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說課稿美術(七篇)

字號: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美術篇一
    本課時根據(jù)小學體育新課程標準結合五年級學生年齡段的特點設計了課題為《少年拳第一套》,本課總共有兩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基本功和套路。教材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對本堂課的場地布置的要求也不高,要求基本功扎實和套路連貫。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精神,結合自主、合作等學習方式以及五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理念,我設計了一下的
    教學
    目標:
    知道武術動作弓步、虛步、馬步、沖拳幾個名稱的意思,能主動向他人展示所學動作。
    掌握基本的步法,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
    培養(yǎng)學生敢于表現(xiàn)自己,增強自信心。
    能在老師指導下與同伴的幫助下,努力改進動作。
    二、說教法和學法
    采用合理的教法學法其目的都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習,更好的理解教材、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在本課中,作為教師我主要運用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1、教師講解少年拳的動作要領。
    2、教師做完整和分解的少年拳動作。
    3、教師指揮先整體練習和學生分組練習。
    4、教師糾錯,個別指導。
    5、找學生表演動作。
    作為學生應該完成如下的學法:
    1、認真觀察,明確要求及方法。
    2、認真模仿練習。
    3、分組練習。
    三、
    說教學順序
    本課時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程序。
    開始部分:開始部分非常的簡單,首先師生問好,教師組織學生立正、稍息等課堂常規(guī),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武術動作弓步、虛步、馬步、沖拳的動作練習,目的只在于帶領學生融入體育課這個意境,而進行的一些最簡單的活動。
    準備部分:準備部分是基本部分的前奏,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士氣,我組織學生們進行基本功練習,目的是讓學生做充分的準備防止在接下來的體育活動中拉傷等等,學生們也非常投入。
    基本部分:這一部分是本節(jié)課的重中之重,要完成本課時的兩個主要教學內容,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套路動作的分解,我首先面向學生做動作的示范,要求每個學生認真觀察,然后向同學們詳細講解剛才動作的每個細節(jié)。學生模仿練習,要求學生自然、放松,發(fā)揮出自己的水平,進行兩到三次的練習,并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能夠做到動作到位,組織學生交流經(jīng)驗。接下來進入本課的基本套路連貫性,分組練習,個別差生可以自己找好的學生當師傅。教師巡回指導。
    結束部分:這一部分之本課的結尾,首先學生集合,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一個放松練習,然后向全體學生
    總結
    本課,師生再見。
    說課稿美術篇二
    教材分析:《小小鞋店》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第七單元《數(shù)據(jù)的整理和表示》的數(shù)學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一年級上冊——“分類”,二年級下冊——“調查與記錄”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統(tǒng)計的相關知識。
    本單元主要學習收集、整理和分析數(shù)據(jù)。所用的方法有列表、畫圖等。為后續(xù)學習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認及平均數(shù)的知識奠定基礎。
    學生分析:在學生調研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以往學習中積累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的活動經(jīng)驗,他們會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收集數(shù)據(jù),如舉手、投票等。在整理數(shù)據(jù)方面會用填統(tǒng)計表、畫正字、寫符號等方法進行簡單的整理。可見學生已初步積累了數(shù)據(jù)整理和表示的方法和經(jīng)驗,這是本節(jié)課學習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的過程,了解調查收集數(shù)據(jù)的方法。
    2、在初步學會用畫圖的方法整理數(shù)據(jù)并呈現(xiàn)數(shù)據(jù)的結果,能對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過程中,體會數(shù)據(jù)的價值。
    3、在活動交流的過程中不斷積累活動經(jīng)驗,形成初步的數(shù)據(jù)分析觀念。
    教學重點:在初步學會用畫圖的方法整理數(shù)據(jù)并呈現(xiàn)數(shù)據(jù)的結果,能在對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的分析過程中體會數(shù)據(jù)的價值。
    教學難點:運用不同方法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和整理。
    教學策略:本節(jié)課設計了四個教學活動。
    活動一、要解決開鞋店“進貨”問題,需要知道我們班同學的鞋號,因此分組調查班中同學的鞋號,從班里要開“小小鞋店”這一實際需要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討論對“進貨”需要調查鞋號、款式、進價等問題的思考,引發(fā)對調查數(shù)據(jù)的研究和討論。
    教學策略:通過分男、女生兩個小組分別調查鞋號,引導學生體會收集數(shù)據(jù)的方式,并從中體會數(shù)據(jù)于現(xiàn)實生活,以及收集數(shù)據(jù)的隨機性。學生在調查數(shù)據(jù)的過程中逐步體會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策略:
    活動二:學生獨立運用各種方法進行整理,在此基礎上學習畫點線圖整理數(shù)據(jù)。由于統(tǒng)計表比較亂,所以需要進行整理。讓學生在自主嘗試中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原始數(shù)據(jù),學習用點線圖整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從中體會數(shù)據(jù)整理的多樣性,以及數(shù)據(jù)整理的準確性,在此過程中使學生體會整理數(shù)據(jù)的有序性可以使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更高,從而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
    教學策略:
    活動三:通過看整理后的點線圖尋找有用的信息,并作出決策。通過從整理后的數(shù)據(jù)中尋找,發(fā)現(xiàn)有用的信息,對數(shù)據(jù)進行有效的分析,最后為解決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與概括的能力。
    活動四:能過練習鞏固,再次體會統(tǒng)計的重要。
    本節(jié)課設計遵循原則: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遵循讓學生在真實的背景下親身經(jīng)歷收集數(shù)據(jù)、整理數(shù)據(jù),在分析數(shù)據(jù)的過程中找到有用信息和做出抉擇的全過程,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shù)據(jù)調查與分析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和重要意義,感受統(tǒng)計的價值。通過經(jīng)歷統(tǒng)計調查活動的全過程,完善方法,提高思想不斷積累活動經(jīng)驗,初步發(fā)展數(shù)據(jù)分析觀念。
    說課稿美術篇三
    一、說教材
    《孤獨之旅》是一篇寫少年成長的小說,比較切合學生的心理和生活。
    主題
    文章通過描寫杜小康隨父親放鴨所經(jīng)歷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歷程,刻畫了一個少年心理成長的軌跡,揭示了挫折能促進人迅速地成熟這一道理。小說標題“孤獨之旅”的含義不僅僅指杜小康跟隨父親放鴨過程中產(chǎn)生的孤獨、寂寞、恐慌之感,還有杜小康心靈的變化過程,即從孤獨、寂寞、恐慌到堅強,自己努力奮斗的人生之旅。
    情節(jié)結構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著父親去放鴨。發(fā)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jīng)過和感受。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小說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巧妙剪裁與布局,揭示了文章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對孩子進行磨難、挫折教育實施的必要。
    環(huán)境描寫
    環(huán)境描寫的段落主要有:第9段,第12-13段,第21段,這些環(huán)境描寫強化了孤獨的氛圍,增強了杜小康的恐慌不安的感受;第24-25段,描畫了一幅優(yōu)美、恬靜的畫面,暗示杜小康的心理逐漸趨向平靜,但對于未來漫長的孤獨,他仍然覺得恐慌。第36段寫暴風雨中的情景,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是促進杜小康思想轉化的一個因素,突來的暴風雨,使杜小康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迅速地成長起來。第47段,雨過天晴,美好的夜色,預示著杜小康的成熟。這些環(huán)境都突出了“孤獨”這個意境,這也是杜小康成長的環(huán)境。它為表現(xiàn)人物的變化、文章的主題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心理描寫
    描寫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jié):如第11段,寫杜小康最初面對孤獨時和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時的茫然。第21段,面對更加孤獨的環(huán)境時,杜小康心中的恐慌與膽怯。再如第29-31段,孤獨中的人們越發(fā)孤獨,并逐漸強化成一種精神上的壓迫,杜小康很自然地想到回家,并且這種意識一發(fā)便不可抑止。第38、43-46段,是杜小康走向成熟和堅強的過程。他敢于在暴風雨中獨自找尋失散的鴨群,沒有恐懼,強烈的責任感使他能夠承擔困苦、孤獨的侵擾。第48段,更是鮮明地揭示了杜小康的成長,“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文章對于杜小康的心理描寫很細膩,面對孤獨,他由恐慌到面對乃至最后戰(zhàn)勝它,這段心路歷程通過杜小康不同的感受表現(xiàn)出來,也體現(xiàn)了他逐漸成長的主題。
    語言
    本文的語言很有特色,很值得品味。如:“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寫出蘆葦?shù)膹V袤,“綠色的浪潮”不僅可見其色,更可見其動感與生機,將景物寫活了?!疤J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蘆蕩愈幽深繁茂愈反襯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才愈為真切。寫暴風雨一段“早上,……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寫景如在眼前,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將暴風雨的狂暴之勢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二、說教法
    教學目的:
    1.學習小說的細節(ji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和主題所起的重要作用。
    2.品味體會小說的語言特色。
    3.讓學生試著體會主人公心理的變化過程。
    4.教學生學會長大、學會在平時的待人接物中體會成長。
    教學重點難點:
    品味小說的細節(ji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和主題的重要作用。
    教學方法:
    朗讀法、引導法。
    導入語設計 :
    同學們,你們曾經(jīng)感受過孤獨嗎?可以說,孤獨是一根尖銳的針,常常刺痛我們脆弱的心,讓我們難以忍受;孤獨也是一朵鮮花,可以讓我們的生命顯得更加燦爛。有一句膾炙人口的歌詞——“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但恐怕很少有人能道出其中的滋味,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叫杜小康的同齡人,他的一段難忘的生活經(jīng)歷,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二、學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默讀全文。2.指名學生復述課文基本內容。3.指名學生朗讀課文(部分精彩段落)。4.概括課文內容和主題。
    三、品讀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1.學生迅速默讀課文中有關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關描寫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jié)。2.思考: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3.討論交流:請學生按照下列句式說一段話:我認為杜小康是這樣成長起來的:。4.學生發(fā)言,發(fā)表自己的看法。5.思考:請你給課文換一個標題,并比較自己所換的標題與原標題,哪一個效果更好?為什么?
    四、尋讀課文美點,深入賞析。
    1.學生速讀課文,找出文中有關景物描寫的片段。2.學生自由朗讀這些景物描寫的片段,然后選取自己認為寫得最好最妙的一個段落放聲朗讀。3.指明學生朗讀自己所選定的段落,然后說說自己朗讀它的理由。4.用同樣的方法賞析有關細節(jié)描寫的片段。
    五、結束語:成長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歡樂喜悅,也有悲哀煩惱,這就是生活。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恒的主題。但愿我們的同學們都能譜出一首健康的成長歌,長成一棵堅強獨立的大樹。
    六、布置作業(yè):生活的磨礪,暴風雨的洗禮,讓杜小康長成了小小男子漢。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著一些怎樣的人和事影響著你的成長,給予你有益的啟示?
    七、板書設計:
    人物 情節(jié)環(huán)境 語言
    杜小康 開端: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去放鴨。鴨群 生動
    恐慌 發(fā)展: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jīng)過和感受 蘆蕩 傳神
    孤獨 高潮: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風雨 意味
    堅強 結局: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深長
    三、說學法
    1.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初步了解鑒賞小說細節(jié)描寫、環(huán)境描寫、語言描寫的方法。一部好小說,它之所以能感染人、打動人,往往與它成功的描寫刻畫分不開,因此讓學生學會欣賞玩味小說中的精彩之處,并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無疑對提高他們的審美趣味是大有裨益的。
    2.以虛擬的小說空間,擴展學生視野,豐富其人生體驗。大千世界,百種世相,千般滋味,人盡其一生也不可能一一感受體會。要使自己有一顆豐富敏銳善感的心,學習小說并試著體會主人公的人生滋味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3.以文觀己。小說盡管是虛構的,但它源于真實火熱的生活,這篇表現(xiàn)少年成長的文章,對正處于成長黃金期、關鍵期的孩子們一定有很多觸發(fā),那就讓他們盡情表達。
    4.進行跨學科學習。初中階段,正是學生發(fā)展個性,意識自我,形成人格的時期。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了解有關的心理學、生理學的知識,有助于他們的成長。
    說課稿美術篇四
    教學內容:中等職業(yè)學校教材試用本《英語》 lessn 13 a cit tur(step 1 ≈2)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是在學習了unit 3 relatinship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既可以對unit 4以前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學習lessn 14 a drea trip夢想之旅打下基礎,所以lessn 13 a cit tur是本單元的重要內容。此外,《a cit tur——城市觀光》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外出旅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學習這部分內容有著廣泛的現(xiàn)實意義。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與城市觀光有關的基本詞匯。
    (2)技能目標 能用英語組織旅游線路的安排。
    (3)情感目標 感受城市建筑之美,更熱愛自己所居住的這座城市。
    3、教學重點:掌握與城市觀光有關的基本詞匯。
    4、教學難點:能談論旅游線路的安排。
    二 學情分析
    1、中專一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相對較弱,形象思維相對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本單元通過多媒體中直觀的圖片和視頻以及通過教師的語言,增強同學的興趣和注意力。
    2、中專生的學習特點
    (1)興趣:調查顯示,中專生都認為英語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但因基礎差缺乏信心和興趣。本單元通過旅游景點為載體,通過各個旅游景點的旖旎風光來激勵學生求知的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記憶:對刺激記憶手段多的知識記憶深刻,遵從記憶規(guī)律。
    (3)評價:中專生隨著社會知覺和情緒體驗的增多,渴望表現(xiàn)并得到別人認同的意識在不斷增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給與激勵式的評價,可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同時增加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三 教法分析
    (一)、教學設計思路與教材處理:
    《中等職業(yè)學校教材試用本 英語》中的具體語言目標是通過“小步走”的教學原則所體現(xiàn)的。將語言整合到活動中去的同時,按“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從抽象到具體”的原則。本節(jié)課我將首先通過學生作業(yè)當中外國知名景點的圖片導入到上海旅游景點,同時評價同學作業(yè)當中的失誤;接著通過觀摩視頻材料,四人一組討論和發(fā)言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和回憶上海旅游景點的英語名稱。
    (二)、采用的教學方法:
    1、任務引領型教學法:在本課的任務型語言教學中,我將依據(jù)本單元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課前和課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明確任務,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達成教學所需要的鋪墊和鞏固。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為學生提供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于一體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記住并掌握所呈現(xiàn)的知識和技能,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
    3、情境教學法:課堂詞匯教學的主要資源:教材中豐富的閱讀和聽力語篇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的活動和任務中,通過觀察、思考、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境中體會語言、掌握語言的應用。在交際和語言運用過程中進行記憶,掌握詞匯。
    具體如圖所示:
    四、學法指導
    新制定的《英語課程標準》把“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自信心,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依據(jù)課改的精神,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1、課前作業(yè):
    通過讓學生事先完成本次課——城市觀光的演示文稿, 并且展示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己充分參與到本次課的內容中去;同時,使他們更加仔細的預習本次課的內容與知識。
    2、幫助學生掌握單詞發(fā)音和課文的含義:
    通過鼓勵式評價的方式,糾正學生的發(fā)音;課文講解以后讓學生再復述一遍的方式進行鞏固。
    3、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團隊合作:
    在小組討論時,選擇同學們喜歡的話題,引導和鼓勵學生,讓每個組的成員都能參與其中,增加協(xié)作精神。
    五、教學過程:
    1、復習鋪墊
    復習之前學過的2個句型并且讓學生造句;復習之前學過的一個諺語,用于本節(jié)課對小費這個文化習俗的鋪墊:
    wuld lie t …
    i used t … but n
    說課稿美術篇五
    月光的美是畫不出的。印象派畫家莫奈有名作《日出》,而非《月出》。攝影、電影和電視也不行。音樂呢?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阿炳的《二泉映月》,都是悠悠地傳出了月光之情的。但畢竟只能勾起一點想象,終難有置身月光的視覺與觸覺的感受。
    秦少游《踏莎行》詞曰:"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一個"迷"字便攝住了月光的精靈。
    陽光明麗、開闊,朗然現(xiàn)一派陽剛之氣,卻不免有些炙熱與煩躁,月光就幽深了。遮遮掩掩,影影綽綽,寧靜而悠遠。進入月光,便被一種恍惚朦朧的境界所迷;這是我平日生活過的世界嗎?我還是我嗎?在人間,在仙境,還是在通往地獄的忘川或地下隧道行走?
    陽光浴人軀體,月光蕩人心魄,進入精神深處,引得離卻人間煙火,如在夢里游,長久置身月光之中,人會"異化"為幽靈的么?這或與嫦娥有關。與她的孤獨、寂寞、憂郁有關,與她的綿綿鄉(xiāng)愁織就的悲劇氛圍之網(wǎng)有關吧。
    人們靈魂深處潛伏著一種夢思,一經(jīng)被月光點燃,便"里應外合"地著了迷,身不由己,仿佛坐在一條船上,抑或搖籃中,晃蕩著,顛簸著,飄飄忽忽,神志迷糊,完全被月光編織的夢境所環(huán)繞,所牽引,所左右。我害怕卻又迷戀于此。對于月光,只能在想象中追逐,寄期望于一個"如夢的行者",讓他作我的替身,到月光中去飄忽、去歷險、去陶醉吧。
    月光是清冷的。水的青色,雪的微寒,且有顫顫的感覺隱約其間,像一角輕紗,一片葉子,或是失血的嘴唇抖動。月光的神秘性在于她似靜猶動,在于她的孤獨和不安,如同手指握不住的一支殘燭,一葉信箋在抖索。而當她依附于什么,籠罩著什么,便與她難以分割地構成一種幽暗的黏合,幻化出萬千種迷離之境來了。
    尋夢者走著,走著,影子孤單,徒步向前。月光在村莊的模糊的屋脊之上,在匍匐著的莊稼地里,在井欄邊,在場院的草垛,在深深的溝壑里暗暗流動。光與影此起彼伏,在河的波浪間如蛇影穿梭。沒有車輛的路邊,黑黝黝的大樹,一個漢子在伐木。他揮起巨斧,一下,一下,披在身上的黑衣裳滑落在地,露出了壯健的肌肉、多毛的胸脯。月光給他的膚色鍍上一層青銅的光輝、陰森而潮濕……
    是吳剛么?伐木者的汗珠在月光里幽幽地閃爍。
    尋夢者走著,走著,曠野無垠,前邊有綿延的山嶺逶迤。"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他念著姜夔的詩句,一個"冷"字該是詠月詩的千古絕唱了。那些山嶺全在月光中半隱半現(xiàn),冷僻而高遠,且有一座古塔傾斜,立體的月光從塔頂滑下,似有絲綢碎裂的聲音相伴。
    尋夢者仰起臉望月,試著攀上幾級塔階。他聽見深山里有犬吠月,他聽見遠處傳來了荒雞的啼鳴。ヒ桓銎降無奇的白晝又將來臨,皎月如鉤,月光在漸漸地消隱……
    說課稿美術篇六
     說教材:
    這是一篇描寫荷蘭田園美景的散文。描寫了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荷蘭的田園風光:碧綠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綿羊,黑色的豬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擠奶的人,寧靜安謐的夜晚,閃爍的燈……美麗富饒的荷蘭就像一幅幅田園畫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洋溢著寧靜悠閑的情趣,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一、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憑借語言文字感受荷蘭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
    2、在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背誦自己喜歡的兩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感悟并說出文章所展示的詩情畫意。
    說教法、學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法
    學生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體,真實、鮮活的情境能豐富學生的表象,激活他們的思維、情感、聯(lián)想、想象,因此,“游覽荷蘭田園風光——招聘小導游——設計宣傳畫”這一情境,使課文中靜止的語言文字活動起來,把學生深深卷入到這一真實的情境中去,成為其中一個積極的參與者,主動的探索者,教師的教育意圖巧妙地滲透其中。
    二、朗讀感悟法
    重視有感情地朗讀訓練,采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自覺能動性,使學生在讀書中逐步悟出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同時對學生的朗讀要進行適時合理的評價,激發(fā)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三、自主探究法
    教育應當使學習者成為他們獲得知識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極的知識接受者。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廣闊的探究時間,充分的探究自由,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讀、悟悟、品品,讓他們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fā)展,在探究中創(chuàng)新。于是,學生能自覺調整自己的認知策略,運用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自行解決問題。
    說教學過程:
    一、游覽荷蘭田園風光
    1、假想旅游:親愛的朋友們,你們好!我是荷蘭風光旅行社的特約導游,今天,我將帶大家去一個被稱為水之國,花之園,也是牧場之國的迷人的地方——荷蘭的鄉(xiāng)村!讓我們一起踏上荷蘭之旅,去感受真正的荷蘭,出發(fā)吧?。ㄕn件播放荷蘭風光片,讓學生欣賞)
    2、美麗的荷蘭風光,怎能不令人駐足觀賞,流連忘返呢?你們喜歡荷蘭嗎?就讓我們跟隨課文,再次細細游覽。
    3、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欣賞課文的文字之美和荷蘭的風景之美,想想這個迷人的田園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恰佩克的心中怎樣的荷蘭才是真正的荷蘭。
    *假想旅游把學生以游客的身份帶到了荷蘭,身臨其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了這次“旅游”中,自主地觀賞、品味,迷人的荷蘭深深地印入了同學們的腦海,了解它、探索它的愿望也油然而生。
    *為了讓學生充分地感受課文的文字之美,我有意省去了過多的理性思考要求,讓學生能有更深層親近文本的可能,能更多地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去進行感受。
    二、招聘小導游
    過渡:因為來荷蘭旅游的游客較多,所以要招聘一批小導游,只要過“三關”,你們也能成為像老師一樣的特約導游。
    (一)第一關,深情誦讀
    談話:迷人的田園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把它誦讀給大家聽,讓人們在你的誦讀中流連忘返,陶然欲醉。
    指名配樂朗讀,老師啟發(fā)學生口中讀出感覺,眼前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情感,并在誦讀得較好的學生中選出三名導游候選人。(預備在全班作示范表演)
    *誦讀可以讓學生動用各種感官,全方位、多層次地整體觸摸語文所展現(xiàn)的言語現(xiàn)象,從而讀出聲音,悟出形象,讀出喜怒哀樂的情態(tài),對語文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
    (二)第二關,體會詩情畫意
    同學們深情誦讀后,從朗讀中讓你感受到了怎樣的詩情畫意呢?
    交流賞讀:
    1、第2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 回答:誰能用一個字概括本段的主要內容?“牛!”
    (2)既然是寫的牛那么又是牛的哪些方面讓恰佩克特別感動呢?(師引讀)是啊,這句段話寫出了牛群多么溫馨和睦,其樂融融?。≌n文還特別提到了牛犢怎么樣啊?引導學生用描述的方法講講”憨態(tài)可掬”的意思。
    這句話生動地描寫了奶牛的活動或姿態(tài),刻畫了各自的特點,老師也很喜歡這句,準愿意與老師一起讀好它。
    那我們能不能仿照課文,發(fā)揮想象,也來描述一下各具情態(tài)的奶牛?同桌可以相互說。
    (3)相信這片牧場,會因為大家精彩的想象而分外迷人,令人心馳神往的。描述得好,讀得可要更好哦!讓我們齊讀第2自然段,讀出奶牛生活的悠閑、有趣。
    (4)讀了這一段,誰能告訴老師你認為恰佩克的心中怎樣的荷蘭才是真正的荷蘭。
    師板書:和諧美
    2、第3自然段
    (同樣是學生讀 說理由 指導讀 齊讀)
    剽悍強壯是怎樣一種體魄!鬃毛飛揚又是怎樣一種速度啊!遼闊無垠的原野沒有了這些駿馬,會怎樣?
    如果說剛才我們所欣賞的奶牛還是以靜態(tài)、安閑為主的話,那么這里駿馬則是揮灑了陽剛和奔放,請我們班的男子漢一起來讀好這段。
    (4)讀了這一段,誰能告訴老師你認為恰佩克的心中怎樣的荷蘭才是真正的荷蘭。
    師板書:粗獷美
    3、第4自然段
    (1)不止是駿馬和奶牛,綠色草原還是其他許許多多動物們的天堂般的王國,你是怎么理解“天堂般的”、“它們自己的王國”的?
    (2)學生交流感悟
    (3)請一小組同學帶著喜歡之情讀好這一自然段,讀出動物們的悠然自得!
    (4)讀了這一段,誰能告訴老師你認為恰佩克的心中怎樣的荷蘭才是真正的荷蘭。
    師板書:安閑美
    4、第5、6自然段
    (1)相比之下,荷蘭牧場的夜就另有一番獨特的豐韻了,請同學們前后比較一下,你能說說荷蘭牧場的白天和傍晚、夜晚有什么不同嗎?
    (2)找找這兩段中哪兒寫出了傍晚、夜晚的寂靜?你能讀好它嗎?
    5、總結:白天,是生機勃勃的;夜晚,是寧靜安詳?shù)模话滋?,是熱鬧富有動感的;夜晚,是優(yōu)美獨具韻味的。帶著這種感覺,請女生一起朗讀第4、5自然段。
    (4)讀了這一段,誰能告訴老師你認為恰佩克的心中怎樣的荷蘭才是真正的荷蘭。
    師板書:靜謐美
    6、選擇自己喜歡的兩個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聽,配樂朗讀,并試背!
    7、現(xiàn)在,你能說說在“你”的心中真正的荷蘭是怎樣的荷蘭?
    出示“()的荷蘭”,先用一個詞來概括,再用一兩句話來敘述敘述。誰想試試?
    真正的荷蘭是一個如詩如畫(板書)、充滿詩情畫意的國度,是動物們自由的天堂,是優(yōu)美恬靜而充滿生機的人與自然的完美和諧。
    8、從作者的描寫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對荷蘭流露出一種怎樣的感情?
    (三)第三關,導游荷蘭鄉(xiāng)村
    (1)全體學生學習小導游解說詞:
    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_____。今天由我做你們的導游,一起來游覽
    ________。這里……祝您旅途愉快!
    (2)如此迷人的荷蘭鄉(xiāng)村,吸引了無數(shù)游客,三名導游候選人,你們準備好了嗎?只要順利通過這一關,你們就能成為特約導游啦!
    我們首先來到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請一位學生做導游介紹),接著又來到碧綠的低地(請一位學生做導游介紹)。到了傍晚,我們上了小船,航行在遠河之中(請一位學生做導游介紹)。啊,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3)同學們請你們三人一組分分工,一起去游覽那如詩如畫的牧場之國吧!
    *學生對語文教材反應往往是多元的,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個別差異,努力為他們創(chuàng)設學習的最佳情境,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他們在讀中感知,理解課文內容,自然而然地體驗到課文的中心思想。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理解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還有另外一個讓學生做”導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從學生出發(fā),讓學生以“導游”的身份介紹荷蘭的田園風情,在介紹的過程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而且為學生的語言實踐提供了機會。學生自然而然地將課文中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并加以運用。背誦自己喜歡的兩個自然段這個重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設計宣傳畫
    其實,荷蘭還有更多的美麗之處課文沒一一提到。如風車、郁金香……在課后同學們可以去找更多的資料、圖片,制作一張荷蘭旅游宣傳畫,讓更多的人了解荷蘭,喜歡荷蘭!
    *為荷蘭設計宣傳畫,可謂是語文與美術、與生活的有機整合,學生可以展開想象,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達到知識與情感的綜合。
    說課稿美術篇七
    大文斗范文網(wǎng)后面為你推薦更多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心,別傷著》,下面我將從六個方面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小心,別傷著》是人教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第二冊第三單元“健康生活每一天”中的第三個主題。這一主題圍繞兒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意外傷害展開,通過教學讓學生體會意外傷害對自己和家人帶來的痛苦和煩惱,從而使學生懂得避免意外傷害是非常有必要的,讓一年級學生初步形成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這一課的知識和學生平時的生活結合緊密,很適合低段學生進行學習,可以讓一年級的小同學從小形成自我保護的意識。為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教學目標:
    1、體驗如果遭遇意外傷害,自己和家人經(jīng)歷的痛苦和煩惱。
    2、學習防范意外傷害的基本方法,進一步發(fā)展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
    3、受傷后,在成人不在的時候,學會處理簡單意外傷害事故的方法。
    4.關注自身健康,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學習防范意外傷害的基本方法。
    2、進一步發(fā)展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
    3、思考哪些同學的日常行為可能會對自己和別人造成傷害。
    二、說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但是自覺性較差,生活經(jīng)驗有限,所以我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發(fā)展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我在整節(jié)課上設置了經(jīng)驗交流、情景表演等多種學生們喜歡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力求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我相信如果對學生引導得當,教學效果一定會非常明顯的。
    三、說教法
    在本課教學中,我決定采用“情景教學法”為主,以談話法、討論法為輔。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镀返屡c生活》課程標準也強調教育必須從學生發(fā)展德育現(xiàn)實和可能出發(fā),有的教育必須采用兒童樂于接受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四、說學法指導
    通過表演感悟――討論交流――領悟方法――活動體驗
    在《品德與生活》中,課程目標主要通過老師指導下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xiàn),活動是教與學共同的中介。兒童更多的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在本課教學中,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通過表演、討論交流,從中學會方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從而使教學目標水到渠成。
    五、說設計理念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能力,了解有關安全的知識,有初步安全的意識和自護自救的能力,愛護自己的身體,珍惜自己的生命。
    根據(jù)這一要求,結合低年級小朋友的認知、心理特點,設計本課時,我從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出發(fā),從學生身邊的生活環(huán)境出發(fā),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防范意外傷害的方法,發(fā)展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fā)展。
    六、教學過程
    根據(jù)本課教學內容以及《品德與生活》學科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生活情感,我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為了激發(fā)小朋友的學習興趣、學習知識的熱情,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課主題。我首先(出示課件:學校學生課間活動時不小心受傷的錄像)通過這一情景的展示,讓學生回顧自己不小心受傷的經(jīng)歷,并且讓同組的小朋友互相講一講自己受傷的經(jīng)歷,教師及時引導,由于我們缺乏安全意識,或者意外事故的發(fā)生,稍不注意就要受傷,受傷之后不僅自己感覺很(痛),還會讓爸爸媽媽(擔心、著急、心痛、花很多錢……),既然這樣,你想對自己或其他小朋友說些什么?讓學生充分發(fā)言后。這時,教師就出示課題:《小心,別傷著》。
    [設計思路:這一環(huán)節(jié),從學生實際生活入手,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運用錄像、課件讓學生回歸生活,這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符合兒童的心理需要,為后面的教學做好情感的鋪墊。]
    (二)觀察分析 提高認識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主要運用生動的動畫情景出示教材范例,迅速引導學生身臨其境。用“找一找”“演一演”“說一說”來展開教學。找――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危險;演――受傷的情景;說――身邊還有哪些危險。《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為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本環(huán)節(jié)教師抓住一年級小朋友表現(xiàn)欲強的特點,通過找周圍存在的各種危險,演受傷的情景,說身邊還有哪些危險情況,怎樣才能避免傷害,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因為對學生而言,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最有意義的真正的生活。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結合學校、家庭及周圍環(huán)境的實際情況來談,盡可能讓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讓學生意識到受傷是一件很危險糟糕的事,關系到自己的健康、快樂甚至生命的大事,應該足夠重視要好好保護自己,這樣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心理需求,自我保護意識已經(jīng)悄悄深入到學生心里。這樣,拉近課堂與生活的距離,在這種充滿生活情趣的氛圍中,注意安全、避免受傷這一目標,就不知不覺中內化為學生的.潛在思想和行為。這樣就使學生會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生活中不安全因素很多,需要時時處處小心,努力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三)、指導行為,掌握方法。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課件出示:破手指插圖)請學生說一說手指劃破了怎么辦?并認認老師課前準備的有關藥品,讓學生從開放的途徑獲取知識,課上讓學生自帶的處理小傷口的藥品練習處理小傷口的方法,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討論
    1、如果流鼻血了 怎么辦?
    2、如果扭傷了怎么辦?
    3、小紅被小狗咬傷了怎么辦?
    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去觀察、去感受、去研究。本環(huán)節(jié)教師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會了集中處理常見傷害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四)、總結延伸。
    上了這節(jié)課,你們有什么收獲。課后,咱們來開展一個“我來給你提個醒”的活動,以后,發(fā)現(xiàn)誰的做法會給自己或別人,造成危險,咱們就馬上提醒他——“小心,別傷著”讓我們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健康生活每一天!
    [最后,通過《安全歌》這一活潑巧妙的形式,和學生共同總結避免危險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并且設計了“我來給你提個醒”的環(huán)節(jié),使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盡可能向社會延伸,向課外延伸,促使學生在不斷實踐中學會自我保護意識,學會互相幫助的情感,從而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學生自我防范、自我保護、互助互愛的意識和能力逐步提高。
    各位評委,我預設的教學思路是否科學,敬請各位指正。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新課程條件下教學內容是有彈性的,教學過程中常會生成動態(tài)的新的資源,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面對課堂教學中臨時生成的這些新情況、新問題我努力做到及時去捕捉這些閃光點,營造個性得以自由發(fā)展的寬松氛圍,為每一個學生表現(xiàn)或發(fā)展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讓課堂煥發(fā)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