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學平衡教案人教版(五篇)

字號: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化學平衡教案人教版篇一
    【學習目標】
    1、 掌握化學平衡圖像題的一般分析方法
    2、 學會利用“先拐先平”“定一議二”等常用的方法,解決一些常見的化學問題。
    【學習重難點】
    學會利用“先拐先平”“定一議二”解決一些常見的化學問題。
    【課前準備】
    二、學法指導
    (一)化學平衡的圖象問題研究
    1、 作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有關理論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運用各種圖象能直觀地反映可逆反應的變化規(guī)律及特點,。能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來分析和研究變化的因素、方向和程度。
    2、方法:
    (1)注重縱坐標和橫坐標所對應的物理量。,只要其中一個物理量改變,就可能導致圖象的改變。
    例如 對一可逆反應從起始到達平衡,某反應物的a的百分含量)、a的轉(zhuǎn)化率?a分別
    11
    a的百分含量與時間關系 a的轉(zhuǎn)化率與時間關系
    (2)弄清縱坐標和橫坐標兩種物理量之間的相互關系。。作圖或析圖時要注意變化的方向、趨勢、程度,。如考慮是直線還是曲線?是上升還是下降?到一定時是否會不再改變?若是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直線,斜率是否相同?若是兩曲線,它們的曲率是否相等???這一系列的問題必須思考清楚。。
    (3)抓住關鍵的點:如原點、最高點、最低點、轉(zhuǎn)折點(拐點)、交點等。。同樣有一系列問題值得去好好思考,如該不該通過原點?有沒有最高(或最低)點?為何有轉(zhuǎn)折點、交點等?
    3、圖象類型
    (1)橫坐標——時間(t)
    縱坐標——反應速率(v) 或某物質(zhì)濃度(c)或某成分的百分含量(a%) 或某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a)
    特點:
    ①可逆反應從非平衡到達平衡以前,v、c、a% 、?a均隨時間(t)變化,到達平衡后,則不隨時間而改變。。圖象中一定將出現(xiàn)平行于橫坐標的直線,簡稱“平臺”。
    ②出現(xiàn)轉(zhuǎn)折“平臺”的先后取決于達到平衡所需要的時間。而時間的長短又取決于反應
    速率的大小。
    溫度(t)一定,壓強(p)越大,v正、v逆越大,t越小
    壓強(p)一定,溫度(t)越大,v正、v逆越大,t越小
    t、p一定,使用正催化劑后v正、v逆均增大,t縮小。
    ③“平臺”的相對高低,則由外界條件對平衡的影響來決定。“平臺”越高,說明條件越有利于縱坐標對應物理量的提高。反之,則不利。
    c.e
    (2) 特點:
    例6. l
    例7 d.g、h、i三點可能已達平衡狀態(tài)
    鞏固練習
    (一)選擇題
    1、 在容積固定的4l密閉容順中,進行可逆反應:
    x(氣)+2y2z(氣)并達到平衡,在此過
    程中,以y的濃度改變表示的反應速率(正)、(逆)
    與時間t的關系如右圖,如圖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 )
    a.x的濃度的減少 b.y的物質(zhì)的量的減少
    c.z的濃度的增加 d.x的物質(zhì)的量的減少
    2.今有反應x(g)+y(g) 2z(g)+ △h<0若反應
    開始經(jīng)t1秒后達到平衡,又經(jīng)t2秒后,由于反應條件的
    改變使平衡破壞,則t3時又達到平衡,如圖表示,試分
    析,以t2到t3秒曲線變化的原因因是( )
    a.增大了x和y的濃度
    b.使用了催化劑
    c.增加了反就體系的壓強
    d.升高了反應的濕度
    3.可逆反應n2o5
    n2o4+1o2 △h<0在t1時達到 2
    平衡,然后在t2時開始加熱,至一定濕度后停止加熱并
    增溫,到t3時又建立平衡,下列各圖解表示上述情況的是( )
    a b c d
    4.可逆反應ax(氣)+by(氣) cz(氣)+dw(氣) △h=q
    在壓強p1、p2濕度t1、t2下,產(chǎn)物w 的質(zhì)量與反應時間
    t的關系如圖。下列各項正確的是( )
    a.p1>p2
    b.q<0
    c.t1>t2
    d.c+d>a+b
    5.都符合兩個圖象的反應是(c%表法反應物質(zhì)量分數(shù),v表示速率,p表示壓強,t表示時間)( )
    a.n2o3no2(g)+no(g) △h<0
    b.2no2(g)+h22hno3(1)+no(g)+ △h<0
    c.4nh3(g)+5o2(g) 4no(g)+6h2o(g) △h<0
    d.co2(g)+c(s) 2co(g) △h>0
    (1) (2)
    化學平衡教案人教版篇二
    化學平衡的影響條件及其規(guī)律在本章的知識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學習了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條件和化學平衡等知識的基礎上再來學習本節(jié)內(nèi)容,系統(tǒng)性較好,有利于啟發(fā)學生思考,便于學生接受。正是利用這種優(yōu)勢,教材在前言中就明確指出,當濃度、溫度等外界條件改變時,化學平衡就會發(fā)生移動。同時指出,研究化學平衡的目的,并不是為了保持平衡狀態(tài)不變,而是為了利用外界條件的改變,使化學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動。如向提高反應物轉(zhuǎn)化率的方向移動,由此表明學習本節(jié)的實際意義。
    教學中利用好演示實驗,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引導學生得出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或減小生成物的濃度都可以使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結論。反之,則化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并要求學生運用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以及化學平衡常數(shù)不隨濃度改變等知識展開討論,說明改變濃度為什么會使化學平衡發(fā)生移動。同樣的方法也適用于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影響的教學。
    教材在充分肯定平衡移動原理的同時,也指出該原理的局限性,以教育學生在應用原理 時,應注意原理的適用范圍,以對學生進行科學態(tài)度的熏陶和科學方法的訓練。除此之外,組織好教材節(jié)末的討論題,引導學生了解課后資料及閱讀材料的相關知識,都會使學生對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的理解、掌握起到推動和輔助作用。
    1、 使學生理解濃度、溫度、壓強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2、 使學生理解平衡移動原理,學會利用平衡移動原理判斷平衡移動方向。
    3、 使學生學會利用速率~時間圖來表示平衡移動過程,培養(yǎng)學生識圖、析圖能力。
    濃度、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1、 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
    2、 平衡移動過程的速率~時間圖
    三課時
    1、 通過演示實驗,啟發(fā)學生總結、歸納出濃度、溫度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2、 通過對平衡常數(shù)及外界條件對速率的影響理論的復習,從理論上使學生認識平衡移動規(guī)律。
    3、 通過典型例題和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勒沙特列原理。
    1 ll-1的fecl3溶液、1 ll-1的scn溶液、2 ll-1的naoh溶液、蒸餾水、冰水、熱水、no2氣體、大試管(1支)、小試管(3支)、燒杯(2只)、燒瓶(2個)、帶夾導管。
    (復習引入新課)
    [師]可逆反應進行的最終結果是什么?
    [生]達到平衡狀態(tài)。
    [師]化學平衡狀態(tài)有哪些特點?
    [生]1. 同種物質(zhì)的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2. 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3. 動態(tài)平衡。
    [設問]可逆反應達平衡后,若外界條件的改變引起正、逆反應速率不相等,那么此平衡狀態(tài)還能維持下去嗎?
    [生]不能。
    [師]對。此時原平衡將被破壞,反應繼續(xù)進行下去,直至再達平衡。這種舊的化學平衡被破壞,新的化學平衡建立的過程,叫做化學平衡的移動。
    我們學習化學平衡,就是為了利用外界條件的改變,使化學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動。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
    [板書]第三節(jié) 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
    [師]反應濃度改變能引起速率改變,那么能否引起平衡移動呢?下面先通過實驗來說明這個問題。
    [演示實驗]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第一步)教師先舉起盛fecl3溶液和scn溶液的試劑瓶,讓學生說出它們的顏色。
    [生]fecl3溶液呈黃色,scn溶液無色。
    (第二步)在一支大試管中,滴入fecl3溶液和scn溶液各5滴,問學生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
    [生]溶液變成了血紅色。
    [講述]生成血紅色的溶液是因為它們發(fā)生了下列可逆反應,生成了一種叫硫氰化鐵的物質(zhì)。
    [板書]fecl3+3scn 3cl+fe(scn)3 即:fe3++3scn- fe(scn)3
    指出:血紅色是fe(scn)3的顏色。
    [過渡]下面我們接著做實驗。
    (第三步)把大試管中的溶液加水稀釋至橙紅色,分別倒入三支小試管(大試管中留少量溶液用于比較顏色變化)。
    (邊講邊操作)下面我在這兩支盛稀釋過的溶液的小試管中分別滴加fecl3和scn溶液,大家注意觀察現(xiàn)象。
    [問]有何變化?這說明什么問題?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啟發(fā)]紅色的深淺由誰的多少決定?
    [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紅色加深是因為生成了更多的fe(scn)3,這說明增大反應物濃度,會使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設問]如果我們在稀釋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又會有什么現(xiàn)象呢?請大家注意觀察。
    (第四步)在第三支小試管中滴加naoh溶液。
    [生]有紅褐色沉淀生成,溶液顏色變淺。
    [師]紅褐色沉淀是由fe3+與oh-結合生成的。那么,溶液顏色變淺又如何解釋?
    [生]生成沉淀使fe3+濃度降低,化學平衡逆向移動,fe(scn)3濃度降低,紅色變淺。
    [師]我們通過實驗,得出了增大反應物濃度使化學平衡正向移動和減小反應物濃度化學平衡逆向移動的結論,那么增大或減小生成物濃度,平衡將如何移動呢?
    [生]增大生成物濃度,化學平衡逆向移動;減小生成物濃度化學平衡正向移動。
    [師]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規(guī)律。
    [板書]1. 規(guī)律: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都使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減小反應物濃度或增大生成物濃度,都使化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設問]濃度對平衡的影響如何從濃度對速率的影響解釋呢?
    [板書]2.濃度改變速率改變
    [師]我們知道,一個可逆反應達平衡狀態(tài)時,對于同一反應物或生成物,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即消耗速率等于生成速率,那么增大某一反應物的濃度的瞬間,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如何變化?還是否相等?
    [啟發(fā)]逆反應速率的大小取決于哪種物質(zhì)濃度的大???
    [生]生成物濃度的大小。
    [師]在增大fe3+濃度的瞬間,fe(scn)3濃度和scn-是否改變?
    [生]不變。
    [師]由于增大fe3+濃度的瞬間,fe(scn)3濃度和scn-濃度不變,所以fe3+的生成速率即逆反應速率不變,但fe3+濃度的增大會使fe3+的消耗速率即正反應速率瞬間增大,導致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平衡發(fā)生移動。在平衡移動過程中,生成物濃度逐漸增大,使正反應速率逐漸增大,反應物濃度逐漸減小,使逆反應速率逐漸減小,直至正反應速率再次等于逆反應速率,達到新的平衡狀態(tài)。我們?nèi)绾伟褲舛雀淖儠r速率隨時間的變化過程用速率~時間圖表示出來呢?
    [板書]3. 速率~時間圖
    [復習]請大家先畫出一個可逆反應從剛加入反應物到達平衡狀態(tài)整個過程的速率~時間關系圖。
    (一個學生板演)
    [師]下面請大家根據(jù)增大一種反應物濃度時,瞬間正、逆速率的變化及平衡移動過程中速率的變化情況,畫出在t時刻增大一種反應物濃度時的速率~時間圖。
    (教師注明t時刻的位置,然后由學生板演,畫出平衡移動過程的速率~時間圖)
    [師]大家能很快地畫出此圖,說明對學過的知識掌握得很好,請大家接著畫出以下幾種情況的速率~時間圖。
    [板書]
    (由三個學生板演后,不完善或不正確的地方由其他學生修改、補充。由教師總結得出以下結論)
    [分組討論]以上平衡移動的速率時間圖有何特點?
    (討論后每組選出一個代表回答)
    a.改變反應物的濃度,只能使正反應速率瞬間增大或減?。桓淖兩晌餄舛?,只能使逆反應速率瞬間增大或減小。
    b.只要正反應速率在上面,逆反應速率在下面,即v′正>v′逆。化學平衡一定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反之,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c.只要是增大濃度,不論增大的是反應物濃度,還是生成物濃度,新平衡狀態(tài)下的反應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狀態(tài);減小濃度,新平衡條件下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狀態(tài)。
    [師]下面我們根據(jù)濃度對平衡的影響規(guī)律,做一道練習題。
    [投影]練習1. 可逆反應h2o(g)+c(s) co(g)+h2(g)在一定條件下達平衡狀態(tài),改變下列條件,能否引起平衡移動?co濃度有何變化?
    ①增大水蒸氣濃度 ②加入更多的碳 ③增加h2濃度
    (答案:①平衡正向移動,co濃度增大 ②平衡不移動,co濃度不變 ③平衡逆向移動,co濃度減?。?BR>    [問]加入更多的碳為什么平衡不移動?
    [生]因為增加碳的用量并不能改變其濃度,不能改變反應速率。
    [師]對,增加固體或純液體的量不能改變其濃度,也不能改變速率,所以v正仍等于
    v逆平衡不移動。
    以上我們討論了改變反應物濃度時,平衡移動的方向問題,那么改變反應物濃度時,各反應物轉(zhuǎn)化率有何變化呢?有興趣的同學可在課后做下面的練習題,從中總結規(guī)律。
    [投影]練習2. 500℃時,在密閉容器中進行下列反應:co(g)+h2o(g) co2(g)+h2(g),起始只放入co和水蒸氣,其濃度均為4 ll-1,平衡時,co和水蒸氣濃度均為1 ll-1,達平衡后將水蒸氣濃度增至3 ll-1,求兩次平衡狀態(tài)下co和h2o(g)的轉(zhuǎn)化率。(提示:溫度不變平衡常數(shù)不變)
    答案:原平衡時co轉(zhuǎn)化率75%,h2o蒸氣轉(zhuǎn)化率75%;平衡移動后co轉(zhuǎn)化率86.75%,h2o蒸氣轉(zhuǎn)化率57.83%。
    結論:增大一種反應物的濃度,會提高另一種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而本身轉(zhuǎn)化率降低。
    fecl3+3scn fe(scn)3+3cl fe3++3scn- fe(scn)3
    1、 規(guī)律: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都使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減小反應物濃度或增大生成物濃度,都使化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2、濃度改變速率改變
    3、 速率~時間圖
    本節(jié)教材在本章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好本節(jié)的知識,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前兩節(jié)所學知識,也為下一章的學習打好了基礎。而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又是本節(jié)的重點,學生若能真正理解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則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將無師自通。因此,這節(jié)課我在利用演示實驗得出結論之后,又把課本上要求學生課后討論的內(nèi)容放在課堂上和學生共同討論,不僅復習了舊知識,也使學生對濃度引起平衡移動的規(guī)律加深了理解。
    平衡移動的有關圖象題,是本章的常見題型,也是一類重要題型。因此在本節(jié)的教學中我從濃度變化時引起正、逆反應速率的變化引導學生畫出平衡移動過程的速率~時間圖,并分析圖象的特點和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析圖能力,為以后解答圖象題打下基礎。
    增大反應物濃度時,反應物轉(zhuǎn)化率的改變規(guī)律,教材不要求學生掌握,因此,我把它通過課后練習的形式使基礎好的學生課后討論,以提高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1、 在密閉容器中充入4 l hi,在一定溫度下 2hi(g) h2(g)+i(g)達到平衡時,有30%的hi發(fā)生分解,則平衡時混合氣體總的物質(zhì)的是( )
    a.4 l b. 3.4 l c. 2.8 l d. 1.2 l
    答案:a
    2、將一定量的ag2so4固體置于容積不變的容器中,在某溫度下發(fā)生下列反應:
    △
    ag2so4(s) ag2o(s)+so3(g)
    △
    2so3(g) 2so2(g)+o2(g)
    經(jīng)10 in后,反應達到平衡,此時c(co3)=0.4 ll-1,c(so2)=0.1 ll-1。則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so3的分解率為20%
    b.10分鐘內(nèi) (o2)=0.005 ll-1in-1
    c.容器內(nèi)氣體的密度為40gl-1
    d.加壓,容器內(nèi)固體的質(zhì)量不變
    答案:d
    3、 下列平衡體系,改變條件,平衡怎樣移動?
    ①c(s)+co2(g) 2co(g) 將炭粉碎。
    ②3no2+h2o 2hno3+no 通入o2。
    ③nh3+h2o nh3h2o nh +oh- 加入nh4cl晶體。
    答案:①不移動 ②正向移動 ③逆向移動
    4、 已知氯水中有如下平衡:cl2+h2o hcl+hclo,常溫下,在一個體積為50毫升的針筒里吸入40毫升氯氣后,再吸入10毫升水。寫出針筒中可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 ,若此針筒長時間放置,又可能看到何種變化? ,試用平衡觀點加以解釋 。
    答案:氣體體積縮小,溶液呈淺綠色
    氣體和溶液均變無色,氣體體積進一步縮小
    cl2+h2o hcl+hclo;長期放置,hclo分解,生成物濃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動,cl2幾乎全部轉(zhuǎn)化為hcl,導致氣體體積縮小,黃綠色消失
    化學平衡教案人教版篇三
    編制人: 審核人: 日期 編號
    高三化學 一輪復習課時導學案 化學平衡圖像
    知識目標:
    1.通過畫圖以及對圖像的分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化學平衡的特征,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2.熟悉解決常見有關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圖像題的一般步驟;使學生加深鞏固影響化學反應速率以及化學平衡移動因素的知識。
    能力目標:1.提高學生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以及化學平衡移動因素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2.通過對圖像的分析解釋,提高學生分析圖像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學習重點:平衡圖像的分析 知識鏈接:化學平衡 平衡轉(zhuǎn)化率 知識梳理:
    一、有關化學平衡圖像的知識規(guī)律:
    (1)對有氣體參加的可逆反應,在溫度相同的情況下,壓強越大,到達平衡所需的時間越短;在壓強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到達平衡所需的時間越短。
    (2)使用催化劑,能同等程度地改變正、逆反應速率,改變到達平衡所需時間,但不影響化學平衡移動。
    (3)同一反應中末達平衡前,同一段時間間隔內(nèi),高溫時(其他條件相同)生成物含量總比低溫時生成物含量大;高壓時(其他條件相同)生成物的含量總比低壓時生成物的含量大。 (4)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生成物的物質(zhì)的量增加,但生成物的濃度、質(zhì)量分數(shù)以及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不一定增加。
    二、平衡圖像的分類研討:
    (一)、物質(zhì)的量(或濃度)—時間圖象
    1、 圖2表示800℃時a、b、c三種氣體物質(zhì)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t1是到達平衡狀態(tài)的時間.試回答:
    (1)該反應的反應物是______;(2)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是______; (3)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 ___. (二)、速率—時間圖
    此類圖象定性地揭示了v正、v逆隨時間(含條件改變對速率的影響)而變化的規(guī)律,體現(xiàn)了平衡的“動、等、定、變”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動的方向.
    2、對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可逆反應x+yz+w,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壓強,反應
    速率變化圖象如圖1所示,則圖象中關于x、y、z、w四種物質(zhì)的聚集狀態(tài)為 ( ) a.z、w均為氣體,x、y中有一種是氣體 b.z、w中有一種是氣體,x、y皆非氣體 c.x、y、z、w皆非氣體
    d.x、y均為氣體,z、w中有一種為氣體 3. 已知可逆反應:n2(g) +3 h2
    (g)
    2nh3 (g);△h=-92.4 kj/mol
    下列各圖表示上述可逆反應建立平衡的過程及改變某一條件后建立起新的平衡過程的曲線: (1)加入稀有氣體后的平衡圖為___________。(2)降低溫度后的平衡圖為____________。 (3)體系加壓后的平衡圖為___________。 (4)升高溫度后的平衡圖為___________。 (5)減小生成物濃度后的平衡圖為_______。 (6)加入催化劑后的平衡圖為________。
    (三)、 速率(v)與溫度(t)或壓強(p)的圖象 4. 下列各圖是溫度(或壓強)對應
    ;
    的正、
    逆反應速率的影響,曲線交點表示建立平衡時的溫度或壓強,其中正確的是( )
    5、對于可逆反應:a2(g)+3b2(g
    )是 (
    )
    2ab3(g)(正反應放熱)下列圖象中正確的
    6、以下化學反應中符合右側圖象的化學反應為( ) ィ粒n2o3
    (g)
    no2(g)+no(g)
    2hno3(l)+no(g) 4no(g)+6h2o(g) 2co(g)
    ィ攏3no2(g)+h2o(l)ィ茫4nh3(g)+5o2(g)ィ模co2(g)+c(s)
    ィㄋ模、含量—時間—溫度(壓強)圖
    這類圖象反映了反應物或生成物的量在不同溫度(壓強)下對時間的關系,解題時要注意一定條件下物質(zhì)含量不再改變時,應是化學反應達到平衡的特征.
    7、同壓、不同溫度下的反應:a(g)+b(g
    )
    c(g)+q
    a的含量和溫度的關系如圖3所示,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 a.t1>t2,q<0 b.t1<t2,q<0 c.t1>t2,q>0 d.t1<t2,q>0 8.現(xiàn)有可逆反應a(g)+2b(g)
    nc(g)+q(q>0),在相同溫度、不同壓強時,
    a的轉(zhuǎn)化率跟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圖4,其中結論正確的是( )
    a.p1>p2,n>3 b.p1<p2,n>3 c.p1<p2,n<3 d.p1>p2,
    n=3
    五、質(zhì)量分數(shù)—時間圖象
    9、
    對于可逆反應ma(g)+nb(s)
    pc(g)+qd(g)反應過程中,其他條件不變時,產(chǎn)物d的質(zhì)量分數(shù)d%與溫度t或壓強p的關系如圖所示,請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降溫,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b.使用催化劑可使d%有所增加 c.化學方程式中氣體的化學計量數(shù)m<p+q
    d.b的顆粒越小,正反應速率越快,有利于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10.反應2x(g)+y(g)
    2z(g)(正反應放熱),在不同溫度(t1和t2)
    及壓強(p1和p2)下,產(chǎn)物z的物質(zhì)的量(n2)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圖10所示。下述判斷正確的是( )
    a.t1<t2,p1<p2 b.t1<t2,p1>p2 c.t1>t2,p1>p2 d.t1>t2,p1<p2オ (六)、恒壓(溫)線
    該類圖象的縱坐標為物質(zhì)的平衡濃度或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橫坐標為溫度或壓強. 11.對于反應2a(g)+b(g)
    2c(g)(正反應放熱),下列圖象正確的是 ( )
    (七)、轉(zhuǎn)化率(或質(zhì)量分數(shù)等)—壓強、溫度圖象 12.有一化學平衡ma(g)+nb(g)
    pc(g)+q
    d(g),如圖所示是a的轉(zhuǎn)化率同壓強、溫度的關系,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a.正反應吸熱,m+n>p+q b.正反應吸熱,m+n<p+q c.正反應放熱,m+n>p+q d.正反應放熱,m+n<p+q 13.圖7表示ma(g)+nb(g)
    pc(g)+qd(g),在不同溫度下經(jīng)過一
    定時間混合體系中c的質(zhì)量分數(shù)與溫度t的關系;圖8表示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v正=v逆)后t時刻改變影響平衡的另一個條件重新建立新平衡的反應過程,判斷該反應是( ) a.m+n>p+qフ反應放熱 ィ攏m+n>p+q 正反應吸熱 ィ茫m+n<p+qフ反應放熱 ィ模m+n<p+qフ反應吸熱 14.
    有可逆反應
    ,試根據(jù)下圖回答:
    (1)壓強(2)體積
    比
    _____________填(大、?。?BR>    _____________(填大、?。?BR>    (3)溫度t1℃比t2℃____________(填高、低) (4)正反應 熱(吸,放)
    化學平衡教案人教版篇四
    【1】圖像分析步驟:
    一看面(縱坐標與橫坐標)的含義 二看線(線的走向與變化趨勢) 三看點(起點、拐點、終點)
    四看輔助線(如等溫線、等壓線等)
    五看量的變化(轉(zhuǎn)化率、濃度、溫度、壓強等)
    【2】圖像分析方法:
    1、 先拐先平,數(shù)值大 2、 定一議二
    一、濃度—時間圖像
    例1.圖2表示800℃時a、b、c三種氣體物質(zhì)的濃度隨時間 的變化情況,t1是到達平衡狀態(tài)的時間.試回答:
    (1)該反應的反應物是______;(2)反應物的轉(zhuǎn)化率是______; (3)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
    二、速度-時間圖像
    2、下圖是可逆反應a+2b 的情況。
    反 應
    速 率
    2c+3d的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隨外界條件改變而變化
    由圖可推斷:
    ⑴正反應是 反應,(填放熱或吸熱) ⑵若a、b是氣體, d的狀態(tài)是 。
    三、速率—壓強(或溫度)圖像
    3、下列各圖是溫度或壓強對反應2a(s)+2b(g)
    2c(g)+d(g)(正反應為吸熱反應)的
    正逆反應速率的影響,其中正確的圖象是( )
    v
    v
    v正
    v逆 t
    b
    t
    v逆
    v正
    v逆
    1
    v
    v v逆
    v正
    v正
    a c
    p
    d
    p
    四、轉(zhuǎn)化率(或產(chǎn)率、百分含量)----時間圖像
    4
    ?m+n p+q ?正反應 熱
    t
    五、轉(zhuǎn)化率(或百分含量)-溫度(或壓強)圖像:
    5、在密閉容器中進行下列反應: m(g)+n(g) r(g)+2l,在不同條件下r的百分含量r%的變化情況如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正反應吸熱,l是氣體 b、正反應吸熱,l是固體 c、正反應放熱,l是氣體 d、正反應放熱,l是固體或液體
    六、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溫度(壓強)圖像
    6、可逆反應2a+b 2c(g)(正反應放熱),隨溫度變化氣體平均摩爾質(zhì)量如圖所示,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chǎn)和b可能都是固體 b.a(chǎn)和b一定都是氣體
    c.若b為固體,則a一定是氣體 d.a(chǎn)和b不可能都是氣體 e. a和b可能都是氣體
    其他:
    7、對于ma(s)+nb(g)
    度下b的百分含量與壓強的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m+n<p (b)n>p (c)x點的狀態(tài)是v正>v逆 (d)x點比y點的反應速度慢
    pc(g)(正反應為放熱反應)的可逆反應,在一定溫
    2
    化學平衡教案人教版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運用化學平衡原理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第二課時)。
    (2)能解決一些比較簡單的等效平衡問題。
    2.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等,提高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2)通過解決等效平衡等化學平衡問題,提高抽象分析能力。
    (3)通過化學平衡、化學反應速率的聯(lián)系和比較,加深對化學平衡和化學反應速率等基本理論的認識,同時提高分析比較能力。
    3.重點和難點
    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
    [教學過程]
    見ppt文件
    [課堂補充練習]
    1.已知氟化氫氣體中存在下列平衡:2(hf)3 3(hf)2 , (hf)2 2hf 。
    若平衡時氣體的平均摩爾質(zhì)量為42g/mol,則(hf)3的體積分數(shù)為( )
    (a)10% (d)≥10%
    2.相同容積的四個密閉容器中進行同樣的可逆反應:
    2a(氣)+b(氣) 3c(氣)+2d(氣)
    起始時四個容器所盛a、b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
    甲
    乙
    丙
    丁
    a/mol
    2
    1
    2
    1
    b/mol
    1
    1
    2
    2
    在相同溫度下建立平衡時,a或b的轉(zhuǎn)化率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
    (a)αa:甲<丙<乙<丁 (b)αa:甲<乙<丙<丁
    (c)αb:甲<丙<乙<丁 (d)αb:丁<乙<丙<甲
    3.將n2和h2在一定條件下的密閉容器中反應并達到平衡時,其壓強為p1,氮氣的濃度與氨氣的濃度均為cmol/l,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的體積壓縮為原來的1/2,當達到新的平衡時,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新的平衡體系中,n2的濃度小于2c mol·l-1大于c mol·l-1
    (b)新的平衡體系中,nh3的濃度小于2c mol·l-1大于c mol·l-1
    (c)新的平衡體系中,壓強小于2p1 大于2p1
    (d)新的平衡體系中,氣體密度是原平衡體系的2倍
    4.一定量的混合氣體,在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 xa(氣)+yb(氣) zc(氣)
    達到平衡后,測得a的濃度為0.5 mol·l-1;在恒溫下將密閉容器的體積擴大為平衡時的兩倍,再達到平衡時,測得a的濃度為0.3 mol·l-1。則下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x+y>z (b)平衡向左移動
    (c)b的轉(zhuǎn)化率提高 (d)c的百分含量增大
    5.在地殼內(nèi),深度每增加1km,壓強大約增加25250~30300kpa,在這樣的壓強下,對固體物質(zhì)的相互轉(zhuǎn)化會發(fā)生較大影響,化學教案《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第二課時)》。如:
    caal2si2o8+ mg2sio4 =camg2al2si3o12
    (鈣長石) (鎂橄欖石) (鈣鎂)石榴子石
    摩爾質(zhì)量(g/mol) 278 140.6 413.6
    密度(g/cm3) 2.70 3.22 3.50
    在地殼區(qū)域變質(zhì)的高壓條件下,有利于 ( )。
    (a)鈣長石生成 (b)鎂橄欖石生成
    (c)鈣長石和鎂橄欖石共存 (d)(鈣鎂)石榴子石生成
    6.在密閉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 ,co2的平衡濃度為c1mol·l-1,現(xiàn)再充入co2使其濃度達到2c1 mol·l-1,重新達到平衡后, co2的濃度為c2 mol·l-1 (設溫度不變),則c1和c2的關系是( )。
    (a)c1c2 (d)無法確定
    7.為了除去工業(yè)廢氣中的二氧化硫,查得一份將so2轉(zhuǎn)化為硫酸銨的資料,摘錄如下:“一個典型實例:初步處理后的廢氣含0.2%的二氧化硫和10%的氧氣(體積含量),在400℃時廢氣以5m3/h的速率通過五氧化二礬催化劑層與20l/h速率的氨氣混合,再噴水,此時氣體溫度由400℃降到200℃,在熱的結晶裝置中得到硫酸銨晶體”(氣體體積均已折算為標準狀況)仔細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1)按反應中的理論值,二氧化硫和氧氣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1,該資料的這個比值是多少?為什么?
    (2)通過計算說明為什么廢氣以5m3/h的速率與20l/h速率的氨氣混合?
    (3)若每天某廠排放1000m3這種廢氣,按上述方法每月(按30天計算)可得硫酸銨多少噸?消耗氨氣多少噸?
    8.將等物質(zhì)的量a、b、c、d四種物質(zhì)混合,發(fā)生如下反應:
    aa+bb cc(固)+dd
    當反應進行一定時間后,測得a減少了n mol,b減少了0.5n mol,c增加了1.5n mol,d增加了n mol,此時達到化學平衡。
    (1)該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zhì)的系數(shù)為a=____,b=___,c=___,d=___。
    (2)若只改變壓強,反應速率發(fā)生變化,但平衡不發(fā)生移動,該反應中各物質(zhì)的聚集狀態(tài):a___,b___,d___。
    (3)若升高溫度,反應一段時間后,測知四種物質(zhì)其物質(zhì)的量又達到相等,則該反應為___反應(填放熱或吸熱)。
    9.在一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保持一定溫度,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反應:
    a(g)+2b(g) 3c(g),已知加入1mola和3molb且達平衡后生成a molc,問:
    (1)平衡時c在反應混合氣體中的體積分數(shù)是_______(用字母a表示)。
    (2)在相同實驗條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為加入2mola和6molb,達平衡后,c的物質(zhì)的量為______mol(用字母a表示)。此時c在反應混合氣中的體積分數(shù)___(填增大、減少或不變)。
    (3)在相同實驗條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為加入2mola和8molb,若要求平衡后c在反應混合氣中的體積分數(shù)不變,則還應加入c_____mol。
    (4)在同一容器中加入n mola和3n molb,在平衡時c的物質(zhì)的量為mmol,若改變實驗條件,可以使c的物質(zhì)的量在m~2m之間變化,那么n與m的關系應是_____(用字母m、n表示)。
    課堂補充練習
    1c,2a,3b,4ab,5d,6b。
    7.(1)1:50 ,增大o2的量,平衡正向移動,提高so2轉(zhuǎn)化率。(2)保證nh3:so2=2:1。 (3)3.54t,0.912t。
    8.(1)a =2,b=1,c=3,d=2。(2)a為氣態(tài),b為固態(tài)或液態(tài),d為氣態(tài)。(3)放熱反應。