這一本也不例外。
書名叫一個人就一個人,建立且享受自己的世界又用不一樣的目光和角度去欣賞外界,書里是一個個小故事,一個人從應(yīng)該到可以到就一個人。一個人不是數(shù)量上的單獨,只是在有了身邊一切之后還是能保持獨立的人格,能夠很好的度過一個人的時間。好像也正是因為現(xiàn)在的我還沒有真正體會那么多,還對即將到來的“遠(yuǎn)行”有恐懼,所以對這本書更有興趣,覺得還是能夠從中得到鼓勵,也可以看到學(xué)習(xí)到,這樣一個厲害的人,他是怎樣的。
書里好多章節(jié)太容易讓人淚目:“從不后悔遇見你”里小琴和lucas奇妙又幸運(yùn)又像是命中注定的相遇,好期待他們故事的后續(xù);“友誼旅館”中的媽媽,兒子對她從誤解到后來長大理解接納;寫奶奶的情節(jié),其實也像尋夢環(huán)游記里一樣,真正的親情和愛,沒有忘記就永遠(yuǎn)不會消失,他們都在,一直都是…這些些故事都真實動人,現(xiàn)實的故事可能是更打動自己,從書里可以了解到別人的生活還是很奇妙的事情,誠懇又真摯的文筆更是讓距離更近,還是能夠從他的書里找到“嗯嗯嗯嗯嗯是是是”這樣的和諧,好像每一句感嘆都是自己發(fā)出的,好像也是因為這樣的和諧,才能夠從中得到一些力量?!跋嘤霾皇切疫\(yùn)更像是注定,相愛不是隨意是結(jié)伴遠(yuǎn)行”。想去郴州吃一碗魚粉,像以前想吃高郵的咸鴨蛋一樣,原來文字都還可以那么饞人…好看好看好看!
書也有好好的心意,有一封“讀完全書前請勿打開”的信,手寫的字好清秀,這一次也不會再把書翻壞,還有好看的書簽啊哈哈。書里有句話是“只是循著文字,就能回到過往的日子”,這也是我想寫下日記,不管是本上還是備忘錄里,在未來,也都可以再回到現(xiàn)在的某一天,能夠看到一步一步。
接下來的新路程,每一步都慎重些,盡量減少日后因偶爾的疏忽而付出更多的代價。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五
有人說,一個人生活久了,最大的毛病就是很多話都不想說,不愿被打擾,又渴望被擁抱。其實我最有感觸的是前半句,真會變得不喜歡接電話。如果能發(fā)文字,盡量不語音;如果能語音,盡量不視頻;如果能視頻,盡量不見面。這算是內(nèi)心的真實排序吧。
關(guān)于電話,如果是我撥過去的還好些,不管是跟家人、朋友閑聊還是跟人約的電話采訪,都能愉快輕松的進(jìn)行。但如果是突然接到的電話,我會有些抵觸,總會停個兩三秒再接,給自己預(yù)留一點接受時間。
或許,因為平時生活中,我不怎么需要跟別人說話,好像自然而然就有點抵觸了。在家里的時候,偶爾自言自語,有了貓之后,就開始跟它說幾句。它喵喵叫。我,什么?干啥?怎么了?就挺自然的,不覺得哪里有問題,甚至有些自得其樂。
就像劉同在新書《一個人就一個人》的序里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完整且善良,不給人添麻煩,也能在獨善其身的同時向別人伸出援手?!?BR> 這不就是說我或者和我一樣生活的人嗎?其實,每個人從小到大,從生到死,都將是一個人啊,身邊有朋友、家人、愛人,都只是某個階段的陪伴者,所有成長、坎坷、起落都要自己度過啊。
我們會遇到這這些重要的人,但我們究竟是一個人。這本書里,劉同寫了很多跟朋友、家人、自己的故事。其中兩個跟朋友相關(guān)的,我印象很深,一個篇是《朋友就是用來絕交的》,跟特別好的朋友鬧脾氣,但彼此之間相互理解,該是好朋友的還是朋友。
他說:“(發(fā)脾氣)我特指真正的好朋友。成長的壓力大,社會的壓力大,不如把憤怒發(fā)泄在好朋友身上吧,一頓亂操作,用絕交來釋放自己的憤怒。你也大可放心,他們都能承受得住。就像我的好朋友沒事就可以對我發(fā)脾氣,我永遠(yuǎn)都告誡自己:‘他們可能最近壓力太大了,沒事,我不氣,我只是出氣筒而已?!?BR> 的確,要注意發(fā)火的人、絕交的人。不然,本來只是情緒性的發(fā)泄,可能最后真的變成了大型絕交現(xiàn)場。朋友和朋友是不一樣的,有的朋友可以半年不聯(lián)系,但只要說話,就能無話不談。有的朋友可能一周聯(lián)系兩三次,但真遇到的事情的時候,不會跟對方提半句。
想起去年跟一個朋友到國外旅行的事,我們倆也認(rèn)識十多年了。剛見面時時候特別好,一起吃美食、賞美景,還在酒店的頂層無邊泳池拍照,但全天24小時在一起總免不了小摩擦,也就鬧了點不愉快,大概可以總結(jié)為能寫在日記本里“我以后再也不和某某某聯(lián)系了”那種心情爆炸吧。估計關(guān)系一般的朋友,很可能真的會生氣絕交了,但我們回來后,還是約著一起喝茶、吃小龍蝦。不是裝做什么事都沒發(fā)生過,而是知道,哪怕有不愉快的經(jīng)歷,也不影響我們之間扎實的關(guān)系。
另一個是寫中文系的學(xué)姐w,直來直去,特立獨行。w成績很好,經(jīng)常拿獎學(xué)金什么的,放棄保研去新加坡留學(xué),回來后結(jié)婚生子,在深圳定居。她是那種可以讓別人覺得活得很自我、灑脫的朋友,會調(diào)侃劉同混學(xué)生會俗氣,但也會誠心介紹他“腦子挺靈,文筆不錯”。就業(yè)這種事情上,也會給出中肯的建議。他們倆很少聯(lián)系,七年不聯(lián)系那種,但一碰面卻被其他人誤會“常見”,因為有那種朋友之間的純粹和熟悉。
好朋友,老朋友,也是真朋友。
估計劉同對很多人而言,也是這樣的存在,他一直很擅長分享自己和身邊人的故事,希望能借此給一些年輕人幫助。從《誰的青春不迷?!烽_始,到《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一個人就一個人》,十幾年了,他還在寫,也還有無數(shù)讀者等著。
他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專一、持續(xù)、認(rèn)準(zhǔn)一條路的人反而會更讓人尊重。過去十幾年在光線,我也想過跳槽,后來想明白了,我想做的事情在光線能做,但我沒做好,換個公司,依然還是要做同樣的事,那換工作的意義是什么呢?人都是在反復(fù)中成長,也總是在自我否定中重生。推翻以前堅信的東西不是容易的事,能記住并以此提醒自己,似乎就顯得更為重要?!?BR> 關(guān)于困擾無數(shù)人的焦慮,他也有所觸動:“其實不應(yīng)該焦慮的,一個人能安安心心去做一件事情的人,都不應(yīng)該焦慮。無所事事,把命運(yùn)的轉(zhuǎn)機(jī)放到行業(yè)、領(lǐng)導(dǎo)、同事、搭檔、老天爺手里的人才應(yīng)該焦慮?!?BR> 其實,劉同在寫作上也有自己的進(jìn)步和變化。比如,從隨筆到小說的嘗試,這是從開早之前就開始的,可現(xiàn)在越來越成熟、自如了。在看完最后一篇《友誼旅館》后,我專門打開電腦搜索了一下“湘南最厲害的民宿,有誼民宿”,結(jié)果可想而知,頁面上只有全國各地一連串的“友誼賓館”。
如果是像我這樣的簡述,估計很多人能帶入自己的經(jīng)歷。只不過王真行和王有誼的故事跟友誼旅館有關(guān),有了一個更具象的承載,它也讓202房間有了更特別的回憶。
如果把這個小說拍成一部電影,也挺適合倒敘和插敘的。不能一開始就暴露王有誼的過往,她應(yīng)該成為一個謎一樣的女人,就像在小說中王真行誤會的那樣,被人談?wù)?,被人猜測,實際上,她跟千千萬萬個母親一樣,只是在竭盡所能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做導(dǎo)游也好,開黑車也罷,甚至總是好心辦壞事,但她絕沒有不堪和放蕩。
最后的結(jié)局,或許遺憾,或許悲傷,但至少,王真行完成了母親的愿望,他保留了202房間,也理解了母親的善良和付出。就學(xué)會一個人吧,我們都是一個人長大。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六
劉同,又出新書了。
剛開始知道劉同,應(yīng)該是那些年看職來職往,那個言語犀利,說話直指要害的“同哥”。后來,不斷的看到他的作品問世,《誰的青春不迷茫》《我在未來等你》,后來,這本《一個人就一個人》問世。
具備多重身份的他,是光線影業(yè)的副總裁,是資深媒體人,是青年作家。出版的書籍多次獲獎。從另外一重角度來講,他是一個不斷向上、仰望天空,滿懷清澈的造夢人。
從湖南衛(wèi)視辭職,從南方為了夢想北漂,也經(jīng)歷過迷茫,后來,尋找到自己的光亮。現(xiàn)在的他,還是一個人,也不是一個人,朋友、親人、同事,以及遇見過的那些人,都在生命的某一刻,留下了印記,有了紀(jì)念,也有了淡然。
周國平說:“獨處也是一種能力。”獨處給予我們的是獨立的思考空間和與自我靈魂的對話。
劉同在微博上,寫給讀者說:“愿你可以一個人,愿你不是一個人,愿你隨時一個人。”的確,如同哥所說,這是三層祝愿??梢砸粋€人,是擁有獨處的能力;不是一個人,是希望我們有我們可以陪伴的人;隨時一個人,是希望我們可以隨時保持一個人的狀態(tài),獨立而自如。
這些細(xì)碎的文字,溫暖而篤定。一個個故事,有友情、有愛情、有親情,就像涓涓細(xì)流,進(jìn)入我們的心底。一個人不是失落,而是一種勇氣。《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在上海打拼多年后,回到小鎮(zhèn),雖然有親人在,但是依然藏不住自己內(nèi)心的追求。后來重回上海,再到后來遠(yuǎn)走他鄉(xiāng)求學(xué),最終,自己的路還是要一個人走,誰都替不了,也沒人能陪著走完全程。這樣的一個人,經(jīng)歷的不管是滄桑還是悲傷,最后都能一個人抗下并繼續(xù)向前。
一個人的追求與他人無關(guān),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就好。多年來,身邊的人來來往往,而我們,也是他人的來來往往而已。劉同在北漂的這些年里,也遇到了很多朋友,陳默、文子、柳巖、張皓宸,他們也是走過很長一段路的摯友,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也都是能經(jīng)得住一個人的洗滌。
一個人沒什么不好,就像劉同說的:“回頭看看,那么長的路,那么久的時間,人來人去,只有你在陪自己,一個人那就一個人?!币粋€人有一個人的思考,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悲歡。
原以為這本書會有一些孤獨和執(zhí)拗,其實讀完不是,更多的是溫情。這不是一個人的執(zhí)拗,不是傷感,而是一個人的獨立。書中寫道,希望你即使是兩個人,也要是一個人。具有一個人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問題能夠自我療傷,也可以一個人開心。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七
最近在《乘風(fēng)破浪的姐姐》結(jié)束后的首個成團(tuán)綜藝《姐姐的愛樂之城》中,寧靜表示至今仍未加黃齡的微信。作為共同參加了一個節(jié)目超過4個月的兩個人,沒有加微信,也不知道她只吃素的明顯的飲食偏好。這不經(jīng)讓人質(zhì)疑成年后的友誼怎么這么不容易。
不僅是友誼,包括人生的一些感悟,讀讀劉同的新書《一個人就一個人》,你會收獲不一樣的感悟。
《一個人就一個人》可以說寫的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歷程,文風(fēng)一貫的溫暖,全書沒有什么波瀾起伏,沒有什么手法起伏,只是很真誠的將自己的過往和感悟攤開來,讓讀的人不知不覺間將自己的感情帶入。
在我們一路成長中,朋友就是不斷地結(jié)交、失去、再結(jié)交再失去。小時候,我們都有那個手拉手一起走,拉勾勾要做一輩子朋友的伙伴,而今是否都漸行漸遠(yuǎn),甚至消失在歲月里。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八
此時我剛剛讀完《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我的心中升起淡淡的憂傷,雷秋·喬伊斯到底在訴說什么?主人公哈羅德于一個星期二早晨接到一位二十年前的老友奎尼·軒尼斯的一封信,信中說奎尼得了癌癥,在貝里克的一個療養(yǎng)院內(nèi),這里屬于英國北部蘇格蘭的地方,而哈羅德此時住在英國南部英格蘭的金斯布里奇。
哈羅德給奎尼寫了回信,但這信是哈羅德自己送去的,經(jīng)過與一個加油站女孩的聊天,哈羅德突然想走著去貝里克,因為哈羅德相信只要他走著,奎尼就會活著。因為這樣一個信念哈羅德從金斯布里奇步行到了貝里克,歷時87天,途行627里。
但我感覺這不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故事,哈羅德此時已經(jīng)年邁,在途行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他回憶了自己過往的生活,在其幼年時就離家出走的母親,酗酒的父親,十六歲時父親丟給他一個大衣讓他離開家,與兒子戴維深深的隔閡和戴維的離世,與妻子莫琳深深的隔閡,導(dǎo)致后來的分居。
這些回憶都深深的折磨著哈羅德,但在途行的路上這些回憶卻常常出現(xiàn)在他的腦海,在哈羅德離開的這段日子莫琳也想起了以前的生活,為什么就和丈夫走到了這樣的地步,莫琳將戴維的離世怪罪到哈羅德頭上,說他不是一個好父親,從來沒有給過戴維關(guān)愛,后來莫琳翻看了一部相冊,看到哈羅德和戴維的合影。
感覺到他們父子以前是嘗試過好好溝通的,莫琳也進(jìn)行了一些自我批判,在哈羅德行走的時間內(nèi),他們都直面了這二十年來都不愿面對的內(nèi)心世界,他們發(fā)現(xiàn)都深愛著對方,最終得以化解,莫琳也搬回去和哈羅德一起住,他們想起了剛認(rèn)識時的場景,都想起當(dāng)時認(rèn)識時的玩笑,他們都笑了。
一個人的朝圣,與其說走在路上,不如說走到心中,面對一些我們不敢面對或不愿面對的心結(jié),只有我們勇敢面對才能打開心結(jié),最終獲得理解、獲得幸福。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九
別再這樣,不努力,不挽留,然后催眠自己說一切都是命運(yùn)。
在這樣一個雨天里,安安靜靜地看這么一本書,和神靈對話,和自己對吟。
好像常聽電視里提起“行走的力量”,但從未這樣做過,甚至這樣想一想。直至這樣一個陰沉的天,讀到了這樣一本安靜的書——《一個人的朝圣》。關(guān)于死亡的儀式,關(guān)于對生命敬仰的故事。
不知故事緣起何時,是一張粉色的信紙,一串慌亂的字母,亦或是生活乏味、夫妻疏離令哈德羅踏上672英里的徒步旅行,穿越87天的時光隧道。如此一段旅程,為了救老友奎妮——一個癌癥病友,為了給予她生的勇氣,哈德羅堅信自己的步伐可以讓奎妮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就是這樣一瞬,腦海中的一個念頭,卻引起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
走,走,走。這是唯一的語言。一個60歲退休老人在這一個字眼中奮力抓住了一縷陽光,系在腰間。我也嘗試著想象,在一條路上走下去,永遠(yuǎn)不停,忘卻疲勞,抹去不愉快,享受一路風(fēng)光。這些腳步,無關(guān)他人,只屬于我自己。這將是一段治愈心靈的旅程,一份送給自己的禮物。書本告訴我,走路并不簡單。踩著一雙帆布鞋旅行,無疑對他的腳是一種折磨。然而哈德羅淡然面對腳上的水泡、膿包,一路想著: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一路走著,似乎也在挽救自己。走啊走,他的精氣神變了,變得自信;走啊走,他不再相信注定的命運(yùn),堅持著信仰。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十
很久了,沒有完整地讀過一本書,直到這次,讀《一個人的朝圣》,然后竟然想寫點什么!
故事的主人公哈羅德,在釀酒廠干了四十年的銷售代表,既無朋友,也無敵人,一輩子小心冀冀地為人,在妻子的眼里,他既不是一個稱職的丈夫,更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然后這一切抱怨積累到他們唯一的兒子自殺時到達(dá)頂點,然后,他們分居了,夫妻疏離,形同陌路。直到有一天,哈里德收到了那封遠(yuǎn)方的來信,他唯一曾經(jīng)的老友奎妮身患癌癥,寫信告別。故事就從這里開始了,一個人的朝圣就從這里開始了。
如果沒有奎妮的那封告別信,也許哈里德的一生就這樣在和妻子感情的日漸疏遠(yuǎn)中過去了,但不幸的是奎妮竟然身患癌癥,震驚悲痛之余的哈里德終于坐不住了,他要徒步去看望奎妮,他要讓奎妮相信: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從此之后,1個人,87天,627英里,哈里德就這樣走了下去,沒有好的裝備好的鞋子,沒有手機(jī),甚至沒有銀行卡,但他終于完成了這偉大的一個人的朝圣,他終于做到了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父親,雖然兒子已經(jīng)不在人世,但在他的心目中,兒子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他們;終于他再次讓妻子相信自己是一名最出色的丈夫,他們的愛情回歸了。
很喜歡書中的一段話,“走在通向碼頭的路上,真相如刺破黑暗的光線襲來。她和哈羅德湊和這么些年的原因并不是戴維,甚至不是因為同情。她忍過這些年,是因為無論和哈羅德在一起的日子有多孤獨,沒有他的世界只會更加孤單?!笔前?,我們有時候?qū)τ谏磉叺娜肆?xí)以為常,沒有覺得兩個人在一起是多么的來之不易,甚至?xí)籼迣Ψ降闹T多缺點,但一旦那個人,如果你身邊的那個人突然就走了的話你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你們彼此是多么的不舍,原來你們彼此是如此的誰也離不開誰,如此的相愛!
一個人的朝圣,哈里德帶給我們的不止是徒步627英里沿途收獲的感動,不止是對兒子對妻子那深深的愛,還有對友情的執(zhí)著,對信念的執(zhí)著,所以,無論任何時候請相信自己相信愛!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十一
主人公哈羅德是一個平凡的,甚至可以說是平庸的,退休剛半年的老頭,有一天收到一封信,是前同事奎妮寫來的,信中說她得了癌癥,命不久矣,特寫信來告別。
哈羅德一開始只是想寫封簡短的回信給她,然而在他走出家門去寄這封信的過程中,有了一個突如其來的想法:他要徒步走路去看望她,給她一個信念,那么她就會一直等著他的到來,那么她就暫時不會死。
然后他就什么準(zhǔn)備都沒做,直接非常倉促地上路了,而且就這樣一路走了過去,從英國最西南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歷時87天,行程627英里(1009公里)。
奎妮確實也撐到了哈羅德到達(dá)的那一天,當(dāng)然最后還是死了。
幾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故事脈絡(luò),寫了整整一本書。當(dāng)然,主線只是一個殼子,很多相干不相干的事情可以往里裝,比如他在路上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事,形形色色的人,他過去的生活,他的各種回憶,他思想的變化等等。
想說幾點:
1、前半部分非常強(qiáng)調(diào)信念的重要性,但后面又很刻意地給破除了;
2、一直到四分之三處,我都以為哈羅德和奎妮以前一定有過羅曼史,結(jié)果是并沒有;
3、最后二人病房相見,我認(rèn)為會是重頭戲,作者一定會在這里大費(fèi)筆墨,哪怕二人牽牽手,或者眼神交流什么的,結(jié)果卻是啥也沒有,奎妮已經(jīng)病入膏肓,躺在那里,跟活死人似的。
瞧瞧,我和大師的差距有多大。
最后摘錄幾句佳句:
1、好像他等了一輩子,就是為了走這一趟。
2、“我承認(rèn)貝里克很遠(yuǎn),我沒有合適的裝備,也沒經(jīng)過什么訓(xùn)練,但或許有一天你也會做一件毫無邏輯可言的事。人們會說你為什么要這么做?那時你可能就會想起我,然后堅持下去。”
3、我覺得自己離起點越來越遠(yuǎn),但也離終點越來越遠(yuǎn)。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十二
一位退休不久的六十歲老人,在遠(yuǎn)方的朋友寄來一封“小吃一驚”的癌癥晚期道別信后,他毅然決然的認(rèn)為他可以拯救他的朋友。于是,開始了徒步之旅。
他并不是一個佛教徒,但他在路途中明白了信仰的重要性。他一路往北,沒有手機(jī)、沒有徒步鞋、甚至沒有指南針,全然靠著自己的堅定信念,勇往直前。他學(xué)會了在野外如何烹飪食物,什么樣的蘑菇可是食用,他明白如何能夠避開危險……他感受著大自然賦予他的能量,他體驗著前所未有的幸福。盡管路途使他精疲力盡,可他卻堅定他的堅持會拯救一個生命。
孤獨的時候,他開始回憶,他想起他剛遇見妻子的時刻。那是一段想起就心頭甜蜜的羅曼史,在偶然的一次聚會上,他穿過人群一眼就看到了她,她多么驚艷美麗,他在她的身上停滯,他呼吸急促。他大膽而自信的走到她面前,撩起她柔美的秀發(fā),他在她耳邊輕輕說了一句話,繼而他們就發(fā)瘋般大笑不止。于是,他們約會、旅行,結(jié)婚、生子。
已經(jīng)有二十年他沒有再和妻子親密過了,只是因為他死去的兒子。妻子把責(zé)任全都怪罪在這位父親身上,責(zé)備他,他沒有做好父親的責(zé)任。他的愧疚感充斥著他的內(nèi)心,他一定又想起兒子不顧一切向海水深處奔跑的情景,一個巨浪將兒子弱小的身影打翻,旁邊的救護(hù)員慌忙跳進(jìn)海里救出了兒子,他卻在岸邊解鞋帶。他愧疚,他不配做個父親。夜的寧靜使他肆無忌憚的想著,想著,他覺得自己和兒子之間的溝壑再也無法填補(bǔ)。自從兒子上吊自殺之后,他與妻子就漸行漸遠(yuǎn)了。兒子生前有抑郁癥,他反省這個做父親的,他應(yīng)該可以挽回點什么,發(fā)現(xiàn)一切都無動于衷了。
此時,他最好的朋友,在生命終將奄奄一息之時,他想大怒一場,在此一搏。他的腳因為長時間摩擦起滿了水泡,他不再年輕的筋骨因為摔跤而更加疼痛緩慢。一路上,他昏倒過,善良的人們總是幫助他,為他治病,鼓勵他,贊賞他的勇氣和毅力。他明白,這世界終會有美好降臨,即使是那些素未謀面的人,他們的故事,他們的善行,都刻在這樣一位朝圣者心里。他帶著他們虔誠的愛和美好的祝福繼續(xù)前行,感動的淚早已洗刷了他那顆因為世俗而污穢不堪的心,他變得柔弱、變得慈愛、變得寬恕。
一只小狗跟著他,他擔(dān)心他因為沒有足夠的食物而使小狗忍饑挨餓,所以他試圖用石子趕走小狗??尚」芬琅f跟著,步伐堅定穩(wěn)健。于是,小狗就陪著他走了一段曼妙的旅程。小狗它沒有名字,有名字的小狗就會成為他的寵物,它就是小狗,它是自由的朝圣者。小狗在一個夜晚消失了,他回頭去找,原來它臥在一個年輕女孩的腳旁,繼而女孩扔一顆石子,小狗跟著女孩上了車。本來他想叫住那個女孩和那只小狗,可他發(fā)現(xiàn)他不知以何種身份,他感謝小狗陪他走了這么一段路,小狗對它主人的選擇是自由的。
他也曾徘徊,也曾想放棄,因為這實在太累了。可他明白距離終點越來越近了,往前走一步就又進(jìn)一步。他終于看到了他的朋友,他看著那瘦小的骨瘦如柴的背影,她像是有兩個頭,因為腫瘤凸出的緣故。他告訴她,他走了很遠(yuǎn)的路來看望她,只是想和她道別。他給她買了很多禮物,她靜悄悄的,蒼白無力的眼神早已預(yù)想這一切,她像平靜的湖泊,又像翻滾的波濤,總之她是神秘莫測的。她好像有很多話想要說,但生命的旅途就要結(jié)束,病痛使她失去了說話的自由??伤琅f記起了她這位善良的朋友,她終于想起了,后來,她就離開在一束光中。
他看著自己手里的石英,回想著自己做過的錯事,就在那一瞬,煙消云散。
他緊緊抱住自己的妻子。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十三
對于奎妮來說,是信念的支撐。當(dāng)她聽到他的好朋友要來看她,不是開車下午就到,而是要走上好幾十天,是為了能夠醫(yī)治她的疾病。這是多么大的信心和鼓舞。并非真的可以醫(yī)治癌癥,但卻是這份信念,讓奎妮堅強(qiáng)快樂的撐過了最后的歲月,最后見到哈羅德之后,她滿意的微笑著離開了世界。
對于哈羅德來說,是內(nèi)省和醫(yī)治。內(nèi)省這么多年來對于家庭的失職,也醫(yī)治他對于妻子,對于優(yōu)秀卻最終吸毒而亡的兒子的愧疚和負(fù)罪感。是哈羅德重新想起起初對妻子莫琳的愛情,和現(xiàn)在仍然深埋心底的愛。
對于莫琳來說,是獨處的時間,是理解。獨處的時間讓莫琳清楚的看見自己的內(nèi)心,即便是兩個人分房睡了20年,即便曾經(jīng)覺得這個人無關(guān)緊要,甚至希望不要看見他。但是最后,她深深的發(fā)現(xiàn),丈夫永遠(yuǎn)是他心頭最溫柔的愛,是最深切的依靠。這就是婚姻,深沉又平淡的愛情。她也原諒了哈羅德在兒子生命中教育和保護(hù)的缺席,理解哈羅德年幼被母親拋棄的困境。
他們六十多歲的時候又重新戀愛了。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十四
我一直喜歡徒步,喜歡行走。乍看《一個人的朝圣》書名,以為是關(guān)于遠(yuǎn)行與信仰的。翻開看,是講述一個老頭兒由寄信引發(fā)了徒步行走到英國另一端去看望癌癥晚期舊友的故事。而隱于此表面情節(jié)背后,是老頭哈羅德對自己一生的回思。以及在一個信念的支持下他徒步行走87天,途行627公里過程中發(fā)生的故事。而這個信念,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真的可以堅持徒步穿越整個英國,出現(xiàn)到好友的身邊,她的癌癥就會痊愈,就會活著。最終,他真的做到了,而故事的結(jié)局溫情而感人。
徒步行走的哈羅德此時已經(jīng)年邁,在途行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他回憶了自己過往的生活,在其幼年時就離家出走的母親,酗酒的父親,與兒子戴維深深的隔閡和戴維的自殺,與妻子莫琳深深的隔閡,導(dǎo)致后來的分居。
這些回憶都深深的折磨著哈羅德,或許他的出行,某一種程度上是潛意識想逃離這一切。在遇上了行行色色的路人,聽他們講述各自不同的故事。哈羅德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幸或不幸的劇情,但究竟能擁有怎樣的生活,得看自己如何演繹。他在行走中放下了對舊事的心結(jié),重新喚醒了內(nèi)心深處對妻子深深的愛。而當(dāng)妻子驅(qū)車前來希望他回家時,她看到了這個男人的改變:“他當(dāng)然沒有長高長胖,但看著這個滿面風(fēng)霜的男人,黑色牛皮一樣的皮膚、卷曲的頭發(fā),她突然覺得自己像張白紙一樣平平無奇,不堪一擊。是他那種生命力使她顫抖,好像他終于成了早該成為的男人?!?BR> 看到這里,我閉上眼想象哈羅德臉上煥發(fā)的光彩,莫琳眼中悲喜交加的神情。
是什么讓他改變?我變成哈羅德的隨行者,跟著他的腳步,感受路面的崎嶇;隨著他的目光,辯識草叢間各式植物;和他一起聽路過的人們談笑的聲音;然后,我傾聽哈羅德內(nèi)心的聲音。
我好像找到了答案。一個人的朝圣,與其說走在路上,不如說這是一場心和靈魂的行走。跳出平凡庸俗的生活,在行走中找到自己的存在。用自己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用自己的感受去體驗所發(fā)生的一切。勇敢面對內(nèi)心,面對曾經(jīng)不愿意觸碰的心結(jié),將它打開,釋放。
原來,行走是為了找回自己。哈羅德最初并不這么想,他只是突然間冒出這樣的念頭,決定馬上行動,不借助其他交通工具,徒步走到好朋友面前,他覺得只要他做到了,好朋友奎妮也一定能夠做到。他就這樣堅定信念,始終在內(nèi)心中深深相信,最終來到奎妮的病床前。
奎妮并沒有因為哈羅德的到來而痊愈,但她在等待的過程中,瘦弱的身體里似是被注入了強(qiáng)大的力量,讓她也執(zhí)著地等待,最后安然地離去。哈羅德也與妻子最終偕行,如初遇般,相視而笑。
我想,我們偶爾也需要“出走”一次,去尋找真正的自己。去追尋內(nèi)心的聲音,嘗試一次為信念而執(zhí)著行走。
一本好的小說,能夠吸引讀者閱讀的欲望,能夠引起讀者的深思,能夠讓人期待不同的生活,產(chǎn)生與以往不同的想法?!兑粋€人的朝圣》便是這樣的一本書。
一個人就一個人讀后感篇十五
“過去那二十年就這樣被抽絲剝繭、原形畢露,他再也無法躲到那些平淡無奇或陳腔濫調(diào)背后,與這片土地上一切細(xì)節(jié)一樣,所有偽裝都不復(fù)存在了。沒有誰可以想象這樣的孤單。”有時候我們走得太遠(yuǎn),以至于忘了從哪里出發(fā)。激情注定無法長久,玫瑰色的光環(huán)一旦隱去,生活開始?xì)w于平淡,我們幾乎都渴望對方的拯救。但往事如煙,心懷的熱切,在現(xiàn)實中慢慢冷卻。
我們以為是生活辜負(fù)了我們,其實是我們錯過了生活。小說中“一路上我記起了很多東西。很多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忘了的回憶。有些回憶很不容易,但大部分都很美。我很害怕,我怕有一天,或許很快,我就會又把它們弄丟,這一次永遠(yuǎn)都找不回來了。”
六十歲的哈羅德菲萊,默默無聞地在釀酒廠干銷售四十年,沒有升遷沒有朋友。他和妻子生活在英國鄉(xiāng)間,情感疏離,生活平靜過了一日又一日。但這種日子的打破是因為二十多年未見的老友珍妮的一封來信。珍妮因患癌癥來寫信告別,哈羅德情緒復(fù)雜噴薄而出,寫了封簡短的回信。寄信途中,他錯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筒,越走越遠(yuǎn)。后來因為一句話他決心橫跨英格蘭,就這樣走著去見珍妮,哈羅德心中有這么一個信念:只要他堅持走下去,珍妮就會活下來!
一個人的朝圣,這是一次心靈救贖之旅。在漫長而艱難的旅途中,哈羅德回憶起人生中的很多失意,包括酒鬼無能的父親,離家出走的母親,疏離他的兒子戴維,被他辜負(fù)的妻子莫林,二十年前不辭而別的好友珍妮……哈羅德曾經(jīng)對幸福的希冀,曾想要努力成為一個好丈夫、好父親,然而因為他童年的經(jīng)歷無法讓他給出“愛的表達(dá)”,和妻子兒子疏離錯過。
面對痛苦,才會超越。傷口只有重新剖開,才能有愈合的可能。“他可以原諒自己的父母不想要自己,不教他怎么去愛,甚至不教他怎么表達(dá)愛,他可以原諒他的父母,還有他們父母的父母。他只想把自己的孩子要回來?!北让\(yùn)更慘的是屈服和逃避,麻木自我只會帶來惡性循環(huán)的毀滅。只有踏上回歸心靈的朝圣之路,我們才能實現(xiàn)自我的救贖。
“為了堅持到底,他一定要誠實坦然地面對最初推動自己邁出步子的感覺。別人選擇的方法不同并沒有關(guān)系,這是無法避免的?!薄拔覀冇帽M全身的力量和意志往前走,心里清楚自己是永遠(yuǎn)不可能到達(dá)的,然而就算永遠(yuǎn)也無法到達(dá),我們?nèi)匀贿x擇往前走,這就是生命?!敝挥猩狭寺?,才回的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